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6015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79 大小:21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9页
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9页
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9页
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9页
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Word格式.docx

《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Word格式.docx(3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要点Word格式.docx

A.2节能与能源利用57

A.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61

A.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63

A.5室内环境质量64

A.6提高与创新66

A.7居住建筑评分计算表68

A.8公共建筑评分计算表68

附录B施工图审查对照表69

B.1节地与室外环境69

B.2节能与能源利用78

B.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86

B.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91

B.5室内环境质量96

B.6提高与创新101

1总则

1.1为落实北京市政府“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促进绿色建筑的科学发展,根据北京市人民政

府办公厅发布的《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京政办发[2013]25号),制定本要点。

1.2本审查要点适用于北京市新建民用建筑工程及类似的其他建筑工程的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类似的其他建筑工程是

指工业厂区内的办公楼、宿舍等类似民用建筑的建筑工程);

附建在工业厂房的办公用房等非工业部分,其面积占整个建筑面积的比例大于等于30%,或面积大于等于1000m2,非工业部分应进行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

1.3本审查要点的标准依据是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11/T825-2015。

1.4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与常规施工图审查同时进行,设计单位需提交《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集成表》,见附录A。

工图除符合本审查要点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1.5本审查要点中涉及两个及以上专业的条文,应在相关专业分别审查后确定该条得分或是否满足要求。

1.6本审查要点5类指标的评分项的“得分Qi”按照该类指标的“实际得分”除以“适用总分”(“适用总分”为100

分减去不参评分)再乘以100分计算,“得分Qi”乘以各类指标的“权重wi”即为该类指标的“加权得分”,“总得分刀Q”为各类指标的“加权得分3iQi”和“加分项得分Qs”之总和,加分项的附加得分Qs按本标准第11章的有关

规定确定。

即刀Q=W1Q什W2Q2+W3Q3+W4Q4+W5Q5+Qs。

评分计算表如下:

表1.6.1居住建筑评分计算表(含住宅建筑、集体宿舍)

工程项目名称

评价指标

节地与室外环境

W1

节能与能源利用

W2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W3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W4

室内环

境质量

W5

指标序号i

1

2

3

4

5

控制项

评定结果

□满足

评分项

权重Wi

0.21

0.24

0.20

0.17

0.18

适用总分

实际得分

得分Qi

加权得分WiQi

加分项得分Qs

总得分刀Q

绿色建筑等级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表1.6.2公共建筑评分计算表

W1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0.16

0.28

0.19

加权得分wiQi

加分项得分Q8

1.7本审查要点中所有控制项要求应全部满足;

每类指标的评分项目“得分Qi”不应小于40分,一星级绿色建筑“总

得分刀Q”不应小于50分;

当“总得分刀Q”分别达到60分、80分时,分别为二星级、三星级。

1.8本审查要点中的“建议最低分”为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目标的得分建议,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得分项。

条文中有“*”标记的为绿色建筑二星级需增加的内容及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

1.9对多功能的综合体单体建筑,应按照本审查要点逐条对适用的区域进行评价,确定各评价条文的得分。

1.10本审查要点由北京市勘察设计和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审查要点编制组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审查要点编制组成员:

北京市勘察设计和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办公室:

叶大华叶嘉王涛胡倩孟宇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曾宇章艳华谢春娥许荷赵彦革李建琳裴智超

孙虹刘永晖

2建筑专业

2.1节地与室外环境

(1)控制项

4.1.1项目选址、规划与建设应符合北京市城乡规划,且应符合生态保护红线、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审查范围】

民用建筑

【审查文件】

建筑设计说明

【审查内容】

(1)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对场地区位、原主要用途、原地形进行简要的介绍,写明规划用地的性质;

(2)如项目中有需特殊保护的区域(如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写明保护要求及保护措施。

4.1.2场地选址、规划与建设应保证场地安全,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等危险源的威胁,且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1)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写明场地内自然条件,有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潜在威胁,如果场地有特殊条件(如有防洪、防氡、防电磁辐射等需要避让的潜在危险源),需特别写明。

4.1.3场地内建设项目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物,且应通过合理布局和隔离等措施降低污染源的影响。

【审查范围】

(1)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写明固体废弃物(垃圾)的收集方式。

注:

本条还有暖通专业、给排水专业相关内容。

4.1.4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使周边建筑及场地的日照条件低于日照标准要求。

建筑设计说明、建筑总平面图

(1)日照相关内容由规划审查部门审核,不在施工图中审查,所有项目均视为满足要求,但需要在设计说明及总平面图中体现如下内容:

1).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写明建筑自身日照要求,以及周围有可能影响到的有日照标准要求的建筑(住宅、幼儿园生活用房等)及其日照要求。

做到本项目内所有建筑都满足有关日照标准,且不降低周边的日照标准;

注:

条文中的“不降低周边建筑及场地的日照标准”是指:

a.对于新建项目的建设,应满足周边建筑及场地有关日照标准的要求;

b.对于改造项目分两种情况:

周边建筑及场地改造前满足日照标准的,应保证其改造后仍符合相关日照标准的要求;

周边建筑及场地改造前未满足日照标准的,改造后不可再降低其原有的日照水平。

2).建筑总平面图中应标明项目中建筑单体之间的间距,以及与周边相邻近建筑的间距、周边建筑的性质。

(2)评分项

I土地利用

4.2.1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评价总分值为17分。

对居住建筑,根据其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评分;

对公共建筑,根据其容积率评分。

1居住建筑:

1)3层及以下,高于35就但不高于41就;

4-6层,高于23就但不高于26就;

7-12层,高于22就但不高于

24m2;

13-18层,高于20旦不高于22m2;

19层及以上,高于11旦不高于14m,;

得13分;

2)3层及以下,不高于35m2;

4-6层,不高于23m2;

7-12层,不高于22m2;

13-18层,不高于20m2;

19层及以上,不高于11m;

得17分。

2公共建筑:

办公科研、商业金融、综合体类建筑容积率达到0.8,不高于1.5,得5分;

达到1.5,不高于2.0得9分;

达到2.0,不高于3.5,得13分;

达到3.5及以上,得17分。

文化娱乐、医疗卫生、教育、体育、交通、民政类建筑容积率达到0.5,不高于0.8,得5分;

达到0.8,不高

于1.2,得9分;

达到1.2,不高于1.5,得13分;

达到1.5及以上,得17分。

居住建筑:

(1)建筑设计说明中或总平面图中的技术指标表应写明居住区内建筑类型、总居住用地面积、总户数、总人口(按2.45

人/户换算人口数)、人均居住用地等指标;

(2)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写明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计算过程,不同情况计算过程及方法如下:

1)当居住区内仅有一种层数类型的住宅时,可采用核算居住区实际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与标准中相对应层数类型的值进行比较的方法,判断出具体的得分。

计算方法:

R均=R-(HX2.45)

公式中R-参评范围的居住用地面积,R均指人均居住用地面积,H为住宅户数,2.45指每户2.45人。

2)当不同层数类型的住宅混合建设时,可采用通过核算现有居住户数可能占用的最大居住用地面积与实际参评居住面积相比较的方法,判断出具体的得分。

当R<

(HiX41+H2X26+H3X24+H4X22+H5X14)X2.45时,得13分。

(HiX35+H2X23+H3X22+H4X20+H5X11)X2.45时,得17分。

式中,H1——3层及以下住宅户数;

H2——4-6层住宅户数;

H3——7-12层住宅户数;

H4——13-18层住宅户数;

H5——19层及以上住宅户数;

R——参评范围的居住用地面积。

公共建筑:

建筑总平面图中的技术指标表应写明总用地面积、地上总建筑面积、容积率。

【建议最低分】

13分

4.2.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居住建筑的住区绿地率:

符合规划指标要求,得1分;

达到规划指标的110%,得2分;

达到规划指标120%,得4分;

2居住建筑的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符合规划指标要求,得1分;

达到规划指标的130%,得3分;

达到规划指标的150%,得5分;

3公共建筑的绿地率:

符合规划指标要求,得2分;

达到规划指标的110%,得5分;

达到规划指标的120%,得7分;

4公共建筑的绿地向社会公众开放,得2分。

民用建筑(宿舍在本条中按照公共建筑的要求审查)

(1)建筑设计说明或总平面图中的技术指标表应写明总居住用地面积、总户数、总人口(与4.2.1条的人口数量应一

致)、绿地面积、绿地率、公共绿地面积等;

(2)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写明人均公共绿地计算过程;

住区的公共绿地是指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

集中绿地应满足基本要求:

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

就,并应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

(1)建筑总平面图中的技术指标表应写明项目总用地面积、绿地面积、绿地率;

(2)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写明场地是否对外开放。

如对外开放,需在建筑设计说明中写明开放区域、开放时间和管理方式。

2分

4.2.3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评价总分值为7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居住建筑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Rr:

达到5%,得2分;

达到15%得4分;

达到25%得6分;

达到30%,得7分;

2公共建筑地下建筑面积与建筑基底面积的比率Rb和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率Rp:

Rb达到70%,

得3分;

Rb达到100%且Rp小于70%,得5分;

Rb达到200%且Rp小于70%,得7分。

建筑设计说明、建筑总平面图、地下平面图

(1)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写明利用地下空间的情况:

居住建筑:

写明地下建筑面积、功能,并计算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

公共建筑:

写明地下建筑面积、功能,并计算地下建筑面积与建筑基底面积的比率;

计算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率。

(2)建筑总平面图中技术指标表应写明地下空间相关指标:

地下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

地下建筑面积、建筑基底面积、地下一层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居住建筑4分

公共建筑5分

n室外环境

4.2.4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评价总分值为4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玻璃幕墙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玻璃幕墙光热性能》GB/T18091的规定,得1分;

2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得1分;

3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规定,得2分。

建筑设计说明、立面图

(1)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写明对玻璃幕墙的要求,且符合《玻璃幕墙光热性能》GB/T18091的规定,并写明可见光反射比;

(2)建筑立面图应标明立面主要材料,建筑立面在选择玻璃幕墙时,应选用可见光反射比在合理范围内的产品,避免有害光反射。

(3)对于无玻璃幕墙的建设项目,第1款和第2款直接得分;

对于不设室外夜景照明的建设项目,第3款直接得分。

此条还有电气专业相关内容。

4分

4.2.5场地环境噪声控制,评价总分值为5分。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规定,得3分;

对影响场地的噪声源采取有效的隔声、降噪措施,得2分。

建筑设计说明、建筑总平面图*隔声降噪措施相关图纸(如需得第2款的2分)

【审查内容】

(1)建筑设计说明中应说明场地周边噪声情况及噪声预测值(应使用《环境影响报告》中对场地噪声的预测值,并写入建筑设计说明),且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要求。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关内容:

0类声环境功能区:

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昼间W50dB(A),夜间w40dB(A);

1类声环境功能区:

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昼间w55dB(A),夜间w45dB(A);

2类声环境功能区:

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昼间w60dB(A),夜间w50dB(A);

3类声环境功能区:

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间w65dB(A),夜间w55dB(A);

4类声环境功能区:

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区域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

类和4b类两种类型。

4a类昼间w70dB(A),夜间w55dB(A).4b类昼间w70dB(A),夜间w60dB(A)。

(2)设计说明中应写明场地周围主要噪声来源(如道路、固定设备噪声源等)并说明采用的隔声降噪措施。

措施中不包含市政建设的绿化、声屏障、路面降噪等各用地范围以外的隔声防噪设施。

*(3)场地中如采用了隔声降噪措施,应提供相关图纸,能够表达出隔声降噪措施的位置、形式等。

4.2.6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有利于建筑冬季的防风和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评价总分值为6

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场地内人行活动区域距地面1.5m高处的风速小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得2分;

2)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大于5Pa,得1分;

2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场地内人行活动区域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得2分;

2)50%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得1分。

建筑总平面图、室外风环境模拟报告

(1)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手段根据不同季节典型风向、风速可对建筑外风环境进行模拟,其中来流风速、风向为对应季节内出现频率最高的风向和平均风速,可通过查阅建筑设计或暖通空调设计手册中的相关资料得到;

(2)对于单栋建筑,或只有迎风第一排建筑的项目,关于风压差的1分可直接得分;

(3)计算“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时,可将建筑外窗的室内表面风压认定为OPa,可开启外窗的室外风压绝对值大于0.5Pa,即算此外窗满足要求;

(4)室外风环境模拟报告中的建筑布局应与建筑总平面图一致。

4.2.7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场地中处于建筑阴影区外的步道、游憩场、庭院、广场等室外活动场地设有乔木、花架等遮阴措施的面积比例,居住建筑达到30%,公共建筑达到10%,得1分;

居住建筑达到50%,公共建筑达到20%,得2分;

2场地中处于建筑阴影区外的机动车道,路面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或设有行道树的路段长度达到70%,得1分;

超过70%的地面机动车停车位设有乔木、遮阳棚等遮阴措施,得1分;

3除绿化屋面和表面设有太阳能板的建筑屋面外,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的建筑屋面面积达到75%,得2分。

【审查文件】建筑设计说明、建筑总平面图*景观总平面图、室外遮阴面积比计算书

【审查内容】

(1)建筑总平面图(或建筑设计说明)中应标明处于建筑阴影区外的步道、游憩场、庭院、广场等室外活动场地设有乔木、花架、遮阳棚等遮阴措施的面积比例。

建筑阴影区为夏至日8:

00〜16:

00时段在4h日照等时线以内的区域。

乔木遮阴面积按照成年乔木的的最大冠幅值为直径的圆的面积。

*景观方案总平面图中应标明处于建筑阴影区外场地中步道、游憩场、庭院、广场等室外活动场地设有乔木、花架、遮阳棚等遮阴措施位置,并提供夏季日照模拟分析图、室外遮阴面积比计算书。

(2)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写明场地中处于建筑阴影区外的机动车道,路面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的面积比(需计算过程);

或者写明设有行道树的机动车道比例。

*景观方案总平面图中应标明处于建筑阴影区外的机动车道、机动车停车位遮阴措施及位置,并提供并提供夏季日照模拟分析图、室外遮阴面积比计算书。

(3)建筑设计说明中应写明建筑屋面材料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的面积比,并写明计算过程。

具体的计算过程,

要求写明太阳辐射反射系数大于0.4的道路、屋面面积(就)、道路、屋面总面积(就),并计算道路路面、建

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低于0.4的面积比(%)。

其中的屋面总面积,可不包含设备占用、屋顶绿化、屋顶水箱等面积。

饰面材料反射比可参考《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中附录D,表D.0.5。

3分

川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

4.2.8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评价总分值为7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得1分;

2场地出入口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得1分;

3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得1分;

4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500m范围内设有3条及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轨道交通站和公共自行车租赁站),得2分;

5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得2分。

建筑总平面图、公共交通示意图

(1)设计说明中写明场地周围公共交通设施情况,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

离,到达自行车租赁站(或室外共享单车专用停车位)的步行距离;

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500m范围内的公共交

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轨道交通站和公共自行车租赁站)及站点停靠的公交线路;

(2)建筑总平面图中标出与公共交通连通的专用通道。

“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可包括建筑外的平台直接通过天桥与公交站点相连,建筑的部分空间与地面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直接连通,为减少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绕行距离设置了专用的人行通道,地下空间与地铁站点直接相连等。

4.2.9场地内无障碍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规定,且场地内外的人行通道实现无障碍衔接,评价分值为3分。

【审查文件】建筑设计说明、建筑总平面图、建筑总平面竖向设计图

*景观室外竖向设计平面图【审查内容】

(1)建筑设计说明中无障碍专篇中应写明场地内无障碍设计的内容;

(2)建筑总平面图中标明场地内人行道、室外活动场地、停车场、建筑出入口的无障碍系统以及场地内外人行通道的无障碍衔接。

(3)建筑总平面竖向设计图应标明场地内主要道路、广场的竖向标高,有高差处应表示出无障碍设施的做法;

*(4)景观室外竖向设计平面图应标明室外人行道、室外活动场地等主要活动广场的竖向标高。

有高差处应表示出无障碍设施的做法。

4.2.10合理设置停车场所,评价总分值为7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配套设置位置合理、方便出入的自行车停车设施,且室外设施采取遮阳防雨措施,得3分;

2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并采取下列措施中的3项,得2分;

达到4项及以上,得4分:

1)采用地下停车库方式;

2)采用机械式停车库、停车楼等方式;

3)停车库或停车场内设置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且满足规划配建指标要求;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