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杂粮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有机杂粮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杂粮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为1826.95万元。
其中:
建设投资1326.95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
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资金1826.95万元。
7、项目财务和经济评价
项目建成并达产后:
销售收入:
3600万元。
总成本费用:
2796.55万元。
营业税金及附加:
24.62万元,所得税:
137.86万元;
增值税:
223.78元。
年可实现利润:
413.59万元。
财务净现值:
税前1440.8万元(基准收益率=12%),
税后820.46万元(基准收益率=12%)。
全部投资回收期:
税前:
3.01年(含建设期),
税后:
4.33年(含建设期)。
财务内部收益率:
税前31.20%,税后23.51%。
8、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经计算,本项目各项财务盈利能力指标较好,总投资收益率为29.72%,所得税后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3.51%,高于12%的财务基准收益率,财务净现值为820.46万元,远大于0,全部投资回收期为4.33年(含建设期);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显示企业有一定的财务生存能力;
盈亏平衡分析显示本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本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科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项目规模总投资
万元
1826.95
1.1
建设投资
1326.95
1.2
流动资金
500
2
销售收入
3600
3
总成本
2796.55
4
利润
413.59
5
营业税金及附加
24.62
6
增值税
223.78
7
财务内部收益率
%
31.20
税前
8
财务净现值
1440.80
9
税后投资回收期
年
4.33
含建设期
10
23.51
税后
11
820.46
12
总投资收益率
29.72
13
投资利润率
22.29
14
盈亏平衡点
28.86
10、社会效益分析
本项目采取基地+农户的经营方法,可带动当地农牧民的种植积极性,使广大农户在产业化经营上得到更多的实惠,可带动近5000户农户从事种植业生产,户均年增加收入3000-5000元。
11、结论及建议
本项目的实施,充分开发利用当地农业产业资源优势和清洁无污染的环境资源优势,项目建设单位以农牧业产业化带动本地区有机农牧业的生产,使农业由传统的资源型逐步过渡到商品型,推动工业化进程,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满足消费市场需求。
项目可行,建议早日付诸实施。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范围和原则
1.2.1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2、国家粮食局《“十二五”全国粮油工业发展规划》
3、国家粮食局《粮食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
4、《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2)62号)
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
8、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的意见》农市发(2006)7号
9、某某旗统计资料
10、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材料。
11、可研报告编制委托书
1.2.2编制的范围和原则
1、范围
①根据国际国内农产品的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本项目的可靠性和建设的必要性。
②根据项目建设地区的有利条件和优惠政策,研究项目的可行性。
③通过建设规模、设备选型、配套设施和生产工艺研究,确定本项目的经济技术方案。
④通过投资的构成和测算、资金筹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研究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⑤根据生产规模和工艺流程及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编制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方案。
⑥根据环保、劳动安全、消防的要求,提出建设和管理方案。
2、原则
①立足于本地区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以集约化、产业化、科技化为手段,组织生产建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目标。
②本着留有发展余地,全面安排实施的原则。
③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节省投资、加快进度的原则。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改造的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我国农业的现状
建国50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目前,我国粮食、棉花、肉类、水产品等农产品的产量均高居世界首位,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
农民在吃、穿、住、行等方面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10的耕地,生产出了占世界1/4的粮食,养活了世界多于1/5的人口,创造了世界农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但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显现出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成就中相当一部分是靠拼资源和牺牲环境利益换取的,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
一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大量增加;
二是水资源的过量开采;
三是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和发展规模化养殖造成的污染;
四是过度垦荒、乱砍滥伐,加重了水土流失;
五是大量化肥的投入,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六是投入物质多,利用率低,增产不增收;
七是食品中化学有害物质增加,危害到人类的健康,造成人类、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关系不和谐。
严酷的现实要求人类树立新的经营理念,力求通过现代技术、理性的经济行为,生产安全的优质食品,建立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新模式。
当前农产品生产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生态和饮食安全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也制约了农业本身的发展。
1、现代农业是以化学工业为基础的。
中国是农药化肥使用大国,年化肥使用量达4124万吨,使用氮肥量占世界总用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年农药使用量达30多万吨。
使用化肥农药总量已经名列世界前列。
2、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和化学食品添加剂现象非常普遍。
按单位面积计算,化肥每公顷使用量达400公斤,远远超过发达国家设置的225公斤安全上限。
据专家测算,由于农民对施药技术和知识掌握不够,平均农药的10-20%沉积在作物上,只有不足1%的农药落在害虫上,而80-90%的农药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
3、化肥农药以及其它有害化学物质在农产品、食品中的残留已经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我国生产的农药总量中杀虫剂占70%,杀虫剂中有机磷农药占70%,有机磷农药中剧毒农药占70%。
已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健康。
在北京市场农产品抽查中,18%的农产品有害残留超标,以蔬菜为例,有机磷残留量超标率67%,叶菜类硝酸盐超标率达70%以上。
医学界已证实,人类常见的癌症、畸形、抗药性、青少年性早熟、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等等问题以及某柴食物中毒,都与食品中的抗生素、激素及其他合成药物的滥用与残留有关。
4、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对土地、水资源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成为环境保护最主要的难题之一。
我国的化肥平均利用率不到40%,农药的植物吸收率为30-40%,其中大部分进入人体和土壤,污染了地表和地下水。
目前,地面污染已经是我国85%地表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关专家认为地面污染占地表水污染的50-70%。
据中国农科院专家对北京市600余眼水井的调查,浅层地下水已经受到了全面污染,硝酸盐超标率高达70%,多数还属于严重超标。
5、农产品出口受到了制约。
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农业本身因生产、加工、管理、技术和经营方式比较落后,农产品在质量和价格上都处于竞争劣势。
更为严重的是最近几年因农药、化肥造成的质量问题不断出现,退货、索赔等经贸纠纷数量明显上升,各国也纷纷加强了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技术要求,所有这一切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的农业发展。
2.1.2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难度大,问题多。
1、农业生产单位小,技术力量薄弱,不能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经济技术要求。
我国农业的生产单位基本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率十分低下,农业劳动力文化水平平均在小学程度以下,同时由于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利润普遍很低,农民往往仅维持温饱。
对技术要求严格、操作复杂、成本高的有机绿色农业难以适应,所以高标准的安全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社会生产难度大,还需做大量工作,加强宣传和培训。
目前的有机农产品规模小,仅以出口为主。
2、食品生产消费复杂安全管理难度大。
国家虽然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力度,采取了强化检测、推广许可证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的管理。
但是由于食品具有品种多、加工环节多、消费渠道层次多、生产量消费量大、检测难度大、有害食品对身体影响缓慢、食品加工餐饮企业监控难等诸多管理与技术问题,还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
以北京为例,每天需要消费食品上万吨,食品品种数以千计,从事农产品销售、食品加工的企业和餐馆数以万计,食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短则仅需要几分钟,长则需要数月数年,同时食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往往需要几十道加工和销售环节,安全食品管理往往力不从心。
调查显示,目前北京市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只有不以千分之一的产品进行了检测,而进入餐饮店的农产品原料和半加工品,90%以上没有选择安全食品品牌(如绿色商标、无公害商标),而市民消费的食品80%以上来源于各种非安全品牌食品。
目前食品的安全管理仅仅对毒害性大、违法的食品生产加工行为和事件能进行比较有效的打击和控制,这一切远不能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迫切要求,所以从生产源头抓起,建设有效的安全食品供应与保障机制非常重要。
2.1.3消费潜力大、消费形式趋于多样化
1、公众食品安全消费的意识不断增强。
近几年抑制使用高毒高残农药,使用有害食品添加剂、保鲜剂,保护环境和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公众关心的热点。
随着国家和地方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宣传,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安全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公众对食品的无害化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安全消费意识不断增强。
从调查来看,大部分群众表示了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60%以上的群众希望消费无公害绿色食品,一少部分人愿意购买有机食品。
2、国际食品消费空间大。
据了解,优质食品的零售价格一般比普通食品的价格高20-40%,在欧洲优质食品的零售价格比普通食品要高出50%;
有关专家预测,今后10年间,优质食品世界市场将从现在的110亿美元增加至1000亿美元;
美国优质食品每年销售额的增长幅度高达20%以上,韩国40%以上,日本30%以上。
这些国家的优质食品50%以上依赖进口,所以国际需求的增大为我国发展优质食品加工创造了机遇。
2.2粮油加工业发展概况
粮油加工连接农业生产和食品工业等生产领域,是连接9亿农民和4亿城镇居民的主要纽带,产业链条作用十分突出。
发展粮油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粮食的综合利用,转化增值水平,有利于提高粮油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发展粮油深加工,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促进粮油制品出口,有利于提高我国粮油国际竞争力;
通过发展粮油加工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高技术装备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推进粮食产业现代化。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并把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粮油加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将支持主产区进行粮食转化和加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并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粮油加工业的发展,“十一”期间我国粮油加工业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为加快粮油加工业的发展,国家粮食局制定了《“十二五”全国粮油加工业发展规划》,《规划》中要求粮油加工企业建立优质稳定原料基地。
要改变长期以来,粮食生产什么,工业就加工什么,市场就销售什么的传统的发展模式。
要引导农民按照加工企业所需的品种进行标准化生产,通过龙头企业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小规模经营联结起来,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格局,提高粮油产品规模效益。
要按照市场化导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立一批原料基地。
并提倡发展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按照讲究营养、保证卫生、注重特色、符合保健、崇尚美味、回归自然的要求,生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粮油产品,提供安全优质的加工原料。
《“十二五”全国粮油工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到2015年,通过市场导向,产业规划与政策引导,加大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的调整,加快企业技术改造进程,提升行业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和谐,技术进步,可持续发展的粮油加工业体系”的目标。
具体目标:
一是粮油工业稳步发展,粮油加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0%;
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是精深加工发展显著。
到2010年,粮油精加工产品所占比例提高到80%;
四是国产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五是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和加工基地。
把我国建成亚洲最大的植物油生产和大豆蛋白生产基地;
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有机杂粮加工基地;
形成一批有世界影响的粮油综合加工产业集群。
2.3当地粮食加工业发展情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变化,人们对大宗农产品和初级农产品需求增长减缓,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在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的同时,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内容。
2001年起,国务院提出实施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
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制度规定,以保障食品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由于发展农牧业的条件比较落后,致使我国目前适宜发展农牧业的地方很少,特别是南方沿海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因为空气、水源、土壤污染严重,基本丧失了发展农牧业的条件,这样使有条件发展农牧业的地方更显珍贵。
某某旗因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程度较低,污染较轻,空气、水源、土壤条件较好,具有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据有关部门检测,某某旗空气清新,大部分土壤有机质高于生产有机产品土壤标准的2倍,水源中有害物质完全低于有机产品生产标准,加之属传统的农牧业区,农牧民在种植上习惯于精耕细作,使用农家肥;
某某旗西部完全属于山坡地貌,特别适合杂粮杂豆的生长,某某旗及其周边的区县杂粮杂豆的产量较大。
所有这些,都为发展有机粮食的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某某旗委、政府把有机农业生产开发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取向,纳入经济发展规划。
在全区开展了有机农业生产开发工作,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
全区有机种植业已达20万亩。
形成了年产有机绿色杂粮5万吨,谷子、荞麦等杂粮杂豆10万吨的生产能力。
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4.1有利于加速我国粮食产业化的建设步伐
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大都是小规模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技术含量不高。
加快培育和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十分必要。
国家要求按照靠近市场,靠近原料基地的要求,在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企业比较滞后的地区、特色农业资源区、扶持和发展一批粮食加工企业。
同时要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
2.4.2有效地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调整结构,增强农民的致富能力
本项目将有效引导和带动某某旗及周边区县农牧民从掠夺资源和粗放型的过度开垦和放牧,向科学、高效、集约型转变,使经济的发展与保护当地的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相结合,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
增强生态型农业企业的竞争力,并进一步提高了通过企业带动农民致富的能力,为探讨和完善企业与农户协调合作和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增加农牧民收入,并为周围地区农民增收提供示范。
项目的实施为稳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长期稳定农民收入和稳定农村的社会经济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在某某地区具有参考价值,对内蒙古的农业发展也具有参考价值。
2.4.3优势企业参与贫困地区的建设
本项目的建设将带动资金、技术和人才向扶助贫困投入转移,加快某某地区的开放,有利于振兴某某经济,加强民族团结,提高东西部的合作,进一步带动京津地区经济圈整体的扩展。
项目的实施,可以改变长期以来,政府是发展经济、扶助贫困、改善生态环境的唯一承担者的现象,通过企业的形式参与进来,探索利用市场机制,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4.4可为北京、天津、沈阳等大城市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服务
本项目将创立灵活、高档、多样的生产、加工、供应、配送、销售、餐饮为一体的有机农产品和有机食品服务体系,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食品消费服务。
2.4.5提高有机农产品的竞争地位,扩大出口贸易
杂粮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地位。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农产品出口,建立出口农业经济,为农业的高效益奠定良好的市场基础。
从而进一步带动地方和国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农业的地位和农产品的竞争力。
2.5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及运作模式
1、指导思想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调整农牧业结构,促进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社会等资源优势,集约化、产业化发展高效种养业及其加工业、流通业;
以有机、生态、环保为理念;
以高科技、信息化等为技术手段,形成产、加、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培训和建立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品牌劳动、社会服务”的原则,提高农产品品质、档次和附加值,增加农牧民收入。
2、遵循的原则
1)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
根据当地的气候资源,社会资源优势,确定不同的优势产品,变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
2)讲究实效,效益优先的原则。
根据市场发挥规律,认真研究和评估当地的产品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现状,注重低成本高效益,注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整体效益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
3)企业带动、市场运作的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新型的产业化思想,按市场要求确定主导产业,做到技术领先,管理先进,形成产、加、销,基地、企业、市场联动的产业链条,极大的避免市场风险。
4)多元投资,效益共享的原则。
项目所需资金可以多方筹集,执行谁投资、谁受益、谁拥有,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3、运行模式
运行模式采取公司带基地、带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根据目前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经营形式,由企业根据需求,组织农民成立有机食品生产协会,提供生产技术标准,统一品种,统一使用生产投入品,企业与农户签订产品回收合同,企业协助协会进行监控,可高于市场价格一定比例,负责回收产品,土地分户经营。
从基地的农产品的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网络,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过程,以保证优质杂粮在生产和加工销售过程的质量安全。
但销售市场又是相对的,开放的。
从生产的“封闭循环”到“开放经营”的市场营销方案具有创新性。
符合我国食品经营的现状,操作性强,预计效果会很好。
2.6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6.1符合粮食产业化发展和优质食品生产的大趋势。
世界范围的农业发展为中国的粮食加工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在中国面临一系列关于食品安全、农村环境保护、“三农”等问题的情况下,农业和粮食加工业的发展无疑将是一个提供综合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2.6.2实施条件成熟
项目设计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的优势。
具体包括,项目区域在发展农业、开发农产品品具有资源、气候等自然条件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市场、技术和资金等社会、经济和科技优势,国家关于西部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地方政府给予积极扶植的各种政策优势。
2.6.3建设地区农业条件较好
项目实施地某某旗是全国的产粮县之一,某某旗稻谷的产量排在自治区首位,杂粮杂豆的产量位居全市首位。
全区总土地面积1.2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北方典型的农牧交错区。
经济类型主要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无任何工业污染,土壤肥沃,大气清新,水质清洁,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有机生产环境条件。
某某旗委、政府审时度势,从1999年开始,提出了某某旗经济主要以发展有机产业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战略,经几年的工作和努力,有机农产品种植业认证面积已达20万亩,作物品种有水稻、荞麦、谷子、饲用玉米及各种杂粮杂豆共7个品种。
已具备年生产有机稻谷16000吨,有机杂粮6000吨的综合生产能力。
某某旗的有机杂粮在某某市,在北京等国内大中城市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某某旗被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确定为有机农业示范区。
2.6.4政策环境好
为促进粮油加工业的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和支持措施。
1、加大投资力度
调整投资结构,鼓励、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增加投入。
扭转相对重视农业产前、产中投入,忽视产后加工投入的局面,增加对粮油生产加工和市场体系建设的投资。
中央和省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粮油加工产业技术改造贷款贴息。
要求各级财政的支农资金在支持农业生产(产前、产中)的同时,也要支持粮油加工产业的基地建设、科技开发、技术服务、质量标准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2、给予税收优惠政策
比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