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1645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7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D.甲:

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乙:

氢氧化钠溶液

A、由于锌和稀盐酸反应一开始就会生成大量的气体,故A错误;

B、由于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难溶于水难溶于酸的沉淀硫酸钡,故B错误;

C、向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气体或沉淀产生,与曲线所示不一致,故C不正确;

D、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由于盐酸的存在,氢氧化钠不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

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既无气体也无沉淀;

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开始与氯化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至氯化铜完全反应为止;

与曲线所示一致,故D正确。

3.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项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

B.

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KNO3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地加入KNO3固体

C.

向一定量FeCl3溶液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D.

持续不断地加热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固体

【答案】C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碱性变弱,但溶液始终显碱性,溶液的pH不可能小于或等于7,不符合题意;

B、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KNO3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地加入KNO3固体,硝酸钾能继续溶解,当达到饱和状态后不再发生改变,但KNO3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为0,即起始值不为0,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FeCl3溶液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NaOH先与盐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盐酸消耗完再与氯化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符合题意;

D、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但不可能减少至0,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

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答案】A

A、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盐酸首先与铁锈氧化铁的反应,不会生成气体,铁锈完全反应后,铁与盐酸反应时生成氢气与氯化亚铁,当铁全部反应完,氢气质量不再改变,观察图象,符合变化,故A正确;

B、稀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加水后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观察图象pH在减小,故B错误;

C、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由于在酸性环境下氢氧化铁不会存在(氢氧化铁会与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因此需要等盐酸完全反应后才会出现沉淀,观察图象一开始就出现沉淀,不符合反应事实,故C错误;

D、石灰石高温煅烧后剩余固体主要是氧化钙质量不可能为零,故D错误;

故选A。

5.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先冒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

B.滴至bg时,溶液中的含HCl、NaCl两种溶质

C.滴至cg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滴至dg时,溶液pH>

7

【答案】B

A、向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后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正确;

B、滴至bg时,溶液中不含HCl,含有反应生成的NaCl和没有反应的氯化钙两种溶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滴至cg时,沉淀质量不再增加,说明此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正确;

D、滴至dg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因此溶液显碱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6.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D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A.AB.BC.CD.D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图像应该是呈一条水平直线,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使固体的总质量减少,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增大,最后为一定值,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C、根据金属银、铜、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铁>

铜>

银,当把铁粉加入到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首先置换出银,银被置换完才继续置换铜。

铁过量时,得固体为铁、银、铜,所得滤液所含溶质只为生成的Fe(NO3)2,加铁粉为0的时候,溶质只有AgNO3和Cu(NO3)2两种,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

7,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至稀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pH<

7,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7.探究稀盐酸与氧化铝粉末发生反应的实验,烧杯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AlCl3

B.该实验是将氧化铝粉末逐渐加入稀盐酸中

C.a点和b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不相同

D.a点和b点对应溶液中铝元素的质量相等

A、b点表示加入的盐酸过量,含有的溶质有氯化铝和氯化氢,故A错误。

B、溶液的总质量从零开始,所以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渐加入氧化铝中,故B错误;

C、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a点和b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都是氯化铝,故C错误;

D、a点表示氧化铝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b点表示加入的盐酸过量,所以a点和b点对应溶液中铝元素质量相等,故D正确;

D

8.用右图能正确反映下列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序号

实验内容

x轴含义

y轴含义

坐标图

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中不断滴加硫酸铜溶液

硫酸铜溶液质量

单质铜的质量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稀盐酸质量

所得溶液中水的质量

一定温度下,向某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加入氯化钠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加热时间

剩余固体中

锰元素质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①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中不断滴加硫酸铜溶液,铁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断滴加硫酸铜溶液,那么铜的质量不断的增加,直至铁完全反应,铜的质量不再增加,关系正确;

②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加入的稀盐酸的量不断的增加,即使反应完全,溶液中水的质量也不断的增加,因为盐酸中含有水,关系错误;

③一定温度下,向某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氯化钠会逐渐的溶解,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达到饱和状态后,氯化钠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关系正确;

④加热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由于锰元素只存在于固体中,故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关系错误。

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往氢氧化钾溶液中逐滴加入蒸馏水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

将等质量金属分别与足量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A、煅烧石灰石时,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稀释氢氧化钾溶液时,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7,更不能减小到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随着硝酸钾的溶解,硝酸钾质量分数增大,当达到饱和状态时硝酸钾不能溶解,质量分数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镁比铁活泼,和稀硫酸反应时镁的反应速率较快,反应需要的时间短,等质量的镁铁和足量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镁生成的气体多,,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10.将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放入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过程中温度和压强的变化,所得图像如图所示。

从图中所获信息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50s时,溶液中溶质为AlCl3和HCl

C.80~100s,金属铝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D.100~150s,压强减小是因为无气体生成

未打磨的铝片表面有一层氧化铝薄膜,未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反应,首先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氧化铝反应完后,里面的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根据反应的压强变化图分析,0~50s压强无变化,说明稀盐酸与铝表面的氧化铝反应,50s~100s,压强变大,说明稀盐酸开始与铝反应,有气体产生压强变大。

A、根据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图可以看出,反应过程中温度上升,反应放出热量,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压强图可知50s之后铝与稀盐酸反应,0~50s是氧化铝与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生成的氯化铝和未反应完的氯化氢,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压强图可知50s之后铝开始与稀盐酸反应,100s时反应结束,选项C不符合题意;

D、100~150s,压强减小是因为温度降低的原因,选项D符合题意。

D。

11.已知某混合溶液由NaCl、HCl、K2CO3、H2SO4、CuCl2、MgSO4溶液中的两种混合而成。

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的沉淀与加入Ba(OH)2溶液的关系如图。

则混合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为

A.HCl、CuCl2B.HCl、MgSO4

C.CuCl2、H2SO4D.NaCl、K2CO3

A、HCl、CuCl2,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氢氧化钡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没沉淀生成,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图像与事实相符,选项正确;

B、HCl、MgSO4,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由于氢氧化钡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所以氢氧化钡和盐酸,氢氧化钡和硫酸镁的反应同时进行,即:

加入氢氧化钡后立即生成沉淀,图像与事实不相符,选项错误;

C、CuCl2、H2SO4,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氢氧化钡先和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后氯化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图像与事实不相符,选项错误;

D、NaCl、K2CO3,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氢氧化钡只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沉淀,和氯化钠不反应,图像与事实不相符,选项错误。

12.下列图像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向稀硫酸溶液中慢慢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

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A、根据化学方程式:

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別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铁比锌多,但锌比铁快,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溶液的pH逐渐减少,由于反应过程中生成水,氢氧化钠溶液含有水,pH不会小于3,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C、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向稀硫酸溶液中慢慢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开始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断减小,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质量为零,过量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断增加,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有无催化剂只是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量,所以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应该相等,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二、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3.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C三种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A是非金属单质,A的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B,C是氧化物,D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E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试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

_________E:

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E→B+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答案】CO2

(2)Fe3O4Fe3O4+4CO

3Fe+4CO2C+CO2

2CO化合反应

试题分析:

(1)A的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说明A的质子数也是6,所以是碳,B,C是氧化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物质,D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E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C和E能反应说明C具有还原性,且是碳的氧化物,所以是一氧化碳,不能是二氧化碳,所以B是二氧化碳;

(2)由上面的分析可知B是二氧化碳,C是一氧化碳,所以B→C可以是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用观察法配平,反应条件是高温,所以方程式是:

C+CO2

2CO,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C+E→B+D是一氧化碳与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根据得失氧进行配平,反应条件是高温,所以方程式是:

Fe3O4+4CO

3Fe+4CO2.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

点评:

解答本题突破口是A的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说明A的质子数也是6,所以是碳,再根据A,B,C三种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进行分析,D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E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还需要知道三大还原剂:

氢气、一氧化碳、碳.

14.小芳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如图。

A、B、C、D、E是初中常见物质。

且都含氧元素,各物质中均有某种组成元素的化合价与纵坐标的数值相对应。

“→”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B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D的水溶液呈蓝色,请回答:

(1)物质C的化学式是_____。

(2)D→E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B→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H2SO4 。

复分解反应 。

6CO2+6H2O

C6H12O6+6O2

A物质是含氧元素的单质,故A物质是O2,B通常为无色无味气体,且B物质中含有+4价的元素,故B物质是CO2,C物质是含氧元素的酸,且含有+6价的元素,故C物质为H2SO4;

物质D为含+6价元素的盐,其溶液呈蓝色,故为硫酸铜,D能转化为含有+2价元素的碱,故为氢氧化铜。

(1)物质C的化学式是H2SO4;

(2)物质D是盐,物质F是碱,由盐转化为碱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3)B物质是二氧化碳,A物质是氧气,二氧化碳与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6CO2+6H2O

C6H12O6+6O2。

15.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B、C、E、F、G含有同一种元素,A、B、C、E、G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D和F在通常情况下为气体,两者分别溶于水后溶液的酸碱性相反.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

(1)G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A与D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属于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C→D+E+F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微观的角度分析A与B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6H12O6化合NH4HCO3

NH3↑+CO2↑+H2OH++OH﹣=H2O

D和F在通常情况下为气体,两者分别溶于水后溶液的酸碱性相反,故D和F为二氧化碳或是氨气中的一种,C能生成氨气和二氧化碳,故C可能是碳酸氢铵,生成的E为水,水和F能反应生成G,故F可能是二氧化碳,A、B、C、E、G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G为C6H12O6,B能与F反应,故B可能是氢氧化钠,A能与B反应,A可能是盐酸,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G是葡萄糖,故填:

C6H12O6;

(2)A与D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故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填:

化合;

(3)C是碳酸氢铵,碳酸氢铵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故填:

NH4HCO3

NH3↑+CO2↑+H2O;

(4)从微观的角度A与B能发生反应是因为氢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产生水,故填:

H++OH﹣=H2O.

16.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碳、铝、铜、氧化铝、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该固体粉末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1)向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

(2)向固体A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固体B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

(4)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

(5)蓝色溶液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

【答案】氢气(H2)Cu+2AgNO3=2Ag+Cu(NO3)2碳、银(或C、Ag)碳、铝、铜(或C、A1、Cu)硝酸铝、硝酸铜和硝酸(或Al(NO3)3、Cu(NO3)2、 

HNO3)

(1)根据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解答;

(2)根据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解答;

(3)根据铜与硝酸银反应及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解答;

(4)(5)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解答。

(1)向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体生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是铝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2)固体A与硝酸银反应有蓝色溶液生成,说明固体A中含有铜,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

(3)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

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灼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碳,故固体B中含有的物质是碳、银(或C、Ag);

(4)样品中加过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原固体中有铝;

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过滤,得到无色溶液甲(说明原固体中没有氧化铜)和固体A,固体A加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并过滤,得到蓝色溶液乙(说明原固体中有铜)和固体B;

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原固体有碳)。

故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铝、铜(或C、A1、Cu);

(5)无色溶液甲与蓝色溶液乙反应生成白色固体,说明蓝色溶液乙中含有硝酸银,无色溶液甲中溶质是盐酸及盐酸与铝反应生成的氯化铝。

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氯化铝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铝,蓝色溶液乙中的溶质硝酸铜不参与反应。

故蓝色溶液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铝、硝酸铜和硝酸(或Al(NO3)3、Cu(NO3)2、HNO3)。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7.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C都是氧化物,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是一种不溶于水的蓝色固体,图中“

”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请回答:

(1)固态的物质B俗称______;

(2)物质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答案】

(1)干冰;

(2)H2O;

(3)CuSO4+BaCl2=BaSO4↓+CuCl2。

根据“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推测B为二氧化碳;

根据“F是一种不溶于水的蓝色固体”,则推测F为氢氧化铜;

根据“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结合图框,则推测A可能为氧化铜,C可能为水,D可能为硫酸铜,E可能为氯化铜;

代入检验。

(1)根据分析,B为二氧化碳,则固态的物质B俗称干冰;

(2)根据分析,C可能为水,故物质C的化学式是H2O;

(3)反应①可能为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BaCl2=BaSO4↓+CuCl2。

考查物质的鉴别、推断;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知识。

18.A~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及反应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表示转化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