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重难点专练15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8493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0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重难点专练15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重难点专练15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重难点专练15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重难点专练15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重难点专练15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重难点专练15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

《高考地理重难点专练15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重难点专练15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重难点专练15 环境保护Word下载.docx

【解析】应结合材料所给的“清溪川复原工程”的各项措施进行分析:

过去清溪川河道被覆盖,恢复自然河道,将其由暗河恢复为正常河道,有利于清理水中污染物,有利于水中动植物更好地获取光照、氧气等从而更好地生长,促进水生态环境的恢复;

由暗河恢复为自然河道,有利于增加地表水域面积,从而增强水体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使局部地区微气候变得更加湿润、温和;

在河流两岸建生态公园,增加植被覆盖率和扩大水域面积,有利于增强植被和湿地吸烟滞尘、美化环境的功能,提高沿岸地区的环境质量;

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有利于减少清溪河的污水排放量,能有效地改善、提高河流水质;

拆除高架道路,兴建横跨河道的桥梁,有利于减少经过各河段的车辆数量和通行时间,从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减轻大气污染。

新课标全国卷Ⅲ)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

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究其原因主要有:

灌溉水含盐量高;

过量施用化肥等。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答案】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

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

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

客土置换。

【解析】本题以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围绕北方大棚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探讨解决措施,体现学以致用。

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要有的放矢,根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材料中已说明我国北方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的原因主要是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

对于过量施用化肥,我们可以采取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措施;

对于灌溉水含盐量高,我们可以采取淡水淋盐的措施,引含盐量低的淡水淋洗或用雨水淋洗,北方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份,此季节可掀开棚膜,利用雨水淋洗;

另外,对于次生盐渍化过于严重的大棚土壤,也可以采取利用别处低盐、好质地的土壤进行置换大棚盐渍化土壤的措施。

〖备考秘籍〗

结合近年高考命题可以看出:

从考查内容看,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治理措施等内容是考查重点,尤其关注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主题。

从考查形式看,结合区域图、统计图及文字材料,以综合题形式,考查基本知识及应用。

环境保护试题多推断性问题,题目材料往往只是提供一个生态环境问题或背景。

因此,分析时,要关注教材案例和生态环境问题类型,把每一类问题的原因、影响及对策把握准确,形成清晰、完整的思路和答题模式,提高复习和解题的针对性。

〖重难点突破〗

1.资源问题和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透析考向]

主要考查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成因分析及其对策。

该类试题难度不大,基本能答出几个得分点,但经常答不全。

复习时要注意进行思维建模,并培养解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学法指导]

(1)思维建模:

资源问题及解决对策的分析思路

①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激增。

资源短缺问题要从需求和供应两方面分析。

资源问题不仅仅包括短缺问题,还包括资源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

②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

“开源”的具体措施:

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

拓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

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节流”的具体措施:

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2)常见的资源问题

(3)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①科学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对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

③开发利用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

④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

⑤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尽可能使用天然气。

⑥建立多元化的能源结构系统。

2.环境污染及防治

[透析考向]

主要考查工业、农业生产活动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一般以综合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要注意进行思维建模,并培养解读材料的能力和规范表达的能力。

[学法指导]

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危害、措施分析思路

①先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材料入手,判断环境污染的类型,并从中找出主要的污染源、分布特点、污染特征。

②分析成因:

人为原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从工农业生产、交通、建筑业、居民生活等方面分析。

其次,自然环境对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

如谷地、盆地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稳定的天气条件是霾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封闭的水域、较小的水量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③分析后果与危害:

主要是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回答问题时要准确全面地进行表述。

如水体污染,会对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

同时,会造成用水紧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④环境污染整治类试题的思维建模

环境污染的成因有多种,但都是因为污染物的浓度与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而造成的,因此环境污染的整治应重点从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和减少污染物的数量两方面着手。

此外,还需要政府、公众的参与。

(2)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①大气污染主要有由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引起的酸雨、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②水污染主要有赤潮(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等。

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为水体富营养化;

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动植物生物链逐渐富集造成人畜伤害为重金属污染;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为海洋石油污染。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中城市垃圾污染。

城市垃圾污染同时也会产生大气、水、土壤等污染。

3.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试题常以中国或世界重大环境事件为背景,以统计图、表格及文字材料呈现,重点考查读图和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调动知识阐释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的能力。

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①首先需确定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然后根据其产生的自然地理背景和当地人类生产生活的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原因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如下图所示:

②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自然原因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方面分析。

气候干旱,风力大,蕴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危险;

水土流失与降水集中、多暴雨有关;

随意开垦丘陵、山地陡坡易导致水土流失;

地势低洼区地下水水位高,易导致土壤盐碱化;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易导致水土流失;

河流径流量大,侵蚀作用强;

热带雨林区营养物质集中在生物体内,一旦破坏很难恢复;

干旱区植被稀少,生态脆弱。

人为原因从人口、工业、农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人口增多对资源的需求量大。

矿产资源丰富区,开矿、冶炼等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各种工程设施建设破坏生态环境。

农业结构单一,过度开垦或过度放牧,不遵循自然规律,导致土地退化。

能源贫乏区过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引起生态环境问题;

能源富集区,能源开采及开发过程中不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引起生态环境问题。

(2)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分布区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东南林区

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

森林火灾等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过度放牧、过度垦殖

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

三江平原低地、湖滨、海滨

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

沉积物充满湖沼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性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人口稠密,过度开垦

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

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土地荒漠化

西北、华北、东北地区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

降水少、气候干旱

严禁砍伐、退耕还牧等

 

〖限时检测〗

1.(2020·

山西高三1月调考)[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正式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条例将垃圾明确为“四分法”,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4种。

其中“可回收物”是适宜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废弃物;

“有害垃圾”是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

“湿垃圾”是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

“干垃圾”是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

指出过期食品和药品分别属于哪类垃圾,并说明上海实行垃圾分类处理的意义。

【答案】过期食品属于湿垃圾;

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

减少垃圾占地空间;

实现资源回收利用;

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减少垃圾处理量,降低处理成本。

【解析】根据材料“有害垃圾”是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

所以过期食品属于湿垃圾;

固体垃圾每天产生的量都是巨大的,分类可以去掉可以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

可以减少垃圾占地空间;

“可回收物”是适宜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废弃物;

垃圾对大气、水、土壤产生污染,垃圾分类可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分类可使一部份垃圾进入循环利用环节,减少垃圾处理量,降低处理成本。

2.(2019-2020年度河南省高三上学年期末考试)[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10分)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机动车保有量的攀升,加油站已成为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规划新增的加油站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一方面,加油站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保障;

另一方面,加油站产生的污染也给地下水和土壤带来了环境风险。

近年来,因加油站泄漏事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频频发生,加油站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管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说明加油站对地下水和土壤产生污染的主要途径,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答案】途径:

管理不善导致油品外溢或地下油罐渗漏;

清洗油罐时的污水排放;

加油站地面沾染的油品经水冲刷渗入地下。

措施:

全面开展加油站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工作;

加强加油站环境监测管理;

加快推进加油站防渗设施改造工作;

完善加油站选址过程中的环保准入制度等。

【解析】本题以加油站周边地区土壤和水污染为背景,考查加油站对土壤和水污染造成污染的途径及防治措施,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加油站对地下水和土壤产生污染主要有石油外溢和渗漏、清洗油罐时的污水排放、地表油品下渗等几种主要途径。

防治措施主要从加强环境监测、完善环保准入制度以及加强加油站的平时管理等方面进行作答,合理即可。

3.(2020·

广东广州高三质检)[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

泡沫的主要成分是空气和水,一般情况下是水体中藻类或微生物死亡、破碎后形成的简单蛋白质分子、油脂和木质素。

在它们充当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水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泡沫。

若无人类污染物的影响,泡沫大多数是无害的。

但部分藻类和微生物也会释放有毒物质,甚至有毒气体。

与有毒泡沫接触后会对生物的皮肤和粘膜造成危害。

部分海岸会形成长时间、大面积的“泡沫海洋”(下图),对鸟类和海洋生物造成危害。

分析说明“泡沫海洋”对生态可能产生的危害。

【答案】泡沬长期不消退,遮蔽光照,影响生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生物死亡;

有毒物质或气体,破坏皮肤和粘膜造成海洋动物死亡;

鸟类翅膀上的防水层消失,鸟类就无法起飞,使鸟儿患上致命的低温症;

破坏水域环境食物链,水域生态环境恶化。

【解析】本题“泡沫海洋”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泡沫长时间停留在海面上,会遮蔽阳光,使得水下因缺乏阳光而导致光合作用减弱,甚至影响海水中氧气的含量,进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甚至造成死亡;

这些泡沫会对人体有一定负面影响,比如泡沫反出的阳光可能会刺激眼睛,泡沫还有可能会刺激一些过敏人群,一些患有哮喘病或者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也会遇到麻烦等;

泡沫海洋甚至会导致鸟类的大范围死亡,因为这些疏水性蛋白质泡沫会导致鸟类翅膀上的防水层消失,羽毛无法防水,鸟类就无法起飞,这就使鸟儿患上致命的低温;

泡沫海洋还会破坏水生生物链,导致水域生态环境的恶化等。

4.(2020·

云南昆明高三摸底诊断)[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废钢是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钢铁废料以及钢铁产品使用后报废的材料。

目前炼钢采用短流程工艺(废钢为主要原料,生铁为辅料,能源为电能,利润约300元/吨)和长流程工艺(铁矿石为主要原料,废钢为辅料,能源为焦煤,利润约700—800元/吨)。

由于短流程炼钢炉体相对较小,出钢时间更长,无法支持我国钢铁需求,故占比较低。

2018年我国废钢循环利用率比国际平均水平低15.5%。

分析我国废钢循环利用率较低的原因,并指出提高利用率的途径。

【答案】原因:

短流程炼钢能源成本较高;

短流程炼钢出钢时间长,产量低;

短流程炼钢利润相对较低。

(答出两点即可)

途径:

改进钢铁生产工艺流程,减少废钢的产生;

鼓励并推广短流程工艺的广泛使用;

改进短流程工艺,降低能源成本,提高利润;

研发废钢的新利用途径。

(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源的合理利用。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废钢利用中短流程工艺中废钢使用量较高(废钢为主料,实际可高达80%)但在我国占比较低;

而长流程工艺中废钢为辅料,故使用量低,但在我国占比较高;

所以可知导致我国废钢循环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就应是我国炼钢工艺是以长流程炼钢为主,所以废钢使用量相对较少,而根据材料即可知短流程炼钢之所以占比较少的原因就应是:

短流程炼钢能源成本较高(为电能);

短流程炼钢出钢时间长,产量低(钢炉体相对较小);

短流程炼钢利润相对较低(利润约300元/吨低于长流程);

所以相应地提高废钢利用率的途径就应是:

5.(2020·

重庆丰都高三期末)[地理——选修6:

伊萨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流经德国慕尼黑,向北注入多瑙河。

河床有着大面积的鹅卵石岛屿、石滩,常年受洪水威胁,河床不断变道。

19世纪中叶,慕尼黑河段被截弯取直,修建了堤坝、防洪墙、拦河坝以及运河等,使得伊萨河水位持续下降,直接导致了慕尼黑地区航运的衰落。

到了20世纪,慕尼黑市内的河段更像是一条被硬质化的水渠,不断增高的河堤和两侧陡峭的水泥堤防,使伊萨河变得难以亲近。

21世纪,德国组建了“伊萨河计划”项目团队,凿开水泥加固的梯形河道,挖去、铲平前滩堤坝,建造了跨河的缓坡……采取了一系列河床去硬质化措施。

改造过的前滩和河岸不仅提高了人们亲近河流的可达性,而且为洪水制造了一个宽阔的排水截面,使河流自身塑造能力得到了恢复。

简述伊萨河“去硬质化措施”的生态环境作用。

【答案】作用:

拓宽的排水截面,提高防洪能力;

利用鹅卵石、植物等天然物,净化河水水质;

减少拦截的水利工程,增加河流流量;

提高动植物栖息地质量,恢复生物的多样性;

恢复河流自身塑造能力,使河流形态自然多变。

【解析】本题以伊萨河“去硬质化措施”为背景,考查城市河流的综合治理的生态作用。

从材料中的得知,改造过的前滩和河岸,为洪水制造了一个宽阔的排水截面拓宽的排水截面,提高防洪能力;

凿开水泥加固的梯形河道,挖去、铲平前滩堤坝,建造了跨河的缓坡,从而减少拦截的水利工程,增加河流流量;

去除掉硬化的堤坝,天然物的大量使用,会提高动植物栖息地质量,恢复生物的多样性;

“去硬质化措施”还可以恢复河流自身塑造能力,使河流形态自然多变。

【点睛】城市河流综合治理的作用:

提高防洪能力;

保障饮用水安全;

恢复河流生态功能;

美化环境;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2020·

湖北鄂东南高三期中)[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靠近中蒙边境的地带,人迹罕至,生活着大量当地俗称“戈壁红驼”的红骆驼。

戈壁红驼属于双峰驼,体型高大,性情温和,习惯远距离游走,食性广而杂,尤其爱啃食荒漠中的梭梭林、骆驼刺等沙生植物的枝叶。

梭梭林是抗逆性极强的旱生植物,繁殖速度快,需要不定期的进行平茬。

作为骆驼的主要食物来源,两者相互依存,但有“草原之灾”之称的老鼠最喜欢在梭梭林下打洞做沙窝,严重威胁了梭梭林根系的生长。

(1)根据戈壁红驼的生存环境推测其生理习性。

(2)根据材料说明戈壁红驼和梭梭林相互依存的原因。

【答案】

(1)耐饥渴;

耐高温和严寒;

汗液少等。

(任答2点)

(2)梭梭为红驼提供了食物来源;

红驼啃食梭梭为其平茬,促进其生长;

红驼粪便为梭梭提供肥料;

红驼体型高大,可踩踏老鼠的沙窝,利于减轻鼠害。

(任答3点)

【解析】

(1)红驼生活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靠近中蒙边境的戈壁地带,说明红驼耐饥渴;

这些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热冬寒,红驼适应那里的环境,说明红驼耐高温和严寒;

生存环境干旱缺水,为保存身体内的水分,减少水分的蒸发,红驼汗液少等。

(2)读材料分析可知,红驼食性广而杂,红驼游走吃草,这里一口那里一口,吃一顿要走几十公里,游走的进食方式有利于保护植被;

遍地丛生的梭梭草是它们的美食。

梭梭草是一种杂性恶草,繁殖速度快,啃食沙生植物嫩枝,防止恶性杂草过渡繁殖,抑制梭梭草泛滥;

它的粪便能改善土壤,促进沙生植物梭梭草生长;

红驼走过之地,鼠害都随之减少,能减少草原“鼠灾”;

红驼耐旱、喜食盐碱植被,能平衡戈壁荒漠的生态系统。

据此分析可知,梭梭为红驼提供了食物来源;

红驼粪便为梭梭提供肥料。

于是,戈壁出现了红驼和梭梭林相互依存的现象。

【点睛】根据材料分析可知:

①红驼食性广而杂,游走的进食方式有利于保护植被,给植被留出再生的充分时间;

②啃食沙生植物嫩枝,防止恶性杂草过度繁殖,抑制梭梭草泛滥;

③它的粪便散落在荒漠中,能改善土壤(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沙生植物生长;

④红驼进食的同时大范围踩塌老鼠的沙窝,能减少草原“鼠灾”;

⑤红驼耐旱、喜食盐碱植被,能平衡戈壁荒漠的生态系统。

7.(2020·

广西柳州高三一模)[选修6——环境保护]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青海湖是内陆咸水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是首批列入国际湿地名录的七大湿地之一。

青海湖从2005年起,水位连续14年呈上升态势,共上升2.55米。

下图为青海湖及周边流域示意图。

简述湖面上升对青海湖及周边环境的积极影响。

【答案】湖面上升,水量增加,水质改善,盐度下降;

湖面扩大,湿地面积增长,环境自净能力增强;

鱼类更丰富了,迁走的鸟类回归,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

水源涵养能力显著增强,平均气温升高,降水增加,周边地区气候出现暖湿化的特征;

抑制沙漠化在青海湖流域蔓延的趋势。

【解析】湖面上升对青海湖及周边环境的积极影响,要从对青海湖的影响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

对青海湖本身来说,湖面上升,湖水增加,湖水水体的自净能力增强,水质改善;

水量增加,淡水增多,湖水盐度下降。

湖中鱼类增多,鸟类增多,生物多样性增加等。

对周边环境来说,湖泊面积增大,对周边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增强,使气温升高,蒸发增加,降水增多,气候暖化;

水源涵养能力增强,抑制青海湖流域的沙漠化发展。

8.(2020·

河南九师联盟高三模拟)[地理——选修6:

我国水域辽阔,江河湖泊星罗棋布,水文和气象环境复杂,为多种水生野生动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繁衍的自然条件,水生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

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水生野生动物濒危物种不断增加,如东北雅罗鱼、长江鲥鱼等。

这些物种都是世界珍稀动物资源,更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科研和文化价值。

保护濒危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离不开公众、社会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通力合作,请从上述三方面分别提出具体保护措施。

【答案】公众:

抵制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制品,不食用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发现贩卖濒危水生野生动物行为,及时报警;

做志愿者,传递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和支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活动;

自觉维护水域生态环境,同水污染做斗争。

社会组织:

征集志愿者,为保护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发起有效的公益活动;

开展宣传教育,扭转公众饮食的传统认识,提高公众保护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意识。

政府:

建立健全相应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濒危水生野生动物非法捕捞、贸易行为;

加强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柄息地的保护和建设。

【解析】本题考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属于基础题目。

保护濒危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离不开公众、社会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通力合作,具体要求是:

从公众角度来说:

公众积极参与,坚决抵制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制品,不食用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发现贩卖濒危水生野生动物行为,及时报警;

积极做志愿者,向其他人传递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和支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活动;

自觉维护水域生态环境,阻止其他人污染水源,同水污染做斗争。

从社会组织角度来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