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新K12中考历史 世界历史 专题复习四 电气时代下的世界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8464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最新K12中考历史 世界历史 专题复习四 电气时代下的世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最新K12中考历史 世界历史 专题复习四 电气时代下的世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最新K12中考历史 世界历史 专题复习四 电气时代下的世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最新K12中考历史 世界历史 专题复习四 电气时代下的世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最新K12中考历史 世界历史 专题复习四 电气时代下的世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最新K12中考历史 世界历史 专题复习四 电气时代下的世界Word文件下载.docx

《教育最新K12中考历史 世界历史 专题复习四 电气时代下的世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最新K12中考历史 世界历史 专题复习四 电气时代下的世界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最新K12中考历史 世界历史 专题复习四 电气时代下的世界Word文件下载.docx

①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②它们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改变了世界面貌。

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

2.不同点: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许多技术发明都是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第二次科技革命时,自然科学的新发现开始同工业生产(技术)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英国;

第二次科技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③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时,除一些先进国家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外,有些国家尚未开始或刚刚起步。

这些国家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技术。

④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轻工业部门,以纺织、煤炭、交通运输等为主;

第二次科技革命首先出现在重工业部门,以钢铁、石油、电力、化工和机械制造为中心。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随着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产生激烈矛盾。

2.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国、法国、俄国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的争夺。

争夺霸权的结果是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战争一触即发。

3.由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争夺世界霸权,矛盾日趋尖锐的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也就是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德、奥、匈以此为借口,挑起了战争。

三、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

1.从战争的起因看,一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2.战争中,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的要求,露骨地显示了这次战争的侵略性质。

3.从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看,战后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和会上以“委任统治”形式将德国的殖民地予以瓜分。

【样题解析】

【例1】

(2014·

滨州)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

“一把枪”比喻的是()

A.三国同盟的形成B.三国协约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D.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例2】

威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在于()

A.英德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矛盾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C.德奥结成军事同盟

D.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

【命题意图】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战争爆发的根源这一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德国的工业产量位次居世界第一、二位,而他们的海外殖民地面积分别是第五、四位,这种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成为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

故答案选B

【例3】

青岛)阅读下面材料: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与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回答:

(1)这段话表露了德国什么样的外交倾向?

(2)“这样的时代过去了”指的是什么?

(3)德国在中国“争夺阳光下地盘”做了些什么?

产生了什么影响?

(4)德国为在全球“争夺阳光下地盘”作了哪些准备?

【例4】

(2013·

江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力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不仅开动了工厂机器,还大大推动了其他领域的科技革命。

材料二: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①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进行第几次工业革命?

主要标志什么?

②在这次工业革命中,中国进行了洋务运动,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中国经济是否得到迅速发展?

为什么?

【命题意图】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注意中外知识的联系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中外对比,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答案】①第二次电力的广泛应用

②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没有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例5】

吉林)由德国人完成的发明有()

①电灯泡②发电机③汽车④飞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例6】

泰安)下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有类似表现的方面是()

A.新电力的广泛使用B.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C.通讯手段的发明D.化学工业的建立

【命题意图】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不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历史知识的分析、比较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

【解题思路】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的交通工具有汽船、火车,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的有:

汽车、飞机。

【挑战中考】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

1.世界博览会通常是展示时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右图是1851年英国伦敦世界博览会英国陈列馆的一角,这里展出的展品主要是()

A.英国在扩张中掠夺来的商品

B.英国历史的主要文物

C.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成果

D.工业革命的新发明

2.“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

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A.文艺复兴时期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3.马克思曾预言:

“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

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文中“另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应指()

A.珍妮机的发明B.火车机车的发明

C.电力的广泛应用D.飞机的发明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丰富了美国老板杰克的生活,在当时他不可以()

A.驾驶汽车欣赏纽约的夜景B.搭乘飞机出国考察

C.用电脑上网查阅商业信息D.打电话约生意伙伴一起聚会

5.2011年3月26日晚,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环境保护运动“地球一小时”再次来临,全球134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座城市和城镇熄灯一小时,以倡导节能减排理念。

由此我们想到电灯的发明让人类告别了黑暗时代,那么这项发明产生于()

A.工业革命时期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D.新经济时代

6.“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

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

”下列与罗曼·

罗兰这一记载相符的是()

A.“一战”B.中东战争C.科索沃战争D.海湾战争

7.“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根源于一种愈来愈恶化、而且逐渐超出各国政府所能控制的国际形势。

慢慢地,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

”文中“两个对立集团”是指()

A.三国同盟、三国协约B.轴心国集团、反法西斯同盟

C.北约组织、华约组织D.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

8.南斯拉夫萨拉热窝城有一块石碑上刻着:

“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

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碑文记述的这一事件导致了()

A.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科索沃战争的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9.人类历史是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巴以冲突D.科索沃战争

10.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那么,成为“一粒火星”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B.凡尔登战役

C.三国协约成立D.三国同盟成立

11.迄今为止历史上发生过三次工业革命,我们习惯上称前两次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动力机械不同B.交通工具不同

C.出现时间不同D.社会制度不同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核心国家分别是()

A.德国和英国B.德国和法国

C.奥匈帝国和英国D.意大利和俄国

1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

求阳光下的地盘。

”为了争夺“阳光下的地盘”,德国与哪一个国家的矛盾最尖锐?

()

A.美国B.意大利C.英国D.俄国

14.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

“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

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他所说的“新秩序”是指()

A.维也纳体系B.华盛顿体系C.凡尔赛体系D.雅尔塔体系

15.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其主要依据是()

A.参战国都是帝国主义国家B.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D.苏俄退出了战争

16..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边示意图是一战前结成的()

A.同盟国与协约国B.轴心国与反法西斯同盟

C.北约与华约D.联合国与世贸组织

17.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小芳整理出了以下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B.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

C.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D.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18.下列哪一国家不属于三国同盟?

A.英国B.德国C.意大利D.奥匈帝国

19.下列史实不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的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中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20.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的战争

B.为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

C.使国际关系出现了新的格局

D.导致了资本主义由盛转衰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新生的工业能够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场,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

21.结合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这一时期的标志性成就是什么?

(4分)

19世纪早期,人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发现,对电做了深入的研究,开始研制发电机。

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大量电气产品涌现出来。

……电力开始用来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

22.依据材料二,说明19世纪中期生产领域出现的主要成果是什么?

(3分)

材料三:

恩格斯说: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23.依据材料三,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关史实,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及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10分)

 

二.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这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摘自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4.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确立了哪一种政治体制?

材料二:

图1人物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图2人物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图1图2

25.材料二中的“工业革命”开始于什么时间?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图2人物的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

(6分)

大国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摘自《大国崛起》

26.根据材料三,概括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不得照抄原文)(6分)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分)

(18世纪后半期)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好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

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恩格斯《反杜林论》

27.材料一中“横扫整个法国”的“革命风暴”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英国进行的“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又是指什么事件?

请简要概括这场“变革”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8分)

新的钢铁材料、新的内燃机……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

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等电讯手段的出现及其大发展,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王斯德《世界通史》

28.请从材料二中找出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新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29.请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

(任举一例)(3分)

【挑战中考参考答案】

1.B2.C3.C4.C5.B6.A7.A8.B9.A10.A

11.A12.A13.C14.C15.C16.A17.A18.A19.A20.D

一、(17分)

第二次科技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积极向外侵略扩张,剥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局面。

启示:

①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

②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③我们要具备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

二、(16分)

24.政治体制:

君主立宪制。

25.18世纪60年代;

图1人物:

创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或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或“牛顿三定律”图2人物:

瓦特改进蒸汽机。

26.主要因素:

科技、人才、创新。

三、(1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