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题+Word版含答案docWord格式.docx
《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题+Word版含答案doc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题+Word版含答案doc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无疑是当下博物馆建设需要明确的功能定位。
B.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在旅游成为很容易实现的事情的同时,令人堪忧的是旅程中暴露出的诸多不文明现象,甚至违规违法事件也时有发生。
C.作家任林举继报告文学《粮道》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后,另一篇粮食题材的报告文学《贡米》,在《中国作家》全文发表,再一次引发各界的强烈关注。
D.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以“发展中的电影、多样性的文化”为主题,旨在以电影为纽带,促进丝路沿线各国文化的交流,传承丝路精神,弘扬丝路文化。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日前,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至此,全国已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的省份达到30个。
B.在里约残奥会上,中国残奥代表团共获107枚金牌、81枚银牌和51枚铜牌,239块奖牌的骄人成绩连续第四次占据金牌榜与奖牌榜双第一。
C.根据国家统计局9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创下今年以来新低。
D.中国电信、联通、移动三大运营商相关负责人分别表示:
在北京地区,10月15日起非实名登记的手机卡将停机,最晚至10月底,非实名手机用户全部停机。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秦汉时期,匈奴是北方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集团,秦始皇之所以修筑万里长城,就是为了抵御匈奴。
一说到秦始皇,可能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汉武帝。
____,____,____,____,____。
秦始皇比较热衷于修长城和寻求长生不老药,而汉武帝则致力于经营西域和积极引进域外物质文明,从而迎来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峰。
①这两位帝王都堪称天之骄子
②似乎汉武帝要略胜一筹
③正所谓“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④但如果单单就拓展中西文化关系而言
⑤世人常常将二者相提并论
⑥就开拓疆土、雄才大略而论可谓各有千秋
A.①③④②⑥⑤B.①⑥⑤④②③
C.⑤④②⑥③①D.⑤③①⑥④②
8.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化要走出国门,我想①是通过概念或内容题材走向世界,②要有高超的艺术,③艺术中表达的民族文化的精神、艺术家的个性和时代的个性,④让外国人认可并感染他们。
这次我们展览的主题叫“中国写意”,⑤以中国写意美学为特征、以中华美学精神为主导、以中国民族精神为核心的当代创作。
这里有中国老中青优秀艺术家的作品,⑥经过了中国美术馆专家们的精心遴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如果
那么
因为
必须
/
还
B
不仅
更
要
就是
都
C
不但
而且
以及
于是
甚至
D
虽然
但是
并且
正是
即
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国庆期间,一对年轻情侣不顾“禁止刻画”标牌的提示,用钥匙将名字刻在了长城砖墙上,两个人的行为①引发了网友的愤怒。
据报道,各地景区出现的不文明旅游行为②有不少。
③,总体来看,旅游不文明行为与前两年相比已经减少了很多。
④加强文明旅游正面引导,国庆假期期间各地开展了不少“倡导文明出游”主题活动。
专家表示,一些旅游不文明行为,是⑤“出了门,没人认识,可以放松”的心理;
还有一些是⑥无意识的行为,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带到了旅途中。
⑦,⑧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⑨加强教育引导,将硬性约束与正面倡导并重,逐渐树立游客文明意识。
⑦
⑧
⑨
的确
出于
所以
只要
就能
也
不过
为了
因此
既要
又要
立即
或是
既
又
随即
由于
只有
10.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阅读能养心,能养生,我还要加上能养颜。
一个人读不读书,你从他的面容就能看出。
,从表情、神态、风度都会显示出来的。
许多老学者老得非常美,让你惊叹人老了还可以这样光彩照人。
A.一个人读不读书气质就是不一样,好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就是养生之道
B.一个人只要读书,他的气质就不一样,读书才是养颜佳品,美颜之术
C.一个人要想有品质就需多读书,要想愉悦性情,提升修养,就需要多读书
D.一个人美不美不只是外在的东西,他有个气质,读不读书气质就是不一样
二、现代文阅读(共6题,每题4分,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有人说,当今社会,有一样东西几乎让所有人都无可逃逸,那就是浮躁的风气。
这话虽有些偏激,却道出了许多人欲言难言的自我困惑。
杂乱吵闹是喧嚣的外在表现,其本质则是浮躁,是人们内心的急躁、失衡、不沉稳。
浮躁,是丧失定力,随波逐流;
是心急如火,投机取巧;
是虚浮夸张,一片泡沫;
是不要过程,只要结果。
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
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
浮躁之风盛行,会导致这样的现象:
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为商者盼望一夜暴富,为艺者盼望一举成名。
也容易出现这样的结果:
社会被浮躁之风笼罩,清静的人生、专心的工作、精良的产品,变得稀罕起来;
因为求快而忽视了细节和质量,导致一些地方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劳民伤财。
那些整日忙碌赶场子的人,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那些跟风起哄盲目不安的人,看似日理万机,好像勤奋忙碌,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原因就在于他们“用心躁”而无法“用心一”。
对于浮躁,古人总结出了“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
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人们对变化的感受极为敏感;
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变动不居之中也有恒定不变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
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上了创新的风口,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成功终究是短暂而不稳固的。
舒服与辛苦,安逸与劳顿,亦有着互相转换的辩证法。
《道德经》里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人活一辈子,要想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祛除内心的焦躁,静下心定下神,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做事,而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浮躁所裹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所揭示的,乃是喧嚣之中的宁静心态。
内心的宁静,是一种穿越世俗、撇开浮躁的力量,有了它,便可以每临大事有静气,便听不到外界的吵闹嘈杂,便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看穿陷阱、看淡诱惑。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了静的底色,才有达的境界、定的气质、和的格调,才能让人生剧本脱俗雅致。
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是“大家”风范,亦属常人能力所及。
内心的宁静,是最为深厚的修行。
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我们不必超脱凡尘,也一定可以专心致志、成就非凡。
(选自2016年4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11.下列关于“浮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躁是当今社会上的一种风气,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被它所困扰,也都无法逃避。
B.浮躁是人们喧嚣的本质,杂乱吵闹则是其表面现象。
C.浮躁是人们心中产生急躁,失去了定力,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表现。
D.因为人们面对浮华世界而欲壑难填,所以社会风气变得浮躁。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人们都会有无可非议的各种各样的奢望,这奢望也会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
B.如果社会上浮躁风气盛行,那么这就会使社会中多个行业的人们变得急于求成。
C.一些地方的工程出现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又劳民伤财的现象,是因为工程负责方一心求快而忽视了施工的细节和质量。
D.有些人做事由于用心不专,只顾着忙赶场子,看似在勤奋忙碌,可到头来往往也难成大事。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德经》所言“静为躁君,躁则失君”,呈现的是一种相互转换的辩证法。
B.无论是古代,还是日新月异的今日社会,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保证不被社会的喧嚣浮躁所裹挟,要静心定神、扎实做事。
C.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是一种能穿越世俗、撇开浮躁;
进而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的宁静心态。
D.每临大事有静气,是一种“大家”风范,也是最为深厚的修行,虽然不是常人所能及,但是大家都要专心致志,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对于先秦时期的人而言,神拥有极大的权威,而人则对其心怀敬畏。
《国语·
楚语下》便记述楚国大夫观射父之言:
“况其下之人,其谁敢不战战兢兢以事百神!
自公以下至于庶人,其谁敢不齐肃恭敬致力于神!
”
在很多情况下,先秦典籍所提及的神只是泛称而已,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类别和形象。
幸运的是,《国语》中的一段叙事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神之具体情况的机会。
在《国语·
周语上》中,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周惠王便就此询问内史过。
内史过回顾了王朝兴衰之时的诸神:
“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
其亡也,回禄信于耹隧。
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
其亡也,夷羊在牧。
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
其亡也,杜伯射王子鄗……若由是观之,其丹朱之神乎?
”内史过列举的诸神包括融、回禄、梼杌、夷羊、鸑鷟、杜伯以及此次降于莘的丹朱之神。
诸神都是何方神圣?
依照韦昭的注解,融即是祝融,《郑语》中称其是黎,也即是《左传》所说的颛顼氏之子;
回禄本名吴回,是火神,又有说其名黎,与祝融为同一人;
梼杌是鲧,即禹的父亲;
夷羊是神兽名;
鸑鷟则是凤之别名;
杜伯是周宣王大臣,被其冤杀;
丹朱则是尧之子。
由此可知,至少在这段叙述中,可进入神这个序列中的,不仅可以有夷羊、鸑鷟等神兽、神鸟,还有宗神人神,即使人死之后同样可以被称为神。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神灵,如《周语下》记载东周王城边的谷、洛两条河交汇在一起,周太子晋称之为“二川之神”,可见神也包括河神之属。
因此,《国语》中的诸神首先包括祖先神,人鬼亦可称为神,还包括自然神,如河神等,而神兽、神鸟之属也可称为神。
在《国语》中,诸神很多都拥有某种形象,并以其形象降临人间。
有神兽、神鸟状貌的,还有杜伯为人形而“乘白马素车,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而鲧则在另一处《晋语八》的相关记述中化为黄熊的形象。
内史过所说的丹朱凭依王后之身而生穆王,与历史上众多的感神迹而生的故事大体类似,而从“夫神壹,不远徙迁”,以及之后派丹朱之后狸姓往祭来看,对丹朱的祭祀也符合“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的规则,因此丹朱大致属于宗神之列。
依据殷商至周的宗祖神观念,他们死后都是在帝左右的,《国语》也多有这类叙事,如《晋语二》记载作为天之刑神的蓐收是少皞氏之子该,开口即是“帝命曰”。
在虢公梦中,蓐收的形象是“人面白毛虎爪,执钺立于西阿之下”。
而之所以知道此神是蓐收,主要是因为史嚚据虢公梦中形象占卜所得。
既然可以通过形象而知道神名,这也说明当时人们对于某一神的形象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其实,《晋语八》鲧化为黄熊的事例也是如此,晋平公生病而梦到黄熊,郑国大夫子产根据黄熊的形象而知此神应为鲧,并建议其祭祀夏郊。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既然需要通过多识多闻之人的介绍才能知晓神名,这同时也说明当时人们对于诸神形象还没有形成普及性的知识。
(摘编自张永路《<
国语>
中的诸神形象》,有删改)
1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人们对待神灵“战战兢兢”“齐肃恭敬”由此可知先秦时期神灵信仰的至高权威和深刻影响。
B.先秦典籍,除了《国语》中的一段记载让人们掌握了神之具体情况,大多数所提及的神只是泛称而已,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类别和形象。
C.内史过列举的诸神包括融、回禄,禹的父亲梼杌,尧之子丹朱,周宣王大臣杜伯,神兽夷羊,神鸟鸑鷟等。
D.依据殷商至周的宗祖神观念,他们死后都是在帝左右的,如《晋语二》记载天之刑神的蓐收是少皞氏之子该,开口即是“帝命曰”。
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据《周语上》记载,《国语》中的诸神首先包括祖先神,人鬼亦可称为神,还包括自然神,如河神等,而神兽、神鸟之属也可称为神。
B.在《国语》中,诸神很多拥有某种形象,并以其形象降临人间。
如:
梼杌化为黄熊;
杜伯被周宣王杀害后,化为人形乘坐白马素车,穿着红衣,手持红弓箭。
C.内史过所说的丹朱凭依王后之身而生穆王,而且从“夫神壹,不远徙迁”以及派丹朱之后对其祭祀符合“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来看,丹朱应该是属于宗神之列。
D.祭祀、祈祷等敬神行为可以求神降福或止祸的观念,在人们意识中的投射就具体表现为子产建议晋平公祭祀夏郊来治病的故事。
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语·
周语上》中,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因为夏商周兴亡之时皆有神灵降临,所以此次降于莘地的为丹朱之神。
B.古代中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等级,并非所有的神灵都可以均等地享受民众的祭拜。
C.在先秦时人的眼中,神与人可以相互交通。
人可以通过祭祀、祈祷而获得神的降福,而神不仅可以降福于人,还可以降祸。
D.先秦时期,人们对于诸神形象还没有形成普及性的知识,需要通过多识多闻之人的介绍才能知晓神名。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9题,每题4分,共3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题。
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
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
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
性好骑射,著韦衣①。
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年四十余,郡上计椽察孝廉。
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
舒曰:
“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
”于是自课。
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
除渑池长,迁浚仪令,入为尚书郎。
时欲沙汰郎官。
非其才者罢之。
“吾即其人也。
”襆被而出。
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
累迁后将军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②而已。
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
毓初不知其善射。
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
毓叹而谢曰:
“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岂一事哉!
”转相国参军,封剧阳子。
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
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
文帝深器重之,每朝会坐罢,目送之曰:
“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
”迁宜阳、荥阳二郡太守,甚有声称。
征拜散骑常侍。
出为冀州刺史,在州三年,以简惠称。
入为侍中。
武帝以舒清素,特赐绢百匹。
迁尚书。
太康初,拜右仆射。
舒与卫瓘、山涛、张华等以六合混一,宜用古典封禅东岳,前后累陈其事。
帝谦让不许。
以舒为左仆射,领吏部。
舒有威重德望,禄赐散之九族,家无余财。
以年老,每称疾逊位。
时论以为晋兴以来。
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
太熙元年薨,时年八十二,谥曰康。
(节选自《晋书·
列传第十一》)
【注】①韦衣:
用皮革做成的衣服,为卑贱之服。
②画筹:
指用筹码计算射箭的成绩。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B.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C.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D.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A.孝廉,“孝”是孝顺父母,“廉”是敬爱兄长,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
通过选举孝廉,在社会上造成“孝顺父母,兄弟和睦”的舆论和风尚,起到了一定的社会教育作用。
B.封禅,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封”多指在泰山顶上筑坛祭天;
“禅”多指在泰山南梁父山上辟场祭地。
C.六合,我国古代称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为“六合”,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还有“神州”“九州”“中原”“海内”‘‘四海”“八荒”等。
D.九族,泛指亲属。
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
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
19.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舒不愿要虚名。
40多岁时,郡中上计掾访察孝廉,魏舒家族中人认为他没有学识,所以劝他不要去参加考试,这样就能留下高洁的名声,而魏舒却坚持学习并最终通过了考试。
B.魏舒为人坦诚。
朝中要淘汰不称职的郎官,魏舒自认为当属被淘汰的人员,便自行整理行装而离职。
此举也令平素没有高论的同僚们深感羞愧。
C.魏舒才华出众。
他的射箭本领得到后将军钟毓的高度评价:
转任相国参军后能够筹划决断那些众人不能决断的关于废除或是兴建的大事,也深得晋文帝的器重。
D.魏舒为官清廉。
无论是在宜阳、荥阳、冀州做官,还是在朝中担任侍中,均因清廉而被人称道;
他还把自己的俸禄赏赐赠给了九族中人,家中也没有多余的钱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2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
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
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
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
服除,为晋州刺史。
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
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
“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
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
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
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瓦,呼嗟道路。
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
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
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
”不纳。
复谏曰:
“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
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
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
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
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
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
先天元年,为侍中。
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
明年,封梁国公。
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
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
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
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
与姚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
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
宋璟闻而叹曰:
“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
”赠幽州都督,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
魏知古传》)
2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
“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服除”亦称。
“除丧”、“脱服”,俗称“脱孝”。
古代丧礼仪式之一。
即除去丧礼之服。
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C.“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