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开放专科法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复习专用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9649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电大开放专科法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复习专用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央电大开放专科法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复习专用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央电大开放专科法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复习专用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央电大开放专科法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复习专用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央电大开放专科法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复习专用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电大开放专科法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复习专用Word下载.docx

《中央电大开放专科法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复习专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电大开放专科法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复习专用Word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央电大开放专科法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复习专用Word下载.docx

这一解释属于(C)。

A.扩大解释B.限制解释c.字面解释D.自由解释

7.下列关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发展特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

A.法制发展呈现渐进性B.法制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c.法制改革以立法为龙头D.政策依然是主要的社会调整方式

8.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下,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是(B)。

A.本行政区内各级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

B.本行政区内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私人财产征收制度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正式法律渊源的是(D)。

A.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B.经济特区的地方规章

c.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普通法D.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案例

10.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C)。

A.该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

B.该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C.该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理论指引

D.该理念是中国的独创之举,与西方政治法律治理的经验无关

1.习惯是一种(.D)。

A.具体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习惯性调整D.个别性调整

2.以古罗马法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是(A)。

A.大陆法系B.英美法系c.中华法系D.社会主义法系

3.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是(B)。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4.一国两制的前提是(A)。

A一个国家B.一种社会性质c.两种制度D.两个地域范围

5.社会主义法的人民性和阶级性得以统一的可靠政治保证是(A)。

A.共同的政治基础B.共同的经济基础c.共同的社会基础D.共同的公共生活规则

6.我国法律规定,有权公布法律的是(A)。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B.国务院总理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D.全国政协主席

7.在法律意识系统里,可以自发形成的是(D)。

A.社会法律意识B.法律思想体系c.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D.法律心理

8.我国《刑法》规定"

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其中的"

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就是该规范的(C)。

A.假定部分B.处理部分c.制裁部分D.后果部分

9.在我国,狭义的法律是指(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制定的法律文件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B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10.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我国法律规定称为(B)

A.限制行为能力人c.有行为能力人B.无行为能力人D.法人

1.法形成的标志是(B)。

A.监狱的出现B.国家的最终形成c.阶级的出现D.专门从事研究法律现象的法学家阶层的出现

2.法律规定了所有权制度、分配制度、债权制度、税收制度、遗产制度等,国家根据这些制

度分配社会财富,体现了法的(B)。

A.确认性价值B.分配性价值C.衡量性价值D.保护价值

3.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叫做(C)。

A.法的历史类型B.法的体系C.法系D.法的渊源

4.社会主义法的核心内容是(A)。

A.党的政策B.社会道德c.社会习惯D.乡规民约

5.属于法律调整范围的是(B)。

A.血统关系B.父子关系c.爱情关系D.友谊关系

6.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A)。

A.法的体系B.法学体系c.立法体系D.法律部门

7.以下属于执行调整性职能的法的适用是(C)。

A.取缔非法营业场所B.判处某一杀人犯死刑C.发给某一企业营业执照D.出示拘捕令

8.在一般情况下,法律(B)。

A.溯及既往B.不溯及既往C.从旧兼从轻D.从新兼从轻

9.不属于正式解释的是(D)。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D.系统解释

10.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必要条件的是(D)。

A.权利和义务B.法人和自然人C.物和行为D.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1.根据法学的分类,属于国内部门法学的是(C)。

A.法理学B.中国法制史C.劳动法D.国家公法学

2.法的第三层本质是(C)。

A.法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一和整体的B.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法的内容就是确定权利和义务

3.以下法发挥的职能中属于法的调整性职能的是(C)。

A.赔偿损失B.罚款C.法人登记D.追缴税款

4.以下关于利益决定着法的形成和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B.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决定着法的存在和本质

C.利益的发展变化决定着法的发展变D.法能促进一定利益的形成和发展

5.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即是(C)。

A.法制B.法治C.法的历史类型D.法系

6.法制和法治是两个(B)的概念。

A.相同B.不同C.意思不一样,用法相同D.意思一样,用法不同

7.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不包括(D)。

A.假定B.处理C.制裁D.法律后果

8.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A)A.法的体系B.立法体系C.法的历史类型D.法系

9.通过对法律条文的文字排列、语法结构、标点符号和上下文关系等方面的分析,来理解和阐明法律的含义的法律解释属于(D)。

A.历史解释B.系统解释C.逻辑解释D.语法解释

10.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我国法律规定称为(B)

A.限制行为能力人C.有行为能力人B.无行为能力人D.法人

1.法律调整是一种(B)。

A.个别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习惯性调整D.具体性调整

2.法的第三层本质是(C)。

A.法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一的和整体的B.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法的内容就是确定权利和义务

3.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已经建立的法律关系、法律秩序使之不受侵犯或恢复、弥补被侵害的法定权利的职能,叫做(B)。

A.法的调整性职能B.法的保护性职能C.法的阶级统治职能D.法的社会公共职能

4.社会主义法产生的根本前提是(D)。

A.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B.消灭私有制C.消灭剥削阶级D.无产阶级取得政权

5.保证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的方法是(C)。

A.单纯的说服教育B.必要的强制C.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相结合D.单纯的强制惩罚

6.社会主义法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点,表现在(C)。

A.规范的内容相同B.要求相同C.指导思想相同D,调整的范围相同

7.“凡法律所不禁止的,都是允许的”原则适用于(A)的法律调整。

A.一般允许型B。

一般禁止型C.一般积极型D.一般具体型

8.法律文化的的载体是(B)。

A.法律条文B.法律现实C.法律技术D,法律传统

9.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是(D)。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D,学理解释

10.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必要条件的是(D)。

A.权利和义务B、法人和自然人C.物和行为D,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1.按照法学分类,民法学属于(C)。

A.理论法学B。

法律史学

C.国内部门法学D.国际法学

2.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是(B)

A.个别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

C.习惯性调整D.法律调整

3.法的形成的标志是(B)。

A.阶级的出现B.国家的最终形成

C.商品交换D.多种社会规范并存

4.以下关于法与利益的说法不正确的(D)。

A.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B.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决定着法的存在和本质

C.利益的发展、变化决定着法的发展、变化D.法对利益的形成、发展有被动的反作用

5.大陆法系建立发展起来的基础是(C)。

A.法国民法典B.英国法C.罗马法D.美国法

6.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是(A)。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7.以下关于法律意识的分类正确的是(C)。

A.根据人们对法律现象认识的阶段可以划分为为占统治阶级地位的法律意识和不占统治阶级地位的法律意识

B.根据法律意识的政治属性可以划分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

C.根据法律意识的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

D.根据法律意识的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个人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

8.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式不包括(A)。

A.法规清理B.法规汇编C.法典编纂D.法的创制

9.不在全国范围内生效的法律是(D)。

A.宪法B.《劳动法》C.《治安管理处罚法》D.《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0.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宪行为依其所应承担的违宪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措施属于(D)。

A.刑事制裁C.行政制裁B.民事制裁D.违宪制裁

1.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根本方法是(C)

A.社会调查方法B.系统论方法C.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D.法律解释方法

2.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是(B)。

A.个别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习惯性调整D.法律调整

3.法和国家产生的过程是(C)。

A.不确定B.先有法C.同一历史过程D.先有国家

4.法作为法所固有的、满足主体法律需要的价值是(C)。

A.法所中介的价值B.法的工具性价值C.法律价值D.法的社会公共职能

5..大陆法系建立发展起来的基础是(C)。

A.法国民法典B.英国法C.罗马法D.美国法

6.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是(A)。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7.下列哪些不能作为法律调整的对象:

(C)。

A.买卖关系B.劳动关系C.自然过程D.财产关系

8.不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式有(D)。

A.法规清理B.法规汇编C.法典编纂D.法的创制

9.不在全国范围内生效的法律法规是(D)。

A.宪法B.《劳动法》C.《治安管理处罚条例》D.《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0.对于甲来说,属于法律事件的法律事实是(A)。

A.甲的父亲的病故B.甲和乙签订一份运输合同C.甲借给乙1万元D.甲违章开车,撞死一个行人

1.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关系是(A)的关系。

A.一般与特殊B.整体与局部C.理论与实际D.论与史

2.法的第三层本质是(C)。

A.法体现水文测验阶级意志是统一和整体的B.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C.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法的内容就是确定权利和义务

3.英美法系是以(D)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教会法B.罗马法C.日耳曼法D.英国法

4.保证社会主义法实施的方法是(C)。

A.单纯说服教育B.必要的强制C.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相结合

D.单纯的强制惩罚

5.社会主义法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点,表现在(C)。

A.规范内容相同B.要求相同C.指导思想相同D.调整范围相同

6.法制和法治是两个(B)的概念。

A.相同B.不同C.意思不一样,用法相同D.意思一样,用法不同

7.在我国,法律案的通过是指(D)。

A.有关领导对法律案予以圈阅B.中央书记处对法律案予以批准

C.人大委员长会议对法律案表示同意

D.立法机关中法宝多数人对法律案表示正式同意,从而使法律案成为法律

8.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A)。

A.法的体系B.立法体系C.法的历史类型D.法系

9.下列属于法的适用的有(D)。

A.公安局购买办公用品B.检察官进行法律宣传

C.人大制定、通过《立法法》D.法院冻结某一公司的银行帐户

10.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我国法律规定称为(B)。

A.限制行为能力人B.无行为能力人C.有行为能力人D.法人

A.个别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习惯性调整D.具体性调整

2.自由与纪律在法律上体现为(A)。

A.权利与义务B.允许与禁止C.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D.正义与利益

3.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法律制度的总称为(A)。

A.法制B.法治C.法系D.法律

4.法的社会本质归根结蒂取决于(C)。

A.一国的历史传统B.地理环境C.经济基础的性质D.一国的民族文化特点

5.法律规范中关于该规范适用的条件的部分为法律规范的(A)。

A.假定B.处理C.制裁D.后果

1.法律意识的对象是(C)。

A.法律传统B.法律心理C.法律现象D.违法现象

2.我国宪法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属于(C)。

A.一般性规范B.定义性规范C.原则性规范D.业务性规范

3.在我国,法典编纂(D)。

A.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B.实行“谁制定谁编纂”的原则

C.有官方和非官方两种D.是一种法的创制活动

4.我国法律规定,检查解释权由(D)行使。

A.基层人民检察院B.中级人们检察院C.高级人民检察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

5.违法行为是指(C)。

A.一切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B.既违反法律又违反道德的行为

C.一切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有过错的不合法的行为D.各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1.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根本方法是(C)。

A.社会调查方法B..系统论方法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D.法律解释方法

2.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D)意志。

A.社会B..个别C.集体D.共同

3.在人类历史上存在过(C)种类型的法律制度。

A.二B.三C.四D.五

4.社会主义法的人民性和阶级性得以统一的可靠物质保证是(A)。

A.共同的经济基础B.共同的政治基础C.共同的社会基础D.共同的行为基础

5.在我国,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法的关系,应当是(A)。

A.政策指导法,法制约政策B.政策高于法,法必须服从政策

C.法高于政策,政策必须服从法D.政策与法各自独立,互不干涉

1.法律调整是一种(B)。

A.个别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习惯性调整D.具体性调整

2.自由与纪律在法律上的体现为(A)。

A.权利与义务B.允许与禁止C.积极义务与消极权利D.正义与利益

3.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法律制度的总称为(A)。

A.法制B.法治C.法系D.法律

4.法的社会本质归根结底取决于(C)。

A.一国的历史传统B.地理环境C.经济基础的性质D.一国的民族文化特点

5.法律规范中关于该规范适用的条件的部分为法律规范的(A)。

A.假定B.处理C.制裁D.后果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法与国家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CD)。

A.二者都是社会的上层建筑部分B.二者都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产物

c.二者都根源于相同的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D.二者都是维护统治秩序和实现社会利益的工具

12.下列关于大陆法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C)。

A.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B.在大陆法系国家,制定法占有重要地位c.大陆法系偏重于纠问式的诉讼制度

D.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基本是同一个年代产生的

13.司法审判中,当处于同一位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某问题上有不同规定时,法官可以依据的原则是(ABCD)。

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B.上位法优于下位法c.新法优于旧法D.法可以适当地溯及既往

14.下列关于司法过程中运用法律原则的看法中,错误的是(ABC)。

A.司法审判中,法律原则都必须无条件地适用

B.司法审判中,优先适用法律原则,后适用法律规则

C.法律原则的适用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D.法律原则的适用采取"

全有或全元"

的方式

15.下列有关法律关系的陈述,正确的是(ABD)。

A.法律关系是一种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B.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

C.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权利和义务D.法律关系可以划分为绝对权法律关系和相对权法律关系

16.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法制所发生的明显变化包括(ABC)。

A.出现了"

私法公法化"

和"

公法私法化"

以及融合公私法的"

混合法"

B."

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

契约自由"

等原则被修改c.单行法、特别法的数量大量增加

D.司法过程中的法律推理更注重"

形式公正"

,反对"

结果公正"

17.下列有关法律推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B)。

A.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的基本技术B.法律推理划分为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

c.形式推理就是指演绎推理D.类比推理是实质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

1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

各地高级人

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

数额较大"

数额巨大气"

数额特别巨大"

的标准。

依据法理学的有关知识,下列正确的表述是(BC)。

A.该解释是个别性司法解释B.该规定是一种授权性规则

c.该规定说明,法律规则内容受社会经济状况的明显影响

D.该规定表明,最高人民法院超越了其司法解释权

19.下列有关法治与法制关系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D)。

A.法制与法治所关注的重心不同B.法制有姓"

社"

姓"

资"

之分,法治则无

c.法制和法治都强调"

良法"

之治D.法治与法制的价值指向不同

20.中国古代儒家在国家治理方面所认同的主张是(ABC)。

A."

惟仁者宜在高位"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c."

民为贵,社寝次之,君为轻"

D."

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举措而已"

11.法学的意识形态职能具体表现在(ABCD)。

A.影响人们的思想、价值观B.增强法治观念c.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D.指导人们认识社会现象

12.社会调整的一般规律性有(ABC)。

A.每一个社会都存在一定的社会调整,否则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后果

B.社会调整的发展过程,一般是由自发到自觉,有个别到一般,由浑一到分化

C社会调整发展过程中,社会性的比重呈增长趋势

D.社会调整分四个阶段,从宗教规范到习惯到法律再到习惯

13.关于法制和法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D)。

A.有国家就有法制B.有国家就有法治C有法制就有法治D.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

14.奴隶制法律制度的特征有(ABC)。

A.严格保护奴隶主的所有制B.公开确认自由民内部的不平等C保留原始公社的残余D.主张法治原则

15.法律调整的三个必经阶段是(ABC)。

A.法律、法规生效阶段B.产生法律关系阶段C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获得实现的阶段D.法的适用阶段

16.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ABCD)。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17.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包括(ABCD)。

A.正确B.合法C.及时D.合理、公正

18.在我国,正式的法律解释包括(ABC)。

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包括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C.行政解释D.学理解释

19.根据违法所违反的法律的性质,法律责任分为(ABCD)。

A.刑事责任B.民事责任c.行政责任D.违宪责任

20.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行为能力分为(ABD)。

A.完全行为能力B.限制行为能力c.有行为能力D.无行为能力

11.法的形成经历了这样的过程(ABC)。

A.从个别调整发展为规范调整B.从自发调整发展为自觉调整

C.从一般规范性调整发展到法调整D.从无强制性的规范调整发展为有强制性的规范调整

A.每一个社会都存在一定的社会调整,否则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后果

B.社会调整的发展过程,一般是由自发到自觉,由个别到一般,由浑一到分化

C.社会调整发展过程中,社会性的比重呈增长趋势

D.社会调整分四个阶段,从宗教规范到习惯到法律再到习惯

13.法律制度有无价值、价值大小,取决于(ABCD)。

A.法律制度的性能B.一定主体对法律制度的需要

C.法律制度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D.法律制度对主体的满足程度

14.根据法律意识的主体不间,可以把法律意识划分为(ABC)。

A.个人法律意识B.群体法律意识C.社会法律意识D.国家法律意识

15.一国两制的本质在于(ABC)。

A.实现祖国统一,要以一个国家、一个中国为前提

B.在中国主权范围内实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