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环境描写教案.doc
《小说的环境描写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的环境描写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黄一中分校2015级语文组集体教案
课题
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
课时2
第1课时
总第课时
备课人
安荣荣徐素阁
张晓莉
备课时间
2017.12
课型
复习
个人备课
授课人
上课时间
2017.
授课
班级
教学目标
1、能分清小说中的描写属于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
2、理解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并学以致用。
重点
难点
理解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并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别林斯基曾说过,什么书最被人爱读和争购?
那是小说。
在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小说也越来越受到命题者青睐。
而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小说类文本阅读,往往扣住小说主题,围绕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来设题。
今天,我们就从小说最基本的要素——环境入手,共同探讨该如何解答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类试题。
我们先一起来回顾几个问题:
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环境、人物、情节)
2.作者要通过对环境、人物、情节这三要素的具体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个思想情感也就是小说的什么?
(主旨)
3.什么是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二、分析下列文字,思考
①分别属于哪一类环境描写,②标划出表现环境特点的词语,③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例1:
鲁迅《故乡》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
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明确答案:
自然环境描写;
严寒,深冬,隐晦,冷风,苍黄,萧索,没有一些活气。
通过对故乡阴冷天气和萧条景象的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萧条的气氛,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情,为下文目睹故乡人的变化,心生悲哀作铺垫。
(展开情节表现主题)
例2:
鲁迅《孔已己》: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
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明确答案:
社会环境描写
格局,曲尺形大柜台,靠柜外站着,下酒物、短衣帮,穿长衫,慢慢坐喝
通过描写鲁镇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为下文展开孔乙己的多余人形象,揭示孔乙己的悲剧作铺垫。
(展开情节,表现主题)
三、归纳
自然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
1、对“自然环境”:
体现自身的审美价值,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因素,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场所和背景;它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
2、对“人物”:
可以烘托感情,表现性格,揭示人物心境,烘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的命运。
3、对“情节”:
可以为后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推动,暗示,铺垫)
4、对主题:
可以表现或深化主题。
(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四、归纳小说环境描写的考查要点及解题思路
1.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试题的答题思路:
紧扣环境特点,从其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主题揭示等三方面的作用来把握题目。
2.小说的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塑造及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正确地理解小说。
3.小说中环境描写试题的答题格式:
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总结:
环境描写的常见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时代背景(社会环境)
2、渲染气氛
3、烘托心情或人物形象
4、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或表现主题作铺垫
相关链接:
《高考调研》环境描写作用题“三步走”
教学反思
内黄一中分校2015级语文组集体教案
课题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课时2
第2课时
总第课时
备课人
安荣荣徐素阁
备课时间
2017.
课型
新授
个人备课
授课人
上课时间
2017.
授课
班级
教学目标
1.1.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重点掌握景物描写题的做题方法。
重点
难点
重点:
注重培养学生的答题能力。
难点:
在理论指导下实践。
教学过程
命题特征
一、考点分析(教师结合高考考点进行分析)
1.高考小说环境题命题较为单一、集中,主要指向环境本身特点及描写技巧和作用三个方面,重点是自然环境
2.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环境描写自然是小说重要的描写手法。
小说的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和景物等,社会环境包括小说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它们为人物的活动和情节的展开提供了特定的背景。
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对全面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感受和领悟小说的艺术之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就考题中所选的微型小说而言,往往融环境描写于情节发展、场面交代,或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情绪的描述之中,讲求“不写之写”,在“没有背景”中见背景。
寥寥几笔点染,却透着一种时代氛围或情感氛围。
二、知识、方法梳理
1、自然环境描写
关于景物描写的技巧、作用、题型和做题方法,详见散文部分。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与散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在景物特点及技巧等方面绝大部分是相同的。
如果有区别的话,区别在于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更尊重小说的文本特征,更贴切小说的文体特征来分析、作答。
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
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故事气氛。
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③烘托人物形象。
环境是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和背景的,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而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④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⑤暗示社会环境。
优秀的作者,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幅社会历史图画。
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被当做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⑥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2、社会环境描写
知识梳理
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生活环境等的描写,包括城镇、农村、工厂、军营、机关、学校、商店等人物活动场所和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等社会风情的描写。
具体作用有:
a.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b.交代人物身份,表明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c.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三、答题思路
1、答题
①注意思考模式
a.环境→环境,即环境本身有何特点。
b.环境→情节,环境描写对情节展开有何作用。
c.环境→人物,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提供活动背景、衬托人物性格等)
d.环境→主题,环境描写对揭示或深化主题有何作用。
②规范答题模式
a.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b.情节(推动,暗示,铺垫)→
c.人物(烘托,映衬)→
d.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
……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2010·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
春夜总是这样,惊乍乍的,其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
但罗永才还是下了床,开门出去看看,听听。
②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①。
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艺很好。
③那时季候比现在略早些,自然界已走在春气里了,艳阳高照。
路两边的一些大树,都拔地而起,枝干粗壮,有一种强悍奔放的气势,各各踞守一方。
罗永才左右看着,一路往山村那里去。
王麻子的家靠在庄头边上,一个破院框子,里头乱放着各种大小石料。
罗永才兀自进了那个院子,见那正房的两扇门紧锁着,打门缝往里头瞅瞅,半星光亮都没有。
他白跑了一趟,却也不觉着损失什么。
④第二日他再去,春阳更暖,鸟雀啾啾。
老远就听见当当的,是不急不慢的打石头声,脚下也就到了。
王麻子家破院框子里,盘腿坐了一个人,五十来岁,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
那人坐在院里洗碑,碑形已经看出来了,下方上圆。
他洗的时候,左手是錾子,右手是锤,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锤,如泣如诉。
罗永才看得呆了,心里只是有一种感觉:
春阳日暖,万象更新,雀鸟苏醒、飞翔、游戏、鸣叫、盘绕,像是一刻都止不住。
人在此时此刻能想些什么,该想些什么,各人都不一样,各人也都是只按着自个的路子走的。
惟这破院里的这一个麻脸匠人,像是不知,也像是不觉,木呆呆地坐在亘古的石头旁边,一锤一錾。
洗了几十年,也还是不急不躁,不去赶那些过场,凑那些热闹,真叫人觉得不容易!
⑤罗永才呆望许久,才进了院子。
那匠人手并不停,只抬起脸:
“你找俺?
”罗永才递了一根烟过去,半蹲下,低着腔说:
“想麻烦王师傅,给洗块碑。
”匠人道:
“洗块什么样的?
”“要两米的,青白石的料子。
什么时候能成?
”“打今儿个算,要十日。
”罗永才交了押金,匠人接了,放在地上,随手拾块碎石压住,打单褂兜里掏出个纸片递给他。
那纸片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红指头印子。
罗永才写下要刻的字递过去,匠人接了,一字一顿念了一遍,然后折叠成一个小块,装进兜里,讲:
“十日后你来拉呗。
”就不再理罗永才,低下头,又一锤一锤,洗手下的那块石碑去了。
⑥罗永才第三回去山王庄,才五六天,他有些不放心。
那又是个好天,响响晴。
他一直往匠人家里去,进了院子,果然又见那匠人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只一锤一锤洗那石碑。
匠人望见他进来,也不惊,也不乍,手里也不停,只是讲:
“时候还没到呢。
”顿了一下,又讲:
“来找俺的,都是那样个心绪。
不如你就上山上转转,心里就好受了。
”罗永才低头看碑,已经洗出个大概,清白厚实,幽深远澈。
便敬了匠人一根烟,闲坐片刻,起身往山上去了。
⑦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
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草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
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命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
罗永才一身的感念,不知怎样作想。
再往前走时,山有些陡,树影浓郁起来,就有了些寒意。
这时从山上下来一个山民,瘦精精的,挑着两大捆紫红色的短针山草,山草捆上还搭了两件破旧衣物,一把竹柄的竹耙子。
他看见罗永才,就立住脚,和他讲起话来。
罗永才猜他只有五十来岁,他说已经七十七了,家里只剩下老两口,老伴瞎了,不能再做什么,现时就靠他挑草换些油盐钱。
那担草也有七八十斤,担着得走几架山头,罗永才不免感叹几声。
老人又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