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8153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doc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doc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点面结合,句句突破。

意思就是说,在标点之前,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再依次缩小断句范围。

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切不可顾前不顾后,粗心大意。

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文言文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

抓实词,看虚词,察对话,据修辞,辨句式,依总分。

1、抓实词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

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

如: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前句动词有“亡”“入”“吊”,因此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后句动词有"将""归""贺",也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动词断句法的难点在于介于两个动词之间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们属上作前一动词的宾语还是属下作后一动词的主语,这要结合具体语境,反复推敲。

如上句“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是断在“胡”后还是断在“人”后,是断在“归”后还是断在“人”后,颇费思量。

根据语境,“胡”应为胡地,“归”意为自己家里,与后文“人皆贺之”意义关联。

如果“归人”的话,就谈不上“贺”了。

再从句式上看,“人皆吊之”与“人皆贺之”,句式整齐对称。

根据以上分析,即可正确断句。

2、看虚词。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

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我们只要抓住了这些虚词,了解它们在句中的位置,断句也就准确迅速了。

①“夫、其、惟、唯、盖、盍、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于是、向使、然而、且夫、若夫、无论、至于、至若、是以、是故、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②“乎、哉、也、兮、耶、矣、耳、欤、焉、而已”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其后往往能断句。

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后面不能断开。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如: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

答案: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

例如清人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这段文字相当典型。

全段共有十七个句子,用了十七个标点符号。

其中成为断句标志的句末语气词共十一个(“乎”“矣”“也”“焉”“哉”),连词和凝固结构共三个(“则”“而”“然则”),代词两个(“之”),句首语气词(“岂”,也有人称之为情态副词)一个。

3.、察对话

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又一重要依据。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言”“白”“语”“道”“谓”“对”等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且大多用冒号顿开,后面“曰”的内容一般要加双引号。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例: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又如:

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

太宗谓太子少师萧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答案:

太宗谓太子少师萧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这个文言语段中转述了一段对话,三次“曰”的出现、两问两答的过程都可成为断句的参考。

4、据修辞

顶真、排比、对偶、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手法。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例如:

“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还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好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

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例如: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又如《愚公移山》: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再如: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用斜线为下面选自《过秦论》文字断句: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比;“内”“外”是对照。

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

5、辨句式

句式指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为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也有利于我们正确断句。

如: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如果能抓住两个判断句句式,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答案: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文言文固定结构也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如:

“……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

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

“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如……何”:

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

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

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

不亦说乎?

“何(以)……为”“何……之为”: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无乃……乎:

无乃不可乎?

“可得……欤”:

可得闻欤?

“得无……乎”:

得无异乎?

此外,“况……乎”“孰与……乎”;“其……乎”;“安……哉”等,都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6、依总分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例: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例: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附:

文言文断句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巩固练习:

用斜线给下面两段文言文断句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第五》)

2. 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世说新语·品藻第九》)

3.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觕其取弥觕子罕之所宝者至矣(《刘向新序·节士第七》)

参考答案: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3.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