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7968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docx

历史解析版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

历史学科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指出: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强化国家意识

B.存在国家分裂的隐患

C.不利于维护宗族团结

D.益于树立周王的权威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表明分封制不利于强化国家意识,并存在国家分裂的隐患,故A项错误,B项正确;从材料“只知效忠于‘家’”可知有利于维护宗族团结,故C项错误;材料“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体现周王的权威受到挑战,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由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即可。

2.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的社会,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父为“家君”,君为“国父”。

由此可知

A.儒家思想根植于悠久的文化传统

B.分封制是“家国同构”的制度根源

C.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顺

D.“君权”是“父权”的延伸和扩张

【答案】D

【解析】

“治国必先齐其家者”说明做好“家君”才能做好“国父”,即“君权”是“父权”的延伸和扩张,故D项正确;擦料未涉及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分封制,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出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故C项错误。

3.宋代有知识分子主张重建上古时代的宗法组织,形成了以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为特征的新的宗族制度。

高级官僚在宗族建设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范仲淹为加强本族内部的相互扶助,设立了“义庄”等。

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逐渐完善

B.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

C.世俗文化进一步发展

D.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削弱

【答案】B

【解析】

宋代的宗族制度具有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等特征,同时高级官僚也推进宗族建设,这些都有利于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稳定地方宗族的结构和秩序,体现了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故B正确;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逐渐瓦解,故A错误;宗族文化不等于世俗文化,故C错误;宋代的宗族制度的建设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修宗谱、建宗祠、置族田、立族长、定族规”,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宗族制度的特点与作用出发,联系国家权力与地方宗族制度的相似作用,即可推理出正确答案。

4.清朝雍正帝在《御制朋党论》中说,“要根除朋党之源,那么全国上下必须统一思想。

要统-一思想,那么一切是与影的标准都必须啡我是从”。

“你们各大臣如果将联之所好者好之,所悲者恶之,是非面一,则不敢结党实”。

材料本质上反映了清朝()

A.中央集权空前加强B.封建制度渐趋京落

C.思想控制不断加强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答案】D

【解析】

“要统-一思想,那么一切是与影的标准都必须啡我是从”“是非面一,则不敢结党实”说明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正确;材料主要是君主集权,A错误;B中衰落不符合史实;C只是材料中部分信息。

5.亚里士多德曾很巧妙地指出过,在民主政体下,应该怎样通过多次地召开公民大会,使那些较远地区务农的公民不能够常常出席,而在事实上剥夺他们的公民权。

这表明亚里士多德

A.寻求规避直接民主弊端的途径

B.主张改变城邦民主的运作模式

C.开始萌生现代民主模式的思考

D.坚决维护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形式,每个公民都要参加公民大会,亚里士多德的意思是说寻求一种让远方不能参加公民方法,这显然是回避雅典直接民主方式弊端的有效方法,故A项正确;公民大会定期召开,并不是改变这种民主运作方式,故B项错误;现代民主最大的特点是代议制,材料仍然实行的是直接民主,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亚里士多德的主张是维护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故D项错误。

6.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曾说:

“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来生活的。

”这说明当时罗马

A.法律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B.践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C.法律具有平等的约束力

D.法律形成了完备的体系

【答案】B

【解析】

材料说明皇帝虽然不受法律限制,但皇帝必须遵照法律的条文执行,说明践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B正确;材料论述的是皇帝遵守法律,不是君主专制,A错误;皇帝不受法律约束,C错误;D中完备说法绝对。

7.査士丁尼民法大全中规定:

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

这体现了罗马法的()

A.证据原则B.理性原则C.公正原则D.平等原则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不可枉屈一人”体现了罗马法中不得因为怀疑惩罚罪犯,而是注重证据的自然法精神,A项正确。

题干强调罗马法重视证据原则,与理性、公正、平等无关,排除BC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干“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信息的理解,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8.马克思曾说:

“(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罗马帝国是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罗马帝国是一个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法制社会

C.罗马地方有自主权,不受罗马法的约束

D.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护了帝国统治基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影响。

罗马法在古代称为维护帝国通知的重要工具,有力的加强了对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统治,缓和了社会矛盾。

故选D。

A在材料中未体现,B明显错误,罗马帝国不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C不符史实。

故选D。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影响

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结盟占据了国家政治生活的主导地位。

此后,这个联盟日益瓦解,形成了新的强大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联盟。

新联盟占据国家政权领导地位主要是通过

A.克伦威尔颁布《航海条例》

B.沃波尔实际成为内阁首相

C.《权利法案》明确议会至上

D.1832年议会进行选举改革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使工业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故D项正确;ABC项都是旧联盟,故排除。

10.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第五条规定:

“向国王请愿,乃国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这一条款主要有利于(  )

A.工业资产阶级维护自身权利B.通过限制王权保障议会权力

C.英国国王走向“统而不治”D.国民自由表达民意反映民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工业资产阶级维护自身权利是1832年议会改革的意义,排除A;C是1721年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的意义,排除C;B是对整个《权利法案》的评论,太笼统,排除B;由材料“向国王请愿,乃国民之权利”,直接表明国民自由表达民意反映民情,排除D。

11.美国联邦法院法官裁定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1月签署的暂停中东七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违反宪法,立即暂停。

这一裁定直接反映了美国

A.三权分立制约平衡的机制

B.总统不再是国家权力中心

C.行政权受到司法权的制约

D.行政权受到立法权的制约

【答案】C

【解析】

总统违反宪法,立即暂停直接说明了总统的行政权受到司法权的制约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不是直接反映,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不存在国家权力中心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行政权受到司法权的制约而非立法权的制约,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直接反映。

12.1841年,美国议员亚当斯发表演说:

“一般的看法都以为鸦片战争不过是为了英国商人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但是我却认为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战争的原因是磕头!

”亚当斯认为鸦片战争的本质原因是

A.中英双方关于外交礼仪之争

B.鸦片走私激化中英矛盾的结果

C.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

D.中英两国关于双边贸易的分歧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战争的原因是磕头”,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前,英国派使者来华协商通商事宜,清政府以华夷观念对待英国使者,坚持英国使者行跪拜礼,本质上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C正确;A不是本质,排除;B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D不符合“战争的原因是磕头”,排除。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战争的原因是磕头”“本质原因”,结合所学鸦片战争的原因背景分析,本题容易误选A,外交礼仪之争实质是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

13.蒋廷黻说:

“洪秀全得到南京以后,我们更能看出他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代。

”太平天国运动中能支持该论断的是

A.拒绝英国列强的要求

B.平分土地实行圣库制度

C.等级森严的官制规定

D.洪仁轩提出《资政新篇》

【答案】C

【解析】

蒋廷黻的意思是,洪秀全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代”,即洪秀全真正想建立的是新的封建王朝。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能够支持该论断的是建立等级森严的官制,故C项正确;拒绝英国列强的要求、平分土地实行圣库制度、洪仁轩提出《资政新篇》都是新国家的表现,故ABD错误。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洪秀全不想建立新国家或新社会,而想建立新朝代。

14.19世纪末,义和团面对侵略喊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二十一条”签订后,上海企业家穆藕初号召勿忘“五九国耻”得到积极响应;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打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旗号。

这一系列变化主要反映了

A.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为民众共识

B.近代国家观念逐渐形成

C.反帝斗争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

【答案】B

【解析】

由"扶清灭洋"到"五九国耻"再到"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呈现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矛盾不断激化,中国人不断觉醒,爱国思想不断深入发展,国家观念不断形成,B正确;题干突出的是反侵略,没有涉及反封建,故A错误;选项C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也看不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D项错误。

15.据记载,《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一年,日本对中国的棉纱输出立刻增长了4.3倍;第二年,在1896年的基础上又场长了1.8倍”。

这说明

A.中国近代纺织原料主要依赖进口

B.帝国主义进入资本输出的阶段

C.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关条约》。

材料是反映日本对中国的棉纱输出的问题而不是反映中国近代纺织原料主要依赖进口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商品输出而不是资本输出,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在后来的一战期间而不是《马关条约》签订后,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对中国商品输出的增加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日本把中国当成了商品倾销市场,即强调了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的加深的问题,故本题选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马关条约》

【名师点睛】时间性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特点之一。

其实任何历史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