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诗歌的抒情特色怨而不怒哀而不伤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6788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8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志摩诗歌的抒情特色怨而不怒哀而不伤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徐志摩诗歌的抒情特色怨而不怒哀而不伤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徐志摩诗歌的抒情特色怨而不怒哀而不伤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徐志摩诗歌的抒情特色怨而不怒哀而不伤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徐志摩诗歌的抒情特色怨而不怒哀而不伤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志摩诗歌的抒情特色怨而不怒哀而不伤Word下载.docx

《徐志摩诗歌的抒情特色怨而不怒哀而不伤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志摩诗歌的抒情特色怨而不怒哀而不伤Word下载.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徐志摩诗歌的抒情特色怨而不怒哀而不伤Word下载.docx

此乃为诗之大忌,不能不慎!

徐志摩新诗的抒情风貌“怨而不怒,哀而不伤”

徐志摩乃生于清末,少年时曾经辛亥革命,于二三十年代,又值神州板荡,内忧外患,国步唯艰之际。

况在旧封建社会制度、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下,虽出身名门世家,学贯中西,诗才雋逸,文笔雄奇,奈因心系家国,抱负难伸的苦闷生涯中,又遭受到婚姻和经济的困扰,现实生活的折磨,虽身处殊常的困境,内心深感渺茫与悲凉,当其赋诗以流露心声,而其抒情的风貌,于浪漫不羁的诗风中,犹保持传统诗歌温柔敦厚之宗旨。

虽心境极度悲哀,但其诗里行间,却无激怒之语;

虽胸中颇感怨恨不平,但诗中的遣辞用句,却不因困厄的生存环境而忧伤丧志。

这就是徐志摩深受古代传统诗歌的影响所然,同时也是徐志摩诗作的“哀而不怒,怨而不伤”,那独特而具“真善美”的现代诗风格。

第二节中国古代诗歌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传统

《古诗十九首》乃中国东汉文人创作的一批五言诗。

《文选》选入杂诗类,冠以《古诗十九首》标题。

这些诗的作者和创作年代,历来有种种推测,不同说法,一般认为,它们虽非一人所作,却是同一时代的作品,大概出自东汉末年一批中下层文人手笔。

十九首诗的共同主题,是抒发宦游士人因仕途失意而普遍流露出人生寄世,如同行客的悲观厌世情绪;

也有抒发写离别相思之作,多为思妇闺怨,游子乡愁以及表现及时行乐消极情绪的篇章,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走向没落的思想状态,是东汉末年政治社会的客观反映。

十九首诗思想内容比较狭窄,情调低沉,但他们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收了乐府民歌的营养,其艺术成就是中国早期的五言中少见的,标志着五言诗从以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以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

魏晋以来一直受到作家们的重视,历来的批评家对它的评价都极高,视为早期抒情的典范。

《古诗十九首》乃上承《诗经》、《楚辞》,下开建安,六朝;

连接从先秦至

唐宋诗歌史的主轴,开启五言诗的法门,树立五言诗的新典范,在中国诗学史

上具有重大意义。

非但抒发了当时人的生命意识,写出人的觉醒,尚写出了人

的典型感情。

典型感情则是概括一般,人所共有,且带象征意味的真情。

《古诗

十九首》乃以浅白的语辞,道出深蕴的情思,且承继了诗经那温柔敦厚之旨,

故获梁朝昭明太子将之编入《文选》,成为千秋不朽之名作。

论其风格特徵,正

如元人陈绎曾在《诗谱》所言:

“乃情真、景真、事真、意真、澄至清、发至

情。

”此亦其诗能感人至深之原因!

徐志摩之“盈盈复脉脉”一诗,即深受其所影响。

兹将徐诗及古诗并列于

后,以作探讨。

《盈盈复脉脉》徐志摩

织女与牛郎/清浅一水隔/相对两无言/盈盈复脉脉。

此诗摘自1925年8月31日《志摩日记∙爱眉小札》:

“眉,今晚我只是爽然!

如此良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终宵,多凄凉的情调呀!

北海月色荷香,再会

了!

”接着即是该诗。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徐志摩《盈盈复脉脉》一诗,乃脱胎于古诗之《迢迢牵牛星》。

且以浓缩性而成咏,藉以对陆小曼倾吐心声,坦露衷曲!

因当年与小曼的恋爱,波折重重,为了暂避烦恼,曾于1925年夏月特往欧洲遨游,其欧游漫录即于是年5月29日写于意大利之翡冷翠山中。

而根据志摩日记,该诗乃作于8月31日,相差达3个月之久,读其日记之末句:

“北海月色荷香,再会了!

”这分明是将离开北海时所作。

又日记中借黄仲则诗:

“如此良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终宵”之句。

看来在离北海之前夕,曾与小曼欢度良宵。

仅隔一夜,即流露其相思之情,且竟借牛郎织女以喻之,其恋何其深,其情何其痴!

志摩诗之起句:

“织女与牛郎”即古诗之首二句: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其次句:

“清浅一水隔”即古诗之“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其后两句:

“相对两无言,盈盈复脉脉”亦即古诗后二句之“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志摩之诗,虽稍乏古诗那纤细感人之情景,但却深入浅出,仿得非常简洁,足见其年少时对古诗之熟读深谙,随意仿之,亦尽得其韵味!

且以此诗而寄情,又何遜司马相如当年之琴心夜度,以一曲《凤求凰》终赢得卓文君之赏音,成千古之佳话!

(一)“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传统《诗经》举例分析:

诗经《小雅∙采薇》里的征夫们对国家抵御外侮的正义战争还是拥护的。

他们虽然受尽苦楚,,远戍边疆,却都把怨恨集中到外敌猃狁的身上:

“靡室靡

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诗的末章八句,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写远戍归来的心境,风流蕴藉,感人至深,成为几千年来人们竞相传诵

的名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当战士久戍归来,触景伤情,难免追忆昔日为保卫河山,从军远征时,正是风和日暖,杨柳依依之明媚春色。

但而今罢征归乡,却是雨雪霏霏的寒冬时节。

想当年出征时,跋涉万里,转战关山,还是个英姿焕发的青年;

此日言旋,却已两鬓霜白,不知家中情况如何,高堂及妻儿尚无恙否!

因路途遥远,车行迟迟,归心似箭,载渴载饥,只想侭快重返家国,与久别的妻儿重聚,一叙天伦之乐!

一路虽见景物如故,但尘事已遍历沧桑。

怅浮生之急景,感半世之徭役,此刻战士心中转觉悲伤!

越接近家门,心越惶恐,诚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之情况。

只恐家中妻子不知其长年征戍在外,却无时不想念家中老幼的哀愁心绪呢!

《诗经∙蒹葭》

那水边苍苍一片的蒹葭,(芦苇)此时白露已凝结为霜,时序已到了深秋。

所说的那如花似玉的伊人,就在这水一方。

我逆流而上,想要追随这位玉人,但烟波茫茫,水云缥缈,遥望伊人倩影,宛若就在那烟水之中。

那蒹葭长得很茂盛,远望就像一片云雨凄迷之状,而蒹葭上的白露还未干呢!

所说的伊人,就在那遥岸边水草相交之处。

我逆流而上,欲觅芳踪,但水道既修阻且上升,颇为难进。

我再逆流而上,宛见伊人就在那水中凸起之小渚上。

那色泽鲜亮而又繁茂的蒹葭,此时白露还降未止。

所说伊人,就在秋水之一边。

我逆流而上,但见水道阻隔且迂回,我再逆流而往上游寻之,宛若见伊人就在那远水中的小沙洲上。

《蒹葭》一诗,乃分为三段,每段八句,每句四言,仅每段之末句为五言。

这种体裁很特别,在诗经中几乎是绝无而仅有者。

而全诗之用句,多以叠句组成,每段之第三第五及第七句重叠,每段之首次两句均咏“蒹葭”与“白露”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至于其每段之第二第四及第六句亦是大同小异,如其第四句:

“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第六句: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其末句: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等。

其首段乃押(七阳)韵。

第二段乃押(四支)韵。

第三段押仄韵,其已涘沚三字,均属上声(四纸)韵。

其右字,韵属去声(二十六宥)稍有出韵之嫌。

(二)引唐诗“温柔敦厚”之作品若干首简析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此诗题下作者自注:

“迎母溧上作”。

可知是作者五十岁任溧阳尉时,去接他

年迈的母亲时有感而作。

全诗用缝衣送别这一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以白描手

法抒写了慈母对游子的海样深情,热情地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最后二句,语意

双关,以寸草和春晖的关系比喻母子恩情,新颖贴切,堪称绝妙。

它历来为人

传诵,就在于它以平常语道出了人间最神圣的感情。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此诗为唐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年)3月,杜甫被安史叛军所俘,身陷长安时所作,表现了诗人那爱国忧时的一片忠心,及在战乱期间,对故乡亲人的眷恋深情!

当春风吹绿皇都,见山河依旧,草木欣荣,引起诗人触景伤情,对着盛开的春花,哀伤时局,见花上朝露盈盈,诗人百感交加,故将花亦人格化,亦知感时而溅泪。

见野禽之栖树,相对无言,似知为恨别而惊心。

诗人以借物喻情之写法,非但蕴藉含蓄,韵味无穷,同时亦感人愈深。

司马光于《续诗话》中说:

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

之………山河在,明无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

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

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

如此分析,愈见深刻也。

第三节徐志摩诗歌积淀了温柔敦厚的文化传统

徐志摩诗歌积淀了中国古代诗歌温柔敦厚的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审美理想。

(一)引徐志摩诗作与历代传统诗歌比较

《再别康桥》徐志摩

这首诗写得美丽极了,同时也非常出色,写尽临别依依之情怀,且毫无一点悲愁之感,全诗共分六小段,以行云流水般的笔调,清新脱俗的诗思,情景交融的心境,引人凝神一读,即如梦般的走进了诗的意境中,尽情地领略诗人那灵秀的才气,静静地独倚桥栏,俯视着康河的柔波,把卷临风,沉思迟迟,一种幻觉,仿佛见到诗人将离别其所眷恋的旧游之地,那徘徊不舍的神情,诗人在首段写道: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诗的前三句叠用了三个“轻轻的”更显出其那惜别的心境。

诗人对康桥所产生的情感实在是太深了!

像是将离别心中的爱侣,那种情真意挚的心态,那种纯洁的天性已流露无遗。

感离别之在即,流连于康桥间,追忆着往日的绮梦,当天际云霞焕彩时,诗人向它挥手告别,这轻轻的动作,就足见诗人的性灵。

凭栏送目,但见那河畔的柳树,垂着金黄色的迷人柳丝,在夕阳余晖返照中,衬托得更加艳丽,那沉醉在“夕阳红”中的金柳,有如一群艳妆待嫁的新娘。

这群新娘,把康河的清波当着是菱花镜,带着婀娜多姿的体态,幽闲自如地投影于波光中,在静静地端详着她们那娇艳的倩影。

对着销魂的画中情境,诗人亦如痴如醉地感到当前的夕阳金柳,映影水天的情景,仿佛在心湖中荡漾!

志摩以他那善于捕捉诗境的画笔,将康桥夕眺中最具神韵的幽境给绘入诗中。

而这幅诗中画境,将永恒地,深刻地留在每位读者的心中。

诗之妙趣,由此可见!

其诗的第二段:

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诗人在起承的章法上,以纯熟而老练的结构及技巧,扣人心弦的描绘,把寻常所见的柳岸残阳之景,藉着他那通灵之妙翰,如见柳娘照影,艳光四射,且一路写去,将康河处处宜人之景色,都给摄入诗篇,使人未饮先醉,醉于康桥的视野中。

诗人在第三段写道: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当诗人看到那绿油油的荇菜,在软泥上生长,在水底向他招摇,使诗魂也荡漾在康河中的柔波里,觉得这里是“别有天堂非人间”竟然想化作水草一条,心甘情愿地在康河的胜境间,远避尘嚣;

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的生存,足见诗人对康河的爱,是多么的深,多么的迷!

诗人在后三段的转合,更是令人爱不释手!

以一气呵成,连绵不断的隽辞

丽句,那耐人寻味的写境,在写境中又流露出无可奈何的离情别绪!

但却写得

飘逸洒脱,别饶诗梦可寻。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诗人非但善于写梦,亦善于寻梦,从那榆荫下的一潭烟水,见到天上彩虹的映影,不是清泉由高处倒泻,而那虹彩被榆树疏荫半遮半现,有如被揉碎般的散映在潭水的浮藻间,而一泓潭水,虹影依稀,像是沉浸在浅水中的梦影!

为了要寻觅那像彩虹般艳丽的旧梦,诗人竟泛着船,撑着长篙,向着青草深处散漫回溯,而此际正当繁星之夜,孤舟隻影,惟满载一空星辉。

诗人本想在灿烂美观的星辉里高歌一曲,但却未能,静寂的情怀,耳畔的清籁,当着是想像将离别时吹奏的笙箫。

此情此景,那夏虫也为之声咽,像是为别离之情而沉默!

连今晚的康桥,也为我生了惜别之意,显得格外的幽寂与沉默!

因诗人的多情善感,故将再别康桥时,好像是要与故人道别般的,自己在为惜别而沉默,同时也感到那夏虫与康桥仿佛也在沉默,蓄意将之人格化、感情化,使物我融为一体,使诗章更显得性灵与魅力!

其末段前两句乃呼应首段之前两句。

但首段的: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其情怀是多麽自如,而末段的: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其心境就显得有些沉重了!

诗的末两句,收得极妙,真是太潇洒了。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难怪乎当年,不知有多少女人为他痴,为他狂!

细读他的精品集,是一种至高

的精神享受!

他那诗中的超凡意境,每引人为之神往!

每当重读《再别康桥》

令人诗心为酣,真想即往康河一游,好寻觅当年的景物及诗人的吟迹。

兹引清

朝诗人疏氏七律一首以作比较。

《晚霁渡钱塘江有感》疏渭传

大江东注抱城流/雨过江空暮气浮/四野湿云围古驛/一帆落日上孤舟

蓼虫身世多新恨/桃梗生涯感旧游/谁弄琵琶当月出/萧萧芦荻满汀洲。

徐志摩曾称康河是世界上最美的河流,河水清澈见底,两岸学府巍立,沿河风景绝佳!

而疏诗前两句颇有康桥暮色之象。

每当江雨初霁,登康桥而眺望着古建筑物,如著名学府或古驿等,那亦是寻常之景观。

疏诗之“一帆落日上孤舟”。

徐诗之“寻梦?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疏诗“蓼虫身世多新恨”。

徐诗“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徐诗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又岂非疏诗之“桃梗生涯感旧游”乎?

志摩在康桥读书时,因迷恋着康河夕景,几乎天天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时,都在河岸畔徘徊,或读书于柳阴间、或在如茵草地上闲卧、或登康桥眺望天边晚霞,难怪重别时,其情之依依不舍。

徐诗:

“悄悄是离别的笙箫”。

疏诗:

“谁弄琵琶当月出”。

又疏诗之“萧萧芦荻满汀洲”。

与徐诗之: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这两种意境是有些巧合,斟酌之余,教人为之会心一笑!

《我有一个恋爱》徐志摩

徐志摩在这篇诗首段里说:

他的恋爱是天上那些晶莹的明星,因为人间没有群星那异样的神采与光明。

第二段,诗人这样写道:

无论是在那严寒的深冬黄昏,在寂寞的灰色清晨,在海上或是在风雨后的山顶———永远有一颗,万颗的明星!

诗人那纯洁的情怀,迥异凡人,他所爱的已非尘俗间的儿女私情,而是宇宙间的无数星斗。

一位风流倜傥的才子,竟会被星空的灿烂所迷恋,无论臵身于何种境地里,其诗情之雋逸,其感情之真挚,足令人为之响往!

第三段,全对夜空的星群而描写说:

连那山涧边小草花,也是明星的知心者,高楼上的孩童们,都对星斗满天的夜景而欢欣,而那无数明星,亦是旅人的明灯与指南针,那万万里外闪烁的星斗的精灵!

在无边无际的星空间隐藏着万古所未能探测的奥秘,难怪诗人对星星的恋情是这么浓厚。

在后三段里,诗人还说“我有一个破碎的魂灵,像一堆破碎的水晶,散布在荒野的枯草里———饱啜你一瞬瞬的殷勤”这是在对满天明星而话了,说灵魂虽像水晶般的破碎,亦能在荒野枯草间,饱尝着那一眨眼,一眨眼间的光辉,星儿的情意是多么地殷勤啊!

谈到星星,自然会使人连想到星与天才的佳话,唐朝李白将诞生前,其母曾梦见太白星之投怀,故取名为李太白。

万古以还,凡是绝代才子,人们总会称其为文魁星。

而志摩短短浮生竟诗才横溢,著作等身,相信其必为巨星之精灵所化,短暂的贬谪凡尘。

不然怎会有如此江海之才,通灵之笔,不俗之情哉!

人生的冰激与柔情/我也曾尝味,我也曾容忍/有时阶砌下蟋蟀的秋吟/

引起我心伤,逼迫我泪零/我坦露我坦白的胸襟/献爱与一天的明星/

任凭人生是幻是真/地球存在或是消泯———太空中永远有不昧的明星!

在尝遍人世的冰冷激厉和似水柔情,诗人亦能容忍一切,襟怀豁达,诸事随缘,但当西风黄叶,秋色凄清,玉露侵阶,蟋蟀鸣秋之际,感人生之坎坷,抱负之难展,红尘之恩怨,家国之隐忧(反动派对学潮之疯狂镇压)又引发诗人为之心伤泪流。

愿袒露直率无私的胸怀,将真爱献给满天明亮的繁星,随那人生之真幻,地球之存灭,但那宇宙间的明星,其光辉却是永恒的!

纵经万亿之春秋,星空之流转景观,绝不会有所改变的。

想茫茫之无边宇宙,一颗行星亦可比沧海中之一粟,可知人类处于天地间,又是何其之渺小,只求珍惜流光,对国家民族多做点贡献,也就不虚此生了。

《明月皎夜光》古诗

此诗乃古诗十九首之一。

这一组诗歌,乃写离别的怀思,无常的感慨与失

志的悲哀!

但其哀而不怒,怨而不伤之诗风,恰与志摩之诗相同。

兹附录于后藉作对比: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16](p40)

徐诗末段句云:

任凭人生是幻是真,地球存在或是消泯———太空中永远有不昧之明星!

既然永有不昧之明星,当然亦永远有不昧之月亮,只是圆缺阴晴自古皆然而已!

徐诗之“有时阶砌下蟋蟀的秋吟”古诗之:

“促织鸣东壁”(促织即蟋蟀之别称)暨“秋蝉鸣树间”徐诗之第二段“……………在海上,在风雨后的山顶———永远有一颗,万颗的明星”古诗之: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3]唐朝西鄙人哥舒歌五言绝句云: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哥舒翰本属突厥族,乃唐玄宗开元暨天宝时期之著名将领。

天宝十二年,领兵大破吐蕃军,收复黄河九曲,使吐蕃军不敢近青海)。

徐诗第四段:

……………散布在荒野的枯草里——饱啜你一瞬瞬的殷勤。

古诗之: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徐诗之“人生的冰激与柔情,我也曾尝

味,我也曾容忍。

”以古诗之:

“玄鸟逝安适”,藉以慰之!

岂非弦外之音哉!

玄鸟即燕子之别称。

唐朝名诗人刘禹锡《乌衣巷》末两句: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导与谢安乃晋朝名臣名将,声威盖世,功绩丰伟,奈时过

境迁,都成史迹。

况志摩仅为浮生之得失,世态之炎凉,即发浩叹,且均属往事之追忆,既是云烟过眼,又岂足为之感伤哉!

(二)举秋水轩尺牍两篇均属“温柔敦厚”之作。

(秋水轩尺牍)山阴许葭村著与王沧亭(别后思慕自述近况)

弟向获缔交于季方,因得闻元方之贤。

思一见为快。

昨于会城邂逅遇之。

觉大兄之才华器宇。

更有胜于所闻者。

正恨相见之晚,不期越宿分襟,又恨相违之速矣。

别后初四日抵津门。

初十日诣平舒。

月未一圆。

地经两易。

风尘仆仆。

无非芸人之田。

自怜亦堪自笑。

比值同人归里。

馆中惟我独居。

加以清磬红鱼。

直是修行古刹。

而西风黄叶。

洄溯时殷。

双鲤之颁。

定不我弃。

尊体复元否。

嫁务纷劳。

诸宜珍摄。

因风寄意。

不尽所怀。

与王沧亭(述思家乡)

癸秋获亲芝宇。

适有平舒之行。

匆匆赋别。

旋投尺素于清丰幕次。

得陈炜

光札。

乃知抱恙南返。

心窃系之。

顷晤徐君养安。

道文斾由邗江而之山左。

山风月。

与齐甸莺花。

自必尽收吟箧。

而出干将于吴匣。

售太璞于荆山。

尤可

为兄操券也。

弟去国八年。

萍踪远讬。

白云亲舍。

魂梦为劳。

只以鸡肋縻人。

遽难割弃。

惟有日诵。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之句已耳。

《威尼市》(谈徐志摩诗作)

当残阳西坠,时近黄昏之际,若臵身于名山胜水,湖阁溪桥之上,对于多

情善感的诗人,总会陶醉在诗情画意的美景中,总会想起唐朝空灵派名诗人李

商隐《登乐游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佳句。

徐志摩欧游抵达意大

利东北部之名城威尼市,独立河桥,正当日落黄昏,对着当前的谜人胜境,因

而诗兴雄发,遂即景以赋诗,抒发他灵秀雋逸的情怀。

当他桥上凭栏,眺望黄

昏景色,正凝神静赏时,忽闻隐隐的箫声琴韵,自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管弦

乐曲声,不但为当前的画境增添几分诗意,更拨动了诗人的心弦,于是将自然

界各种形象的投影,藉着金黄色的落日余晖,灿烂的倒映在烟波的涟漪里,且

均匀地凝结在澄清的蓝色水天中。

而那箫声琴韵,也仿佛在水天中飘荡,这种

绝妙的意境,已足令人为之神往!

况时以将入夜,见游河画艇,灯烛辉莹,歌

声阵阵,断续往还,简直是活生生地臵身于梦寐的情境中!

此时,诗人对于浮

生的情债,浪漫的生涯,若有所顿悟,想起以往的诸般姻缘,就像一匹没有色

彩的白绸,一切都像幻景般地消失泯灭!

在流水的宽阔胸前,那鲜妍的景物,

那绻缱的情思,都像是逐水漂流般的流入沉沉的黄昏里。

抚今以怀旧,触景而

生情,顿时拔动诗人那灵魂的弦琴,使之感受了无形的冲动,怔忡与惺怇,因

而悄悄地吟弄着一支红朵蜡的新曲,这支新曲,引嗓清唱,就觉得有一股浓香

荡漾在诗人的心湖中,而对于诗人此时微妙的心琴妙曲,究竟有谁能领略,有

谁能倾听曲中的寄意呢!

诗人徐志摩于威尼市一诗中,对于意象的使用,也是引人入胜的主因。

他以“桥上”,“黄昏”,“箫声”,“黄金”,“波涟”,“游艇”,“流水”“甜熟”,“梦寐”,“姻缦”,“幻景”,“灵魂”,“绻缱”,“心琴”,“微妙”等辞语,重重渲染交织,将威尼斯的河桥黄昏之景,描绘的有声有色,且情境交融,环诵之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