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1402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

老班长说:

“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二.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及练习题

1.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

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

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又如:

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在改反问句时,将否定词“不能”改为肯定词“能”,再在“能”前加上“怎么”,句尾加上“呢”,句号改为问号。

改成的反问句是:

我们怎么能浪费时间呢?

  <

一>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练习。

  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4、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5、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7、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9、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难道你们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  10、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12、你们没看见过这样的总理。

  13、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无法忍受。

 14、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15、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

 16、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

  30、犯了错误就不敢向老师  17、小姑娘天真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19、咱们早就分好了。

  18、这些树叶就是从这棵树上飘落下来的。

20、游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

  21、我们没有近道,和你们走的是一条道。

 22、这个世界上应该有您最想要的东西。

23、人的身躯不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来。

24、这本书真好看,叫人喜欢。

  25、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26、对于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不能容忍。

27、网络丰富多彩,让我们大家恋恋不舍。

 28、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29、我们都爱自己慈爱的母亲。

、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

 31、作为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32、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不会让人觉得舒服。

  33.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35.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不能参加祖国建设.36.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37、巍巍高山是英雄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象征。

  38、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不会这样湿。

  39、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肚子准会长蛔虫。

  40、登泰山看日出是我很久以来最大的心愿。

  41、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42、对这种坏人坏事,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43、没有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事了。

  44、我们不会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45、我们应当把自己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46、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不能离开手术台

参考答案:

16、那平静的“湖面”不是被它踩碎的吗?

17、小姑娘天真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18、这些树叶难道不是从这棵树上飘落下来的吗?

25、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三、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与练习。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

在改为陈述句时,将“能”改为“不能”,去掉“怎”,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所改成的陈述句是:

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又如:

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

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不令”改为“令”,去掉“怎么”,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二)、反问句改陈述句。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3.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5.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

6.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

7.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8.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10、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9、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11、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1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13、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12、毒刑拷算不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13、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

(三)、反问句改陈述句。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8、你怎么能这样做?

2、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9、别人能办到的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办到吗?

3、把羊圈修好,不就不会再丢羊了吗?

10、生活富裕了,难道我们就能铺张浪费了吗?

4、它一听到弦响,心里怎么能不害怕呢?

11、彼得读着这份账单,怎么能不羞愧呢?

5、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

12、我们怎么能忘记妈妈的爱呢?

6、我怎么能忘记老师的关爱呢?

14、这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

7、春天一到,冰不就化开了吗?

15、天上的星星能数得清吗?

13、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不正像晶莹剔透的钻石吗?

16、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17、天空塌下一大块,怎么不可怕呢?

18、楚国在南边,你怎么能往北走呀?

19、翠鸟背上的羽毛不正像浅绿色的外衣吗?

20、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22、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21、淮南柑桔一种到淮北,就又小又苦,还不是因为水23、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24、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

25、不耕耘怎么有收获?

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26、这位小姑娘天真美好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27、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28、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29、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不就看到不同的形状了吗?

30、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31.那大臣想:

“难道我不称职吗?

难道我是愚蠢吗?

”33.孔繁森的先进事迹,怎能不使我们感动得流泪呢?

四、修辞方法

1、比喻:

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构成。

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

作比喻的事物叫喻体;

使本体和喻体发生相比关系的词叫比喻词。

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但是在学习中,有些同学一看到句子中出现“好象、仿佛”,就误认为是比喻句。

比如“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虽然有“好像”一词,但它表示的是联想,没有把两种事物做比,所以不是比喻句。

那么究竟怎么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

大家只要注意这两点就行了: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好像、像……一样(似的)、仿佛、是、成了”等。

例:

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2、拟人。

拟人是把没有生命的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具有人的动作、思想和情感。

如:

“河水唱着欢歌,流进稻田,流进菜园”。

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运用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显得活泼生动,富有情趣。

3、排比:

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

(一般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

)运用得当可以增强语气,充分表达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4、夸张:

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或缩小来描述。

夸张一般有扩大、缩小、超前三类。

扩大夸张就是指故意把事物往大、高、多、重、强等处说,实际就是有意的言过其实。

缩小夸张是指故意把事物往小、低、少、轻、弱等处说,实际就是往小里的言过其实。

超前夸张指的是故意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先出现的,或同时出现的。

夸张有揭示本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的作用。

例1:

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炼身体。

2: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故意夸大将军生气的表现,既使句子变得新奇而扣人心弦,又突出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伟大品质。

但是同学们要注意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它也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5、5、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无疑而问,(“问中有答”)不需回答。

多用“难道、怎能、怎么”等词作反问词。

 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1)作为一个小学生,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6、设问。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它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我能被中条山的风吓倒吗?

不能,绝对不能。

7、对偶:

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关或相反的两组句子组成对句的一种修辞方法。

(对联一般采用对偶的写法)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对偶的作用: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用于诗词、有音乐美;

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9、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叫反复。

应用反复可起强调作用,或增强感染力。

例1、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吗?

对的打“√”错的打“×

”请说出你的理由。

1、太阳升起来了,像个害羞的新娘,露出了红红的脸蛋。

()

2、他像王红一样马马虎虎。

3、我见过不少的大榕树,像这样大的榕树还是第一次看见。

【分析】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掌握前面说的那两个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句1把太阳升起来的样子比作害羞的新娘,这是两种不同的事物,而且它们在神态上很相似的。

所以是比喻句。

句2中的“他”和“王红”都是人,不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所以不能构成比喻。

句3并没有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里的“像”只是“比如”的意思。

【解】1、√。

2、×

3、×

例1、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有什么特点?

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刺猬缩成一团,像个刺儿球。

2、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3、一阵风吹来,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5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草,有香有色,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解】句1和句2都是比喻;

句3是拟人;

句4是夸张;

句是排比。

【分析】每种修辞方法都各有特点,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能使句子更形象、更生动。

句1把“刺猬”比作“刺儿球”,因为它们在形状上都是圆圆的,很相似。

句2有点复杂,这是把“心中的压力”比作了“一块大石头”,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是通过读句子,仔细琢磨,我们也不难发现。

在阅读时同学们要注意这类比喻手法。

句3是《荷花》中的句子。

句中把荷花随风摆动的样子想成人在“舞蹈”,把蜻蜓飞行和小鱼的游走也赋予人的情感,一方面写出了荷花池动态的美,另一方面也用小动物为荷花池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情趣。

句4是《长征》中的句子,把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说成是翻腾的细小的波浪,把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看作是小泥丸在脚下滚过。

故意缩小它们是为了突出红军豪迈的气魄。

句5用四个结构相同,内容相近的短语写出了养花的乐趣。

例2、你能把下面的句子按要求补充完整吗?

1、敌人的手就像(),扭着雨来的耳朵向两边拉。

(改成比喻句)

2、树上的小鸟()(改成拟人句)

【分析】这是用修辞方法改写句子的练习。

同学们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但要注意不同方法的恰当运用。

句1是《小英雄雨来》中的句子,你可以想象一下敌人当时的神态,看敌人凶狠、气急败坏的样子像什么?

可以参照原文,也可以自己想象。

句2你可以把小鸟的神态、动作或叫声想象成人的样子进行描写。

【解】1、敌人的手就像(铁钳一样),扭着雨来的耳朵向两边拉。

2、树上的小鸟(快活地叫着,好像让同伴来分享它的快乐。

例4、比较下面两组句子,想想每个句子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这是伟大的奇观。

【分析】相同的句子采用了修辞方法之后表达效果明显不同,从这个范例中同学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修辞方法的作用。

这两句话都是说这是伟大的奇观,意思一样,但表达的语气不同。

句1是用否定的疑问表示肯定的语气,语气很强烈。

句2是直接陈述的语气。

【解】句1是反问的语气。

句2是陈述句。

3、下面的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3)天空里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

(4)我们是革命的队伍,我们的宗旨是什么?

是为人民服务。

(5)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

(6)人民教师是培育人才的园丁,他们的劳动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

(7)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8)芦苇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9)怎样小的小船呢?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纳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10)高粱笑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答案3、

(1)夸张

(2)反问(3)拟人(4)设问(5)反问(6)比喻(7)夸张

(8)排比(9)设问(10)夸张

2.下面的句段中都使用了两种以上的修辞方法,你知道吗?

(1)湖里的睡莲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睁开眼睛,欣喜地开放着。

(2)春天的雨像牛毛,像细丝,像绣花针。

(3)这种像棉团似的云是什么?

哦,原来是积雨云。

(4)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

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海边的浪花吗?

(5)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6)每当秋末冬初,柿树叶渐渐落光,一眼望去,圆溜溜的柿子,像许许多多的红灯笼挂满了枝头,你想,老枫树哪有这一手呢?

答案、

(1)比喻、拟人

(2)比喻、排比(3)比喻、设问(4)比喻、反问(5)排比拟人(6)比喻、反问

2.按要求用修辞方法写句子。

(1)弯弯的月亮犹如()。

(比喻)

(2)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

(改成反问句)

(3)树叶在风中飘来飘去。

拟人句()比喻句()

一、请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5、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

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6、骆驼是沙漠之舟。

7、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

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9、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0、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

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

11、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1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13、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14、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

1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

16、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1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18、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19、他在呼唤什么?

在呼唤和平。

20、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21、成千上万的笑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地方,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22、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23、说话的声波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碰到蓝天。

24、它蓝得可以发出声音,它可以把你的视线冻结。

25、这是一份伟大的遗产,它是我们人民最宝贵的财产,难道还有人感觉不到吗?

26、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的恍惚入了梦乡。

27、海在我们的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28、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

29、天空里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

30、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

31、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

3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夸张)

33、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设问、比喻)

34、三万里河东如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夸张)

35、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拟人)

二、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9、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三、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___________。

(改为比喻句)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

(改为拟人句)

4、河水哗哗地流着。

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

(改为夸张句)

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_____(改为拟人句)

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

了     ;

一会儿跑来了      ;

一会儿      。

(排比句)

8、考场上静得很。

9、高粱成熟了。

四、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3、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

  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仪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

  5、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6、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

  7、这孩子简直成了泥猴。

五、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用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

(用拟人手法)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用夸张手法)

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

5、树叶很绿。

6、他在我的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

7、这里很适合鸟儿生活。

(用比喻的手法)

8、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用比喻的手法)

9、沉甸甸的稻子垂下来了。

10、鲜花盛开。

(用拟人手法)

五、小学生关联词语练习

  关联词语练习方法:

  第一步:

熟记8种类型的名称、前半句与后半句的关系及与这个名称相对应的8种关联词。

(至少背一个例句,例句背得越多越好。

  第二步:

能够准确地辨别出一个句子的前半句话与后半句话的关系。

依据背的关联词,选择最恰当的关联词。

  具体做法:

下列内容中,除了画线部分需要理解之外,其它内容都要背下来。

  一、关联句分为8种类型:

  1并列句。

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

“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不是……而是……等。

  2承接句。

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

“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接着……、……就……、……于是……、……又……、……便……等。

  3递进句。

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

“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不但(不仅)……而且……、不但……还……、……更(还)……、……甚至……等。

  4选择句。

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表示从中选出一种,如:

“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等。

  5转折句。

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

“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等。

  6因果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