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及设计》考试试题与答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77850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及设计》考试试题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及设计》考试试题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及设计》考试试题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及设计》考试试题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及设计》考试试题与答案.doc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及设计》考试试题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及设计》考试试题与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及设计》考试试题与答案.doc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及设计》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师幼通过对话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

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问题,也可以解答幼儿的问题,不受时间、地点和人物的限制。

在课内、课外、个人或集体都可以采用,这一方法是(B)

A、讲解法B、谈话法

C、讨论法D、观察演示法

2、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中,教师依据社会教育目标,向幼儿出示的实物、图片、直观教具、录像等可以是他们被感知的材料,使幼儿通过观察获得相应的社会知识、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是(D)

A、讲解法B、谈话法C、讨论法D、观察演示法

3、评价时考虑活动目标是否完整、是否分解到位、是否以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等因素为依据、是否落实在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中、是否适当地确定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否明确有层次、是否易于操作和是否可以检验,这属于(A)

A、评价活动的目标B、评价活动的内容

C、评价活动的准备D、评价活动的过程

4、关于排队公平等待规则、轮流规则、集体服务规则等内容属于(D)

A、基本道德规范认知B、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的认知

C、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的认知D、群体活动规范的认知

5、在社会活动日中将各民族、各国的朋友请进幼儿园,与儿童一起联欢,共同进行分享和体验活动属于(D)

A、自我教育活动B、社会环境与规范认知活动

C、人际交往教育活动D、多元文化教育活动

6、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即主体对自己和自己心理的认识,这一概念是指:

(C)

A、个性B、社会性C、自我意识D、社会化

7、评价者应当主要考虑;教师所选择的教育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需要,是否符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幼儿来说,教育内容是否为幼儿必须的,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幼儿是否愿意接受,属于(B)

A、评价活动的目标B、评价活动的内容

C、评价活动的准备D、评价活动的过程

8、关于文明的言谈举止、使用礼貌用语、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集中注意倾听他人讲话等内容属于(B)

A、基本道德规范认知B、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的认知

C、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的认知D、群体活动规范的认知

9、个人试着设身处地地去扮演另一个在实际生活情景中不属于自己角色的行动过程,从而形成角色所需要的某些经验和行为习惯,这一方法是(A)

A、角色扮演法B、移情训练法

C、价值澄清法D、强化评价法

10、教师事先拟定一系列儿童关心的问题,让全体儿童一起来表示自己意见的一种方法。

(A)

A、价值表决法B、谈话法

C、观察法D、问卷法

二、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主要包括(ABCD)

A、自制力B、自觉性C、坚持性D、自我延迟满足

2、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程序一般包括(ABCD)

A、确立活动目标B、选择活动内容C、设计活动过程D、拟定教育活动方案

3、家长的教养方式分为(ABCD)

A、民主型B、专制型C、溺爱型D、忽视型

4、教师在精神环境的创设方面尤其注意:

(ABCDE)

A、教师应以亲切的语言、赞赏的目光、友善的态度、平等的身份与儿童交往

B、理解儿童的各种需要

C、允许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D、教师还应创设良好的班级气氛

E、引导儿童的人际交往

5、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有(ACD)

A、针对个性原则B、目标性原则C、过程性原则D、全面性原则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幼儿园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促进幼儿认识自我,逐步形成自我概念,如小小的我或我长大了等主题。

(√)

2、评价活动的目标的内容包括:

活动目标是否完整、是否分解到位、是否以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等因素为依据、是否落实在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中、是否适当地确定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否明确有层次、是否易于操作和是否可以检验。

(√)

3、幼儿园社会教育总目标是社会教育活动所期望的最终结果,是学前阶段社会教育任务和要求的总和,是对幼儿社会教育目标最为概括的陈述,是其他层次目标的依据和基础(√)

4、强化评价多种多样,一般常用的是正强化和负强化。

(√)

5、幼儿园教育评价主要就是对活动过程的评价。

(√)

6、幼儿价值观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与周围人和事的接触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即通过幼儿内部心理活动进行价值选择、价值确定,然后付之于外部行动的过程,这一方法是价值澄清法。

(√)

7、在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下,父母不允许幼儿违背大人的意愿,不容忍幼儿有自己的想法,给予幼儿的温暖、同情较少,幼儿容易变得顺从、压抑、自卑、(√)

8、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已有相关知识体系不应该成为选择教育内容的依据。

(×)

9、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不考虑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需要,也不考虑幼儿的个性、道德以及社会性行为等方面发展的需要(√)

10、活动延伸是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准备通过哪些途径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得以延续和巩固。

(√)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任务。

答:

(1)是总结历史发展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思想及实践经验。

以为今天学前儿童社令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思想资源。

(2)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

(3)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提高幼儿教师从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水平和效果。

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最终任务。

2.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

答:

(1)幼儿能逐步学习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2)幼儿的社会性行为须与年龄相称。

(3)幼儿能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

(4)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逐步学会遵守纪律,能懂得奖惩的意义,并能遵守基本的社会规则。

(5)幼儿社会性行为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相适应。

(6)幼儿通过学习能掌握、使用所处社会的语言等,能参与社会生活及相互交往。

3.简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要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答:

(1)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游戏和活动的材料。

(2)要建立游戏和活动的规则,增强学前儿童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3)教师要适时参与到游戏和活动中,以增进师幼情感,并给予一定指导。

4.简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答:

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主要表现在:

(1)同伴关系构成了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

(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使其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东东在午睡后想和小丽一起玩。

不巧的是,小丽刚刚醒,只想单独呆着。

出于沮丧,东东变得具有攻击性,最终诉诸身体接触来引起小丽的注意。

行为从轻轻碰升级成用力推,然后就是打。

小丽嚎啕大哭起来。

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帮助他们?

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

处理建议:

当小丽哭的时候,老师要及时去安慰中。

因为小丽此时不能用语言表达他个人的需要,所以老师最好选择让东东离开,并解释不能让东东打小丽。

老师可以冷静地把东东带到隔壁的方面说:

“打人会痛的。

”并告诉孩子:

“等你准备好了用你的语言而不是拳头后,你就可以回去了。

小丽受到伤害了,他需要感到安全。

这样老师并没有命令东东多长时间不许接近小丽,也没有利用成人的权利来作所有的决定,相反老师可以让孩子自己把握需要多少时间。

并让东东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判断何时控制自己的感情。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东东为自己负责并且能变得更加自律。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