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语文复习二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9513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语文复习二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专升本语文复习二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专升本语文复习二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专升本语文复习二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专升本语文复习二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升本语文复习二文档格式.docx

《专升本语文复习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语文复习二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升本语文复习二文档格式.docx

C、虚伪凶狠D、勤劳坚毅

E、委曲求全

4、《氓》中运用的比兴诗句有(ACDE)。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淇水汤汤,渐车为裳。

C、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E、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5、本诗中运用到的成语有(BC)

A、子无良媒B、夙兴夜寐C、信誓旦旦D、以尔车来

E、总角之宴

三、简析题:

阅读《氓》最后一小节,回答问题:

1、指出其中的比兴句及比兴意义。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喻弃妇的悲惨生活没有尽头。

2、指出体现氓“士贰其行”的诗句。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3、指出体现女主人公决绝态度的诗句。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4、指出本节中用到的成语和采用的修辞手法。

成语“信誓旦旦”,采用的修辞手法有顶针、比喻。

《行路难》乐府旧题诗

(盛唐)李白

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李太白集》。

2、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3、李白诗歌感情豪迈奔放,想象丰富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独特风格。

抒写了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在现实与理想发生冲突中的精神痛苦和心理矛盾,这既反映出当时现实对诗人的沉重压抑,也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2、本诗按照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安排结构层次

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诗人什么心情

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5、诗人运用哪些历史典故,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和信念。

6、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抒写自己的思想情怀

1、李白是继屈原之后又一杰出的(C)主义诗人。

A、古典B、现实

C、浪漫D、象征

2、诗歌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具有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的诗人是(A)

A、李白B、杜甫

C、李商隐D、陆游

3、《行路难》中运用行为细节揭示内心抑郁悲愤的诗句是(B)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行路难》中,以路途艰险比喻世路艰难的诗句是(C)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行路难》中,情感运行的特点是(D)

A、逐层递进B、逐层递退

C、平缓舒展D、起伏跌宕

6、李白诗歌结构的突出特点是(A)

A、大开大阖B、整齐规范

C、对仗工稳D、转折对比

7、李白《行路难》的抒写主旨是(A)

A、精神痛苦和心理矛盾

B、朝廷昏暗和仕途艰难

C、积极用世和执著追求

D、恃才自信和满怀希望

1、下列诗篇属于乐府体的有(ADE)

A、陆游《关山月》

B、李商隐《无题》

C、陶渊明《饮酒》

D、李白《行路难》

E、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行路难》中所运用的抒情方法有(ABCDE)

A、借事抒情B、借行为细节抒情C、借象征抒情D、借典故抒情E、直抒胸臆

3、李白《行路难》一诗中,运用典故来抒情的诗句有(BCD)

A、拔剑四顾心茫然

B、闲来垂钓碧溪上

C、忽复乘舟梦日边

D、长风破浪会有时

E、将登太行雪满山

三、简析题;

1、指出诗中的行为细节及其表现意义。

行为细节: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

表现意义:

形象表达英雄失意的抑郁悲愤之情。

2、指出诗中的象征句及其暗喻意义。

象征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象征人世与仕途的艰难险阻(世路艰险)。

3、诗中用了哪几个历史人物典故?

表达什么感情?

用吕尚、伊尹终遇明主的典故表示自己仍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

用宗悫的话来形象地展示自己的宏伟抱负。

4、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

5、本诗的情感流程的特点及其原因是什么?

情感流程的特点:

起伏跌宕。

原因:

现实的压抑与内心的自信相互冲撞,失望与希望交替起伏。

四、问答题

李白《行路难》一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写于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后,反映了他当时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

一方面,他对朝廷的昏暗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

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自己才能的充分自信又使他对前途满怀希望。

这既反映出当时现实对诗人的沉重压抑,也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登高》(登高抒怀)

七言律诗通体对仗

(盛唐)杜甫

1、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2、杜甫的诗歌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充满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感情,被人们誉为“诗史”。

3、杜甫诗歌形成了“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

这首诗通过深秋登高所望所思的抒写,概括了诗人大半身的坎坷经历,表现了对国家时局的深重忧虑,透露出国难、家愁加于己身的痛楚。

(悲秋)

2、融情入景,即景抒怀

3、通体对仗,韵律和谐

4、用词准确凝炼,富有表现力,内涵丰富。

一、单选题

1、《登高》的诗眼是(B)。

A、落木B、悲秋

C、登台D、霜鬓

2、《登高》前四句的抒情方法是(A)。

A、借写景抒情B、借叙事抒情

C、借比喻抒情D、借典故抒情

3、《登高》后四句的抒情方法是(B)。

4、《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景象中所渗透的诗人的主要感受是(C)。

A、秋衰B、老病

C、国势衰微D、穷愁潦倒

5、《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一句的意思是(D)。

A、由于艰难苦恨,白头发愈来愈多。

B、由于年老病衰,白头发愈来愈多。

C、由于生活艰苦,非常痛恨年老病衰。

D、国事艰难,非常遗憾因年老而不能尽力。

6、作为一首七律诗,杜甫的《登高》在形式上的一个明显特点是(D)。

A、首句入韵

B、首尾二联不对偶

C、二三两联对偶

D、四联全对偶

7、杜甫的诗歌主要表现出了(C)的风格特点。

A、雄奇奔放B、清丽自然

C、沉郁顿挫D、豪放飘逸

二、多选题

1.下列诗篇,属于七律的有(CDE)。

A、王昌龄《从军行》

B、李白《行路难》

C、杜甫《登高》

D、陆游《书愤》

E李商隐《无题》

2.《登高》中的“悲秋”的主要寓意有(ACE)。

A、悲季节之秋

B、悲行役之秋

C、悲人生之秋

D、悲离别之秋

E、悲国势之秋

3.《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所包蕴的主要感情有(ABCD)。

A、羁旅之思B、怀乡之情

C、垂暮之叹D、衰病之怨

E、离别之难

三、简析题

1.前四句的抒情方法是什么?

情感基调是什么?

抒情方法:

借景抒情。

感情基调:

2.前四句写景的感觉情调有何不同?

分别渗透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首句写劲秋,渗透政局动荡之思;

第二句写清秋,渗透孤单清冷之哀;

第三句写衰秋,渗透国势衰颓之痛;

第四句写肃秋,渗透历史无情之叹。

3.“悲秋”之“秋”中有哪几方面的寓意?

前四句写季节之秋;

后四句写人生之秋;

渗透在两者之中的是国势之秋。

4.为什么说“悲秋”二字是联结景和情的关键词语?

“秋”字锁合前四句写景,“悲”字引出后四句抒情。

5.“作客”的内涵是羁旅行役之苦吗?

为什么?

这里的“做客”主要不是抒写羁旅行役之苦,而是抒写远离朝政之哀,因为此时诗人已不在“行役”,他心中始终想的是回到朝政,为国尽力。

6.最后一联主要是抒写年老多病之哀吗?

最后一联主要不是抒写年老多病之哀,而是抒写因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尽责尽力的遗憾,这才是终生为国为民、忠贞不二的杜甫之心。

《无题》

七言律诗爱情诗

(晚唐)李商隐

1、李商隐的诗歌构思缜密,想象丰富,情致婉曲,文采华美,具有独特风格。

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尤其著名。

2、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和杜牧并称“小李杜”。

3、李商隐的作品集有《樊南文集》、《李义山诗集》

抒写了刻骨铭心的离别相思之情,表现了对真挚爱情的忠贞、执着。

2、“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为什么在一句诗里用了两个难字?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和“泪”的双关意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这里的比兴意义是什么?

4、回环往复的抒情手法

5、婉曲柔密的风格

1、诗歌以“无题”命名,为(B)所创。

A、李清照B、李商隐

C、李煜D、李白

2、《无题》中分写男女双方并用了推己及人方法的一联是(C)。

A、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的抒情方法是(C)。

A、借景抒情B、借叙事抒情

C、借比喻抒情D、借神话传说抒情

1.《无题》中采用比拟修辞手法的诗句有(AE)。

A、东风无力百花残

B、春蚕到死丝方尽

C、晓镜但愁云鬓改

D、夜吟应觉月光寒

E、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起什么作用?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此句以景染情,借暮春衰残景象渲染离别忧伤,强化了伤别的程度。

修辞手法:

拟人。

2.指出其中的比喻句及比喻意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比喻意义:

相思绵绵无尽和爱情誓死不变。

3.“晓镜”两句中怎样通过心理刻画来体现两地相思之苦?

前句写女方照镜因云鬓变白而愁苦的相思心理,后句写男方夜读望月思人,倍感孤冷的心情。

4.“蓬山”两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方法和修辞手法?

借神话传说抒情。

5.诗中运用了哪些抒情方法?

借景抒情,借比喻抒情,借事抒情,借神话传说抒情。

6.说明本诗回环往复,层转层深的抒情特点。

本诗的四联侧重点虽有不同,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很紧。

有了首联的两难,才有次联的情思深沉,忠贞无比。

正因为情思如此,才能设想对方对自己思念的情状。

有了这样的内心深邃的思念,才有探看的愿望,故有“殷勤”一句。

而相见很难又回到了“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

回环往复,层转层深,增强了抒情的意味。

(词牌)《虞美人》词

(南唐)李煜

1.李煜,史称李后主,南唐著名词人。

2.李煜的优秀词作真率自然,擅长白描,形象鲜明,对后代很有影响。

3.李煜与其父李璟的词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1.主旨:

抒写了词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2.借景抒情手法的出色运用

3.以新奇生动的比喻表达感情

4.作者感情真实,直抒胸臆

1、李煜《虞美人》的主旨是(B)。

A.抒写行役之苦、羁旅之愁

B.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C.抒写家破之哀、人亡之痛

D.抒写失意之忧、遭贬之悲

2、李煜《虞美人》中,寓意良辰美景的事物是(A)

A.春花秋月B.小楼东风

C.雕栏玉砌D.一江春水

3、“春花秋何时了”的情感内涵是(D)。

A.赞春花秋月之美好

B.叹良辰美景之易逝

C.盼良辰美景之再来

D.发物是人非之伤痛

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言外之意是(D)。

A.美景依旧,人老珠黄

B.江山变色,丰润犹存

C.国破家亡,孤苦无依

D.江山易主,物是人非

5、用“雕栏玉砌”来指称南唐宫殿,这种修辞手法是(D)。

A.比喻B.比拟

C.夸张D.借代

6、李煜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形容“愁”的多少,这种修辞手法是(A)。

A.比喻B.比拟

7、李煜《虞美人》的主要抒情方法是(A)。

A.借景抒情B.借事抒情

C.借比喻抒情D.借典故抒情

二、多项选择题

1、李煜《虞美人》抒写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中,所包含的实际内容主要有(ACD)。

A.痛惜已经失掉的王国、权力和荣华

B.憎恶往昔的权力和荣华

C.悔恨自己往昔耽于享乐、荒废国事

D.对故国河山的思念

E.憎恨朱氏王朝夺取政权

2、《虞美人》中,借以表达“物是人非”情感的事物有(ACD)。

A.春花秋月B.小楼C.雕栏玉砌

D.朱颜E、一江春水

3、《虞美人》所运用的抒情方法有(AC)。

A.借写景抒情B.借叙事抒情

C.借比喻抒情D.借典故抒情

E、借夸张抒情

4、《虞美人》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有(ACD)。

A.比喻B.比拟C.借代D.设问E.反诘

三、简析题

阅读,并回答问题: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情感内涵是什么?

情感内涵:

物是人非、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2、为什么在“月明中”故国更不堪回首?

原因:

月是美好、圆满、光明的象征,更能勾起词人物是人非、月圆人不圆、前景暗淡的思量和痛苦。

3、指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表层和深层寓意。

表层意义:

故国宫殿想必仍完好的在那里,但我的容颜却衰老憔悴了。

深层意义:

物是人非,江山易主。

4、为什么说:

“恰以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个比喻用得好?

好处大致有:

一是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愁,用滔滔东流的满江春水来比喻,使“愁”有了形体,变得具体可感,生动真切;

二是以“一江春水”愁喻,道出了胸中的愁情多且深广;

三是“向东流”三字又从时间、空间的二维角度,勾画出了一幅辽远开阔的画面,且表现出动态,令人感到愁情滚滚滔滔,无边无际,无穷无尽。

曲牌《山坡羊·

潼关怀古》散曲(小令)

怀古抒情之作

(元代)张养浩

1.张养浩,元代著名散曲家。

2.张养浩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作者抒情怀古,在表现历史变迁、朝代更替的规律的同时,揭示出历史的实质:

无论封建王朝的兴与亡,广大人民都摆脱不了苦难的命运。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2.层层深入地推出主旨

3.理解本文主旨的深刻之处

4.采用拟人手法,使形象鲜明突出。

一、单选题:

1.《山坡羊·

潼关怀古》是一首(C)

A.诗B.词C.曲D.赋

2.《潼关怀古》的主旨是(C)

A.描绘潼关山河险要形势

B.抒写千古盛衰兴亡之感

C.揭示“百姓苦”的历史实质

D.警戒统治者防范灾民暴动

3.《潼关怀古》的“曲眼”,或体现全曲主旨的语句是(D)

A.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B.伤心秦汉经行处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D.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修辞手法是(B)

A.比喻B.拟人

C.拟物D.借代

一、简答题:

1.说明本曲层层推进、层进层深的层次结构特点。

全曲分三个层次,先写山河,再写宫阙,最后写百姓,层层推进;

写山河,着眼于举目可见的险峻形势;

写宫阙,推进到须纵观概括方能得到历史变迁、朝代更替的历史规律;

写百姓,又深入到须纵深开掘方能透视到的百姓恒苦的历史实质,这就是层进层深。

2.说明“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的社会历史内涵。

这里的着眼点不在封建王朝的兴衰,而在百姓的苦难,两句包含着这样的社会历史内涵:

对百姓来说,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连年征战固然是苦;

国家兴亡时,大兴土木,也是苦,始终没有改变人民群众受苦受难的悲惨命运.。

3.指出曲中的拟人句。

说明其表现意义。

拟人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表现作用有两层:

一是生动地展现了潼关形势的险要;

二是暗示了灾民的激愤情绪及政治形势的险峻。

4.为什么说这首怀古曲在内涵上超越一般怀古诗?

超越一般怀古诗的关键:

没有像一般怀古诗那样停留于对朝代更替、历史变迁的感慨上,而是透过表面一层,揭示出朝代更替、历史变迁的历史实质:

“百姓苦”。

《背影》

回忆性散文

作家作品:

1.朱自清,字佩弦。

文学研究会成员,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

2.朱自清的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腻,感情真挚,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

3.主要作品有抒情长诗《毁灭》、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

1.主旨:

抒写真挚的父子亲情。

2.本文在开头和结尾都描述了家庭的窘迫情况,这对表现父子亲情来说,所用的表现手法是环境烘染,对主题起到了铺垫作用

3.文章从三个方面表现了父子至情

4.选取背影作为刻画的中心,角度独特而情意深挚。

5.以背影为结构线索

6.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抒发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怀念

7.本文主要采用了“以外显内”的白描手法

1、《背影》的主旨是(D)

A、渲染小知识分子家境的窘迫

B、描述父亲对儿子态度的变化

C、揭示父亲晚年心境的颓唐

D、抒写深挚感人的父子亲情

2、《背影》刻画父亲形象所抓住的一个独特视角是(C)

A、家庭环境B、父子关系

C、背影D、晚年心境

3、《背影》描述了儿子对父亲前后态度的变化,这对表现父子亲情来说,所用的表现手法是(C)

A、铺垫反托B、对比反衬

C、侧面烘托D、环境烘染

4、《背影》的开头和结尾都描述了家庭的窘迫情况,这对表现父子亲情来说,所用的表现手法是(D)

A、铺垫反托B、对比反衬

C、侧面烘托D、环境烘染

5、《背影》中的父子亲情及其社会内涵,都是通过不动声色的人物行为和环境的描述来表现,既不修饰,也无议论,这种表现方法称作(D)

A、对比B、象征

C、侧写D、白描

6、《背影》中三次写到儿子望着父亲的背影流眼泪,对表现父爱的深度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C)

C、侧写D、白描

7、《背影》结尾处说,父亲晚年常对儿子发怒,但自感“大去之期不远”时,却变的十分惦念儿子、孙子,这种心理是由于(D)

A、家境窘迫。

触目伤怀,不能自控。

B、家景变化,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C、儿子长大了,对父亲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D、人之将死也其心也善

二、多选题:

1、《背影》中,刻画父亲形象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有(ABCDE)

A、总体上的白描B、视角独特

C、侧面烘托D、环境渲染

E、铺垫手法

2、《背影》中刻画父亲形象,开头、中间、结尾都扣住“背影”这一独特视角,其艺术表现效果有(ABCDE)

A、抓住父亲的特征,形象鲜明突出。

B、便于透过儿子的视窗,进行侧面描写。

C、“背影”反复出现,形成主旋律。

D、头、中、尾皆紧扣“背影”,结构呼应严谨。

E、“背影”含蓄,引读者注意、思考、回味。

3、《背影》中刻画父亲形象所采用的主要人物描写方法有(AB)

A、肖像描写B、行为描写

C、言语描写D、心理描写

E、细节描写

4、《背影》中,通过侧面烘托手法来刻画父亲形象,主要体现在(AC)

A、儿子对父亲态度的转变

B、晚年父亲对儿子态度的变化

C、儿子多次望着父亲的背影流泪

D、父亲为儿子送行、托人、买橘子

E、几次写到父亲的肥胖、黑马褂

三、简析题:

1、“我看那边的月台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1)概括这段描述的大意。

通过对父亲翻越月台、铁道为儿子买桔子的行为的描写,表现深挚动人的父子亲情。

(2)总体说来,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表现了人物的内在情感,主要运用了以外显内的白描手法。

(3)刻画父亲形象,作者选取了一个怎样的独特视角?

儿子眼中的父亲背影。

(4)这里主要采用了哪两种人物描写手法?

行为描写与肖像描写。

(5)这里什么地方采用了铺垫手法?

先写“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又说“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这是先铺垫双重艰难,以反托父亲买桔子行为中的深情。

(6)这里什么地方运用了侧面烘托手法?

儿子望着父亲翻越月台的背影流下了眼泪,且“赶紧去搀他”,这是通过描写儿子被感动的情景,从侧面来烘托父亲爱子之情的深挚动人。

2、本文最后一段“近几年来……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

(1)这段描述的中心旨意是什么?

父亲晚年心境的日益颓唐。

(2)“近几年来”,父亲为什么“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主要是由于家境日益窘迫,晚景十分凄凉,所以心情不好,“郁于中而泄于外”,“触目伤怀”,“不能自己”,并非对儿子变得不满了。

(3)“最近两年”,父亲为什么又“只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最近两年父亲又总是惦记着儿子和孙子,是由于自知“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