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全部教案共3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80541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全部教案共3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全部教案共3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全部教案共3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全部教案共3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全部教案共3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全部教案共3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全部教案共3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全部教案共3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全部教案共39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板一眼字正腔圆

2.请展示你的识字绝招。

学生自己的识字方法,结合具体的汉字介绍。

3.多音字:

蒙:

(mé

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蒙人(měng)蒙古外蒙

号:

(há

o)号叫怒号(hà

o)口号号召

闷:

(mēn)闷热(mè

n)烦闷

4.词语积累。

请你找一找描写潮水的词语,把它们画出来。

风平浪静横贯江面浩浩荡荡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白浪翻滚滔滔不绝汹涌澎湃

三、朗读品味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钱塘江大潮壮观、雄伟、气势磅礴,让我们一起在朗读中体味这一奇观吧!

(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小组之间比赛诵读。

3.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品味朗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描写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展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大潮的奇特与壮美。

课文描写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

突出了大潮的奇特与壮美。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文章的。

2.请你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开篇点题,总述了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主要写了潮来前钱塘江的景象和观潮人翘首以盼的场面。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

主要写了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

主要写大潮离去时的景象。

3.请你朗读潮来前的情景,在朗读中展开想象力。

朗读提示:

语速放慢、语调平缓,读出潮来之前钱塘江的宁静。

重读“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读出观潮人的热情、急切心情,同时感受大潮的奇特。

4.感受来潮时的场面多么壮观!

请你读出来。

语速加快,语调激昂,读出钱塘江大潮的声势浩大。

5.激情过后,钱塘江恢复平静。

请你读一读。

语速逐渐平缓,读出人们对钱塘江大潮退去时的留恋、不舍之情。

6.可以通过朗读向大家展示这场壮观的钱塘江来潮盛况吗?

通过课文朗读,最令你印象深刻的画面是哪个情景?

请你讲一讲。

四、学写生字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

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课件出示:

会写的字:

潮据堤阔盼滚顿逐渐堵犹崩震霎余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写字要头正、身直、背挺,字体要规范、端正、整洁。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重点讲解,“堤”字偏旁是提土旁,不要写成“土”;

“震”字上部不要写成“雨”;

“渐”字三部分都要写窄、紧凑,“车”撇折的撇长折短;

“余”字“人”要舒展,下边是两横、下横要长,竖钩在上横处起笔。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5.巩固生字:

抄写今天学的15个生字。

展示书写,跟课本上范例比较一下,看谁写得好。

6小组评选最美书写,教师投影展示。

六、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观潮》”,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上课之前,一起观看钱塘江大潮翻滚的浪花!

出示生字:

2.一起体会钱塘江大潮奔腾的气势!

看拼音写词语。

3.能说会道!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钱塘江大潮闻名中外,请同学在小组之间汇报一下自己眼中的钱塘江大潮是怎样的壮观景象。

二、课文赏析

1.赏析第一部分,说说你的学习成果。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句话是本文的什么句?

有什么作用?

中心句。

这段话概括地介绍出钱塘江大潮“奇”“古”的特点。

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2.自由轻声课文,想一想:

观潮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按“来潮前”“来潮时”“来潮后”的顺序,具体写了一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让读者欣赏到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奇特、壮观。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层次清楚、条理清晰。

3.小组之间品读第二部分,说说你的学习成果。

(1)写了潮来前钱塘江上的景象和观潮人翘首以盼的场面。

那么有哪些景象呢?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我们可以简单的概括为?

江面平静、薄雾笼罩。

场面又是什么样的呢?

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人山人海、翘首企盼。

你还能想到形容人多的词语吗?

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这些都体现了钱塘江大潮的什么特点呢?

壮美宁静。

(2)朗读下面的段落,说说你还有什么发现。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知道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观看地点是海宁县的盐官镇,缘由是:

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课文阅读时候,注意提取关键词,可以让我们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请各小组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汇报交流第三部分的学习成果。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来潮时的壮丽景象?

从大潮的声音、形态、人们的反应这几个方面来介绍来潮时候的壮丽景色。

其中大潮的声音、形态是什么描写?

正面描写。

人们的反应是什么描写?

侧面描写。

(2)朗读课文,品读描写钱塘江来潮时的声音美的句子。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比喻。

用闷雷比喻大潮的声音:

未见潮形,先闻潮声。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我们再来看这句话“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夸张。

形象地写出大潮到来时的巨大声音:

有声有色的描绘,使人如身临其境,惊叹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3)朗读课文,找出描写钱塘江来潮时的形态美的句子。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写出了江潮从远处到来时的景象。

面对这样的场景,人们的反应是怎样的?

人群又沸腾起来。

②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

这两丈多高的水墙让我们相到了范仲淹的诗句: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看来我们的同学平时都很善于积累。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自己可以在脑中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千万匹”有多少匹?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会是怎样的场面?

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5.思考一下:

大潮过后还能成为奇观吗?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我们说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气势依旧;

江面上风号浪吼——涛声依旧。

我们忍不住发出怎样的感叹?

钱塘江大潮真是天下奇观。

6.“霎时”是什么意思?

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辨析“霎时”和“顿时”的异同。

7.品读古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句子!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三、感悟提升

1.读了这篇文,你得出什么结论或者受到什么启发?

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

赞美了祖国的大好山河;

升华了主题: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

2.为宣传钱塘江大潮,请你写几条宣传语或广告。

大潮一起三千里,天下第一看钱塘。

钱塘江大潮,让您的心潮与浪潮一同起伏、澎湃!

3.你还知道哪些天下奇观?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非洲维多利亚瀑布、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美国肯塔基州地下洞穴猛犸洞、阿拉斯加的冰河湾、贝加尔湖、美国黄石公园……

4.推荐阅读。

阅读《桂林山水甲天下》和《七月的天山》,想象文中的画面。

画出描写优美的句子,抄到自己的积累本上。

四、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观潮》”,共同闯关吧!

通过介绍同学们熟知的大自然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导入新课。

 

通过各种方式读课文,掌握生字,积累词语。

朗读课文,品味文本。

指导学生认真学写生字,掌握写作笔顺,写字姿势要正确,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朗读课文,赏析文本,理解文意。

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走月亮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5个字。

正确读写“淘洗、柔和、灰白色”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味语言的美,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

3.体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反复出现,在表达情感和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4.发挥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1.通过品味语言的美,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

2.体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反复出现,在表达情感和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一、师生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

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

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

(教师板书:

走月亮)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称为“走月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学生自读课文。

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

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

出示生字“鹅、卵、俗、跃、穗、踱、烁”。

“鹅”是家禽,所以偏旁是“鸟”;

“俗、跃、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俗—浴”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淘、牵、鹅、卵、填、庄、稼、俗、跃、葡、萄、稻、熟”

指导书写:

“淘、鹅、填、稼、俗、跃、稻”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牵”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秃宝盖要宽一些。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3.词语理解及运用。

淘洗:

用水洗去杂质和污垢,引申为保留好的,除掉坏的。

造句:

我们煮米饭之前要好好淘洗大米。

柔和:

柔软,温和。

傍晚,柔和的月光洒在海面上。

鹅卵石:

指被流水磨圆了的石头。

我家门前有一条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

运载:

装载和运送。

秋天,运载粮食的汽车在公路上来回奔跑着。

风俗: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少数民族有很多风俗习惯。

汩汩:

拟声词。

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

那条小溪汩汩地流过岩石。

浇灌:

本课指把水输送到田地里。

农民伯伯用河里的水浇灌土地。

镀亮:

一种工艺,可以使金属起到装饰,耐磨的效果。

太阳升起时,天边就像被月光镀亮了似的。

奇妙:

稀奇神妙;

美妙。

弟弟的小脑袋瓜里有许多奇妙的想法。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积累在采蜜集上,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

一、歌曲导入,复习生字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吧!

(播放《月亮船》这首歌。

边听边和老师一起感觉)怎么样,好听吗?

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体会?

(妈妈对孩子浓浓的爱、在妈妈的怀抱很幸福、在妈妈的身边很幸福。

那就让我们伴着这甜美的歌声一起去走月亮吧!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走月亮》。

(板书课题:

2走月亮)

2.检查生字读音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师: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读课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月亮是从哪儿升起来的吗?

2.预设:

秋天月夜是怎样的景象?

第2自然段:

秋天“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

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

)(教师板书:

月盘明亮月光柔和)

让学生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指导朗读:

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朗读。

第4自然段: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第6自然段: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1)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2)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3)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4)引导学生想象第6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

3.师:

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小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

第3自然段:

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下,阿妈喜欢领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我们手牵着手欣赏月下美丽的景色,该有多么幸福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

第4自然段:

阿妈领着“我”欣赏月下美丽清澈的小溪,使“我”想起白天阿妈带着“我”到溪边嬉戏玩耍时好玩儿的情景,更感到幸福甜蜜。

想到:

洗衣服做小船看水塘)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玩时的体验,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并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宣泄出来。

第6自然段:

在迷人的月下,阿妈拉着“我”的手,“我”感到阿妈的手越来越温暖了。

我们贴得很近,“我”都闻得到阿妈身上那熟悉的气息,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和孩子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

闻到:

阿妈的气息)

第8自然段:

“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月儿牵着闪烁的小星星走哇走,不就是在和阿妈与“我”比赛吗?

不,阿妈就是那美丽的月亮,“我”就是那闪烁的小星星,我们已经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

看到:

山树草花星星闪烁)

(引导学生想象此时的景色,并个性化的朗读。

4.也可能学生在一个自然段中即体会到了景色的美,也体会到了情美,教师可随机进行指导。

美好景色浓浓亲情)

5.背诵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交流情感

同学们,你有没有和妈妈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

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四、扩展阅读,延伸感悟。

选择《童年书架》的两篇文章——《月亮来大海做客了》《盼雨》,让学生任选一篇谈感受。

《月亮来大海做客了》用童话般的语言描写了美丽的海滨夜景。

《盼雨》以诗歌的体裁突显了母子之间的深情。

用问句来设计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通过朗读,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识字,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指导学生写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从学生们熟悉的歌曲出发,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感悟文本,交流感受。

请学生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体会看到这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引导学生回想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时的情景,感受妈妈身上的温暖气息,并个性化的朗读。

发挥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让学生发现:

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3、现代诗二首

1.认识6个生字。

理解诗文内容,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

3.感受秋晚江上和草地上的自然美景,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感受秋晚江上和草地上的自然美景,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学写诗的兴趣。

1.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

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美。

你们有没有认真去体验过?

可曾有什么独特的发现?

下面就请大家来说一说。

我最喜欢的是傍晚的斜阳,它将群山染红,给绿林披上金装。

它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将那一束束柔和的光从空中倾泻下来,使一切显得格外瑰丽。

2.这是老师拍摄的几张照片,请同学们一同观赏一下。

(播放照片)

同学们能猜出这是哪个季节的照片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秋天,从江上的芦苇猜出来的。

看到此情此景,你会联想到哪些有关诗句呢?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现代诗,看看诗人眼中有哪些美好的瞬间,从中感受自然之景的无穷魅力。

4.汇总你搜集到的与本文有关的资料。

(1)现代诗: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形式自由,意涵丰富。

(2)刘大白:

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家。

著作有《白屋说诗》《白屋遗诗》《旧梦》《旧诗新话》《白屋文话》等。

5.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秋晚的江上)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

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

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4.认一认:

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5.帮一帮:

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6.比一比: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诗歌,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7.多音字:

尽:

(jǐn)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

(jì

n)尽力山穷水尽

1.带着对秋景的喜爱之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朗读过程中老师有些小建议:

边读边想象画面;

注意断句。

1.读完了这首诗歌,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我看到了,凌江飞渡,江边的在夕阳的映衬下格外美丽。

倦鸟归巢、驮着斜阳、芦苇。

2.齐读第1小节,圈出这一小节描写的景物。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圈画出重点词语,学生先小组交流,教师再重点点拨。

鸟儿斜阳

(2)说一说这一小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可以从“鸟儿要干什么?

是什么样的状态?

”方面进行考虑。

傍晚的江面上,落日西沉,倦鸟归巢。

(3)你觉得这句话美在哪里呢?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这一小节里哪个字写出了鸟儿的状态?

“倦、驮”突出了鸟的疲倦,劳累的状态。

倦鸟驮斜阳,想象自己就是鸟儿,进而就能体会“倦”“驮”二字的表达效果。

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将鸟在夕阳下飞翔的情景写得富有诗意化。

在诗人的笔下,黄昏的景色有一股悲哀的美,而这种美正体现在“倦”“驮”二字上。

诗人写鸟倦,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疲惫之感。

而“驮”字,是诗人想象的深化,也更加突出了鸟倦的程度,因为驮是一种负荷,而驮的又是太阳。

这里诗人描写的不仅是倦鸟归巢的景致,更包含诗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朗读时,表现出对鸟儿的怜惜之情。

3.自由读第2小节,画出这一小节描写的景物。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1)圈出这一小节描写的景物。

斜阳、芦苇、倦鸟。

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妆红了芦苇。

“掉”形象展现了江中夕阳的倒影好像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

这一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夕阳的光辉洒在芦苇丛中的景象。

(4)小组之间交流讨论:

芦苇的变化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