等待散场说课稿.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8211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待散场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等待散场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等待散场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等待散场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等待散场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等待散场说课稿.doc

《等待散场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待散场说课稿.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等待散场说课稿.doc

《等待散场》说课稿

民勤职专罗斌业

各位老师们:

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等待散场》,本次说课我将分为六大部分向大家介绍。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本次说课的第一部分,即说教材。

在说教材这一环节,我将从课文出处、教材地位、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1、课文出处

《等待散场》是拓展模块第三单元的第十五课《微型小说两篇》中的第一篇,是当代作家刘心武的一篇微型小说。

2、教材地位

前两课《祝福》和《春之声》是短篇小说,这两课的学习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小说这一题材的特点。

然而微型小说和短篇小说还是一定的区别的。

因此在教授本课时,我注意体现了微型小说的独特之处,为学生后一篇微型小说《雨伞》的学习奠定基础。

根据课改要求、配合教学大纲、结合课本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探讨人物形象和主题。

能力目标:

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征,提高欣赏微型小说的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小伙子和女郎之间真挚纯洁的爱情。

在了解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后,再让我们来看一下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从细节描写入手,赏析小伙子和少女两个人物形象。

文学是人学,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关注人物命运,塑造典型人物,是小说与其他问题最重要的区别。

而细节是对人物进行典型化,赋予人物以血肉和生命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把从细节描写入手,赏析小伙子和少女两个人物形象,作为教学重点。

微型小说的篇幅短小,不宜刻画出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讲一个精彩的故事,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微型小说的情节又只能是由一个事件构成的单一情节。

想要给读者提供阅读后的快感,就必须娴熟的运用多种表现技法,这正是教学难点,即: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使简单的小说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以上是我对教材进行的分析,下面进行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学生最喜爱的文体就是小说了,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更是他们的最爱。

然而,学生们对于小说的兴趣点大多仅停留在故事情节。

因此,引导他们透过构思精美的故事情节,来触摸小说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去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极为重要的。

鉴赏小说的过程中,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也许能够随在教师的指导下,感知作品的魅力,但是要给他们一篇微型小说,让他们自己去分析,他们往往又无从下手。

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我注重对微型小说特点的归纳,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提高他们的微型小说的鉴赏能力。

在分析学情后,我制定了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下面我们来第三部分---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材处理

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带领学生走进小说的世界。

2、教学方法

①多层次阅读法:

阅读心理学告诉我们,文学鉴赏活动是读者、文本和作者三方互动的过程。

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历程,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采取多层次阅读教学法。

将阅读活动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感知性阅读;让学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情节,感知文章内容。

第二,理解性阅读,让学生精读课文,从细节入手,赏析人物形象。

第三,感悟性阅读,让学生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题。

第四,创造性阅读,也就是拓展阅读,让学生在拓展练习中,提高微型小说的鉴赏能力。

②发现教学法。

(通过问题的设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③比较教学法。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鉴赏。

本单元前面所学到两篇课文《祝福》和《春之声》都属于短篇小说。

教学中,拿它们和本文相比较,学生可通过比较阅读更好地感知微型小说的特点,提高微型小说的分析鉴赏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

“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

强调的就是学法的传授。

下面,我就来谈谈学法指导。

3、学法指导:

微型小说作为小说家族的一份子,它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再加上,微型小说成为近年来,职业高考常见的文体。

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紧扣微型小说在情节、人物和主题上的特点,探究质疑、合作交流,为其以后鉴赏微型小说打下扎实的基础。

下面我着重对第四部分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2分钟)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就像一棵永不凋谢的玫瑰盛开在文学艺术的殿堂。

因为爱情,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为爱情,牛郎织女的传说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

同样的,因为爱情,本文也拥有了经久不衰的魅力。

那么它为我们讲述了怎样一个爱情故事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走进刘心武的《等待散场》

导语设计依据:

《因为爱情》这首歌红遍了大江南北,播放这首流行歌曲,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

而爱情这个话题,又对中学生来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所以,由此导入,就可勾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课文分析

(一)浏览课文,理清文章情节(5分钟)

1、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主要人物?

2、他们分别在做什么?

3、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找到文中作者设置的巧合和误会分别有哪些?

设计缘由:

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对文章的情节有整体感知,同时,让学生感知微型小说的前两个特点:

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不单调。

再次,又为后面突出教学重点——赏析人物形象,突破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如何使简单的小说情节波澜起伏,引入入胜奠定基础。

(二)精读课文,赏析人物形象(15分钟)

从几处细节入手来探讨交流男女主人公的形象。

1、小伙子的形象

①对于“我”让票这一举动,小伙子反应如何?

找出细节描写,分析小伙子的形象。

②在叙述小伙子拒票原因这个段落中,哪一个动词用得很精彩?

请结合这个动词来分析小伙子的心理以及他的形象。

2、妙龄女郎的形象

①姑娘拿到票后,并没有对号入座去观赏演出,而是站在前廊里。

她为什么不专心看演出?

②既然姑娘不能安坐着观赏表演,又很惦记着小伙子,为什么她不“飘”出去呢?

设计缘由:

分析人物形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为了很好的突破这个重点,在教学环节伊始,我就把分析小伙子形象的任务交给女同学;分析女郎形象的任务则留给了男生,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此外,通过我设计的四个问题,给学生指明了形象分析的入手处,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找到文中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的细节,帮助他们得出结论。

再次,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感知微型小说的第三个特点是人物单纯(只写某方面的特点),但不单薄(人物形象突出)。

解读完了人物形象,我穿插分析了情节中巧合的合理性。

我引导学生注意从符合人物性格的逻辑何现实生活中的情理和两方面入手,突破了教学难点——作者如何使简单的小说情节波澜起伏,引入入胜。

(三)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10分钟)

阅读文章,讨论文章结尾部分“永恒的旋律”有什么样的含义?

(结合情节和人物形象,认真品读第十四段)

设计缘由:

由“永恒的旋律”入手,引导学生在了解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第十四段中“王子与白天鹅的爱情即将冲破恶魔的阻挠而终于圆满,以及姑娘“眼里闪出异样的光”来理解文章的主题,并得出微型小说的第四个特点是主题单一,却明确深刻。

三、微型小说特点总结:

简而不单(2分钟)

(一)篇幅简短(不超过1500字)

(二)情节简单(一件事),但不单调。

(三)人物单纯(某方面特点),但不单薄。

(四)主题单一,明确深刻。

设计缘由:

再次展示微型小说的四个特点,帮助学生识记微型小说的基本特征,以提高欣赏微型小说的能力。

四、拓展阅读(1分钟)

根据微型小说的特点,赏析课文《差别》

情节:

文章共写了几个人物?

几个人物在做什么?

悬念设在何处?

人物:

两个主人公的形象是什么?

主题:

表达了作者什么看法,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设计缘由:

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微型小说鉴赏方面的知识应用到后一篇课文《雨伞》的分析鉴赏中,以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

五:

说板书设计:

通过这么一个结构图,我将本篇课文的要点全部纳入,加深学生的印象。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