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课标全国I卷理综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6223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新课标全国I卷理综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新课标全国I卷理综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新课标全国I卷理综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新课标全国I卷理综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新课标全国I卷理综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新课标全国I卷理综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新课标全国I卷理综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新课标全国I卷理综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新课标全国I卷理综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兀素,所以要多吃富含咼碘酸的食物

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8.

0H

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10.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

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

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漫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银器为正极,Ag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I+3Ag2S=6Ag+A12S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S转化为白色AgCI

11.己—■知某溶液中

含有C1,Br-和CrQ2-,浓度均为O.OIOmolI,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O.OIOmol・L-1的AgNO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2・2・・・..2・・2・

A.C1、Br、CrO4B.CrO4、Br、C1C.Br、C1、CrOD.Br、CrO、C1

12.分子式为C5HQ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A.15种B.28种C.32种D.40种

13.

中第二列是时间,

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

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

根据表中的数据,

A.物体具有惯性

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

・;

F

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1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固体中混杂的NaCI

重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右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

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15.如图,一半径为R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最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圈盘且过圆心c的轴线上有a、b、d三个点,a和b、b和c、c和d间的距离均为R,在a点处有一电荷为q(q>

0)

D.k9Qq

9R2

d,极板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上极板中心有

d/2处的P点有一带电粒子,该粒子从

R2

16.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距为

一小孔(小孔对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小孔正上方

静止开始下落.经过小孔进入电容器,并在下极板处(未与极板接触)返回。

若将下极板向上平移d/3,则从P点开始下落的相同粒子将

A.打到下极板上

B.在下极板处返回

C.在距上极板d/2处返回

D.在距上极板2d/5处返回

【D】

17.如图.在水平面(纸面)内有三根相同的均匀金属棒ab、ac和MN其中ab、ac在a点接触,构成“v”字型导轨。

空间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均匀磁场。

用力使MN向右匀速运动,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运动中MN始终与/bac的平分线垂直且和导轨保持良好接触。

下列关于回

路中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

18•如图,半径为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

一电荷且为q(q>

O)、质最为m的粒子沿平行于直径ab的方向射入磁场区域.射入点与ab的距离为d/2,已知粒子射出磁场与射入磁场时运动方

R的圆是一圆柱形匀强磁场区城的横截面(纸面),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

■•

向间的夹角为

A.qBRB

2m

【B】

6O0,则粒子的速率为(不计重力)

.qBRC.3qBRD.2qBR

m2m

 

图线,

A.在时刻ti,a车追上b车

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在ti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在ti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

【BC】

20.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343km的近圆形轨道上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大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B.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

C.如不加千预,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

D.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21.2012年11月,“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

图(a)为利用阻拦

系统让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图。

飞机着舰并成功钩住阻拦索后,飞机的动

力系统立即关闭,阻拦系统通过阻拦索对飞机施加一作用力,使飞机在甲板上短距离滑行后停

止。

某次降落,以飞机着舰为计时零点,飞机在t=0.4s时恰好钩住阻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

A.从着舰到停止,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约为无阻拦索时的1/10

B.在0.4s〜2.5s时间内,阻拦索的张力几乎不随时间变化

到停止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所示。

假如无阻拦索,飞机从着舰到停止需要的滑行距离

C.在滑行过程中,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会超过2.5g

D.在0.4s〜2.5s时间内.阻拦系统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几乎不变

【AC】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越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

必须做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7分)图(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实验步骤如

下:

1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

M从材、重物的质量m;

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2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3

A和光电门B

123

1ilmilinilniHnii

05[U1520

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上人和厶tB;

求出加速度a;

4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a;

5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卩。

图(a)

图(b)

回答下列问题:

(I)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lmm)的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

0.960cm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

△tA和AtB表示为a="

L%叫」。

(3)动摩擦因数卩可用Mma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卩=。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

差”)。

23.(8分)

某学生实验小组利用图(a)所示电路,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和电阻“xIk”挡内

部电路的总电阻。

使用的器材有:

多用电表;

客用电豪

电压表:

量程5V,内阻十几千欧;

滑动变阻器:

最大阻值5kQ

导线若干。

魁備熠⑺

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多用电表挡位调到电阻“XIk”挡,再将红表笔和黑表笔短接,调零点.

(2)将图(a中多用电表的红表笔和i(填“i”或“2)端相连,黑表笔连接另一端。

(3)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适当位置,使多用电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这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c)所示,多用电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15.0kQ和36v。

(4)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

此时多用电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12.0kQ和40丄。

从测量数据可知,电压表的内阻为12.0kQ。

(5)多用电表电阻挡内部电路可等效为由一个无内阻的电池、一个理想电流表和一个电阻串联而成的电路,如图(d)所示。

根据前面的实验数据计算可得,此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

24.(13分)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和B,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R。

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B和R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21)、(0,-I)和(0,0)点。

己知A从静止开始沿y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运动:

B平行于x轴朝x轴正向匀速运动。

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标记R在某时刻通过点(I,

B运动速度的大小

解:

设B车的速度大小为v。

如图,标记R在时刻t通过点K(l,1),此时A、B的位置分别为HG据运动学公式,H的纵坐标y、G的横坐标Xb.分别为y21丄at?

,2

A2XAVt2

由于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FGHhAIGK,有(y"

):

21=2:

1,l:

(xb-I)=2:

1综合解得v1J6al

4

【点评】题目立意新颖,解题关键是画出运动状态简图并充分理解“假定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的含义。

25.(19分)

如图,两条平行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B.间距为L。

导轨上端接有一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

导轨处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

在导轨上放置一质最为m的金属棒,棒可沿导轨下滑,且在下滑过程中保持与导轨垂直并良好接触。

已知金属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卩,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o忽略所有电阻。

让金属棒从导轨上端由扑止开始下滑,求:

(1)电容器极板上积累的电荷量与金属棒速度大小的关系;

(2)金属棒的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I)设金属棒下滑的速度大小为v,则感应电动势为E=BLv对电容器U=EC=Q/E所以Q=CBLv.

(2)据数学知识,由Q=CBLv寻i=CBLa,对金属棒mgsin0-卩mgcosB-BLi=ma

解得am(sin-cosg为恒量,因此金属棒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mB2L2C

gt

m(sin-cos

22

mB2L2C

【点评】情景比较简单,注意数理结合就非常容易啦!

26.(13分)

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乙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f相对分子质燈

1密度/(g

沸点fC

洛解性

环己肿

IW

0.96J«

161

微溶丁水

环己烯

82

O.8J02

83|

难弄于水

合成反应:

在a中加入20g环乙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C。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淋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乙烯10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

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A.立即补加B.冷却后补加C.不需补加D.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

从分液漏斗的(填“上口倒出”或“下口倒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

(6)在环乙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圆底烧瓶B.温度计C.吸滤瓶D.球形冷凝管E.接收器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乙烯产率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A.41%B.50%C.61%D.70%

27.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

某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钻酸锂(LiCoQ),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

充点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二LixC。

现欲利用以下工艺流程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部分条件为给出)。

p^@^(E2LMOHhB#

一―越峠詡亠殊可twF盜我

水flkCoSO.^^)

NH.KCOi^^

(1)LiCoCb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

(2)写出“正极碱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酸浸”一般在80C下进行,写出该步骤中发生的所有氧化还原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可用盐酸代替H2SQ和H2C2的

混合液,但缺点是

(4)写出“沉钻”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iCoQ与Li1-xCoQ之间的转化,写出放电时电池反应

方程式。

(6)上述工艺中,“放电处理”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其原因是

在整个回收工艺中,可回收到的金属化合物有填化学式)。

28.(15分)

二甲醚(CHOC炒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能源。

有合成气(组成为H2、CQ

和少量的CQ)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中的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反应:

甲醇合成反应:

(i)CQ(g)+2H2(g)二CHhQH(g)△H1=-90.1kJ•mol-1

(ii)CQ(g)+3H2(g)二CHQH(g)+HQ(g)△H2=-49.0k•mol-1

水煤气变换反应:

(iii)CQ(g)+H2Q(g)二CQ(g)+H2(g)△H3=-41.1kJ•mol-1

二甲醚合成反应:

(iv)2CH3QH(g)二CHsQCHs(g)△H4=-24.5kJ•mol-1

(1)AI2Q3是合成气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工业上从

铝土矿制备较高纯度AI2Q3主要流程是(以化学

方程式表示)

(2)分析二甲醚合成反应((iv)对于Co转化率的影响

(3)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另一产物为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增加压强对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的影响

(4)有研究者在催化剂厂含(Cu—Zn一Al一O和AI2O3)、压强为5.0MPa的条件下,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结果如右图所示。

其中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

■百r

.tnNu*

%-

*

.A曾"

-

--

ta

¥

r、—

"

、*-.

■-.・

4*

%"

~

11■«

1/..■E1卜

f.I

“¥

汰:

为:

■1T

(1)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其能量密度高于甲醇直接燃料电池(5.93kW•h•kg-1)。

若电解质为酸性,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

生子的电量:

该电池的理论输出电压为1.20V,能址密度

E=

(列式计算。

能盘密度二电池输出电能/燃料质盒,1kW•h=3.6x106J)。

29.(11分)

某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含盘为种子千重的70%。

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

中于重及脂肪含最的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公和干重。

结果表明:

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li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If、训**±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填g"

、“n”

或“0”)。

(3)(3)实验第11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千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

是和。

30.(10分)

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

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

(1)胰岛素从肤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_葡萄糖进入骨骼

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

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

(3)脂肪细胞—L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的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

在此过程

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

31.(21分)

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种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

性)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

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I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

(1)假设上述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受8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分别用A,B.C.D,E.F,G,表示,则紫花品系的基因型为

;

上述5个白花品系之

一的墓因型可能为(写出其

中一种基因型即可).

(2)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要通过杂交

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5

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贝S:

1该实验的思路:

2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32.(6分)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

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

该地常绿

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

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演替阶段

辟落类型

植物种数/种

草本植物

證木

乔木

11

14

2

計叶林

52

12

1

3

针阖叫混交林

67

24

17

常绿阖叶林

106

31

16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演替。

常绿阔叶林遭

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

(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生态

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生态系统.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填“简单”或“复杂”),

原因。

(二)选考题:

共4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

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

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一选修3-3](15分)

(1)(6分)两个相距较远的分子仅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直至不再靠近。

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

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

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分子力先增大,后一直减小

B.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C.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2)(9分)如图,两个侧壁绝热、顶部和底部都导热的相同气缸直立放置,气缸底部和顶部均有细管连通,顶部的细管带有阀门K.两气缸的容积均为V0气缸中

各有一个绝热活塞(质量不同,厚度可忽略)。

开始时K关闭,两活塞下方和右活塞上方充有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压强分别为Po和Po/3;

左活塞在气缸正中间,其上方为真空;

右活塞上方气体体积为V0/4。

现使气缸底与一恒温热源接触,平衡后左活塞升至气缸顶部,且与顶部刚好没有接触;

然后打开K,经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到平衡。

已知外界温度为To,不计活塞与气缸壁间的摩擦。

求:

(i)恒温热源的温度T;

(ii)重新达到平衡后左气缸中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VX

34.[物理一选修3-4](15分)

(1)(6分)如图,a.b,c.d是均匀媒质中x轴上的四个质点.相邻两点的间距依次为2m4m和6m—列简谐横波以2m/s的波速沿x轴正向传播,在t=O时刻到达质点a处,质点a由平衡位践开始竖直向下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