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良好的师生交流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Word文档格式.docx
《浅谈良好的师生交流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良好的师生交流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走到学生中间,缩短和学生的距离。
关键词:
音乐教育中学生教师交流
Abstract:
Theintroductionoftheimportanceofcommunication,combinedwithpracticalexperienceinteachingmiddleschoolmusicdescribestherelationship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theimportantroleinteachingandfurtherthatinteachingstudentshowtocommunicate.Communication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oftheeducationalresults.Theidealteacher-studentrelationship,cannotdowithoutteachersandstudentscommunicatewitheachother.Intheopeningmusicteaching,teachersshouldcreateademocratic,free,relaxed,pleasantatmosphere,thecreationofagoodteacher-studentrelationship.Walkedamongthestudents,andshortenthedistance.
朗读
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字典
Keywords:
musiceducationstudentteacherscommunication
一、交流的重要性
一个人能够与他人准确、及时地沟通,才能建立起人际关系,而且是牢固的、长久的。
进而能够使得自己在事业上左右逢源、如虎添翼,最终取得成功。
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如果不顺畅,就不能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给对方,会引起误解或者闹笑话。
人与人的交往,就是一个反复沟通的过程,沟通好了,就容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沟通不好,闹点笑话倒没什么,但因此得罪人、失去朋友,就后悔莫及了。
沟通作为一个重要的人际交往技巧,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其影响也很大。
可以说,人际矛盾产生的原因,大多数都可归于沟通不畅。
人最怕的就是被冤枉,冤枉是怎么产生的?
不就是因为沟通不畅或者沟通错误嘛。
现代社会,不善于沟通将失去许多机会,同时也将导致自己无法与别人的协作。
你我都不是生活在孤岛上,只有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协作,才能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才能获得成功。
要知道,现实中所有的成功者都是擅长人际沟通、珍视人际沟通的人。
二、音乐课教学中师生交流的重要性
教与学是在师生相互沟通中进行的,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种因素,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产生教育效果的首要条件,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多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世界,以学生的心态去推理一切,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理解与尊重,产生温暖感和满足感。
反之,如果我们缺少对学生的沟通与理解,对学生冷漠无情,甚至对他们感到厌烦,动不动就严加训斥,学生就会紧闭心灵的大门,于是就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使教育活动受阻甚至中断,最终导致教育的失败。
做老师的都愿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学生打成一片,有一种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亲密的师生关系,可事实上学生方面却始终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老师关起情感交流的大门。
知识传授的渠道在日益拓宽,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却在不断缩小。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关键。
人际沟通原则如同人生的风向标,引导我们为人处事的方向。
掌握了解沟通原则有利于我们在沟通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完善自己的人格,更有利于我们鉴别沟通对象、选择合适的朋友。
我们应该在沟通中运用这些原则、审视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沟通实践,以实现有效的人际沟通。
沟通从心开始,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种热情的教育下,从这片土壤走向成功,走向卓越。
让我们学会沟通,赢得成功的教育。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
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对一位音乐教师来说,从事音乐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都喜欢听流行曲,课本里的歌曲它们都不感兴趣,于是有许多同学上课不认真、搞小动作,有的把耳机带到教室里,一边听,一边小声哼;
有的在抄流行曲;
甚至有的同学还当着我的面大声喊:
“这首歌不好听,来段流行曲吧!
”面对这不良现象,我真的有点生气,却又觉得无奈,于是我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好方法。
教师是导演,有序地领着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不断给孩子新的内容,让他们有新的发展。
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
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
可见沟通与交流在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深入的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我放下老师的架子,发挥青年教师与学生交往上的年龄与活动优势,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并向学生学习,研究他们的生活、学习、劳动,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利用课余十分钟和学生平等自由地对话,增进了解,提高学生对我的信任。
特别是注意对“后进生”的深入了解。
作为一位教师要全身心地、满腔热情地去爱学生。
其次,我在音乐的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创新。
一贯的音乐课,我们都是教会学生唱一首歌,讲授一点音乐知识,分组轮唱就算完了,可是现在却不一样了。
我结合同学们的要求,在音乐课搞点游戏,如猜谜语,唱首歌,看段视频等,这样做是为了激发同学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深刻地里了解音乐。
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则普通身份加入,通过适当点拨,发挥向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使学生的更多的参与,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提高。
歌曲教学课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仅仅学会演唱一首歌曲就可以了,而是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所学歌曲,让他们喜欢音乐,感受到音乐之美,学会从音乐的角度去欣赏和理解相关文化。
因此,我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记得在实习中,刚到实习学校接手要教的第一首歌是八年级上册的《春天年年到人间》这是一首朝鲜族歌曲,这首歌的旋律比较慢,听起来还有点枯燥无味,在听课和刚开始讲课的时候我发现许多同学都不喜欢上这节课。
于是课下我先找几个平时看起来活泼开朗的学生好好的交流了一下看看大家现在都比较喜欢什么,希望音乐课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想法。
我在备课时就融进他们的想法提起同学们的兴趣。
我了解到当下学生都很喜欢哈韩,喜欢一个组合SuperJunior。
而那几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又都是韩国人,朝鲜族。
我从这方面入手,刚上课时先给大家看具有代表的各民族图片让大家来分组回答,以组为单位激发大家积极性。
大家都很认真,尤其到最后一张图片朝鲜族,紧接着我又放出那个组合的照片,此时大家都兴奋了起来,我又让大家来说说朝鲜族的民歌有哪些?
大家对阿里郎都很熟悉,欣赏音乐片段感受音乐特点它的速度,力度,情绪,节拍(3/4拍),在这里我给学生们插入了点新的音乐知识,也是以前学过的算是复习一下,那就是三拍子的节奏和图示。
然后导入到要学习的歌曲“春天年年到人间”。
介绍歌曲背景,欣赏歌曲,然后分组打拍子让学生们注意力集中。
以“赛”激趣促学。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个性相当鲜明,对于“集体”这个词的理解不够深刻,运用竞赛教学,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合作精神,使他们不再是个体而是一个整体。
然后教唱歌曲,同学们都学的特别认真,个个开口学唱,而且唱得特别卖劲,学的比我想象中还要快,后来我抽查了一下情况很好,不知不觉一节课也就这样结束了。
如果我之前没有和学生们交流,没有研究和理会他们的想法那我的这节课的也不会成功。
可见,在音乐教学中,
师生是合作关系,
学生成功了,教师就成功了,学生失败了,教师也就失败了。
这种合作关系建立在师生的交流之中。
师生间的交流,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交流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所以,教师有必要认真研究怎样与学生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与交流效果。
(二)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并理解学生
1、学生的身心特点
(1)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嗓音条件,包括音质、音色、乐感及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
解除学生的疑虑,这就要善于观察,捕捉学生的思想,
并启发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严格要求学生,也要以了解、尊重学生为前提,缺乏尊重的“严”,是强加的、被动的教育,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抗拒心理,造成师生之间所谓的“猫鼠关系”。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过于紧张,也不能过于松散,而要做到集中精力。
教师的严格不一定体现在对学生多次要求和训斥上,
而应该是不断地对学生的特征、状态、活动规律以及他们的性格爱好等的探索和研究。
音乐是抽象的,由于每个人的音质、音色,性格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
老师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宽广的胸怀,对学生有公正的认识和理解,耐心解释,正确指导。
当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客观、公正的评价及暗含与教育中的期待,才能对老师产生信任、好感和理解之情,从而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绪对唱歌有直接的影响,因为唱歌是一种精神与生理密切结合的活动,
指挥活动的司令部是大脑。
如演唱者精神振奋,此时必然能很快组织起来,教学上的一切实施都必须在维护学生歌唱心理平衡的基础上进行,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大的影响,教师应经常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问题,多体会和研究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
如若教师对学生采取批评,指责,嘲笑态度,这种反感情绪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漠视和偏见。
进而使学生产生自卑,敌视或消极的学习态度。
同样,教师也会因为学生的疏远和对抗产生一种“失落感”致使教学激情受挫,影响教学成绩。
(2)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常常被人们忽视。
作为中学生,一方面功课压力比较大,另一方面又难免遭遇青春期种种“成长的烦恼”,他们都处在叛逆期,这些都或多或少会在他们的心理上有所反映。
有的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和盲目心理。
逆反心理、盲目心理最常见的表现是:
①自负心理。
有部分自认为自身条件好,唱的好演得好,固执地不采纳任何人的意见和劝导,而对教师的教学横加评论。
上课时不但不按教师要求来做,下课后自己跟着感觉走,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而有很大一部分。
②学习中的盲目性。
有的学生打心底讨厌某种歌曲,不学,不听,不唱。
觉得音乐课就是多余,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对立情绪,这样的学生也有很多。
如果想法未如愿,则采取抵阻行为。
这就是那些逃课学生的心理。
③自卑心理。
这类学生一般音乐感觉差,条件、基础也差,学习上缺乏自信,容易自暴自弃,对上音乐课无所谓的态度。
当一个人的内心感到困惑、抑郁的时候,他最需要的就是倾诉并得到别人真诚的理解和帮助。
那么,音乐教学中师生间良好的交流就对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批评或处罚,一定要尊重事实,谨慎小心,决不能主观武断。
当老师因某种原因造成过失的时候,要敢于面对事实,放下架子,和学生坦诚相见,该认错的坚决认错。
这样,教师不但不会丧失威信,反而更会得到学生的信赖和尊重。
就像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的:
“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
”其次理解学生。
走近学生,多与学生交谈,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
专心倾听,从交谈、交往中,发现了他们的真实心理,有助于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成长中的孩子关注自我,追求理解,他们希望与老师交流,渴望和真情互动,从而获得成长的资源与养分。
当老师与学生打开心灵,当老师与学生真情涌动,能为教育注入生机。
(2)老师和学生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
老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分析问题。
每逢学生出现认识、行为上的偏差,教师如果与学生置换一下角色,就会发现,学生产生某种想法、做某件事是情有可原的;
要是自己碰到这类事,也难免会产生类似的想法或做法。
这样,教师处理问题时,要学会宽容,就会为学生着想,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
学生也会觉得教师是和他站在一起的,于是就会比较容易接纳教师提出的建议。
(3)信任学生。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信任感,是激发他们上进的精神力量。
特别是过去表现欠佳而屡遭批评的学生,教师的信任,更是激励他们自觉克服缺点、争取进步的最佳措施。
在教学中,无论学生有何过失,均能不计前嫌报以信任,相信人人都有一颗上进心,人人都能学好。
总之,教师要时刻对学生充满信任和鼓励,通过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一种鼓励的安慰,让学生能经常感受到老师的爱,并转化为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
在互相信任的氛围中,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认同感,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就更有可能。
相反,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不仅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又导致学生不愿意接近教师,从而影响师生关系。
3、教师必须爱护关心自己的学生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精神成长上取得更好的成果。
”教师在上课时,首先要有责任心和崇高的师德,要用自己的感情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特别是对条件差的同学,要多关心他们,不嫌弃他们,及时表扬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多鼓励他们,使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并力求使他们在学习上得到一定的进步。
而对那些很自负的学生,首先要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自我反省自己,正确地对待自己。
使他们从对立面转向过来,相信自己的老师。
但另一点,要想使学生信任,作为老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同时更要有爱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在教育过程中融入教师的“爱”,才能让学生从感情上接受教育行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的真谛在于“教育爱”。
4、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客观分析教学对象
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无论他音乐素质好坏,他都有享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权利,无论他是差生还是好学生,教师都有义务去及时发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以疏导,走进学生的心灵。
在课堂上给予表扬,肯定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中的主动性和主见性,千万不能有说学生“笨”、“猪”等语言出现,必须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中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十个指头,不一般齐”,学生是有差异的,但不能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状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用优美,真挚的言行去感化他们,使每一个学生,不仅是个喜欢音乐,善于表现音乐的人。
更是一个乐观向上,人格健全的人。
(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1、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这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丰富的音乐知识。
音乐教师必须掌握足够的音乐知识和准确的音乐概念,包括音乐基本理论、基础和声学、曲式、歌曲作法、配器等有关知识和概念,并能融会贯通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处理、表现、创作音乐作品,能够深入浅出地将概念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生动有趣的形象化的东西。
第二,较好的音乐表演能力。
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演唱、演奏、舞蹈、指挥等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能够准确、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地再现和创造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从而调动学生情绪,引起美感、产生共鸣,使学生感受美、体会美,在审美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素质。
第三,良好的音乐感觉。
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乐感”。
这依赖于细腻、敏锐、深刻的音乐听觉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内心独特的对音乐的感受和把握能力,这样在音乐表达上便会形成恰到好处的演唱演奏处理,也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知识
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应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即不但要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技能技巧,还要有一定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因为各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互相联系的。
综观古今中外好多在音乐艺术上有成就的名家,在自然科学领域中也有一定的建树。
如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不仅是哲学家,而且在美学上阐述音乐的社会功能与教育作用,奠定了音乐美学的理论基础。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同时又是小提琴演奏家。
试想,一个知识贫乏的音乐教师如何能将本专业的知识引伸开来,又如何将音乐美的内涵扩大出去呢?
3、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和心理素质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教师工作的好坏与个性心理特征有一定的关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
假如教师情绪不稳定,工作缺乏热情,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丧失上进的信心;
教师性格偏执,会使学生滋生逆反心理;
教师心理失衡,对学生缺乏爱心,也会使学生感情冷漠。
可见,健康的心理素质对教师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会有心理健康的学生。
只有那些情绪稳定积极,生活中有广泛兴趣和活动领域,对他人和社会富有情心的人才能具有诸如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情绪特征,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精神,豁达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等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育学知识告诉我们,教师职业既是崇高的职业,又是艰苦的职业,教师工作的性质和劳动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必须先要树立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正确思想,提高对音乐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自觉努力地学习,掌握音乐教育方法,教育技能技巧,从而提高自己教学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其次,要有献身于音乐教育的思想精神,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从而进行音乐教学研究,推动音乐教育改革。
第三,要有正确的音乐教育思想观念。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懂得音乐、喜爱音乐和欣赏音乐。
音乐教育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要清楚音乐专业学科和音乐教育是两种不同的体系,音乐教育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
4、教师的综合能力
仅有一个正确的专业思想、敬业精神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是不能做好一个音乐教师的。
音乐教师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组织教学的能力和语言表达、创新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
中学音乐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变过去教师一味传授、学生机械记忆的方式,变枯燥的音乐课堂趣味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课堂丰富多彩,缩短了教学时间,因此,作为中学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具备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能力。
音乐课因为一贯以来被人当作可有可无的所谓的“副课”。
一到竞赛、考试这样的“关键”时刻,音乐课常常被取而代之。
学生在各种竞赛、考试的重压之下,也根本无心学习音乐,许多学生一到上音乐课思想就放松了。
更有甚者,在音乐课上聊天、做作业、看课外读物的应有尽有。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组织教学的能力,是难以维持课堂纪律的,更别提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力、素质的提高了。
因此,良好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是完成音乐教学的前提和关键,也是进行音乐教学的保证。
总之,在强调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已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已形成共识。
音乐教师是音乐教育的执行者,只有具备以上素质,才能完成音乐教育的任务,也才真正能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四、小结
做到这些,就为师生的有效沟通打下了良好基础。
有了沟通和交流,我们就会为师生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师生之间容易达成一致。
尽管这种做法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但相信能从本质上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
“孩子们求学的欲望完全是由教师激发起来,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方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和语言去吸引学生,假如他们和善地去对待学生,他们就容易得道学生的好感。
”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应能站在学生的位置上,以他们的情感去理解周围事物,把他们的欢乐、悲伤、虑装在自己的心里,与之产生共鸣,才能架起师生间情感的桥梁,最终达到师生沟通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教育学》
《心理学》蔡笑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音乐学科教育学》曹理、何工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师生沟通的技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谢辞
论文的顺利完成,也离不开其它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
在整个的论文写作中,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积极的帮助我查资料和提供有利于论文写作的建议和意见,在他们的帮助下,论文得以不断的完善,最终帮助我完整的写完了整个论文。
另外,要感谢在大学期间所有传授我知识的老师,是你们的悉心教导使我有了良好的专业课知识,这也是论文得以完成的基础。
通过此次的论文,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跨越了传统方式下的教与学的体制束缚,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通过查资料和搜集有关的文献,培养了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并且由原先的被动的接受知识转换为主动的寻求知识,这可以说是学习方法上的一个很大的突破。
在以往的传统的学习模式下,我们可能会记住很多的书本知识,但是通过毕业论文,我们学会了如何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学会了怎么更好的处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