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课程设计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0652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课程设计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混凝土课程设计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混凝土课程设计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混凝土课程设计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混凝土课程设计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课程设计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混凝土课程设计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课程设计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课程设计例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h≥l/40=1/40×

2500=62.5mm,对工业用建筑的楼板,要求h≥80mm,故取h=80mm。

图3结构平面布置图

3、板的设计

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板实际跨数大于5跨,按5跨连续板计算。

(1)板的计算跨度

边跨:

l0=min(ln+h/2,ln+a/2)=ln+h/2=2200mm

中间跨:

l0=ln=2500-200=2300mm

因跨度相差不超过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取五跨。

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图4所示。

图4板的几何尺寸和计算简图

(2)荷载计算

永久荷载标准值:

水泥砂浆面层20mm厚0.02×

20=0.4kN/m2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80mm厚0.08×

25=2kN/m2

板下混合砂浆抹面15mm厚0.015×

17=0.255kN/m2

小计2.655kN/m2

可变荷载标准值5.2kN/m2

永久荷载设计值:

g=2.655×

1.05=2.788kN/m2

可变荷载设计值:

q=5.2×

1.2=6.24kN/m2

荷载总设计值:

g+q=2.788+6.24=9.028kN/m2

(3)弯矩及配筋计算

根据端支座支撑情况,查表9-2(课本248页)确定各控制截面的弯矩系数,计算各控制截面的弯矩设计值见表1。

计算边跨跨中弯矩时,l0取本跨跨度;

计算离端第二支座负弯矩时,l0取相邻两跨的较大跨度值。

当单向连续板的周边与钢筋混凝土梁整体连接时,可考虑内拱的有利作用,除边跨和离端部第二支座外中间各跨的跨中和支座弯矩值可减少20%。

表1中,配筋计算参数取:

b=1000mm,h0=h-25=55mm,fc=16.7N/mm2(C35混凝土),fy=210N/mm2(HPB235)。

板配筋图详见图5、图6。

表1板弯矩及截面配筋

计算内容

边跨跨中

离端第二

支座

跨中

中间支座

中间跨中

1

B

2

C

3

计算跨度l0(m)

2200

2300

弯矩系数αmp

1/11

-1/11

1/16

-1/14

M=αmp(g+q)l02

(kN·

m)

3.972

-4.342

2.985

(2.388)

-3.411

(-2.729)

αs=KM/fcbh02

0.094

0.103

0.071

(0.057)

0.081

(0.065)

(ξ<

0.85ξb=0.522)

0.099

0.109

0.074

(0.059)

0.085

(0.067)

As=fcbh0ξ/fy

433

477

323(257)

370(295)

配筋

φ10@180

φ8@100

φ8@150

(φ8@190)

φ8/10@170

(φ8@160)

实配面积(mm2)

436

503

335(265)

379(314)

ρ=As/bh0

(ρ>

ρmin=0.2%)

0.793%

0.915%

0.609%(0.482%)

0.689%

(0.571%)

图5板配筋平面图

图6板配筋剖面图(参见例题图2-31a)

4、次梁的设计

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具体几何尺寸和计算简图简图7。

图7次梁的几何尺寸和计算简图(参考例题59页图2-32)

(1)次梁的计算跨度

l0=min(1.025ln,ln+a/2)=ln+a/2=5430mm

l0=ln=5700-300=5400mm

因跨度相差不超过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图5所示。

由板传来2.655×

2.5=6.6375kN/m

次梁自重0.2×

(0.45-0.08)×

25=1.85kN/m

梁两侧抹灰0.015×

17×

2=0.1887kN/m

小计8.6762kN/m

可变荷载标准值:

由板传来5.2×

2.5=13kN/m

g=8.6762×

1.05=9.11kN/m

q=13×

1.2=15.6kN/m

g+q=9.11+15.6=24.71kN/m

(3)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根据次梁端支座支撑情况,查表9-3(课本248页)确定各控制截面的弯矩系数,计算各控制截面的弯矩设计值见表2。

计算离端第二支座负弯矩时,l0取相邻两跨跨度平均值。

次梁弯矩及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结果见表2,其中计算参数取b=200mm,h0=h-40=410mm,fc=16.7N/mm2(C35混凝土),fy=300N/mm2(HRB335),fyv=210N/mm2(HPB235)。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

T形截面的翼缘计算宽度:

bf’=l0/3=5400/3=1800mm=1.8m,bf’=b+sn=200+(2500-200)=2500mm=2.5m,hf’/h0≥0.1,取bf’=1.8m。

fcbf’hf’(h0-hf’/2)=16.7×

1800×

80×

(410-80/2)=889.776kN·

m

表2次梁弯矩及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5430

5415

5400

M=αmb(g+q)l02

66.234

-65.868

45.034

-51.467

截面类型

第一类

T形

矩形

或αs=KM/fcbf’h02

0.016

0.139

0.011

0.85ξb=0.468)

0.15

0.116

或As=fcbf’h0ξ/fy

665

693

457

536

216+120

218

316

716

509

603

ρmin=0.20%)

0.873%

0.621%

0.735%

(4)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根据次梁端支座支撑情况,查表9-4(课本248页)确定剪力系数,计算各控制截面的剪力设计值见表3。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要求,支座边至距支座边1.05h0的区段内,应将箍筋计算用量增大20%配置。

表3次梁剪力及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A支座

右侧

B支座

左侧

C支座

净跨度l0(m)

5.31

5.4

剪力系数αvb

0.45

0.60

0.55

V=αvb(g+q)ln(kN)

59.045

78.726

73.389

0.25fcbh0(kN)

0.25×

16.7×

200×

410=342.35kN>

KV=1.2×

78.726=94kN

0.7ftbh0(kN)

0.7×

1.59×

410=91.266kN

实配箍筋

φ6@150

Vcs=0.7ftbh0+1.25fyvh0Asv/s

Vcs=131.877kN>

KV

ρsv=Asv/bs

(ρsv>

ρsv,min=0.15%)

0.189%

(5)次梁配筋图

次梁配筋图如图8。

图8次梁配筋图(参考例题62页)

5、主梁的设计

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并考虑支座弯矩调幅15%,几何尺寸和计算简图见图9。

图9主梁的几何尺寸和计算简图(参考例题63页)

(1)主梁的计算跨度

l0=1.05ln=7413mmln=7060=7500-200-240

l0=1.05ln=7455mm

由次梁传来8.6762×

5.7=49.45kN

主梁自重(折算为集中荷载)0.3×

(0.7-0.08)×

25×

2.5=11.625kN

梁两侧抹灰(折算为集中荷载)0.015×

2.5=0.791kN

小计61.866kN

由次梁传来13×

5.7=74.1kN

(3)内力计算

按3跨等跨连续梁计算,弯矩和剪力计算结果详见表4和表5。

计算步骤如下:

①取附录中所列内力系数,分别计算出在恒载和活载单独作用下,各控制截面处的内力标准值。

②根据活载最不利布置工况,并取相应的分项系数,求出各控制截面处的最不利内力。

③根据静力平衡条件,求得其余截面的内力设计值。

④绘制活载各种最不利工况的内力图,叠加后得到内力包络图10。

表4主梁弯矩计算

项次

荷载图

KM

弯矩图

M1(kN·

m)

MB(kN·

M2(kN·

MC(kN·

恒载①

0.244

-0.267

0.067

111.9

-122.8

30.9

-122.8

活载②

0.289

-0.133

158.75

-73.26

活载③

0.200

110.48

活载④

0.229

-0.311

0.17

-0.089

125.79

-171.32

93.91

-49.03

活载⑤

0.274

-0.178

0.044

150.51

-98.05

24.24

Mmax

组合项次

1.05①+1.2②

1.05①+1.2④

1.05①+1.2③

结构对称同B支座

最不利弯矩组合值

307.995

-334.524

165.021

表5主梁剪力计算

剪力图

VA(kN)

VB(kN)

VB右(kN)

0.733

-1.267

1.0

45.35

-78.38

61.866

0.866

-1.134

64.17

-84.03

-9.86

74.1

0.689

-1.311

1.222

51.05

-97.15

90.55

0.822

-1.178

0.222

60.91

-87.29

16.45

124.62

-198.88

173.62

图10弯矩包络图和剪力包络图(参见例题64页)

(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6。

中间支座栏中括号内数值是弯矩调幅15%后的结果。

按照式

(M0为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最大弯矩;

Ml为调幅后跨中的最大弯矩)计算,支座弯矩调幅15%后,相应工况下边跨及中间跨的跨中最大弯矩分别为:

297.61kN·

m,147.284kN·

m,故边跨及中间跨的跨中弯矩设计值不变。

配筋计算时,梁主筋采用HRB335级钢筋,fy=300N/mm2。

bf’=l0/3=7455/3=2480mm=2.48m,bf’=b+sn=300+(5700-300)=5700mm=5.7m,hf’/h0≥0.1,取bf’=2.48m。

2480×

(660-80/2)=2054kN·

该值大于各跨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表6主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中间支座(B、C)

支座中心处弯矩M(kN·

308

-334.52(-284.34)

165.02

V0·

b/2

30.776

Mb=M-V0·

b/2(kN·

303.744(253.564)

h0(mm)

700-65=635(双排)

700-80=620

(双排)

700-40=660(单排)

As=fcbh0ξ/fy(mm2)

选用钢筋

(按支座弯矩调幅后)

实配钢筋面积(mm2)

(5)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先按剪压比要求验算截面尺寸,按构造配置箍筋后,验算斜截面承载力,结果见表7。

表7主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边支座VA

中间支座VB左

中间支座VB右

剪力V(kN)

ρsv,min=0.15%)

(6)次梁支座处吊筋计算

由次梁传给主梁的全部集中荷载设计值F=1.05×

49.45+1.2×

74.1=140.843kN。

采用一对附加吊筋,吊筋面积为:

选用16(Asb1=201mm2)

(7)主梁配筋图

主梁配筋图见图11。

图11主梁配筋图(参见例题6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