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问题思考文档格式.docx
《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问题思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问题思考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要采取更积极的措施鼓励民间科研机构、各类农村合作组织和各类科研组织直接参加项目,在扶贫开发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并在科学技术推广工作中提高自身的水平,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要安排资金,建立科技扶贫示范基地,注重示范效应,充分发挥科技在扶贫开发中的带动作用。
毫无疑问,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是贫困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拓宽稳定收入渠道的重要举措,换言之,开展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主要突破口之一,是贫困村脱贫奔小康的重要手段。
(二)开展贫困村实用技术培训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举措。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
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继续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
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
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
各级财政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不断增加投入。
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显而易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提高广大农民尤其是贫困村农民的综合素质,当前,开展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就具有特别明显的现实意义。
(三)开展贫困村实用技术培训是实施贯彻广西扶贫开发工作目标,扎实推进“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需要。
我区把实施贫困农户实用技术培训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在《广西扶贫开发工作意见》中提出:
要按照各个产业扶贫项目需要,对参与项目实施的贫困农户(包括异地安置村屯的农户)进行相应的实用技术培训。
要完善“农家课堂”培训方式,不断提高特困农户经营能力和致富水平,并明确了开展以贫困村特色优势产业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0万人(次)以上的任务目标。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批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意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验收办法》的要求:
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贫困村80%以上劳动力接受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培训,掌握1—2门致富技术。
为此,开展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是我们当前进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四)开展贫困村实用技术培训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富民强国的需要。
当前,我们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怎样才能在贫困村贯彻实践好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贫困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广大农民群众,贫困村的各种资源才能得到更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潜在的效益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
“农业最终要靠科学解决问题。
”20世纪中叶以来,在现代科技的带动下,农业科学发生了新的革命,高科技对农业有更直接的推动作用。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生产已呈现五方面的趋势:
一是广泛使用生物技术。
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已在农业领域中取得重大进步,成功地开发了许多优质高产抗病的新品种,其中有些进入了商品化生产阶段;
二是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用遥感技术掌握土地、水文、农作物和病虫害的细微变化,可以及早发现各种苗头,减少损失;
三是农业工厂化。
现代化的养鸡场、养殖场和无土栽培等,都是农业工厂化的体现;
四是农业产业化。
就是在政府的协调下,由科研部门提供成熟的、适应市场和农村实际情况的科技成果,再由企业来推广,把农民组织起来应用这些科技成果。
未来的农业将是种、养、加工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
五是生态农业。
实现农、林、牧、副、渔相互配合,建立大规模的生物循环工程,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废物也得到综合利用,没有环境污染,形成完整、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要提高农业生产竞争力,就必须走科技兴农的道路,而在我国农村,尤其是贫困村,生产方式仍然十分落后,甚至有些村仍然停留在原始状态,刀耕火种的现象累见不鲜,所有这些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强烈反思。
因此,我们要把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到富国强民和民族存亡的高度去认识,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积极自觉地投身到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去,并切实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富民强国的有效载体,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以满足农民群众求知、致富的渴望。
从这方面看,开展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是关系到民族振兴和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政治问题。
综上所述,开展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是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是贫困村群众的强烈愿望。
换言之,开展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
二、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以融水苗族自治县为例,近年来,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各级财政扶贫资金的大力扶持和贫困村农户的积极参与下,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为贫困村实施扶贫产业开发项目提供了较为牢固的技术保障,为贫困户稳定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主要表现在:
(一)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投入不断加大。
一是财政用于扶贫培训专项经费不断增加,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用于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部分由2001年的24.2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39万元。
二是产业开发项目投资安排有技术培训配套投入,2004—2007年我县获财政扶贫产业开发资金共498万元,其中项目技术培训投资20.79万元,从而为贫困村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贫困村农民科技水平得到提高。
通过财政扶贫资金的大力扶持,在贫困村培训了一大批农民实用技术骨干,据统计,我县自2001年以来共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02期/33460人次,接受培训的农民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成为当地扶贫开发的主力军,一些种养和加工新技术如药材种植、茶叶种植、毛竹低改、毛竹加工等新技术在贫困村得到了推广应用,贫困村农民脱贫奔小康的本领得到增强。
(三)农村产业化经营框架开始现形。
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产业化进程,扶贫重点产业得到健康发展,通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确保了我县各年度扶贫产业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目前全县茶叶种植发展到23756亩,药材发展到21300亩,在全县现有的32万亩毛竹中累计实施低产改造61050亩,为农业产业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树立了一批干部、党员带头户和贫困户脱贫典型。
通过实用技术培训,涌现了一批村干带头户和典型示范户,如白云乡保江村委主任吴新华,参加培训之后,充分利用自家的条件发展多种经营,按高标准对自己承包的30亩毛竹进行低改,年内仅销售毛竹收入达5460元,使用新技术饲养生猪,年出栏12头,收入6000余元,购置竹木加工机械3台套办一个小型竹木加工厂,年加工竹木收入12000元,全年收入23460元,此外,他还在自家的茶籽地套种八角2000株。
他经常向本村群众介绍经验,组织参观学习,使全村群众自觉地学习运用先进技术发展生产,在吴新华的带动下,保江村由此从一个贫困落后、人心涣散的后进村,一跃成为白云乡的先进村。
红水乡黄奈村党员韦红相、吴新荣参加培训班结业后,带领本村群众大力发展茶叶生产,新种植茶叶3000亩,使该村累计种茶叶面积达5400亩,全村人均种植茶叶面积1亩,为脱贫致富打下了良好基础。
安太乡甲报村贫困户贾杏花,一家4口人,参加县扶贫办举办的茶叶种植管理培训班后,抓住实施退耕还林项目的机遇,两年间种植茶叶140亩,经过科学管护,现已有40亩开始产生效益,每年采鲜茶收入达28000元,人均增收达5000元,预计5年后全部进入盛产期,按每年每亩收入4000元计,可实现总收入560000元,年纯收入可达200000元,成为全县远近闻名的、通过实施产业开发项目,使用科技脱贫致富的典型,贾杏花也因此光荣地当选为自治区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该看到,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还不够科学。
一是上级业务部门下达到各县的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内容不够具体,实际上,上级下达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通常是按培训类型下达计划指标,只侧重于下达培训数量和安排资金,没有明确的、具体的培训项目内容,加之下达培训计划任务的时间与扶贫项目实施季节相错位,以致造成县级在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运作过程中,往往都是死等上级下达培训计划后才机械地按部就班,甚至出现年底为完成培训任务突击培训的现象,检查考核也没有明确的依据,造成培训效果不理想;
二是县安排给乡镇的培训计划把关不严,往往仅凭一份简单报告就下拨培训经费,没有认真进行深入核实和联系当地扶贫项目实施的实际,造成培训内容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多数乡镇就培训而抓培训,没有很好结合当地扶贫项目实际、地方产业发展规划等实际需要设置培训内容,学用脱节,甚至出现年年重复培训的现象,致使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三是乡(镇)、村根本没有要制定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规划或年度计划的概念,贫困村农民更是被“蒙在鼓里”,以致造成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往往凭个别领导一句话敲定,摆个场面应付了事。
——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方式存在随意性。
在县级组织实用技术培训采用的方式上,由于贫困村多,加之地处边远,交通不便,致使统一集中培训的方式难以满足群众的需要。
所以,除村干部培训、农家课堂培训和致富带头人由县直接参与组织集中培训外,面上的其它实用技术培训一般由各乡(镇)自行组织,但乡(镇)、村又没有专门的师资队伍和培训场地,相当部分培训还是以会代训,有的即便是集中培训,也存在照本宣科,见子打子,没有很好地联系贫困村发展生产和扶贫开发项目实施的实际技术问题进行施教或示范,难以达到提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浮在面上的培训方式很难取得实效,同时也难以检查督促。
——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考核机制还不健全。
对实用技术培训的检查考核尚未形成制度化,目前,认定培训的成绩还是简单地凭培训花名册和经费拨付情况来衡量,县、乡、村虽然都有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安排,但不注重培训后的跟踪管理和培训效果评估,在检查时往往侧重于培训数量是否完成,而忽视培训内容是否实际、培训成效是否明显,以致于有些培训流于形式,不负责任地估计汇报培训成果的现象时有发生。
——部门各自为阵,培训资源难以整合。
由于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缺乏政府主导,部门条块分割,以致出现农业、林业、科协、扶贫等部门都各自为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分别搭台唱戏,乡、村胡乱捧场的局面,从而导致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缺乏针对性和严肃性,乡(镇)、村、贫困户难以适从,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
——有些乡(镇)领导对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重要性认识不够。
认为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是可抓可不抓的软任务,经济工作才是必须抓的硬指标,没有安排专人具体抓,有的虽然作了安排,但遇到中心工作时,实用技术培训就只好让路。
培训经费使用后也没有及时报帐或按要求建立培训档案,甚至有个别乡(镇)出现简单应付和造假现象。
三、开展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众所周知,由于地理、自然、历史、民族等原因,所有的贫困村社会经济基础落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不发达,群众综合素质低,接受新生事物能力不强,缺乏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农民生活质量差,抵御风险能力弱,低收入层面大,所有这些客观因素决定了开展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贫困村屯干部、群众文化素质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不强。
对此问题,我们对我县白云乡的村两委班子和劳动力文化素质状况作了专门调查。
据调查统计,白云乡13个村两委班子成员共78人,其中具有中专文化(业余中专)1人,高中文化的17人,初中46人,小学以下(含小学)文化14人。
全乡劳动力16905人,其中具有中专文化的23人,高中674人,初中3292人,小学以下(含小学)12916人。
村两委班子初中(含初中)以下人数占班子总人数的76.9%,劳动力小学(含小学)以下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76.4%。
由于贫困村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过低,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只能在低水平的层面进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二)基层缺乏实用技术培训指导人才。
以融水苗族自治县为例,每个乡镇人口都在20000人以上,贫困面都很大,而且居住分散边远,而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在编农业技术员一般只有2—4人,这些技术员实际上以粮食生产方面的专业居多,不管从技术人员数量上,还是从技术人员专业结构上看,都根本无法满足广大贫困村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的需要,存在培训死角在所难免。
(三)贫困村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基础条件差。
由于贫困村经济脆弱,基础设施落后,普遍缺乏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良好条件。
一是交通问题突出,就融水而言,119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都十分落后,现仍有10个村没有通公路,有79个村尚未通四级公路,即便是已通四级公路的村,由于缺乏资金管护,造成水毁无法修复,路况极差,通车不正常,各自然屯的交通问题更加严重。
二是贫困村都处在边远山区,各个自然屯居住零星分散,又缺乏通讯设施。
三是所有的贫困村都没有培训场所和培训设备,加之没有培训教学示范场所,以致造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宣传组织非常困难。
(四)贫困村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
由于地处边远,贫困村农民长期处在封闭的环境中生活,他们甚至每年都难得到本乡(镇)政府所在地一次,更谈不上与先进地区的学习交流,以致思想僵化、闭塞保守,缺乏科技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缺少掌握农村实用新知识、新技术的强烈愿望,加之家庭经济脆弱,扩大家庭生产投入困难,科技知识运用乏力。
同时,由于受打工潮的影响,大量轻壮年劳动力盲目外出,留守的是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生产能力偏弱的“三偏”农民,这部分农民思想更加保守和愚昧,“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最为严重。
这些现象,形成了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的巨大阻力。
(五)地区之间沟通交流受客观因素制约。
贫困乡(镇)、村之间距离遥远,交通闭塞,造成培训投入增大。
例如融水县要组织融江片的贫困户到贝江片学习药材种植技术和毛竹低改、毛竹加工技术,必须往返300多公里,从而增加了路费和住宿费开支。
所以,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地区之间学习交流的空间和培训效果受到很大限制。
虽然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客观上存在很大的挑战性,这是我们在培训工作中值得重视的问题,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党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举措和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把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列为重点工作来抓。
国家新阶段的扶贫工作提出了“一个瞄准,三大重点”的工作思路,“一个瞄准”,就是瞄准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
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贯彻落实,对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投入必然加大;
通过国家的大力扶持和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得到很大改善;
当前,农村大张旗鼓的产业结构调整也将有力地带动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开展;
经过多年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实践,吸取了很多宝贵经验,以及贫困村农民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和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
等等。
所有这些政策和措施构成了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所以,我们必须认清形势,认真权衡利弊,树立信心,迎难而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开创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新局面。
四、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切实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是开展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根本所在。
而要提高工作的实效,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走群众路线,科学制定培训计划。
提高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实效,关键是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的科学性,而培训计划的核心首先是选准培训内容,以加强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针对性,所以各级培训主管部门要针对农村的实际问题,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目标,按照自下而上的决策程序确定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具体内容。
一是要深入贫困村,组织贫困户广泛参与,培训什么?
怎么培训?
允许贫困户有发言建议的空间,尽量避免培训计划与贫困户实际脱节。
二是各乡镇必须围绕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特色和整体素质提高的要求制定好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坚持按培训规划展开培训,杜绝培训内容随意的现象发生。
三是制定完善自下而上的计划程序制度,严格履行“贫困户→村委会→乡(镇)→县(区)→市→自治区”的培训计划审批程序。
(二)积极创新培训方式。
要立足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实现贫困户增收脱贫的目标,因地制宜地采取符合本地区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实践证明,科学、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能有效地调动贫困户参加培训的兴趣和积极性,能有效增强培训效果。
目前,传统常用的“见子打子”或“一成不变”式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不仅降低了培训的效益,也降低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随着“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模式不断总结完善,贫困户对培训的需求日益多样化。
因此,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改进培训形式,改变那些单调乏味的培训方式,尽快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由灌输式向自主式的转变,由传统化向现代化转变,由单一的静态形式向动静结合的形式转变。
切实把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与他们的家庭生产实际和致富本领的提高统一起来,努力在提高贫困村农民解决生产技术实际问题上下功夫。
要充分发挥县级农业推广学校和县职业技术学校的作用,将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基地作为培训的示范观摩园,把农村能人作为培训的辅导员,增加培训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要重视把实用技术指导人员“请”到贫困户的家门口,“面对面”地传授知识,激发贫困户参与培训的兴趣,促进贫困村农民综合素质的快速提高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我们认为,在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实际操作中,不能死套某一种方式不放,而是要根据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灵活地、各有侧重地采取一些实用性广、贫困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培训,采用哪一种方式进行培训,可由培训对象自主选择,尽量避免强拉硬拖。
从贫困村农民的文化素质、生活习惯、民族风俗等特点出发,我们认为,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除了当前使用的“农家课堂”、致富带头人、村干培训等方式外,还应该灵活地采用如下的方式进行培训,这些方式有:
1.“推广式”培训方式。
依托已建成的扶贫产业开发基地和科技示范户,组织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学习仿效推广。
2.集中办班培训方式。
利用贫困户农闲时节集中举办培训班。
统一印发技术资料,聘请技术专家或技术员进行技术讲座。
实地传授解决技术问题。
3.巡回培训的方式。
根据贫困村农民一定阶段或及时需要的实用技术,制成针对性的技术资料或光碟,组织选派技术人员按照实际需要的时间,适时到各乡(镇)或村屯,进行巡回培训。
4.实地培训的方式。
为方便农民和节约经费开支,同时便于解决千家万户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组织抽调技术人员组成若干个培训小组,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帮助农村群众解决种养技术难题。
5.基地示范培训方式。
围绕当地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建立高标准的项目实施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基地和产业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
6.大户帮带培训方式。
在实用技术培训中,把贫困村中涌现出来的致富典型及时总结推介,请这些典型户传授致富经验和实用技术。
(三)健全机制,增强培训工作管理的规范性。
要推进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有序进行,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工作机制。
一是要建立健全检查督促机制。
各市必须制定好确保县级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产生实效的检查督促方案,县委要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情况列入综合目标考核,由政府牵头,定期检查督促乡(镇)、村的实用技术培训情况。
县对每年各乡(镇)、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年终总评,确保各项培训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建立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把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明确规定各级财政由于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比例,完善、严格管理培训经费制度,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以及严格查处贪污、挪用或违规使用培训经费的行为的有关制度。
三是要制定统一规范的、各部门必须遵照执行的县、乡农民实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对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进行动态管理,积极探索建立贫困村劳动力资源库的机制。
(四)加强培训人才队伍和培训设施建设。
要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契机,加强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人才队伍和培训设施建设。
一是要加强县直涉农部门和乡(镇)站、所的农业科技队伍建设,造就培养一支政治立场坚定、技术能力过硬、能吃苦耐劳、积极主动为贫困村服务的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并落实技术人员挂钩联系措施,保证每一个贫困村都安排有农业技术员挂钩联系指导。
二是不断加强县级农业推广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员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建设一支讲政治、懂业务、善组织、敬业精神强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师资队伍。
三是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和配备培训设备,建议安排培训经费在重点乡(镇)建设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学校,每个村委会配备电视机、投影机等教学设备。
(五)整合培训资源,增强培训工作的系统性。
要抓好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必须统一协调,整合资源,形成整体合力。
一是要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合作。
县政府要具体负责组织和协调全县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形成一个由县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协调配合、责任分工明确,乡(镇)、村具体抓落实的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体系。
二是要整合教学资源。
要将县党校、县农广校、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乡(镇)业余党校、成人教育学校等教学场所有机整合,发挥聚合效应,为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所用。
在总结近年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基础上,继续把农村党员培训与农村能人培训、扶贫骨干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要整合培训经费。
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