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1720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9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套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全套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全套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全套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全套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套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Word格式.docx

《全套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套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Word格式.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套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Word格式.docx

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例5

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和乘法验算

积的近似值

例6

按“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近似值

连乘、乘加、乘减

例7

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例8

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小数乘整数例1  编排意图:

(1)创设“买风筝”的购物情境,引出“小数乘整数”。

(2)结合具体量(人民币单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为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感性支撑。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提出买风筝计算钱数的问题。

(2)先解决书上女孩想要解决的问题。

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3)在此基础上,解决其他买风筝的问题。

例2  编排意图:

(1)脱离具体量,直接引出小数乘整数。

(2)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

(3)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如果积的小数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1)注意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例1中的计算经验,特别是将“元”转化为“角”的经验来学习例2。

先提出0.72元×

5,你会计算吗?

再去掉元,提出0.72×

5该怎么计算。

(2)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整数乘法经验自主计算“0.72×

5”,列出竖式,并尝试对过程做出合理的解释。

(3)应引导学生小结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要点。

①按整数乘法的规则进行;

②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有几位小数;

③算出积以后,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小数乘小数例3编写意图:

(1)以给校园宣传栏换玻璃,需要计算长方形玻璃面积引入小数乘小数。

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出小数乘小数学生易于理解。

(2)有例2的计算经验,这里学生容易想到把第二个因数也转化为整数,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故教材直接写出转化和计算的过程。

(3)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1)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乘法算式。

(2)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1.2×

0.8。

(3)组织学生共同研讨1.2×

0.8的竖式算法及算理。

让学生将有代表性的方法展示出来,并简述其道理。

可能有学生将“米”化为“分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也可能学生按书上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应引导学生沟通两种方法的联系,以帮助学生理解“1.2×

0.8”的算理。

(4)最后组织学生探索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例4?

编写意图:

(1)结合例4上面的“做一做”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分两个层次:

①结合“做一做”第1小题,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步骤。

②结合“做一做”第3小题,说明小数乘法的一些难点问题。

如,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应在前面用0补足。

(1)可按教材的层次结合具体的算式进行总结。

(2)积的末尾是0的情况,也应作为小数乘法的一些难点问题处理。

例5编写意图:

(1)通过“非洲野狗追赶鸵鸟”的有趣情境,引出“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使学生领会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

然后计算出鸵鸟的最高时速。

(2)由验算计算是否正确,提出验算要求,培养验算习惯。

对于验算方法没做统一规定,教材呈现了两种,一种是“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再乘一遍。

”二是“用计算器验算。

”其实,验算还有其他方法,这里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按哪种方法验算,只要会用合适的方法验算就行。

(1)结合本例让学生领悟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

可请学生说一说“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中“1.3倍”的含义。

(2)验算的引入,既可直接由检验书上女孩的计算引出,也可由检查自己的计算引出。

(3)如何验算不作统一要求。

练习一第10题,让学生经过计算,发现积和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积的近似值例6编写意图:

(1)通过“狗帮助人们抓坏蛋”的情境,让学生求狗的嗅觉细胞,引出求积的近似值。

(2)通过计算使学生认识到: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当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时,有时不必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就可以了。

(3)教材以算出狗的嗅觉细胞为2.205亿个为例,说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同时说明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保留的小数位数。

(1)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求出“0.049×

45=2.205”后,着重说明当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时,有时不必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就可以了。

然后让学生按照需要独立地求出2.205的近似数。

连乘、乘加、乘减例7  编排意图:

(1)有关小数连乘、乘加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多,但有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教材选取用正方形地砖铺地板,引出连乘、乘加,便于学生理解和列式。

(2)通过解决“100块砖够吗?

”引出连乘。

通过解决“110块砖够吗?

”的不同方法引出乘加。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解答过程,尝试解释解答的结果。

(2)由于运算顺序是一种规定,不必讲太多的理由,所以当整数四则运算扩充到小数后,可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与整数计算的相同。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乘法运算定律的推广及例8编写意图:

(1)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2)分两个层次编排:

①给出三组算式,让学生观察、计算,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

②用归纳的方法类推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3)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1)在复习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2)加强对乘法分配律应用的教学。

五、教学建议: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

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习的重要目标。

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教学时,应重视练习一中第4题、第10题的练习,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字、算式后面的规律的习惯。

五上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一、教材内容1.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商的近似值3.循环小数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5.用小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编写特点1.?

引导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结合现实情景进行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

注意从现实情景中引出计算教学的内容,练习中也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如购物、乘车、计算用水量等,让学生体会计算的现实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适时引入计算器。

小数除法计算的步骤比较多,适宜使用计算器计算。

教材把握时机,不仅在新授内容和练习中让学生适时使用计算器,而且还安排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

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计算器的作用的优势,同时培养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和工具的意识。

小数除以整数

整数部分够商1,能除尽。

整数部分不够商1,能除尽。

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需要添0继续除。

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一个数除以小数

一个数除以小数。

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少。

求商的近似值

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循环小数

例8、例9

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例10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并用规律来计算。

解决问题

例11

用连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12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进一法”和“去尾法”。

小数除以整数教材编排的变化:

(1)?

不再单独教学“小数除法的意义”,而是结合3个例题的具体数量关系,让学生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

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计算与解决问题的密切联系。

例1~例3,都是晨练中的具体计算问题。

(3)?

体现算法多样化,体现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例1);

留给学生自己尝试、探索的空间(例2、例3)。

(4)?

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而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总结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例4)。

例1

(1)创设学生晨练的情景,解决实际问题,列出算式:

22.4÷

4,让学生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余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

①将千米数转化为米数,把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来做;

②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

(3)着重说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要解决小数点的位置问题——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例2

(1)整数部分不够商1,能除尽。

(2)提出“为什么要商0呢”,启发学生理解“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商0,点上小数点再除”的算法。

例3及“做一做”

(1)整数部分不够商1,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

(2)提出“接下来怎么除?

”启发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要添0再除”的算法。

(3)王鹏“每天跑5分钟”是一个“多余”的条件,既可培养学生选择有用信息的能力,也可利用之提出新的数学问题。

(4)“做一做”涉及了小数除以整数的各种情况。

到此,学生探讨了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可以比较完整地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了。

例4及“做一做”

(1)结合前三个例题的计算,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步骤以及要注意的问题。

(2)在“做一做”中用改错的方式,提醒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常出错的问题。

(3)没有特别说明验算的方法,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自己思考如何验算。

一个数除以小数?

教材的编排:

1.?

例题的设计与原通用教材相同。

2.?

没有安排对商不变性质的复习(前面练习中安排了)。

3.没有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不再进行总结概括。

例5

(1)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由编“中国结”的情境引入。

(2)用“想一想,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突出讨论的重点,用学生的话点明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3)用虚线框的图示呈现了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使除数变成整数的过程。

之后出示简便的写法。

(4)教学前可先复习商不变性质。

例6及“做一做”

(1)?

教学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小数位数少的情况。

(2)用学生提问“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怎么办?

”引起思考。

并通过虚线框里的图示说明在把除数变成整数小数点要向右移动两位,而被除数12.6只有一位小数,要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

(3)“做一做”第2题,呈现了小数除法中学生容易出现的两种错误,通过纠正错误,明确计算小数除法要注意的问题。

(4)到这里小数除法的教学基本完成,可以引导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小结。

小结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再加以提炼。

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小数除法总结出三个步骤:

一看:

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

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

当被除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

三算:

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商的近似数?

教材编排的变化:

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商的近似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呈现用计算器计算,符合生活实际,减轻学生计算负担。

例7

(1)通过买羽毛球的情景,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除法除不尽的情况,可根据需要取商的近似数。

(2)呈现用计算器算比较复杂的小数除法,把重点放在如何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上。

循环小数?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要学习的内容。

体现学生观察、思考、探索商的规律的过程。

3.?

体现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例8教学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

例9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

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出现某个数字;

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由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

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结合小数除法的学习,教材安排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作用。

例10

(1)包括“用计算器计算——观察发现规律——用规律写商”三部分。

其中商的规律是:

都是循环小数;

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如1÷

11=0.0909…的循环节是09,2÷

11=0.1818…的循环节是18,3÷

11=0.2727…的循环节是27,4÷

11=0.3636…的循环节是36根据这一规律就可以直接填出下面一组题的商。

(2)教学建议:

①让学生经历的发现规律的思维过程,即观察、对比、分析的过程,要给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②可以采用先独立发现,再小组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

③用发现的规律写出商后,要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让学生说出自己应用规律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解决问题这里安排了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例11)和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问题(例12)。

例11及“做一做”

(1)需要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特点是:

总量与两个变量有关系,并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2)题中“7天”这个条件通过“上周”这个词隐藏了起来。

(3)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两个学生的思路、解题过程都没有完全呈现,让学生自己参与完成。

(5)“做一做”的题目,在解决问题中不但要用到小数除法,还要用到小数乘法,知识的综合性更强。

(6)教学建议:

①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采用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

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比如问学生“能一步算出每头奶牛每天的产奶量吗”,“如果不能,那么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也可通过线段图形象地表示数量关系。

②要鼓励学生多向思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但不能要求每个同学都掌握多种解题方法。

例12及“做一做”

(1)安排了两道小题,分别教学:

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根据实际用“进一法”(第1小题)和“去尾法”(第2小题)取商的近似值。

(2)两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由于要求的瓶子数和礼品盒数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计算结果的近似值。

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舍”还是“入”。

(3)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4)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进一法”“去尾法”这些概念,只要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况掌握这些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就行了。

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进一法”或“去尾法”,感受这些方法的现实意义。

五、教学建议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

本单元内容与旧知识联系十分紧密。

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以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等知识为基础来说明的。

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

因此,要注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除法的重点是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数的含义。

如,22.4÷

4=5.6,用4除22,商5以后,余数是2,化为20个十分之一,与十分位上的4合起来是24个十分之一。

4除24个十分之一,商是6个十分之一,所以商“6”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

故此,在说明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要联系数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五上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一、教材内容

“视图与投影”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每一学段要求不同。

第一学段是“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第二学段是“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第三学段是“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

所以在本册教材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的表述。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具体编排

通过观察小药箱的活动,说明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

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1)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

使学生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并且发现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2)指导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3)注意:

①提供给学生的实物要足够大,观察时,视线都要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

②使学生明确,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

③还可以让学生从右侧面和背面观察这个物体,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例2及“做一做”

通过让学生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前面学生学习的都是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这里是进一步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1)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的表象,结合这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

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判断。

(2)让学生实地进行观察,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3)做一做呈现了从正面观察两个物体得到的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可能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

“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是哪两个物体”要比“给出两个物体,辨认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所要求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更高。

教学时,可以将练习八中第2题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先想一想这两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并根据这两个平面图形的位置进行猜测,再验证。

例3及“做一做”

呈现观察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1)让学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2)让学生用4个小正方体在小组中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再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

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认识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3)也可以逐步提出要求让学生进行拼摆,例如:

用4个小正方体拼摆,先使从正面观察这个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与例题中的相同(会有无数种可能);

再使从左面观察到的图形与例题相同(也有无数种可能);

最后,使从上面观察到的图形与例题相同(只有一种可能)。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提问“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了吗”,使学生认识到仅仅依据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师还可以增加小正方体的数量,进行类似的活动,但注意数量不宜过多。

(4)做一做呈现观察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的组合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可以让学生直接判断,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实物帮助学生判断。

(五)教学建议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

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像、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