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疾病护理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1247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肾内科疾病护理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肾内科疾病护理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肾内科疾病护理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肾内科疾病护理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肾内科疾病护理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肾内科疾病护理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

《肾内科疾病护理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内科疾病护理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肾内科疾病护理常规Word文件下载.docx

4、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和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

【护理措施】

1、休息: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直至水肿消退、尿量增多、肉眼血尿或明显镜下血尿消失,血压恢复正常,可起床逐步增加活动。

2、饮食和入量:

急性期对蛋白和水分应予一定限制,对有水肿或高血压者应限制食盐的摄入,1-3克/天为宜,水肿明显和尿量减少者还应限制水分摄入;

肾功能减退由氮质血症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20克/天为宜,应尽量多摄入优质动物蛋白质,补充各种维生素。

3、控制感染:

有感染病灶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指导和协助患者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

4、高血压的治疗:

轻度高血压一般经休息、低盐饮食和利尿等物治疗。

有高血压脑病者应迅速降压,凡用降压药物静脉滴注者应床旁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5、遵医嘱给予利尿剂,注意观察用药疗效。

6、有心衰、肾衰者给予相关处理。

7、准确记录出入量,每日测体重。

每日评估水肿部位,协助病人控制入量。

【健康指导】

1、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恢复期应避免受凉、受湿、过劳,勿用损害肾脏的药物,以防止病情反复。

3、加强口腔卫生,注意保暖,保持皮肤的清洁,以预防上呼吸道及皮肤的感染。

一旦发生感染时应及时就医治疗。

如有慢性扁桃体炎,必要时应接受手术切除。

4、出现血尿、尿液混浊、水肿、血压升高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防止转变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三、慢性肾小球肾炎护理常规

1、了解患者既往有无已发引发慢性肾炎的原因,如急性肾炎。

2、评估患者发慢性肾炎的基本表现,如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消肿等。

早期是否有疲倦、乏力、腰部疼痛、食欲减低及实验室检查轻度尿异常。

3、了解患者对疼痛的认识和心理状态。

4、病情评估。

水肿的部位及程度,血尿情况及尿量血压增高的程度,有无头痛、头晕、失眠等症。

有无咽炎、扁桃体炎、皮肤脓疱疮等感染灶存在。

1、评估病人情况,向病人介绍慢性肾衰的基本知识。

2、若病人无明显水肿、高血压、血尿和蛋白尿不严重,但要注意切忌劳累。

有明显高血压、水肿者或短期内有肾功能减退的,应卧床休息,并限制食盐的摄入量2-3克/天。

3、尿中丢失蛋白较多,肾功能较好者宜补充生物效价高的动物蛋白,如鸡蛋、牛奶、鱼类和瘦肉等;

已有肾功能减退者,应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30克/天),必要时加服必需氨基酸。

4、注意保暖,并保持房间空气新鲜,防止呼吸道感染。

5、教会患者准确记录出入量。

对水肿明显的患者,应用利尿剂后,除注意尿量及水肿消退情况外,还应注意血钾的变化情况,以防出现高血钾或低血钾。

6、严格遵医嘱服用降压药,仔细记录血压变化,将血压控制在相对平稳的范围内。

7、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也应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得自行停药、减药以免引起反跳,并注意激素的副作用,如兴奋失眠、脱发、骨质疏松等,注意预防感染。

8、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注意有无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脱发、岀血性膀胱炎、肝脏损害等副作用。

9、禁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如四环素类、氨基糖甙类、多肽类、磺胺类及止痛剂等,以防加重对肾脏的损害。

1、预防感染,避免劳累,有感染时(尤其是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应及时医治,防止加重病情。

2、遵医嘱坚持长期用药,应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也不能擅自用药,以免加重肾功的恶化。

3、向病人讲述病情变化的要点,如出现水肿或水肿加重、尿液泡沫增多、血压增高时,应及时就医。

4、无明显水肿或严重高血压者,可从事轻工作,但应避免剧烈体力活动。

四、肾病综合症护理常规

1、了解患者有无引起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2、评估肾病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和程度,如大量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症(30g/d)、高度水肿及高脂血症。

3、评估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

1、严重水肿和低蛋白血症者,需卧床休息至水肿消退,一般情况好转可起床活动。

2、饮食宜给予正常量1.0g/(kg.d)优质蛋白,热量充分(30-35)kcal/(kg.d)。

水肿时宜低盐饮食每日低于3g。

高脂血症时,宜少食动物油、多吃植物油及维生素丰富的饮食。

3、遵医嘱给予利尿消肿、减少尿蛋白的对症治疗和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的治疗,注意其副作用,及时监测肝肾功能。

利尿治疗原则是不宜过快过猛,以免造成血容量不足,诱发栓塞并发症。

激素治疗者应遵循使用原则,切记随意撤减药物,注意其副作用如易出现感染、药物性糖尿、骨质疏松等。

细胞毒性药物副作用有骨髓抑制及中毒性肝损害等。

4、及时评估病情变化,防止感染、血栓及栓塞、急性肾衰竭、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等并发症。

定期测量病人的体重,观察并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的变化,水肿消长情况,记录24h液体出入量。

5、做好皮肤护理,衣着宜宽松,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及拖、拉等动作,嘱病人保护好水肿的皮肤。

严重水肿者,应避免肌内注射,保持皮肤的完整性。

6、给予生理支持和鼓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或消除悲观消极等不良情绪。

1、应注意消息,避免受凉、感冒、避免劳累和剧烈体育活动。

2、有水肿时注意限盐。

同时注意每日勿摄入过多蛋白。

3、遵医嘱用药,勿自行减量或停用激素,了解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4、定期门诊随访,密切监测肾功能的变化。

五、急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1、了解患者有心、脾、肝、肾严重疾病,有无感染以及使用对肾有损害的药物等诱因。

2、评估患者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尿量、神志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程度等,判断急性肾衰竭程度。

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无焦虑、恐惧等情绪。

1、患者应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

2、给予高热量、优质低蛋白饮食,早期限制为0.5g(kg.d),对于高分解代谢或透析患者可适当放宽蛋白质入量1.0~1.2g(kg.d),尽可能减少钠、钾、氯摄入量。

对于不能口服补充营养的患者,可采用鼻饲和胃肠外营养疗法。

血钾升高者,严格限制含钾药物和食物的摄入。

3、迅速纠正一切可逆的原因,停用影响肾脏血流灌注的药物和(或)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某些第一代头孢菌素、磺胺类药、非甾体抗炎药、造影剂、重金属以及顺铂等。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血压、尿量变化。

评估患者有无定向力障碍、抽搐等电解质紊乱表现,有无尿毒症症状如持续呕吐、烦躁,嗜睡等。

一旦发现严重高血钾症、代谢性酸中毒、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等立即做好紧急透析治疗等准备。

5、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维持体液平衡。

少尿期应按“量出为入”的原则补充入液量。

而多尿期入水量比出量少500~1000ml。

6、遵医嘱执行,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7、预防感染:

做好病室的清洁消毒,按要求做好各种管道护理及口腔护理。

8、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或消毒焦虑、恐惧情绪。

1、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去除导致急性肾衰竭的危险因素,避免应用影响肾血流灌注和肾毒性药物。

2、指导患者观察尿量,如果发现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应赴医院就诊。

3、定期门诊复查肾功能。

六、慢性肾衰竭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

1、了解患者有无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如慢性肾炎、梗阻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狼疮肾炎、高血压肾病、多囊肾等,均可引起慢性肾衰竭。

2、评估患者有无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的症状,如钠、水潴留,高钾血症、酸中毒、低钙高磷及高镁血症状。

3、评估各系统症状,如心管和呼吸系统有无高血压、心理衰竭、心包炎、动脉粥样硬化、肺水肿;

如血液系统表现有贫血、出血倾向;

神经肌肉系统症状有缺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

胃肠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

皮肤症状、如瘙痒;

肾性骨营养不良症,如纤维性骨炎、肾性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和肾性骨硬化症;

内分泌及代谢失调等。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况,有无悲观、消极情绪等。

1、患者应停止体力劳动,避免劳累。

症状明显是应卧床休息。

2、给予高热量、低磷、优质低蛋白及丰富维生素的饮食。

蛋白质每天宜0.6g/kg,且其中60%以上必须是高生物效价优质蛋白,如鸡蛋、鱼、瘦肉和牛奶等,尽可能少食富含植物蛋白的物质,如花生、黄豆及其制品等。

透析患者予优质高蛋白饮食;

水肿、高血压和少尿要限制食盐<3g/d;

少尿、水肿、心力衰竭者应严格限制进水量;

尿量>1000ml/24h而又无水肿者,则不宜限制水的摄入。

3、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忌用可能对肾有损害的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等病情变化。

严重水肿者每日测体重1次,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对于病情严重、长期卧床者要定时翻身,防止压疮。

5、对于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按相关护理常规。

对于考虑肾移植者,做好相关指导。

6、做好心理护理,耐心开导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7、定期进行空气消毒,预防感染。

1、积极祛除导致慢性肾衰竭的诱因,如感染、妊娠、劳累、肾毒性药物、外伤、手术等。

2、勿使用对肾功能有害的药物,如氨基酸甙类抗生素、抗真菌药但等。

3、强调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严格遵守饮食治疗原则,延缓肾衰进程。

4、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面对疾病,积极接受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5、指导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者患者内瘘或腹膜管术后操作有关知识,避免堵塞、出血和感染。

6、嘱咐患者3个月复查一次。

七、腹膜透析护理常规

1、透析前测量患者体温、体重、询问患者是否有腹痛、腹胀等不适。

2、评估腹透管是否通畅,置管周围有无渗液、渗血、有无水肿及浓性分泌物。

初次透析评估无菌腹透引流管包装是否有裂缝、漏水、灭菌物品是否在有效期内。

3、评估透析环境是否清洁,室内平面(桌面、地面)每天用消毒液抹吸一次,室内每天空气消毒1次。

4、工作人员的准备是否到位:

操作人员洗手、戴手套及口鼻罩。

1、透析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透析的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2、对需行腹膜置管的患者,置管后按腹膜置管护理常规。

(1)术后取半坐卧床或坐位,防止咳嗽、恶心、呕吐、以防漂管。

(2)注意观察切口有无渗液、渗血,有无水肿及浓性分泌物,每1-3天换药1次,7-10天拆线。

(3)观察腹膜管引流是否通畅,有无蛋白质凝块或血性透出液、血块阻塞。

如有阻塞,可用100ml生理盐水快速推注,切不可用注射器抽取,以免将大网膜吸入腹透管微孔。

(4)评估腹膜液超滤情况,并详细记录正超或负超量,及时调整腹透液浓度。

(5)做好腹透管的护理,防止牵拉或扭曲。

3、做好实施腹膜透析步骤和程序,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1)检查每袋腹膜液的透明程度、有效日期、包装是否完成。

碘伏帽一用。

(2)观察腹透液引流是否通畅,注意引流液的颜色、性状是否有改变。

(3)腹透液注入腹腔后,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腹胀、呼吸困难及生命体征的改变。

(4)准备记录每袋出量和入量,计算24小时超滤量;

根据医嘱给予不同的浓度腹膜透析液;

记录24小时尿量。

(5)观察患者是否有并发症,如腹膜炎、遂道口感染、导管堵塞、营养不良等。

(6)透析管口处每周换药1-2次,连接短管每个月更换1次。

4、预防腹膜炎的护理措施

(1)保持透析环境清洁。

室内平面(桌面、地面)每天用消毒液抹洗1次,室内每天空气消毒1次。

(2)腹透液温度以37-39℃为宜。

加温腹透液采用干燥恒温箱加热,干燥恒温箱每周消毒擦洗1次。

(3)严格无菌操作。

仔细检查透析液内有无杂质、沉淀,透析液袋有无破损。

(4)腹透管出口每周更换敷料1-2次。

如疑问有感染,应加强换药。

5、预防腹腔出血的护理措施

(1)指导患者护理伤口及腹透管,防止下腹部剧烈活动或挤压、撞伤等。

(2)腹透液中尽量不加或少加药物,以免影响渗透压、酸碱度,致使腹膜受刺激而发生粘连,使毛细血管受损。

(3)预防腹腔感染。

6、全自动腹膜透析执行全自动腹膜透析机操作规程

(1)进入透析室更换专业拖鞋、戴帽子及口鼻罩。

(2)准备好腹膜透析所需用物:

成分及浓度正确的透析液、自动腹膜透析管、治疗盘。

检查透析液袋有无渗漏。

(3)安置患者,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卧位。

(4)接通腹透机电源并打开电源,腹透机进行自检:

将透析液置于加温架上,安装自动管组:

连接自动管组与患者腹透短管;

设置治疗程序;

启动和进行自动透析;

完成自动透析,断开并关闭透析机电源。

(5)对患者透析管封管,完成腹膜透析。

1、给予高蛋白、低脂、低糖及低淀粉类、丰富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

钠盐和水通畅不严格限制,以预防低蛋白血症和电解质紊乱。

1、指导患者保持居室环境和个人卫生,不留长指甲。

每天勤换内衣裤,勿穿紧身内衣,以免压迫皮下隧道与导管出口处,而造成疼痛或炎症。

2、指导居家透析患者掌握正确的腹透步骤。

更换透析液程为:

引流——注入——留置。

3、指导居家透析患者导管护理。

①保持导管出口干燥,沐浴只能淋浴,不能用盆浴,沐浴后进行清洁和换药;

②勿拉紧或牵扯导管,以免疼痛和出血;

③未经医师同意,不得擅自用酒精或其他药物消毒导管出口。

4、指导患者适当活动。

八、内瘘术后护理

一、内瘘术将术侧肢体抬高至水平以上30°

,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手臂肿胀。

术后72小时密切观察内瘘通畅及全身情况。

1、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呼吸,询问患者有无胸闷、气紧,如有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及时处理。

2、观察内瘘血管是否通畅,若于静脉侧触及震颤,听到血管杂音,则提示内瘘通畅,如触摸不到或听不到杂音,应查明是否局部下敷料缚扎过紧致吻合口静脉侧受压,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观察吻合口有无血肿、出血,若发现渗血不止或内瘘侧手臂疼痛难忍,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观察内瘘侧手指末梢血管充盈情况,如手指有无发麻、发冷、疼痛等缺血情况。

二、定期更换敷料内瘘手术后不需每日更换敷料;

如伤口有渗血应通知医生检查渗血情况并及时更换敷料,须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创口用碘伏消毒待干后包扎,敷料包扎不能过紧,以能触摸到血管震颤为准。

三、禁止在造瘘肢进行测血压、静脉注射、输液、输血、抽血等操作,以免出血造成血肿、药物刺激导致静脉炎等因素所致内瘘鼻塞。

四、指导患者内瘘的自我护理

1、保持内瘘之一的清洁,并保持敷料干燥,防止敷料浸湿,引起伤口感染。

2、防止内瘘肢体受压,衣袖要宽松,睡眠时最好卧于健侧,造瘘肢体不可负重物及佩戴过紧饰物。

3、教会患者自行判断内瘘是否通畅,每日检查内瘘静脉处有无震颤,如触及震颤表示内瘘通畅,反之则应马上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五、内瘘术后锻炼术后24小时可做手指运动,3天即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每日进行握拳运动,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

术后5-7天开始进行内瘘的强化护理:

用另一只手握紧术肢近心端,术肢反复交替进行握拳或挤压握力球锻炼,或用止血带压住内瘘手臂的上臂,使静脉适度扩张充盈,同时进行捏握力球健身球,一分钟循环松压,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以促进内瘘的成熟。

六、内瘘成熟情况判断内瘘成熟指与动脉吻合后的静脉呈动脉化,表现为血管壁增厚,显露清晰,突出于皮肤表面,有明显震颤或搏动。

其成熟的早晚与患者自身血管条件、手术情况及术后患者的配合情况有关。

内瘘成熟一般至少需要一个月,一般在内瘘成形术后2-3个月开始使用。

九、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护理常规

1、询问患者的健康史,了解既往有无疾病、手术等诱因。

2、评估病变肢体大、小腿周径并动态比较,了解患肢色泽。

温度、感觉、脉搏强度,了解有无突然胸痛、气短、咳嗽、咯血等肺栓塞的症状与体征。

3、了解患者血管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等结果。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心理状态。

1、安抚患者,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2、绝对卧床休息2周,抬高患者20°

-30°

,避免膝下垫枕,过度屈髋。

急性期患肢严禁热敷、按摩。

做好皮肤护理,注意保暖,防止抓破。

3、给予易消化,无刺激、丰富纤维、低脂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用力排便。

严禁吸烟。

4、急性期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测量上、下肢血压,评估肢体血运,了解病情变化。

如发现突然胸痛、气短、咳嗽、咯血等,应警惕肺栓塞,及时报告医师。

5、遵医嘱使用尿激酶等溶栓药物,及时观察肝功能变化及出血倾向。

注意溶栓药物现配现用,采用患肢输液,拔针后延长压迫时间。

注意有无皮肤、牙龈、消化道、痔出血,注意手术后切口及穿刺处有无出血倾向。

6、对频繁血栓脱落者,可行手术安装过滤网预防肺栓塞。

7、术后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预防血栓形成。

1、指导患者坚持低脂肪、低胆固醇、丰富纤维的清淡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戒烟。

2、交待溶栓治疗出院后患者,坚持穿弹力袜,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站立。

十、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常规

密切观察:

注意观察留置导管处皮肤有无渗血,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

检查导管是否固定稳妥,导管夹是否夹紧。

防止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换药,一般2~3次/周,如发现敷料渗血、渗液或污染时应随时更换;

血液透析过程中,导管口尽量不敞开,避免与空气长时间接触;

遇到血流量不足时,应消毒后在调整导管的位置;

遇到导管不完全滑脱或皮肤出口有浓性分泌物时应拔管。

防止导管血栓形成:

每次血液透析完毕均应在动静脉导管内各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5~10毫升,保证导管内无血液后再正压封管。

`目前常规采用尿激酶2万U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4毫升注入动、静脉留置导管腔内各2毫升,每月封管一次,减少了导管血栓发生率。

防止导管脱落:

置管成功后,用缝线将导管双翼妥善固定于皮肤上,发现缝线老化或断脱,应及时给予缝合,以防导管脱出。

血流量不足的处理:

关闭血泵,泵前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30毫升,解除因血流量不足抽吸时的负压;

消毒导管和穿刺处皮肤后仔细调整导管位置或改变患者体位,有时血流量可恢复。

双腔导管动脉侧引血不足时,可在通畅的静脉侧引血,用周围静脉回血。

不能将动、静脉导管进行交换反接,否则再循环将达到60﹪以上。

专管专用:

血液透析患者的深静脉留置导管,一般只供血液透析使用,不宜另作他用,如抽血、静脉注射、输液、输血等。

如必须使用时,应先抽出导管腔内抗疑剂,使用完毕按要求封管。

自我护理指导:

留置导管期间,患者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保持导管周围清洁干燥,避免污染。

淋浴时,留置导管及皮肤处用3M胶布密封。

每日测量体温。

有体温升高或插管皮肤有红肿、发热、疼痛等导管感染迹象时,应及时就诊。

观察插管处有无渗血,一旦发生,应轻压局部30分钟,若仍然不止,应及时就医。

妥善保护导管:

嘱患者不抓扯导管。

颈部留置导管的患者睡眠时尽量仰卧或向对侧卧;

避免颈部过度活动;

应尽量穿开胸上衣,以免脱衣时将导管拔出。

股静脉留置导管患者不宜过多活动,穿脱裤子时避免将导管拉出。

一旦导管脱出,应立即按压局部止血,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十一、透析后护理

1、遵医嘱留取血液标本送检,以观察透析疗效。

2、下机后复测患者体重并记录,检查实际脱水量。

3、指导透析患者优质蛋白、低盐低钾饮食,控制饮水量,两次透析之间的体重变化不超过2~3㎏,避免透析时加重心脏负荷。

4、交待好患者透析后注意事项:

直接动、静脉穿刺的患者告知穿刺部位应用弹力绷带压迫30~60分钟或以上。

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

①保持插管部位清洁干燥,清洗皮肤时避免弄湿敷料。

②密切观察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③患者切勿自行将包扎敷料的胶布撕开避免手碰触置管处。

④股静脉插管的患者应避免久坐。

如长时间保持端坐位可使留置的导管折叠,影响透析时的血流量。

内瘘穿刺透析的患者,透析完毕,穿刺部位以无菌棉球或无菌纱布团按压,力度以不出血为准,避免形成血肿或渗血,影响内瘘寿命。

压迫30~60分钟后视情况松解止血纱布或棉球。

告知患者遵照医嘱按时接受透析,不可随意停止透析,以免加重病情。

5、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和观察药物副作用。

6、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劳逸结合,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十一、血液透析护理常规

1、评估患者目前的病情,包括什么体征是否平稳,注意血压的波动;

有无面色苍白等贫血貌;

有无面部、四肢水肿;

有无皮肤青紫、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

有无呕吐等。

2、透析前后测量体重并记录。

3、评估患者对血透透析知识的了解程度和饮水的控制情况,是否有焦虑、恐惧心理。

4、对于长期维持性透析有内瘘的患者,评估内瘘的情况。

5、评估血液透析环境:

室内开启层流或者空气消毒1次;

地面及各平面用消毒液抹洗1次/日;

保持室温28℃左右,室内安静。

检查各项仪器设备(血透机、水处理机、抢救车、监护仪等)及透析器、血路管、A液、B液等是否完备。

1、透析前,向患者说明血液透析的意义、简要层序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2、将患者安置到合适的透析床位,协助取舒适体位,安抚患者,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3、对于重新建立内瘘者,选择合适的部位和血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进行内瘘穿刺,防止渗血、出血、感染。

对于长期维持性透析有内瘘的患者,检查插管处是否有渗血、肿胀。

4、遵医嘱设置好各项参数,并检查核对2次(开始治疗前、治疗中),做到准确无误。

5、正确执行透析机操作程序,观察主机和血泵运转是否正常;

温度、透析液流量、透析负压、静脉压、血流量、动脉压是否温度;

循环管路有无漏气、漏血现象,并记录。

6、透析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小时并记录。

7、透析结束后,用无菌纱布压迫穿刺点,然后用特制的弹力绷带适当包扎,松紧适宜,防止局部肿胀、动脉瘤形成,并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注意事项。

8、每日测量体重,记录实际超滤量。

根据尿量及体重的增长情况,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