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支拆方案二期用修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7640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2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板支拆方案二期用修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模板支拆方案二期用修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模板支拆方案二期用修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模板支拆方案二期用修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模板支拆方案二期用修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板支拆方案二期用修改Word格式.docx

《模板支拆方案二期用修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板支拆方案二期用修改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板支拆方案二期用修改Word格式.docx

七度

工程设计耐久年限:

50年

本工程场地,道路畅通,材料运输方便,水电均满足施工要求。

二、施工条件

场地大门位于现场南侧,与厦门路相通的路段平坦、宽阔,有利于模板及其管件的运输,塔吊位于1#楼北侧,2#楼北侧,7#楼南侧,8#楼南侧,9#楼南侧,模板堆放于塔吊周围,在塔吊臂弧范围内。

采用组合型竹胶模板。

三、模板技术措施

1框架结构竹胶模板的安装与拆除

1.1支设柱子先弹好柱位置线,然后再将柱根抹找平层定好位墩,再将拼装好的模板的模板支设起来,按照柱的位置线将柱子高速安装好柱箍及拉杆、斜撑,再次校正柱模位置和垂直度。

待一切完成后办预检手续。

1.2安装墙模板,按位置线安装门洞模板,下预埋件或木砖。

把预先拼装好的一面模板按位置线就位,然后安装拉杆或斜撑,塑料套管和穿墙螺栓。

1.3梁板模板支设

柱子拆模后在混凝土上弹出轴线和水平线。

安装梁钢支柱之前(如土地面必须夯实),支柱下垫通长脚手板。

支柱的间距为0.9米。

支柱上面垫10cm×

10cm方木,水平拉杆每隔1.5m设一道。

1.4柱子模板拆除:

先拆掉柱斜拉杆或斜支撑,卸掉柱箍,再把连接柱模板的卡子拆掉,然后用撬毛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与砼脱离,墙模板拆除,先拆除穿墙螺栓等附件,再拆除斜拉杆或斜撑,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离开墙体,即可把模板吊运走。

1.5梁板拆除

梁模板拆除:

1.5.1先拆梁侧帮模,再拆除楼板模板,拆楼板模板先拆掉水平拉杆,然后拆除支柱,每根龙骨留1—2根支柱暂不拆。

1.5.2操作人员站在已拆除的空隙,拆去近旁余下的支柱,使其龙骨自由坠落。

1.5.3用钩子将模板钩下,等该段的模板全部脱模后,集中运出,集中堆放。

1.5.4楼层较高,支模采用双层排架时,先拆上层排架,使龙骨和模板落在底层排架上,上层钢模全部运出后,再拆底层排架。

1.5.5有穿墙螺栓者,先拆掉穿墙螺栓和梁托架,再拆除梁底模。

四、模板安全技术措施

1支设模板安全保证措施

1.1操作人员自觉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进入施工现场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不穿拖鞋或光脚。

1.2对配备支拆模板所需的工具包随身携带,工作时严禁上下抛掷工具,以防伤人。

1.3支设模板之前,有安全技术交底,并依据技术交底作业,并且制定违章作业奖罚制度,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1.4高空作业时,注意下方安全,工作范围内严禁非工作人员通过或停留,在危险地方挂设警示牌,并设专人值守。

1.5班组长每日上班前,做好班前安全活动记录,技术交底,使操作工人切实明白在工作中注意的安全事故。

1.6模板未加固前,严禁上下攀登。

1.7严禁站在钢筋或支撑上作业。

1.8支设模板之前,检查脚手架及其支架是否牢固、可靠。

2拆模安全措施

2.1拆模之间必须有拆模申请,并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记录达到规定时,履行拆模审批手续后批准拆模。

2.2不承重的侧模板,包括梁、柱、墙的侧模板只要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即可拆除。

混凝土的平均硬化温度为15℃时,2天可拆侧模,混凝土的平均硬化温度为20℃时,需1.5天。

2.3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时,先从跨中开始,分别拆向两端。

2.4多层楼板模板的支柱拆除时,当上层楼板正浇筑混凝土时,下一层楼板的支柱不拆除,再下一层楼板的支柱仅可拆除一部分,跨度大于4M的梁其下保留支柱,保留支柱间距不大于3M。

2.5承重梁、板等水平结构构件的模板,根据与结构同等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相应的要求后拆除。

2.6在拆模过程中,如发现实际结构强度并未达到要求,在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暂停拆模经妥当处理,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拆模。

2.7拆模程序一般是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非承重部分先拆,承重部分后拆。

2.8拆除模板时不站在被拆除模板的正下方,或被拆除的模板支架上。

2.9拆模时不用力过猛过急,不硬撬,以防损伤结构。

2.10拆模时不乱扔乱抛,逐块传递,清理干净,刷隔离剂再用。

2.11已拆除模板的构件在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承受相当于使用荷载大小的荷载,当施工荷载大于使用荷载时加支撑。

2.12拆除的模板必须随拆随清理,以免钉子扎脚,阻碍通行,发生事故。

2.13拆模时下方不能有人,拆模区设警戒牌,以防有人误入被砸伤。

2.14用塔吊吊运拆除的模板时,模板堆放整齐,并捆牢方可吊装,有统一指挥信号。

2.15禁止拆模人员在上下同一垂直面上作业,防止发生人员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

2.16不留有悬空模板,防止突然落下伤人。

2.17模板堆放场内周围严禁吸烟,堆放有可能产生火源的物品。

2.18承重模拆除

拆除跨度为2-8米的板,跨度在8米以下的梁底模;

跨度在2米及其以下的悬臂梁和板时,硬化时昼夜间平均温度为15℃时需11天方可拆除;

硬化时昼夜的平均温度为10℃时,需用20天方可拆除。

拆除跨度在8米以上的承重结构模板,跨度至2米以上的悬臂梁和板,硬化时昼夜的平均温度为15℃时需30天可拆除,硬化时昼夜的平均温度为10℃时需40天。

五、模板脚手架的支设

模板支架立杆的构造要求:

1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

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离底座上皮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亦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伸两跨与立杆固定。

高低差不大于1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500mm

3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必须采用对接扣件。

对接、搭接符合下列规定:

3.1立杆的对接扣件交错布置:

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设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大于500mm;

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距离大于步距的1/3。

3.2搭接长度大于1m,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小于100mm。

4支架立杆应设置,2m高度的垂直允许偏差为15mm。

5设置在支架立杆根部的可调底座,当其伸出长度超过300mm时,采取可靠措施固定。

6当梁模板支架立杆采用单根立杆时,立杆设置在梁模板中心线上,其偏心距不大于25mm。

7模板支撑系统采用钢管和扣件搭设,严禁使用木、竹等材料搭设。

采用工具式等其它形式搭设的模板支撑系统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严禁钢管扣件和工具式脚手架混合搭设。

8模板支撑系统的基础具有足够的承载力,每根立柱底部均设置木垫板和钢底座。

9模板支撑系统按要求设置立柱和纵横向扫地杆及大横杆,各杆件的间距均由计算决定,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9.1模板立柱间距0.9m;

9.2第一步大横杆的步距为1.8m,其它大横杆的步距均为1.2m;

9.3最高一步大横杆与模板支撑点之间的距离30cm。

9.4模板立柱顶部采用可调U型托直接支顶在底模的主梁上,不将立柱顶端与做主梁的钢管用扣件连接;

可调顶托丝杠伸出长度不大于200mm。

9.54排及以上立柱的模板支架按下列规定设置竖向和水平剪刀撑:

9.6模扳支架外围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剪刀撑;

支架内部中间每隔5—6根立杆或5—7m在纵、横向的整个长度和高度上分别连续设置剪刀撑。

9.74排以下立杆的模板支架,在外围纵向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

模板支架外围横向外侧立面(即两端外立面)和沿纵向每隔4根立杆从下至上设置一道连续的竖向剪刀撑;

当设置剪刀撑有困难时,采用之字斜杆支撑。

9.8模板支撑系统为独立的系统,禁止与脚手架、接料平台、物料提升机及外用电梯等相连接。

10满堂模板支设的支撑设置符合下列规定:

10.1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10.2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小于4跨,且不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斜角为45°

~60°

剪刀撑斜杆的接长采用搭接。

剪刀撑斜杆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接点的距离应小于150mm。

六、本工程模板构造与安装要求

1一般规定

1.1模板安装前必须做好下列安全技术准备工作

1.1.1审查模板结构设计和施工说明书中的荷载、计算方法、节点构造和安全措施,设计审批手续应齐全。

1.1.2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操作班组应熟悉设计与施工说明书,并应做好模板安装作业的分工准备。

1.1.3对模板和配件进行挑选、检测,不合格者进行剔除,并运至工地指定地点堆放。

1.1.4备齐操作所需的一切安全防护设施和器具。

1.2模板构造与安装符合下列规定

1.2.1模板安装按设计与施工说明书顺序拼装。

木杆、钢管等支架立柱不得混用。

1.2.2竖向模板和支架立柱支承部分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垫板应有足够强度和支承面积,且应中心承载。

基土应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

1.2.3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有效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

1.2.4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3/1000.

1.2.5在安装上层模板及其支架符合下列规定:

1.2.5.1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施工荷载的承载能力,否则应加设支撑支架;

1.2.5.2上层支架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立柱,并应在立柱底铺设垫板;

1.2.6安装模板应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防止漏浆,构造符合模板设计要求。

模板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可靠承受新浇混凝土自重和侧压力以及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1.2.7拼装高度在2m以上的竖向模板,不得站在下层模板上拼装上层模板。

安装过程中设置临时固定设施。

1.2.8当承重焊接钢筋骨架和模板一起安装时,符合下列规定:

1.2.8.1梁的侧模、底模必须固定在承重焊接钢筋骨架的节点上。

1.2.8.2安装钢筋模板组合体时,吊索应按模板设计的吊点位置绑扎。

1.2.9当支架立柱成一定角度倾斜,或其支架立柱的顶表面倾斜时,应采取可靠措施确保支点稳定,支撑底脚必须有防滑移的可靠措施。

1.2.10所有垂直支架保证其垂直。

1.2.11对梁和板安装二次支撑前,其上不得有施工荷载,支撑的位置必须正确。

安装后所传给支撑或连接件的荷载不应超过其允许值。

1.2.12支撑梁、板的支架立柱构造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2.12.1梁和板的立柱,其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

1.2.12.2钢管立柱底部设垫木和底座,顶部应设可调支托,U形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锲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如下图所示

 

1.2.12.3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

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

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拉杆。

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

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1.2.12.4钢管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Φ48×

3.5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柱扣牢。

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并应采用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

1.2.13当模板安装高度超过3.0m时,必须搭设脚手架,除操作人员外,脚手架下不得站其他人。

1.2.14安装模板时,安装所需各种配件应置于工具箱或工具袋内,严禁散放在模板或脚手板上;

安装所用工具应系挂在作业人员身上或置于所配带的工具袋中,不得掉落。

1.2.15吊运模板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2.15.1作业前应检查绳索、卡具、模板上的吊环,必须完整有效,在升降过程中应设专人指挥,统一信号,密切配合。

1.2.15.2吊运大块或整体模板时,竖向吊运不应少于2个吊点,水平吊运不应少于4个吊点。

吊点必须使用卡环连接,并应稳起稳落,待模板就位连接牢固后,方可摘除卡环。

1.2.15.3吊运散装模板时,必须码放整齐,待捆绑牢固后方可起吊。

1.2.15.4严禁起重机在架空输电线路下面工作。

1.2.15.5遇5级及以上大风时,应停止一切吊运作业。

1.2.16木料应堆放在下风向,离火源不得小于30m,且料场四周应设置灭火器材。

2支架立柱构造与安装

2.1钢管作立柱支撑的构造与安装规定:

2.1.1钢管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垫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

2.1.2钢管支架立柱间距、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有关规定。

当立柱底部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应向低处延长不少于2跨,高低差不得大于1m,立柱距边坡上方边缘不得小于0.5m.

2.1.3立柱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2.1.4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2.1.5满堂模板和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在外侧周圈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

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其宽度宜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设置水平剪刀撑。

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

见附图所示

2.1.6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应在立柱周圈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

3普通模板与安装

3.1基础及地下工程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3.1.1地面以下支模应先检查土壁的稳定情况,当有裂纹及塌方危险迹象时,应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后,方可下人作业。

当深度超过2m时,操作人员应设梯上下。

3.1.2距基槽(坑)上口边缘1m内不得堆放模板向基槽(坑)内运料应使用起重机、溜槽或绳索;

运下的模板严禁立放在基槽(坑)土壁上。

3.1.3斜支撑与侧模的夹角不应小于45°

,支在土壁的斜支撑应加设垫板,底部的对角楔木应与斜支撑连牢。

3.1.4在有斜支撑的位置,应在两侧模间采用水平撑连成整体。

3.2柱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3.2.1现场拼装柱模时,应适时的安设临时支撑进行固定,斜支撑与地面的倾角宜为60°

,严禁将大片模板系在柱子钢筋上。

3.2.2待四片柱模就位组拼经对角线校正无误后,应立即自下而上安装柱箍。

3.2.3柱模校正(用四根斜支撑或用连接在柱模顶四角带花篮螺栓的揽风绳,底端与楼板钢筋拉环固定进行校正)后,应采用斜支撑或水平支撑进行四周支撑,以确保整体稳定。

当高度超过4m时,应群体或成列同时支模,并应将支撑连成一体,形成整体框架体系。

当需单根支模时,柱宽大于500mm应每边在同一标高上设置不得少于2根斜撑或水平撑。

斜撑与地面的夹角宜为45°

,下端尚应有防滑移的措施。

3.2.4角柱模板的支撑,除满足上款要求外,还应在里侧设置能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斜撑。

3.3墙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3.3.1当采用散拼定型模板支模后,应自下而上进行,必须在下一层模板全部紧固后,方可进行上一层安装。

当下层不能独立安设支撑件时,应采取临时固定措施。

3.3.2当采用预拼装的大块墙模板进行支模安装时,严禁同时起吊2块模板,并应边就位、边校正、边连接,固定后方可摘钩。

3.3.3安装电梯井内墙模前,必须在板底下200mm处牢固的满铺一层脚手板。

3.3.4模板未安装对拉螺栓前,板面应向后倾一定角度。

3.3.5当钢楞长度需接长时,接头处应增加相同数量和不小于原规格的钢楞,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墙模板宽或高的15%~20%。

3.3.6拼接时的U形卡应正反交替安装,间距不得大于300mm;

2块模板对接接缝处的U形卡应满装。

3.3.7对接螺栓与墙模板应垂直,松紧应一致,墙厚尺寸应正确。

3.3.8墙模板内外支撑必须坚固、可靠,应确保模板的整体稳定。

当墙模板外面无法设置支撑时,应在里面设置能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支撑。

多排并列且间距间距不大的墙模板,当其与支撑互成一体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灌筑混凝土时引起临近模板变形。

3.4独立梁和整体楼盖梁结构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3.4.1安装独立梁模板时应设安全操作平台,并严禁操作人员站在独立梁底模或柱模支架上操作及上下通行。

3.4.2底模与横楞应拉结好,横楞与支架、立柱应连接牢固。

3.4.3安装梁侧模时,应边安装边与底模连接,当侧模高度多于2块时,应采取临时固定措施。

3.4.4起拱应在侧模内外楞连固前进行。

3.5楼板或平台板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3.5.1当预组合模板采用桁架支模时,桁架与支点的连接应固定牢靠,桁架支承应采用平直通长的型钢或木方。

3.5.2当预组合模板块较大时,应加钢楞后方可吊运。

当组合模板为错缝拼配时,板下横楞应均匀布置,并应在模板端穿插销。

3.5.3单块模就位安装,必须待支架搭设稳固、板下横楞与支架连接牢固后进行。

3.5.4U形卡应按设计规定安装。

3.6其他结构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3.6.1安装圈梁、阳台、雨棚及挑檐等模板时,其支撑应独立设置,不得支搭在施工脚手架上。

3.6.2安装悬挑结构模板时,应搭设脚手架或悬挑工作台,并应设置防护杆和安全网。

作业处的下方不得有人通行或停留。

3.6.3在危险部位进行作业时,操作人员应系好安全带。

七、保证模板支撑系统稳定的构造措施

1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和梁下纵横向水平杆。

设置时注意,纵向扫地杆用直角扣件固定在底座上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用直角扣件固定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2支撑架的步距要按设计数据严格控制,最大不超过1.8m。

3模板支撑架立杆使用对接接长的方式。

立杆接长的方式有两种:

对接和搭接。

根据有关资料,对接的最大承载力是搭接的3倍多。

在搭接支撑架时注意,立杆和水平杆的接长位置做到相邻杆错开,且不在同一跨内。

4立杆的间距不超过支撑设计规定,严格控制。

立杆底部支承结构必须具有支承上层荷载的能力,当用楼板做支承结构时,由于模板支承立杆所承受的施工荷载往往大于楼板的设计荷载,因此,要以计算确定保持两层或多层立杆,为合理传递荷载,立杆底部设置木垫板,并且上下层立杆处在同一垂直线上。

5必须合理设置剪刀撑。

合理设置剪刀撑能有效防止泵送砼对模板支撑的冲击所造成的架体整体失稳。

满堂的模板支撑架沿架体四周外立面满设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均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当支撑架较高时,或者高宽比≧6时,为提高架体的整体刚度,中间部位每隔4~6m处必须设置满堂水平剪刀撑。

剪刀撑与立杆相连接。

6严格控制模板支撑架的变形,确保架体的稳定性。

除架体承载力引起架体变形外,还有地基的不均因沉降导致立杆受力不均匀发生局部失稳。

模板支撑下部的支撑变形过大,也会引起支撑架的变形。

当特殊结构施工和支撑荷载较大时,支撑架要尽可能通过已具备一定强度的相邻构件(墙、柱等)实施卸载,并尽量与建筑物实施可靠连接。

八、使用管理

1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

脚手架不得与模板支架相连。

2模板支架使用期间,不得任意拆除杆件,当模板支架基础下或相邻处有设备基础、管沟时,在支架使用过程中不得开挖,否则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3架体因特殊原因或使用荷载变化而发生改变时,需采取措施(编制补充专项施工方案),重新验收。

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观测模板支撑系统的工作状态,观测人员发现异常时应及时报告施工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应立即通知浇筑人员暂停作业,情况紧急时应采取迅速撤离人员的应急措施,并进行加固处理;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均匀浇捣,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凝土超高堆置。

在施工中,墙、柱应先浇筑,等墙、柱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足以抵抗梁、板体系施工中产生的水平荷载后,再浇筑梁、板混凝土。

施工时,水平杆应和墙、柱顶紧、拉牢,做可靠连接,防止模板支撑体系产生位移。

5为了使高支模架安全、可靠,还应考虑以下一些问题,以达到有效指挥施工的目的:

5.1要考虑混凝土浇筑顺序,使支架受力均匀。

一般情况下,宜从中部向两边浇筑,并宜先浇好柱子,待柱子混凝土有一定的强度后,在浇筑板、梁混凝土,以便用柱子作连墙件连接

5.2要详细分析整个支模架的传力顺序。

支模架的传力顺序一般为梁底模板→梁底小楞→大楞→立杆。

对这些构件都要进行力学分析,保证每个构件受力后都能安全、可靠、以防个别构件破坏而出现连锁反应,使整个模架倒塌。

在选择楞木的截面尺寸时,应考虑木方的闪边、缺楞情况(如100mm×

100mm的木方,可考虑只按90mm×

90mm计算),使其强度有部分富余,以策安全;

对其工程采用的材料应具体进行力学分析,不能为了节约材料而不顾安全。

5.3立杆的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

当立杆支撑在楼面上时,必须预算楼面的承载能力。

包括:

抗弯、抗剪、局压等。

对于高架或重架支模时,可对支模楼面预先加固(如加密支撑楼面下的立杆等)或采取其它措施保证楼面的承载能力满足要求。

九、施工过程控制

1.材料控制

1.1钢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D的规定。

1.2钢管采用型号为Φ48mm×

3.5mm,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中规定的Q235普通钢管的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不得使用有严重锈蚀、弯曲、压扁及裂纹的钢管。

1.3钢管扣件应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

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到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扣件主要有三种形式,直角扣件用于连接扣紧两根垂直相交杆件;

回转扣件用于连接两根呈任意角度相交的杆件;

对接扣件,用于连接两根杆件的对接接长。

钢管、扣件:

严防伪劣扣件进入现场,并按规定进行抽检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严格管理。

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

当对扣件质量有怀疑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抽样检测。

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谨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钢管:

钢管在使用前必须检查,并按规定进行抽检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3.1材质:

引用了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相关规定

1.3.2验收与检测,采购、租赁的钢管、扣件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和法定检测单位的检测检验报告,生产厂家必须具有技术质量监督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

并且使用前必须进行抽样检测。

钢管外观质量要求:

a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

b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

钢管表面锈蚀深度;

钢管的弯曲变形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

c钢管应进行防锈处理。

扣件外观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