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1757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训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康复训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康复训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康复训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康复训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复训练Word格式.docx

《康复训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训练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康复训练Word格式.docx

(二)恢复期的治疗(1-3周)

软瘫期:

利用各种方法恢复和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活动,应鼓励病人在床上进行主动活动(翻身→坐位Ⅰ级平衡)。

痉挛期:

控制肌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3。

恢复期:

促进选择性运动和速度运动更好地恢复,同时继续抑制肌肉痉挛。

运动训练按照人类运动发育规律,由简-繁,易-难。

而该病人主要是言语和右侧肢体功能的锻炼。

言语障碍的康复主要是通过训练使患者动用和提高残存的言语功能,补充多种其他交流途径,改善实际交流能力。

1、失语症的康复  影响失语症预后的因素:

(1)背景:

年龄、利手、病前智力和文化程度、职业、性格、病后环境(如家庭、对事业的态度及医患关系等)。

(2)病情:

原发病的性质、有无并发症、全脑功能;

失语症的类型及严重程度、开始康复的时间、对错误的自知和自我纠正能力等;

心理状态,包括对康复训练的欲望及态度。

在诸多影响失语症预后的因素中,失语症的严重程度及患者对康复训练的欲望是关键性的。

失语症的康复方法很多,比较常用的失语症治疗方法是经典疗法或刺激疗法。

失语症的康复是促进和刺激言语,而不是教授。

刺激疗法的六原则(1)适当的语言刺激:

根据失语症类型、程度、选择适宜难度的刺激,循序渐进;

(2)强听觉刺激及多途径的言语刺激:

进行听刺激的同时,辅以视、触、嗅等刺激;

(3)反复刺激:

一次刺激得不到正确反应时,反复刺激可提高其反应性;

(4)每次刺激:

应引出相应反应,一次刺激应引出一个反应,这可评价刺激是否恰当,并提出反馈以调整下一次刺激;

(5)强化正确,反对正确,反应要肯定和鼓励;

(6)矫正刺激:

得不到正确反应时,要校正刺激,但注意避免患者的不满,本方法强调有足够的听刺激,分为直接和间接训练两种。

直接训练针对损害的言语,根据失语症评定的主要障碍(如表达、流利性、复述、理解、执行指令、命名、阅读、书写等)针对性进行治疗,在发音练习中针对舌尖音、舌中音、舌后音的缺陷进行练习等。

间接训练针对训练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

对于上述方法无效时,可选择实用交流能力训练,即通过非言语交流方式(如书写、手势、身体语言等)提高患者的实际交流能力。

2、构音障碍的康复  脑干病变、大脑广泛病变或两侧性病变时出现,可与失语症、言语失用症并存,言语理解能力存在。

其功能训练的要点为:

(1)呼吸功能训练,即延长呼气功能训练;

(2)口面部发音器官运动训练;

(3)发音训练;

4鼻音控制训练等。

言语失用的康复  没有与发音器官有关的肌肉麻痹、肌张力降低、失调,不随意运动。

有意识有目的的说话不正确,无意识的说话反而正确。

可用暗示、提醒、放松等心理治疗,可用旋律性语言先让患者开口,逐渐过渡到诗词和普通语言。

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一)急性期康复治疗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治疗一般是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原发病治疗,并发症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治疗)的基础上,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进行,本期康复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可能出现的压疮、关节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和呼吸道的感染等。

同时,配合患侧各种感觉刺激和心理疏导,以及相关的康复治疗如吞咽功能训练,发音器官运动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等,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受损功能的改善。

1、体位与肢体的摆放:

在急性期,多数脑卒中患侧肢体主动活动不能或很弱,肌张力低。

因此正确的体位与肢体摆放尤为重要。

正确体位可以抗痉挛、防关节脱位、挛缩,促分离运动的出现。

为增加患侧的感觉刺激,多主张患侧卧位,患侧卧位有利于患侧肢体整体伸展,可以控制痉挛的发生,又不影响健侧的正常使用。

2、患肢被动活动:

为了保持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肿胀和僵硬,促进患侧肢体主动活动的早日出现,以被动活动患肢为主。

活动顺序为从近段关节到远端关节,一般每日2∼3次,每次5分钟以上,直至患肢主动活动恢复。

同时,嘱患者头转向患侧,通过视觉反馈和治疗师言语刺激,有助于患者的主动参与。

被动活动宜在无痛或少痛的范围内进行,以免造成软组织损伤。

(1)肩关节:

屈曲、外展、内收等方向的训练应使肱骨呈外旋位,在正常关节活动范围,注意保护关节,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2)前臂:

易出现旋前挛缩(即旋后受限)。

训练时,治疗师一手固定患者上臂下部,另一手握住腕部,缓缓地使前臂旋后。

(3)腕、手指关节:

训练时应充分对腕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进行伸展和屈曲,并注重拇指外展方向的运动。

(4)髋关节:

保持髋关节的伸展能力非常重要。

在仰卧位下,充分屈曲健侧下肢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同时用另一手向下方(床面方向)按压患侧膝关节,达到伸展患侧髋关节的作用。

髋外展内收,利用沙袋固定健侧膝部,使健侧下肢保持在轻度外展位,治疗者用双手托起患侧下肢,作外展内收运动。

髋内旋,仰卧位下,患侧髋关节屈曲,治疗者一手托起小腿做髋关节的内旋运动。

(5)踝关节:

治疗者用一手托起膝部呈屈膝位,另一手握住足跟,同时用右前臂将足底向背伸方向运动,牵张跟腱。

(6)活动肩胛骨:

活动肩胛骨可在仰卧位、健侧卧位、坐位进行。

治疗者一手托起患侧上肢,保持肩关节外旋位,另一手沿肩胛骨内侧缘使其向前上方运动,避免向后运动,以防肩关节回缩强化。

3、床上活动:

早期床上运动是脑卒中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尽早作使患者从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的康复训练。

(1)上肢自助被动运动:

双手叉握,患手拇指置于健手拇指之上(Bobath握手),利用健侧上肢进行患侧上肢的被动活动。

注意肘关节要充分伸展,肩关节前屈。

也可在健侧上肢的帮助下,作双上肢伸肘,肩关节前屈、上举运动。

双手叉握上举运动多用于维持肩关节的活动度及抑制痉挛。

(2)翻身训练:

定时翻身(每2小时一次)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并可促进全身反应和肢体活动,对患者十分重要。

开始应以被动为主,待患者掌握翻身动作要领后,由其主动完成。

(3)桥式运动(仰卧屈髋屈膝挺腹运动):

仰卧位,上肢放于体侧,双下肢屈髋屈膝,足平踏于床面,伸髋使臀部抬离床面,维持此姿势并酌情持续5∼10秒钟。

双刺桥式运动:

治疗师帮助患者将两腿屈曲,双脚在臀下平踏床面,让患者伸髋将臀部抬离床面,下肢保持稳定,持续5∼10秒。

必要时,治疗师可以帮助将患膝稳定住。

单侧桥式运动:

当患者完成双桥运动后,可让患者伸展健腿,患侧下肢支撑将臀部抬离床面。

动态桥式运动:

在做双桥运动时,双髋做内收内旋和外展外旋运动。

(4)侧方移动:

仰卧位,先做桥式运动,然后再向左或右侧移动臀部,待臀部放至床面后,分别移动肩部、头部,最后调整全身姿势。

4、物理因子治疗:

常用的有局部的机械性刺激(如用手在肌肉表面拍打等)、功能性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和局部空气压力治疗,这些可使瘫痪肢体肌肉通过被动引发的收缩与放松逐步改善其张力。

5、传统疗法:

常用的有按摩和针刺治疗等,通过深浅感觉刺激有助于局部肌肉的收缩和血液循环,从而促进患侧肢体功能的改善。

(二)亚急性期(恢复早期)康复治疗本期主要治疗目标除前述的预防常见并发症以外,应减轻患肢肌痉挛的程度和避免加强异常运动模式(上肢屈肌痉挛模式和下肢伸肌痉挛模式),促进分离运动恢复,加强患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并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

一般认为,发病后3个月是脑卒中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

根据神经发育学和神经生理学的原理、脑的可塑性理论和功能重组理论,针对个体情况,综合使用以上技术、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和运动在学习法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按照人体发育顺序,从近端到远端,反复强化训练,逐步达到运动控制和协调能力的改善。

1、软瘫肢体强化治疗  患者通过上述体位的正确摆放和肢体的被动活动治疗后,仍有一部分患者的肢体处于软瘫期,特别是上肢和手。

软瘫肢体强化治疗的治疗原则,除上述治疗仍可进行外,主要是利用躯干肌的活动,促使肩胛带和骨盆带的功能部分恢复,通过紧张性反射、姿势反射、联合反射、共同运动、Bood感觉刺激等手段,促进软瘫肢体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肌张力增高。

应注意将患侧上肢置于患者的视线之内。

(1)紧张性反射:

是皮层下中枢(脑干)控制的姿势反射。

它有颈反射和腰反射等,又可分对称性和不对称性,在脑卒中时,因失去大脑皮层的抑制和整合作用而出现。

如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可使面向侧的手臂伸肌张力增高;

用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使颈部后伸,手臂的伸肌张力增高。

(2)联合反应:

是指当身体某一部分进行抗阻运动或主动用力时,处于静止状态的其他部分可产生不随意的运动反应。

当健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可引起患侧肌肉收缩,但上下肢的运动方向不一致。

健侧上肢抗阻运动,可引起对侧上肢相同方向的运动反应,而下之则运动方向相反。

(3)共同运动:

是脊髓水平的原始运动,患者在完成某项关节活动时,可引发该肢体其他关节肌肉同时进行粗大、僵硬的运动。

如患者抬偏瘫上臂时,出现耸肩、肩胛骨后缩、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屈曲内收、拇指屈曲内收、指间关节屈曲等。

(4)Rood感觉刺激:

短时间局部皮肤冰刺激,快速逆毛发生长方向轻刷刺激,可引起患肢局部的肌张力增加,同时要求患者做相应的肌肉收缩。

挤压或快速活动患侧肢体关节,可引起相应关节周围肌肉出现反射性收缩。

2、床上与床边活动

(1)上肢上举运动:

方法同前,只是患侧上肢主动参与的程度增大。

(2)下肢屈伸运动:

仰卧位,下肢由伸展位作屈曲运动,治疗者可帮助控制足跟不离开床面或略加助力。

俯卧位,在膝关节伸展下,向后屈膝,治疗者可帮助纠正足内翻。

可作双下肢交替屈伸运动,休息时应避免足底的刺激,防止跟腱挛缩与足下垂。

(3)桥式运动:

基本动作要领同前,可酌情增加难度。

(4)卧坐转移:

卧坐转移时要求在侧卧的基础上,逐步转为床边坐,开始练习该动作时,应在治疗师的帮助指导下完成。

注意:

若床较高时,应事先准备一个高度合适的木凳,便于患者取坐位后垫于足底,双脚不能悬空。

从健侧位坐起时,先做翻身动作,或健侧卧位,将患侧上肢置于体前,指示患者一边用健侧臂支撑,一边抬起躯干。

必要时,治疗者用一只手在患者头部给予向上的辅助,另一手帮助患侧下肢移向床边并沿床缘垂下。

从患侧坐起时,先取患侧卧位,Bobath握手,指示患者在用健手支撑的同时抬起上部躯干起坐。

治疗者一手在患者头部给予向上的辅助,另一手扶住患侧下肢移向床边并自床缘下垂。

(5)坐站转移:

坐-站训练时,患者取坐位,双足平放于地面,Bobath握手伸肘,肩充分前伸,躯干前倾,将重心移至患侧下肢,抬头向前上方向,伸髋,躯干伸直。

治疗者从腰部辅助患者,并用自己的膝部抵住患侧膝部,以促进患侧膝关节伸展。

可通过调节座位的高度进行坐-站转移的运动控制训练。

(6)床边站:

治疗师应站在患者的患侧,并给予其患膝一定帮助,防止膝软或膝过伸,要求双侧下肢同时负重或患侧为主,防止重心偏向健侧。

3、坐位活动:

与卧位相比,坐位有利于躯干的伸展,可促进身体和精神状态的改善。

因此要尽量早坐。

(1)床上坐位:

此时多易后仰,呈半卧位,半卧位会助长躯干屈曲,激活下肢伸肌痉挛。

因此,原则上不主张半卧位,仅在患者进食时、排泄等不方便的情况下采用。

首先保持患者躯干端正,用大枕头垫于身后,使髋关节屈曲90°

,将双上肢置于移动小桌上,防止躯干后仰,肘及前臂下垫枕,以防肘部受压。

(2)保持正确的坐姿:

正确坐姿是头颈躯干左右对称,无扭转现象,尤其患肩不得偏向后方。

躯干伸直;

髋、膝、踝关节均90°

屈曲位;

臀部尽可能坐在椅子的偏后侧,以防出现臀部过度前置,引起躯干后倾,并保持双侧臀部同等负重;

膝关节下的小腿部分保持与地面垂直,避免出现患髋关节外展、内旋,足内翻、下垂,两侧臀部负重不均等。

椅子和轮椅的调整,为尽可能保证患者取得良好的坐姿。

有时需要对椅子或轮椅进行调整,满足以下条件:

椅面保持水平,椅面高度应适合患者的身高及肢体长度,可用较硬海绵垫、木板足垫调整,保持膝、踝关节的屈曲。

使用轮椅,应注意保护肩关节:

利用轮椅板保持肩部的正常位置,避免肩部的下坠和肩胛骨后缩。

在轮椅板上于放置前臂的位置上固定一块软板,防止肘部长期受压损伤尺神经。

在轮椅板上于放置手的位置上固定一块较大的硬海绵,使患者的手置于其上时自然形成腕关节的背伸位。

前臂有旋前倾向的屈曲时,可在轮椅板上放手的位置处固定一个小立柱,让患者握住立柱,保持前臂中立位。

(3)坐位平衡训练:

通过重心(左、右、前、后)转移进行坐位躯干运动控制能力训练,开始训练时应有治疗师在患侧给予帮助指导,酌情逐步减少支持,并过渡到日常生活活动。

(4)患侧上肢负重:

患侧上肢置于体侧手肘、腕背伸90°

、伸指,重心稍偏向患侧。

可用健手帮助维持伸肘姿势。

(5)上肢功能活动:

双侧上肢或患侧上肢肩肘关节功能活动(包括肩胛骨前伸运动),双手中线活动并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

(6)下肢功能活动:

双侧下肢或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功能活动,双足交替或患足踝背屈运动。

  1。

失语症的康复  影响失语症预后的因素:

1背景:

2病情:

  失语症的康复方法很多,比较常用的失语症治疗方法是经典疗法或刺激疗法。

Wep-man及Schuell曾清楚地描述,失语症的康复是促进和刺激言语,而不是教授。

刺激原则见下表Schuell刺激疗法的六原则(1)。

适当的语言刺激   根据失语症类型、程度、选择适宜难度的刺激,循序渐进(2)。

强听觉刺激及多途径的言语刺激   进行听刺激的同时,辅以视、触、嗅等刺激(3)。

反复刺激        一次刺激得不到正确反应时,反复刺激可提高其反应性(4)。

每次刺激         应引出相应反应,一次刺激应引出一个反应,这可评价刺激是否恰当,并提出反馈以调整下一次刺激(5)。

强化正确反对正确反应要肯定和鼓励(6)。

矫正刺激                         得不到正确反应时,要校正刺激,但注意避免患者的不满本方法强调有足够的听刺激,分为直接和间接训练两种。

  对于上述方法无效时,可选择实用交流能力训练,即通过非言语交流方式(如书写、手势、身体语言等)提高患者的实际交流能力。

  2。

构音障碍的康复  脑干病变、大脑广泛病变或两侧性病变时出现,可与失语症、言语失用症并存,言语理解能力存在。

具体的治疗方法详见《语言治疗学》有关章节。

严重患者可使用交流板沟通和电子交流盘治疗。

卒中时软腭麻痹而出现鼻音过重,可通过软腭修复术等手术治疗。

  3。

一、目标及训练原则1。

西安铁路医院普通内科赵卫锋二、分期治疗的原则

(一)急性期:

预防关节挛缩、变形①按摩;

防止和减轻水肿;

感觉刺激,肌张力高者—放松手法;

肌张力低者—刺激的手法。

  ②被动活动:

由小关节→大关节③体位:

卧位时:

肢体宜置于抗痉挛体位。

  

(二)恢复期的治疗(1-3周)1。

  运动训练按照人类运动发育规律,由简-繁,易-难。

  翻身→坐→坐位平衡→双体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位→站立平衡→步行,大多数病人可越膝立位和跪行阶段。

  三、简要方法:

十指交叉握手的自我辅助活动两手十指交叉,患拇位于最上面,稍外展,由于健侧手指使患侧手指外展,整个上肢的屈肌痉挛可以减轻。

  优点:

  ①活动和转移时,偏瘫的肩受保护。

  ②两手交叉在一起位于中线,感觉和知觉得到改善。

  ③防止肩胛骨后缩及整个偏瘫侧后缩。

  ④防止了联合反应。

翻身最有意义的活动,它刺激全身的反应和活动。

抑制下肢伸肌痉挛:

减少下肢伸肌痉挛,同时使肩胛骨前伸、抑制上肢屈肌痉挛。

  4。

下肢全活动范围控制—学习主动控制下肢。

  5。

伸髋时抑制伸膝将患肢置于床边的外侧,治疗师使足充分背屈→使膝放松于屈曲位→所有运动阻力消失→主动把脚抬到治疗床上。

  在伸髋同时屈膝的能力是行走时摆动期开始的基础;

使从床上坐到床边前将腿放到床下。

  6。

髋的主动控制仰卧位,屈膝,足支撑在治疗床上,使患膝保持稳定及活动健肢时患肢保持稳定。

  7。

桥式运动(选择性伸髋)体位上同→将臂部抬起→保持骨盆在水平位。

  治疗师一手放在股前边。

下压膝关节时向足前方拉股骨内外侧髁,另一手手指轻拍患者臂部→帮助伸髋(双桥运动),然后让患者将健足治疗床上抬起来→所有重量都在患腿上(单桥运动伸膝的分离运动,仰卧位→治疗师使其充分背屈→做膝的等长收缩(绷紧大腿,不要用足或足趾蹬治疗师的身体)。

开始时→膝可略屈曲。

治疗时无跖屈,抑制小腿三头肌痉挛。

  9。

通过下肢选择性伸直而负重双脚平放地上→交叉手放在前面的凳子上→肘伸直头向前超过脚→抬臀→膝向前。

  10。

训练健肢负重的活动①外旋位改善伸髋。

  ②用绷带卷综打足背屈的站立。

  平衡功能的训练11。

倒向肘部支撑的一侧患者向侧方倾过去,直到肘部接触到治疗床→坐起。

治疗师用前臂支持患者的肩上部,促进这一活动,另一只手指导患者的手和上肢。

促进头的直立反应。

  12。

重心向侧方轻转①向患侧—躯干应被拉长,治疗师手应放在腋下及对侧屈肌处。

  ②向健侧—偏缩短患侧躯平肌,一手虎口压在患侧屈肌,另一手放在患背部,重心患侧躯干,健手向外旋起。

  13。

两腿交叉,重心转向下面腿一侧—在穿鞋袜时平衡。

  14。

双手向前触地,及交叉握手前伸推球。

  15。

双膝屈曲、重心向侧方转移—站立时重心从一侧转移到另一侧。

  16。

玩气球活动。

  17。

患腿负重的站立活动。

  上肢的训练18。

抑制手臂肌痉挛卧位:

抑制躯干肌肌痉挛→抑制臂的痉挛。

  坐位:

患肢支撑19。

抑制肩胛骨后缩和下降。

  20。

抑制前臂旋前。

  21。

肘后旋的选择性屈曲22。

主动活动。

  23。

坐位推球。

  24。

站立活动,拍球。

  25。

站立位,手臂支撑桌面负重抑制痉挛。

言语障碍的康复主要是通过训练使患者动用和提高残存的言语功能,补充多种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