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六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5846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六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六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六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六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六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六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六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六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检测第六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基础过关

1.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具有核糖体,其形成与核仁有关

B.遗传物质是RNA,只位于拟核区

C.能产生可遗传变异,其来源只有基因突变

D.与R型菌相比,S型菌不易受宿主正常防护机制的破坏

解析:

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有核糖体,但没有核仁;

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菌混合培养获得S型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与R型菌相比,S型菌有荚膜,有毒,不易受宿主正常防护机制的破坏,所以S型菌容易导致机体患病。

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D )

A.用S型活菌和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注射,并形成对照

B.用杀死的S型菌与无毒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含量

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S型菌

D.将S型菌的各种物质分离并分别加入各培养基中,培养R型菌,观察是否发生转化

将DNA、蛋白质、荚膜多糖等物质分开,分别观察它们在转化中的作用,可以看到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蛋白质不能使其转化,这是实验的关键所在。

3.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C )

①构成噬菌体的主要元素有C、H、O、N、P

②噬菌体增殖需要宿主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③噬菌体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④能在宿主细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噬菌体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其主要元素是C、H、O、N、P,①正确;

噬菌体增殖时噬菌体本身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由宿主提供,②错误;

噬菌体为病毒,不具有独立代谢能力,不属于生命系统,③错误;

二分裂是细菌等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噬菌体不具有细胞结构,④错误。

4.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同位素标记的方案应为( D )

A.用14C和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B.用18O或32P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

D.一组用32P标记噬菌体DNA,另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用32P、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所以需要用32P标记的细菌和35S标记的细菌分别培养噬菌体。

5.遗传物质的发现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

C.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可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噬菌体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但并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噬菌体是病毒,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

6.(2016·

河南郑州摸底)下列哪项事实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 )

A.人们确认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之后,发现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DNA在亲子代噬菌体之间起桥梁作用

C.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表明,只有加入S型菌的DNA才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D.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人们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后来又有科学家发现一些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由此提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7.将TMV型病毒的蛋白质与HRV型病毒的RNA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组合型病毒,用这个病毒去感染烟草,则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子代病毒为( D )

A.TMV型蛋白质和HRV型RNA

B.HRV型蛋白质和TMV型RNA

C.TMV型蛋白质和TMV型RNA

D.HRV型蛋白质和HRV型RNA

重组病毒的RNA来源于HRV型病毒,则子代病毒就是HRV型

病毒。

能力达标

8.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则子代噬菌体的标记情况是( C )

A.均含32P,均含35SB.均含35S,不含32P

C.部分含32P,均含35SD.均含32P,不含35S

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其侵染大肠杆菌时DNA进入细菌,以此DNA为模板进行复制,并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合成蛋白质所需的原料都来自细菌,所以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都含有35S;

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以此DNA为模板增殖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只有2个含有32P,其余都是由细菌提供的原料合成的。

9.(2016·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摸底)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发现上清液中也含有较高的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 A )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若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子代噬菌体进入上清液,使上清液的放射性也较高;

搅拌不充分,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上,使沉淀物具有较强放射性;

大肠杆菌存在于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主要是蛋白质外壳,32P标记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10.(2017·

湖北襄阳摸底)艾弗里完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后,一些科学家认为“DNA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

同时代的生物学家哈赤基斯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分离出了一种抗青霉素的突变型(记为抗S),提取出它的DNA,将DNA与对青霉素敏感的R型菌(记为非抗R)共同培养。

结果发现,某些非抗R型菌已被转化为抗S型菌并能稳定遗传。

下列关于哈赤基斯实验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D )

A.实验证明:

细菌中一些与荚膜形成无关的性状(如抗药性)也会发生转化

B.抗S型菌的DNA中存在抗青霉素的基因和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

C.实验结果表明:

上述对艾弗里所得结论的怀疑是错误的

D.非抗R型菌转化为抗S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将抗S型菌的DNA与非抗R型菌共同培养,结果某些非抗R型菌已被转化为抗S型菌并能稳定遗传,实验证明:

细菌中一些与荚膜形成无关的性状(如抗药性)也会发生转化;

由题意可知,抗S型菌的DNA中存在抗青霉素的基因和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

实验结果表明:

艾弗里的结论是正确的;

非抗R型菌转化为抗S型菌是基因重组的

结果。

11.下图甲、图乙表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相关实验,据图分析某同学总结出六个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有( B )

①M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

②N处的噬菌体一定不含放射性

③图甲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是不是遗传物质

④图乙增设一组35S标记的噬菌体作对照,就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⑤如果培养2代以上,甲处DNA分子两条链都有放射性的噬菌体个数一定增多

⑥如果培养2代以上,乙处噬菌体的核酸都不含放射性

①分析图甲可知,大肠杆菌用放射性32P或35S处理过,所以,M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①正确;

②由于亲代噬菌体用放射性32P处理过,所以,N处有2个噬菌体中含放射性,②错误;

③图甲的目的是标记噬菌体,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③错误;

④图乙增设一组35S标记的噬菌体作对照,就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由于蛋白质未进入宿主细胞,所以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④正确;

如果图甲中大肠杆菌用放射性35S处理,那么,培养2代以上,DNA分子两条链都有放射性的噬菌体个数是0,更不会增多,⑤错误;

⑥如果培养2代以上,N处有2个噬菌体的核酸含放射性,⑥错误。

12.(2016·

黑龙江双鸭山期末)结合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 

该实验证明了 。

(2)后来,赫尔希和蔡斯用      法,进一步表明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实验包括4个步骤:

 

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②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

③放射

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用数字

表示)。

(3)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存在于    (填“上清液”或“沉淀物”)中。

(4)噬菌体的DNA连续复制n次后,含亲代噬菌体的DNA链的子代噬菌体个体应占总数的    。

 

(1)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分离并提纯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

(2)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一步证明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

②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④离心分离→③放射性检测。

(3)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由于32P标记的是DNA,DNA进入细菌内,所以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存在于沉淀物菌体中。

(4)噬菌体的DNA连续复制n次后,得到2n条DNA,含亲代噬菌体的DNA链有2条,所以含亲代噬菌体的DNA链的子代噬菌体个体应占总数的1/2n-1。

答案:

(1)分离并提纯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是DNA 

(2)同位素标记 ②①④③ (3)沉淀物 (4)1/2n-1

拓展提升

13.(2016·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期中)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和35S分别标记,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填序号)。

(2)若要大量制备用32P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2P的培养基培养       ,再用噬菌体去侵染 。

(3)上述实验中,    (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 。

(4)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和沉淀中的放射性。

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

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  

 。

某同学尝试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将搅拌这一步改为超声震动,其余条件相同。

改进后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基本一致,但与未改进前结果相比,上清液中32P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比例有所增大,可能原因是 

(5)新合成的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外壳,组装出很多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子代噬菌体,其遗传情况     (填“符合”或“不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6)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 。

(1)图中①是磷酸基团,②是脱氧核糖,③是含氮碱基,它们组成一分子脱氧核苷酸;

P位于磷酸基团。

④是R基,⑤是肽键,S元素位于R基。

(2)由于噬菌体不能独立在培养基中生长繁殖,若要大量制备用32P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侵染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不能用15N标记噬菌体的DNA,因为噬菌体的蛋白质也含有N,不能区分两者在遗传中的作用。

(4)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组,预期的实验结果是沉淀物的放射性高,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

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让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超声震动使上清液中32P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比例有所增大,可能原因是超声使得大肠杆菌部分破裂,使大肠杆菌内的放射性物质进入上清液。

(5)噬菌体的DNA不在染色体上,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6)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1)①④ 

(2)大肠杆菌 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 (3)不能 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

(4)沉淀物的放射性高,上清液中放射性很低(几乎无放射性) 将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大肠杆菌分离 超声使得部分大肠杆菌破裂

(5)不符合

(6)DNA是遗传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