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下语文第四单元检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七下语文第四单元检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下语文第四单元检测卷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交通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B.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C.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D.除公益放鱼环节外,本届太白湖放鱼节,还有少儿超模大赛、航空模型展演等活动。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再就是虚荣心,在文学青年身上尤其突出。
②到了真正饱经沧桑之后,我们才明白,人生的小烦恼是不值得说的,大痛苦又是不可说的。
③年少之时,我们往往容易无病呻吟,夸大自己的痛苦,甚至夸耀自己的痛苦。
④把痛苦当作装饰和品位,显示自己与众不同。
⑤究其原因是对人生的无知,没有经历过大痛苦,就把一点儿小烦恼当成了大痛苦。
A.②③⑤①④ B.③⑤①④② C.②④③⑤① D.③⑤④①②
5.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
A.原句:
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改句:
那树虽然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但是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
B.原句:
王强把教室外的走廊打扫得干干净净。
教室外的走廊被王强打扫得干干净净。
C.原句:
在深圳特区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
在深圳特区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不能不使我感动。
D.原句:
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真是一个奇迹。
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难道不算奇迹?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
(每小题2分,共4分)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下列关于本诗主题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描写青海湖上大片云朵映衬远处的雪山,孤城戍守,玉门关屹立。
景物色彩鲜明,显示边塞的壮阔景象,奠定豪放基调。
B.“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C.第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
第三、四两句之间有转折。
第三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
D.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意识到战争的艰苦漫长的基础上发出更坚定深沉的誓言。
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7.下列关于本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是虚写,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
B.前两句的环境描写,对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起烘托作用。
C.本诗的结尾句融情于景,气象浑茫、含蓄丰富地展现边塞战士的豪情壮志。
D.青海和玉门关相距甚远,诗人却突破空间界限,将之组合在一起,显得大气磅礴。
(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8~12题。
(12分)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茎啖④之。
留守⑤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
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
留守子讶曰:
“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
”范仲淹曰:
“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
【注】①南都书舍:
当时有名的书院。
②釜:
锅。
③齑(jī):
腌菜或酱菜。
④啖:
吃。
⑤留守:
官职名称。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断齑数/茎啖之 B.非不感厚/意
C.就学于/南都书舍D.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1)日____________
(2)馈____________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
(1)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
11.范仲淹为什么不吃留守送的美味饭菜?
用自己的话回答。
12.范仲淹不吃同学的父亲送给他的好饭好菜。
你是否赞同这种行为?
为什么?
(三)古诗文积累。
(8分)
13.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2)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
(3)赵师秀《约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梅雨、蛙声烘托出单调、寂寞的氛围。
(4)杨绛(1911—2016),我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
她一生简朴,家中不装修,一直是水泥地面,白灰墙壁;
她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捐资助学,不求回报。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刘禹锡《陋室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美好节操。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4~18题。
(15分)
小巷里燃起一盏灯
李晓
①那一年,因为父亲在城里上班,我由乡下学校转到城里上初一。
②学校晚自习下课以后,我每天要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没有路灯的小巷子。
腊月里的一天,小巷人家里有人过世,传来哀哀戚戚的哭声,吓得我跌跌撞撞地奔跑。
石板路上有一层青苔,我一个趔趄滑倒在地,门牙把嘴唇磕破了,血一下流了出来。
③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小巷子里,突然想哭。
小巷里的风呼啸着打转儿,像是凄凉的哭声。
我想起一个人走在乡下黑夜的山梁上,风也是这么来来回回吹,为了壮胆,我独自哼起了山歌。
④前面一扇窗户突然拧亮了灯,一扇木窗推开了,灯光投射在小巷里的路上。
我抬头一看,只见一位老奶奶正探出头来,朦胧的灯光下,我看见她慈爱的脸。
老奶奶不说话,但我看见她在冲我笑着,那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第二天中午放学回家,我经过那条巷子时,只见两个老人靠在两把藤椅上,他们手里各自握着一杯热茶,正笑眯眯地说话。
我明白了,这是小巷子里的一对老夫妻,望一望他们家那木质雕花的窗户,我想,他们差不多与这条小巷子里的风霜岁月同龄吧。
⑥几天后,我晚自习后回家,小巷子里有了灯光,我一看,呀,是老人把一盏灯泡挂在了门前,为我,为我这样怀着胆怯心情回家的人,亮起了一盏灯。
⑦这一盏灯,就这样陪伴着我读到了初三。
初三下学期的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经过小巷,只见两个男人从老人房子里抬出一个人,快步冲出小巷子。
⑧一连两天晚上,小巷子里的灯没有再亮起。
第三天中午,我看见小巷子里搭起了灵堂,照片上笑眯眯的老人,就是那位老奶奶呀,我满脸都是泪水。
⑨几天后,小巷子里的灯又亮了起来。
从那团黄色的灯晕中,我总觉得,那一盏灯光有些温暖,也有些孤独。
我白天从小巷子里经过,那位老人依然躺在藤椅上,手里握着一杯热茶,笑眯眯地望着我。
我冲他点了点头,老人也点点头,似乎是向我示意快回家吃饭。
⑩初中毕业以后,因为父亲的工作调动,我又回到乡下中学读高中。
三年后,当我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回到小巷,想再拜访那位可敬的老人。
然而,小巷依旧,木门却紧锁,打听了几户人家,才知道老人早已搬走了,说是到成都工作的儿子那里去了。
B11怀着一种怅然的心情,我乘船回家。
在江上清凉的夏风中,我默默祝福老人那手里握着的一杯热茶,永远也不要凉了。
B12多年后,昔日的那条小巷,早已是碧波盈盈的一片湖水了。
三峡工程完工后水位上涨,这个城市的下半身,都已被一湖碧水覆盖。
B13然而那条小巷子里的灯,依然在我的心里闪烁,它一直温暖地照着我,穿过黑漆漆的迷惘岁月,穿过冰凉落寞的忧郁年代。
B14在你的人生中,有这样一盏灯吗?
也请你,在那小巷子里,为别人,也为自己,燃起这样一盏灯。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分)
15.“一盏灯”在文中多次出现,起到________作用。
(1分)
16.请从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7.请把第④段横线处老奶奶的心理活动补充完整。
18.请分析第⑨段中两个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9~22题。
温暖的火墙
程刚
①那一年,我中学还没毕业便到省城去打工。
其实我并不想离开学校,但贫穷的家境让我必须早早地去挣钱,分担家里的困难。
我背着行李在寒冷的车站广场上冻得浑身发抖,最后,父亲以前的工友把我送到了一个铝合金加工厂。
②老板的冰冷自然不用说,但给的待遇还可以,每月除了定时发工资还管吃管住,这对一个学徒工来说,已是很好,我便心怀感激地留在这里。
③其实,老板并不愿意留我这种刚出校门又笨手笨脚的人,只是不好意思抹朋友的面子罢了。
而我的宿舍就是加工厂,一个破旧的小仓库。
第一个晚上,我几次冻醒。
后来干脆不睡了,听着外面呼啸的寒风,泪流不止。
④我告诉自己,必须坚持,没人能帮我。
门口本来有一个小地炉,我真想用它生火,温暖一下房间,但老板来的时候很明确地说了,给我这么高的工资,又给我找住的地方已经很不错了,过冬取暖问题自己解决。
⑤城市里煤那么贵,我的这点工资还要补贴家里,根本无力购买,这要是在农村还可以到野外捡点干树枝什么的,可城里只能用钱买柴火,我同样舍不得花钱。
所以,房间只能这样冰冷着。
⑥在厂子西北墙角就有煤和柴,但这是给打更大爷的,并不是给我的。
好多次,我都想偷偷地趁大爷中午不在的时候烧一点,可我还是克制了自己。
⑦隔壁打更的大爷七十多岁了,他的屋子很温暖。
他是老板的舅舅,白天不在这里,晚上才过来。
晚上,我下班之后没地方去,便去找大爷聊天,顺便也在大爷的房间里暖和一会儿。
⑧不知不觉,我和大爷成了忘年交。
极寒的天气里,大爷每天都拉着我聊得很晚,我知道大爷在照顾我,我的心里充满着感激,我也把大爷晚上巡视厂房的事全都揽了过来……
⑨一天中午,大爷和一个瓦匠模样的人开着一辆装满砖的三轮车来到厂里。
我忙问大爷这是做什么。
大爷说屋里炉子总回烟,把烟道收拾一下,我嗯了一声,没有说什么,帮着大爷卸完砖就走了。
下午,老板带着我们到外地去干活了,两天后才回来。
⑩回来的那天晚上很冷,想着我那冰冷的小仓库,我就有点打怵。
可令我吃惊的是,刚一开门,突然一阵热气迎面扑来,与大爷房间相隔的那面墙满是水珠,用手一摸都是热的。
我立即来到大爷的房间,他正在收拾屋子,在靠近我房间的那一边,新砌了一个排烟道,刹那间我明白了一切。
站在那里,泪水流了出来。
B11大爷笑了,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轻声对我说:
“孩子,你老板是我亲外甥,有些事我不好说,但砌个烟道我还可以做主……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吗?
”我摇头。
“孩子,这都快三个月了,你的屋子也有炉子,可天这么冷,我墙角的柴和煤从来没少过……你是个好孩子……”
B12那天晚上,我睡得特别香,没有被冻醒,因为那面火墙一直释放着温暖。
那是从未有过的温暖,渐渐地沸腾了我的心,让我更有信心坚强地在城市里扎根、发芽、成长……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9.梳理“我”来到省城打工的经历以及内心情感的变化,完成下表。
打工
经历
(1)
“我”住在冰
冷的小仓库
(3)
大爷借修烟道之名,让“我”拥有一面温暖的火墙
内心
情感
心怀感激
(2)
心里充满
着感激
泪水流了出来
20.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大爷新砌排烟道,主要是因为“我”把大爷晚上巡视厂房的事全都揽了过来。
B.老板“冰冷”面孔,是因为“我”的年幼和“笨手笨脚”,还要管吃管住。
C.“温暖的火墙”中的“温暖”既指老大爷通过改排烟道给“我”带来温暖,又指老大爷处处为“我”着想,让“我”内心感到无比温暖。
D.“我”到铝合金加工厂打工,主要是看重优厚的工资待遇和良好的吃饭住宿条件。
E.本文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充分表现了“我”的感恩之心和大爷善良友爱之举。
21.简要分析第⑥段中画线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2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或写作手法)?
有什么作用?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23.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朗读经典美文。
对于嘉宾的朗读水平,网友们褒贬不一,请你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网友跟帖:
个别嘉宾读音不准,吐字不清,影响表达效果。
你的跟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作(50分)
24.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
请以《值得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④不少于500字;
⑤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1.A(B.bì
—pì
;
C.茸—葺,lěi—lé
i;
D.垦—恳)
2.C(“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3.D(A.缺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B.句式杂糅,删去“造成的”或删去“导致”和“的原因”;
C.语序不当,应改为“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班里名列前茅,而且在全校也拔尖”)
4.B 5.A
6.A(景物色彩暗淡,显示边塞的荒凉艰苦,写景壮阔悲凉)
7.C(结尾句直接表明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和必胜的信心)
8.C
9.
(1)每天
(2)赠送,馈赠
10.
(1)范仲淹把食物放在了一边,不久食物全腐烂了。
(2)家父听说你过得清淡贫苦,送来这些吃的东西,可你为什么不吃呢?
11.因为他吃粥吃久了,心里安定,现在突然享用丰盛的饭菜,以后的日子就再也吃不下那些粥了。
12.示例一:
赞同。
范仲淹不吃别人馈赠的好饭好菜,是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同时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立人格。
示例二:
不赞同。
留守的馈赠是真心的,对范仲淹来说不是“嗟来之食”,他不应该辜负留守的一片好意。
【译文】范仲淹家里贫穷,他在南都学院读书时,天天煮一大锅粥,经过一晚上粥都凝固了,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拿两块,和一些腌菜吃。
留守有个儿子和他一起学习,留守的儿子回去将此事告诉了父亲,留守把丰盛的饭菜赠送给范仲淹。
(但)范仲淹把食物放在了一边,不久食物全腐烂了。
留守的儿子说:
“家父听说你过得清淡贫苦,送来这些吃的东西,可你为什么不吃呢?
”范仲淹说:
“不是我不感谢你们的好心,只是因为我吃粥吃久了,心里安定,你如今要我突然享用如此丰盛的饭菜,以后的日子里我怎么能平静安心地再吃下这些粥呢?
13.
(1)烟笼寒水月笼沙
(2)不问苍生问鬼神 (3)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4)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5)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14.示例:
本文记叙了每晚放学经过小巷时,一对老夫妻点燃一盏灯为“我”照明的故事,赞美了这对老夫妻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15.线索
16.示例:
环境描写,渲染了小巷里寒冷凄凉的氛围,烘托了“我”独自走夜路害怕(恐惧、胆怯、孤单)的内心感受。
17.示例:
孩子,快走,奶奶给你灯光。
18.示例:
“温暖”是指“我”看到那盏灯心中涌起的暖意,感受到老人对“我”的关爱,心生感激之情;
“孤独”是指老人失去老伴,只剩下一个人。
19.
(1)“我”找到一份工作
(2)泪流不止 (3)“我”下班后借聊天到大爷房间取暖
20.AD(A.大爷砌排烟道的最根本原因是“我”的诚实,没有去做偷拿劈柴和煤的事;
D.“我”的工资待遇不优厚,住宿条件非常恶劣)
21.内容上:
这是“我”的心理描写,表明“我”有自控能力,是一个诚实的人(1分);
也从侧面表现小仓库的寒冷(1分)。
结构上:
起着过渡作用,过渡到下文到隔壁大爷家取暖避寒(1分);
也为下文大爷道明真相埋下伏笔(1分)。
22.通过对比,表现“我”意志品质的坚强;
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生活的一件小事入手,写出对“我”的深刻影响。
23.示例一:
我认为不必苛求于此。
并不是所有的嘉宾都是播音员或者受过这方面的专门训练,一篇文章最能打动听众的是真挚的情感,如果朗读者通过深情演绎感染了我们,使我们产生了共鸣,我觉得读音不准、吐字不清都可以忽略不计。
我认为嘉宾应该用标准的普通话来朗读,既能体现文章的美感,还能推广普通话。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