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机械运动与物态变化考点1分解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8313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机械运动与物态变化考点1分解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机械运动与物态变化考点1分解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机械运动与物态变化考点1分解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机械运动与物态变化考点1分解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机械运动与物态变化考点1分解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机械运动与物态变化考点1分解文档格式.docx

《八年级上机械运动与物态变化考点1分解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机械运动与物态变化考点1分解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机械运动与物态变化考点1分解文档格式.docx

⑦一本物理书长26.7cm

⑧一元硬币的直径18.0mm

1.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估测最恰当的是(  )

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80cmB.物理课本长度约50cm

C.学校教室的长度约20cmD.学生用笔直径约4cm

2.12岁的李明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长的高度可能是(  )

A.8cmB.8mmC.8dmD.8μm

刻度尺的使用

【知识点的认识】正确使用刻度尺,应做到“五会”:

(1)会认:

对刻度尺必须有以下三点了解后才能使用

①零刻线的位置:

如零刻线磨损,可选用其它清晰刻度作用测量起点.

②量程:

又称测量范围,即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如被测长度超过量程,可重复使用刻度尺或换用其它大量程的测量工具.

③分度值:

又称最小刻度.刻度尺上两条相邻刻线间的距离.其值应包含数字和单位两部分.

(2)会放:

使用时应将刻度尺放正,不要歪斜,要把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

(3)会看:

读数时视线应经过被测物体末端与尺相交的位置并与尺面垂直.

(4)会读:

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准确数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会记:

记录测量数据,应记录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所记录数据的单位.

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2.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倾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刻度尺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说明单位

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①放正确:

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

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

(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但读数时要注意减去起始长度)

②看正确:

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③读正确:

读数据时,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读出数值为39毫米,

④记正确:

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1)速度的公式:

v=

,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2)应用:

①火车过桥(隧道)问题:

火车穿过隧道时,火车头进人隧道就开始算起,直到火车尾离开隧道才叫做火车通过了隧道,所以火车穿过隧道经过的路程应该等于隧道长与车身长度的和.过大桥时也类似,火车通过大桥经过的路程等于桥长加车长.故对于本身有长度的物体过桥问题小结如下:

物体通过的路程等于桥长与物体本身长度的和.

②出租车问题:

a.出租车的速度表示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行进速度,指针指示的数值就是该时刻的速度值,采用的单位为km/h.

b.里程示数窗表示该车行驶的总路程,某段时间的路程就等于这段时间内两个示数的差.

c.出租车票据上给出的上车、下车时间间隔为车行驶时间,里程就是这段时间内出租车通过的路程.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解决与出租车有关的多种问题.

第一类常考题:

火车过桥

1.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

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

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第二类常考题:

行程问题

2.小光从厦门乘坐某次航班来武夷山旅游,厦门机场起飞的时间是7:

20,抵达武夷山机场的时间是8:

05,飞机飞行路程约为396km.求:

(1)全程飞行的时间是多少小时?

(2)全程飞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时?

 

速度与物体运动

(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大小也称为“速率”.物理学中提到的“速度”一般指瞬时速度,而通常所说的火车、飞机的速度都是指平均速度.在实际生活中,各种交通工具运动的快慢经常发生变化.

(2)初中所指的运动一般是机械运动:

①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加速、匀减速、非匀变速);

②曲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非匀变速曲线运动【抛体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振动】)

1.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相近的是(  )

A.一日千里B.大步流星C.风驰电掣D.迅雷不及掩耳

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C.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1)变速运动的快慢就是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包括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变化用加速度来描述!

匀变速运动呢就是速度在单位时间的增加(减少)是固定的!

加速度有正负,正代表速度是增加的,负代表速度是降低的!

非匀变速运动呢就是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不固定!

(2)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反映的是某段路程中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用

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是

=

1.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m/sB.6.25m/sC.6.75m/sD.7.5m/s

2.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可知:

小球从A点到F点作的是  运动(选“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路程是  cm,平均速度是  m/s.

注意:

(1)平均速度只能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不能精确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

(2)平均速度是指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所以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要一一对应.即平均速度等于这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

(3)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这一点在计算时千万要注意.

物态变化:

温度

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

F)、摄氏温标(°

C)、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

【命题方向】温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用什么来测量温度的.测量温度时,通常采用的是什么温标,该温标通常以什么的温度作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即一个大气压>下什么作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叫做什么.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量度使用什么的温标,它与前面所说的温标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

温度的高低对分子或原子的运动剧烈程度的影响,温度、热量、内能三者的区分都是命题的地方.

1.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2.先把两手同时放人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  .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熔化是通过对物质加热,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变化过程.

熔化要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与其凝固点相等.晶体吸热温度上升,达到熔点时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变.晶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继续上升.熔化过程中晶体是固液共存态.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熔化过程与晶体相似,只不过温度持续上升,但需要持续吸热.

1.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熔化的是(  )

春天里冰雪消融夏天早晨花草上的露水

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

2.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C.水有少部分凝固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要明确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分清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凝固时温度不变;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

凝固、熔化图象:

晶体

非晶体

熔化

凝固

1.图中,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2.图是某种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象反映的可能是(  )

A.蜡的熔化过程B.蜡的凝固过程C.海波的熔化过程D.海波的凝固过程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老师先演示,然后让学生分组到实验室再做实验.我们一般以石蜡和海波为例,来研究晶体和非晶体正在熔化时,它们在硬度、弹性方面的不同.例如:

海波的熔化

(1)把装有海波的试管(高度约3cm)放在盛有热水(稍低于熔点,海波的熔点是48℃)的大烧杯里.试管内装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玻璃棒),随时搅拌海波,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2)等海波的温度接近熔点时,稍减慢加热速度.注意观察海波的变化.

1.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  .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50

53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

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ab中的  .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1)汽化:

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时要吸收热量.

(2)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①蒸发是温度低于沸点时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过程.故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此外表面积加大、通风好也有利蒸发.

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过程.每种液体仅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达到沸点时,且要继续吸热才会沸腾.

(3)沸腾与蒸发在相变上并无根本区别.沸腾时由于吸收大量汽化热而保持液体温度不变.沸点随外界压力的增大而升高.

1.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

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液态的汽油容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B.汽化C.熔化D.凝固

2.200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

“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在炎热的夏天,能够降低室内平均温度的最好办法是(  )

A.打开电风扇B.向地面洒些水C.关闭房门D.打开房间内正在工作的电冰箱的门

沸腾及沸腾条件

(1)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叫沸腾.

(2)沸腾时的规律:

液体沸腾时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3)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即使同一液体,它的沸点也要随外界的气压而变:

大气压强越高,液体沸点越高,反之就越低.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C,这是最为常见的.在一定的外界压强下,沸腾只能在某一特定温度(沸点)并持续加热下进行.不同液体在相同的压强下的沸点是不同的.

(4)满足沸腾的条件是:

①达到沸点;

②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

2.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的“油”,1分钟,2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魔术师有特异功能

B.是因为“油”的沸点低

C.“油”在沸腾时的温度不断升高

D.是因为手上沾有水吸收了“油”中的热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探究目的:

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2)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间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如图:

(3)实验步骤

①用烧杯装适量热水,按实验装置图组装各器材;

②点燃酒精灯对烧杯加热,水温达90℃后,每隔1min记一次温度值,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

③据记录的温度值,作水的沸腾图象.

(4)实验结论

①水沸腾时发生剧烈汽化现象;

②水沸腾时温度不变;

③水沸腾时需要吸热.

【命题方向】

沸腾时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命题关键.

1.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  (选填“高”或“低”).

(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水的沸点是  ℃,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或“=”)l标准大气压;

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1)沸点是指物体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温度;

(2)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气压减小,沸点降低.但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3)理由:

液体在挥发的时候产生蒸气压,当蒸气压(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的压力时,液体就会沸腾,此时的温度就是液体的沸点.

(3)当外界的压力增大时,必须升高温度才能使蒸气压增大以等于外界压力,达到沸腾.当外界压力降低时,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就能够使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达到沸腾.

1.成都的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藏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原理是(  )

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

B.真空环境的温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C.真空环境的空气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

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小,因而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2.用高压锅烹煮食物能节约燃料并且节省时间,是因为(  )

A.锅内气压大,液体沸点高

B.锅内气压大,液体沸点低

C.锅内气压小,液体沸点高

D.锅内气压小,液体沸点低

液化及液化现象

(1)定义:

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

(2)液化方法:

①降低温度:

只要科学条件允许,任何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

②压缩体积:

有的气体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就能液化,如一次性打火机中的丁烷.

1.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

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桌上,一会儿瓶壁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 液化 现象.在瓶内冰块逐渐熔化的过程中,瓶内水的温度 不变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分析: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熔化吸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1)升华:

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

(2)凝华:

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高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凝华过程物质要放出热量.

(3)升华和凝华区别:

物态变化

升华

凝华

定义

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吸放热

吸热

放热

举例

碘升华、樟脑球变小、干冰升华

霜、冰花、雾凇的形成

识别方法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中间不经液态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中间不经液态

1.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  )

A.干冰熔化吸热B.干冰液化放热C.干冰升华吸热D.干冰凝华放热

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过程要放出热量.冬天“窗花”是凝华现象,日光灯管两端变黑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生产的.

1.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

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

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

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

2.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  经过  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3.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  (选择:

“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1)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物体内能的变化,不一定引起温度的变化.这是由于物体内能变化的同时,有可能发生物态变化.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内能变化了,温度有时变化有时却不变化.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还有液体沸腾过程,内能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温度的高低,标志着物体内部分子运动速度的快慢.

因此,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分子的动能增大,因此内能也增大,反之,温度降低,物体内能减小.因此,物体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2)内能与热量的关系物体的内能改变了,物体却不一定吸收或放出了热量,这是因为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

做功和热传递.即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由于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或物体对外做了功).

而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变化的量度.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因此物体吸热或放热,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3)热量与温度的关系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变化,这是因为物体在吸热或放热的同时,如果物体本身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冰的熔化或水的凝固).这时,物体虽然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1.物体温度改变了,物体不一定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可能是由于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变化了,温度改变了.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相等的1kg和100g的水内能相同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C.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2.在物理学中常提到“热”字,但其含义各不相同,请将下列“热”的含义填入空格内.

(1)这盆水很热,这里的“热”是指  .

(2)物体吸热升温,这里的“热”是指 .

(3)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 .

分子的热运动

分子的热运动就是分子之间的无规则运动,因为分子运动的快慢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运剧烈,扩散越快,所以分子之间的无规则运动又叫热运动.

1.世界上的一切物体,无论是一粒沙、一缕烟、还是一朵花…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  )

A.沙尘暴起,飞沙满天B.微风拂过,炊烟袅袅C.阳春三月,花香袭人D.丰收季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