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5842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忌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邹忌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邹忌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邹忌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邹忌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邹忌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邹忌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邹忌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邹忌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bà

ng)讥于市朝(chá

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

n)进;

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

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

“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

”他的妻子说:

“您十分漂亮,徐公怎么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

“我与徐公比,谁更美呢?

”妾说:

“徐公怎么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与客人坐着闲聊,邹忌问他:

“我与徐公比较,谁更美呢?

”客人说:

“徐公不如您漂亮。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认为自己不如(徐公美);

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远的不如(徐公美)。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

“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偏爱我;

妾赞美我,是敬畏我;

客人赞美我,是有事请求我。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

“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畏惧我,我的客人有事请求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近臣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畏惧您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有事请求您的:

从这样的情形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

  齐威王说:

“好!

”于是就下命令:

“全部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

书面劝谏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

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廷的门院像集市一样;

几个月以后,偶尔有人来进谏;

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不用一兵一卒,就战胜了敌国。

注释

  

(1)本文选自西汉《战国策.齐策一》,题目是后加的。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邹忌:

《史记》作邹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

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pī)县西南),号成侯。

后又事宣王。

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纳谏,接受规劝改正错误。

接受。

谏(jià

n):

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2)脩:

同“修”,长。

八尺:

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相当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

这里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3)形貌昳(yì

)丽:

容貌光艳美丽。

昳:

光艳。

  (4)朝服衣冠:

早晨穿戴好衣帽。

朝:

早晨。

服:

动词,穿戴。

  (5)窥镜:

照镜子。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孰:

谁】。

【孰与:

与…相比,谁…】

  (7)君美甚:

你更加美。

  (8)及:

赶上,比得上。

  (9)不自信:

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宾语前置用法。

  (10)复:

又。

  (11)旦日:

明日,第二天。

  明日:

又一天。

  (12)与坐谈:

与之坐谈,与客人坐下谈话。

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

  (13)若:

  (14)孰视之:

仔细地察看他。

孰,通“熟”(shú

),仔细,周详。

之,指城北徐公。

  (15)弗如远甚:

远远的不如(徐公美)。

  (16)暮寝而思之:

夜晚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情。

暮,夜晚。

寝,躺,卧。

之,代词,指妻、妾、客“美我”一事。

  (17)之:

助词。

美我:

以我为美。

美,赞美。

  (18)私:

动词,偏爱。

  (19)诚:

确实,实在,的确。

知:

知道

  (20)皆以美于徐公: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以,动词,以为,认为。

于,比

  (21)方千里:

方圆千里之内。

方:

方圆,古代称面积的用语。

  (22)宫妇左右:

指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

莫:

没有。

  (23)四境之内:

全国范围内(的人)。

  (24)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大王受蒙蔽很厉害。

蔽,受蒙蔽,这里指受蒙蔽而不能兼听。

之: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甚:

厉害。

  (2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能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

面刺,当面批评。

过,过错。

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26)能谤讥于市朝:

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

谤讥,公开议论指责,没有贬义。

市朝,指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

  (27)闻寡人之耳者:

传到我耳朵里,闻,使……听到。

  (28)门庭若市:

宫门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形容人多的样子)。

  (29)时时而间进:

时时,有时,不时,有时候。

间(jià

n),间或,偶然,有时候。

进:

进谏。

【进谏:

进言劝谏。

  (30)期(jī)年:

满一年。

期,满。

  (31)虽欲言无可进者:

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32)朝于齐:

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是表示尊重齐国。

  (3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意指国内修明政治,不必用军事力量就可以使敌国畏服。

  (34)题目:

①讽:

比喻、暗示等方法,委婉地规劝,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②纳:

接受③谏:

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古汉语现象

词性

  朝私

  zhāo早晨(名词)私人,自己(代词)

  chá

o朝廷(名词)私私下,偷偷的(形容词)

o朝见(动词)偏爱(动词)

  修方

  身长,长(形容词)古义是两个词:

土地方圆

  修建(动词)地方

  整治(动词)今义是一个名词

  莫:

不定代词,指人。

译为“没有谁”。

词类活用

  形容词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

  形容词作动词私我也(“偏爱”)

  名词作状语面刺(当面)

  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一般“服”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

  朝服衣冠(穿戴)

特殊句式

  固定句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这两句都是比较相关两项得失高下的选择句,是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其中

(1)句中疑问代词“孰”由于受强调而被提前,是

(2)句的倒装句。

  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忌不信自(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

  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

  能谤讥〔于市朝〕(能〔于市朝〕谤讥)皆朝〔于齐〕(皆〔于齐〕朝)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胜)

  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也。

判断句

  (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

式标志

省略句(忌)与(之)坐谈

一、通假字

  孰:

通“熟”,仔细(徐公来,孰视之)

  受:

给予,付予。

通“授”

二、一词多义

  

(1)之

1.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2.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3.臣之妻私臣(的)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

5.寡人之耳(的)

6.吾妻之美我者(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7.孰视之(代词,指俆公)

8.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9.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

10.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

11.问之(代词,他)

12.数月之后(无意义)

13.王之蔽甚矣(不翻译)

14.俆公不若君之美也(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2)、朝

1.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___朝拜

2.于是入朝见威王___朝廷

3.朝服衣冠____早晨(zhāo)

4.能谤讥于市朝___公共场所

  (3)、孰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

  

(4).于

  a.欲有求于我也(向......)

  b.能谤讥于市朝(在)

  C.皆以美于徐公(比)

三、古今异义

  1。

  讽:

古:

规劝今:

讽刺

  2。

窥镜

  窥:

照,看今:

偷看

  3。

明日,徐公来

第二天今:

明天

  4。

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

地土方圆今:

地点

  5。

能面刺寡人之过

  刺:

批评今:

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6。

谤讥于市朝

  谤讥:

指责议论今:

诽谤嘲讽

  7。

臣之妻私臣

  私:

偏爱今:

自私

  8。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

身边大臣今:

方位名词

没有一个今:

不,不要

  9。

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长,原文指身高今:

改正

四、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句)

  2、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6、王之蔽甚矣(被动句)

五、中心

本文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谏而采

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塑造了邹忌这样善

于思考

课文研讨

  一、关于课文

  课文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

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应该说明的是,这篇课文所记述的,未必全是事实,很可能是战国时期流传的名人逸事。

所谓纳谏能导致“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在诸侯割据称雄、以攻伐为贤的战国时代,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

但作者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从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主题,而且通俗生动,说服力强,文笔流畅而富有变化,充满情趣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二、内容分析

  第1段,进谏的缘起。

  作者先刻画了邹忌的外貌:

身材修长,仪表堂堂。

“窥镜”“自视”,逼真地刻画出他不无自得的神情。

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也与下文见徐公后“弗如远甚”的自惭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对比,烘托出他感到受蒙蔽的心情。

明明是“弗如远甚”,可他的妻、妾和客却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显然是由于各自特殊的原因,使他们没有勇气说出真实的情况。

这里,三个人的回答,由于身份和心理不同,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上却有明显的不同。

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

妾因其地位低下,与主人之间并没有多少真情可言,但又不能不顺从,所以她的回答就有些勉强,说话比较拘谨,不敢越雷池一步。

客人的回答则明显地流露出奉承的意味。

  难能可贵的是,邹忌在这一片赞扬声中,并没有昏昏然,忘乎所以,而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先是“不自信”,等见到徐公后,又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弗如远甚”,甚而至于“暮寝而思之”。

  这一段,作者并没有把人物局限于家庭琐事之中,一般性地写他不因妻、妾和客的赞美而感到自满,而是将人物形象进一步提高、升华,由自身想到国家,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于是“入朝见威王”。

  第2段,进谏的内容。

  这一段是课文的中心部分。

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推己及人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

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

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重要性。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

“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主旨,犹如当头棒喝,一针见血,使其猛醒,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他为什么敢下这样的结论呢?

一是邹忌曾任齐相,是国家的重臣,言不在私而益于公,所以他无所顾忌;

二是以小见大,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3段,进谏的结果。

  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

齐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门庭若市”说明在此以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齐威王已经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

“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

齐威王纳谏去蔽,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需要指出的是,“无可进者”“皆朝于齐”均与史实不符,是作者的有意夸张。

  结构图示

  三、写作特色

  1.情节完整,人物生动。

  全文虽然只有三百多字,却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邹忌的两次窥镜,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以及“暮寝而思”等情节,妙趣横生,富于生活气息,亲切有味。

对人物的刻画特别讲究。

如对邹忌,作者不重形体的刻画,而是着重用细节和对话,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又如,齐王只有两个举动,一是“王曰:

‘善。

’”二是“乃下令……”,就把一个贤明的君主形象表现得生动传神。

  2.叙事简洁,剪裁巧妙。

  对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节,作者作了绘声绘色的描绘,对他的进谏,却只作概括的叙述。

对臣民的进谏,也突出重点,记叙“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时期的不同情况,使读者从中体会齐王纳谏后的巨大变化,而对齐王最初受蔽之深,齐国积弊之多,以及具体如何改革等,都只从侧面暗示,略而不写,使文章的中心更为突出。

三问三答,也没有从每个人的形态上去描写,而是通过不同语言来显现人物对问题的不同态度。

用笔简洁,辞约意丰。

  3.语言繁简适度。

  邹忌的三问,内容完全相同,只是在文字上略有变化,既表现了他的怀疑,又毫无重复之感。

三答的意思也相同,但感情色彩却大不一样。

齐王的回答只有一个“善”字,既表现了他的态度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与尊贵。

.

  4.设喻说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设喻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文章先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接着对妻,妾,客的赞美之词进行了分析,为下文的设喻说理做了必要的铺垫.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先丛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以私事比国事,让齐威王从中受到启发。

这种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事大事,用设喻来讲道理,表明了见解的方法,委婉动听,往往收到比直进谏更好的效果.

  5.全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建议

  一这篇课文情节曲折生动,语言上的障碍也不太大。

课前可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并让学生试做练习一,让学生初步弄懂课文大意。

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节省课堂讲授的时间。

  二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常用词较多,而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教学中,应着重对这些常用文言词语进行辨析。

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古今词义的不同。

  知识点总结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

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

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出。

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

讥,微言讽刺。

注意区别:

诽,背地里议论、嘀咕)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

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

一整月叫期月)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

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

  (三)一字多义

  1..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2.问之(代词,他)

  3..吾妻之美我者(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俆公不若君之美也(比得上)

  5.孰视之(代词,指俆公)

  6.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7.吾妻之美我者(结构助词,不翻译)

  8.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9.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

  10.臣之妻私臣(的)

  11.王之蔽甚矣(不翻译)

  1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

  13.数月之后(无意义)

  14.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

  2、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zhāo)

e.能谤讥于市朝公共场所

  3、孰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4.于

  课外

  1、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c.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2、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愚公移山》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

《出师表》确实、的确

  

  (四)古今异义

委婉地劝说今:

  9.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身边的近臣今:

方位词

  (五)句式

  一、整体把握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标题中的“讽”是动词,讽喻的意思,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

“谏”是名词,指批评意见。

  全文共4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课文先介绍邹忌的身材、相貌,肯定他是一个美男子,作为他自美和被别人赞美的基础。

下面便分别向妻、妾、客提出“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想通过第三者的鉴定,来验证自己“美”到什么程度。

而妻、妾、客的回答,都肯定了邹忌比徐公美,直到他亲眼见到徐公,才“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既然远不如徐公美,为什么人家却说自己比徐公美呢?

显然有各自的原因,使他们没有勇气说出事实的真相。

三人的回答,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明显不同。

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示了妻子的偏爱之情,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

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

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不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邹忌经过冷静思考,悟出了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准备以此为喻去讽谏齐王。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讽谏的内容分为两层。

第一层,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

第二层,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与邹忌的处境相同。

在这里,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这种比喻的说理方法,非常贴切,尽情尽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部分(第3、4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先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决心,然后分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写出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意义,精练含蓄,意味深长。

  齐威王:

  他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

他深深懂得收买民心的重要,勇于听取不同的意见。

但是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