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十六峰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5542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白十六峰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长白十六峰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长白十六峰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长白十六峰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长白十六峰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白十六峰文档格式.docx

《长白十六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白十六峰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白十六峰文档格式.docx

更害的游人不得不浪费许多时间,研究不应该研究的峰名。

现根据《长白山江岗志略》、《安图县志》、《抚松县志》等有关史料,以及后人的描述和山形的实际情况,综述一下十六座峰的出处和正名昭示天下。

白云峰

在白山市抚松县境内东南。

白云峰位于天池西侧,

南邻玉柱峰,北对芝盘峰。

海拔2691米,是中国东北第一高峰。

白云峰终日隐匿于缭绕云霄之中,似在凝思,又似在冥想,默默无语羞于露面。

偶得晴空万里的时候,池上云淡风轻,群峰毕露各展仙姿,唯有白云峰依然借片片祥云为纱,遮掩她娇羞的面容。

芝盘峰

又称鹿鸣峰,位于天池西偏北,海拔2603米,

峰顶由四个小山峰组成,有“四子会芝盘”之说。

峰顶有草甸,形如圆盘。

每到严寒冬季,其他各峰积雪封顶,唯有此峰露在雪外。

芝盘峰北侧有可容纳几十人的崆洞,这是长白山的主要异洞之一,因形似鹿,人称鹿蹄洞。

锦屏锋

锦屏锋海拔2590米,位于天池西侧。

在芝盘峰北200米处,东起龙门峰,西经观日峰、芝盘峰,南至白云峰的大马蹄形内壁,俗称“大簸箕”的正中。

观日峰

观日峰位于天池西北,海拔2510米。

观日峰与西大坡相连,山上经常有成群的马鹿出没。

龙门峰

海拔2595.7米,高出天池水面401.7米。

因峰门两峰突起,状若门形,故名龙门。

它位于天池北偏西,与天豁峰一起把守天池水出口。

从长白瀑布,沿乘槎河溯源而上,经玉壁即达龙门峰脚下的天池湖畔。

天豁峰

天豁峰海拔2620米,位于乘槎河东岸与龙门峰对峙。

天豁峰面向天池一侧“土色黄,望之如二龙蟠踞顶上。

峰后石多赤色,亦颇耐观。

每至冬日,雪凝峰间,直同白虹,插入天汉,尤觉十分出色”。

据当地人讲,峰顶平缝中,隐有洞口数处。

登山的人往往看见有蟒蛇出没其间。

在十六峰中,天豁峰是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山峰之一。

铁壁峰

位于天池北侧,海拔2560米,铁壁峰的凝灰岩柱状节理很发育,又经多年风蚀雨侵,峰顶多悬峭壁,嶙峋怪石,并形成有“四老对弈”、“观景台”等胜景。

从铁壁峰西侧的倒石堆顺坡而下,还可下临天池,往此沿铁壁峰山麓经牛郎渡还可到乘槎河源头游玩,在这里还可远眺玉壁、补天石等胜景。

华盖峰

华盖峰又称黄岩峰、鹰嘴峰、天文峰,海拔2670米,

是长白山第三高峰,也是天池东侧最高峰。

它气势雄伟,峥嵘突兀,是长白山之精华所在,也是从北坡俯瞰天池的第一绝妙之处。

据《长白山江岗志略》,华盖峰“山形如盖,其出云还云,状亦如盖。

每至春冬,常见五色云遮掩顶上,即风雪交加,亦不散去。

”因其似帝王车辇之华盖而得名“华盖峰”。

紫霞峰

紫霞峰海拔2618.2米,位于天池东侧。

紫霞峰大部分是

由紫色火山岩构成,峰顶两驼峰高耸天际,紫壁横空,参差错落,大有“峰高崖阶半壁天”的雄伟之势。

远观之白云缭绕紫色山峰,如烟似雾,如丝如缕,宛若西天落霞,紫气生辉,古香古色,整个山体放射着紫色的光芒,故而得名。

孤隼峰

孤隼峰位于天池东南,紫霞、三奇两峰之间,海拔2711米,

霞峰,摄影:

扬眉

下有鸡冠岩、仙人岛等名胜。

孤隼峰峰顶尖削峻峭,向西斜出,形似一只孤傲的鹰隼,故名。

在《长白山江岗志略》中,刘建封这样描绘:

“峰顶尖秀峭古,向西南斜而有力,形同孤隼,层山之中,特树一帜,令人望之而生独立思想”。

这山峰不仅仅像一只孤傲俊美的鹰,同时,还能激励人们昂首挺胸,独立思考,直面人生。

三奇峰

三奇峰在天池东南,海拔2670米,今在朝鲜境内。

据《长白山江岗志略》,“三峰比立,石峙琳琅,影印天池,其秀色可掬,仿佛海上三山,留在人间”。

故称三奇峰。

据说,三奇峰顶有洞,直通天池。

峰下有许多五色石,鲜美光亮,令人喜爱。

白头峰

白头峰海拔2749米,是十六峰中最高的山峰。

据《长白山江岗志略》,白头峰在天池南稍东。

“东丰隆高起,上有孤石独峙,形如佛顶”故命名为白头峰。

她坐落于中朝边界的长白山天池和白头峰,曾经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天池位于长白山之巅,乃火山爆发铸成的九峰围合而成,最高一座为白头峰,历史上中朝国界线在分水岭东下20千米处,自南而北划定。

即使在日本统治朝鲜时期,天池也在中国版图;

且朝鲜建国时对此也是承认的。

1962年中朝蜜月时期,因特殊的缘故,白头峰和一半天池划给朝鲜,朝方接收后的第二天,白头峰便被更名为“将军峰”,以纪念金日成。

扬眉有“长相守,到白头,绵延的山岭、皓白的雪域,你用宽厚的胸怀、健壮的骨骼,展示着世间的大美,只有走进他的世界,你才能感受到他雄浑的气魄!

常相思,到天池,高耸的群峰、冰封的世界,你用浑厚的腰身、挺拔的双肩,揭示着人间的至纯,只有投入他的胸膛,你才能体察到他洁净的情怀”之诗!

冠冕峰

位于天池正南,海拔2525.8米,与“补天石”隔池相对。

冠冕峰是由火山喷出物――白色浮石构成,加之高山气候,四季积雪,四季皆白,雪石难分。

天池内侧有雪山胜景多处,终年不化,故又名玉雪峰。

每到夏天,山峰在阳光的照耀下,雪光皑皑,正可谓“奇峰悬白雪,银光闪闪;

天池映雪峰,波光荡漾”。

卧虎峰

卧虎峰位于天池南偏西,海拔2566米。

峰下尚有鹿径、白花溪等名胜。

白花溪溪长2里,溪水潺潺,清澈碧透,溪旁多高山杜鹃,在积雪中花枝独出,似梨花带雨。

刘建封踏查到此时遇雨,在《白山纪咏》中有“关心飞雨过,冷眼替花愁”的诗句。

梯云峰

位于天池西南侧,海拔2543米。

面朝天池侧有双峰挺立

玉柱峰,摄影,扬眉

,呈梯形,背向天池侧两峰相对,亦呈梯形,又因山头终年云雾缭绕,即使是晴天也看不清峰的轮廓。

传说此峰直通天宫,是天庭和人间相连的天梯,因此得名“梯云峰”。

在梯云峰与玉柱峰之间,有一又长又大的山坡,由此可登梯云峰顶。

山坡虽不陡峭,但坡路漫长,沿坡攀登时,常使人累得气喘吁吁。

所以人称此坡为喘气坡,再往上行,两侧陡峭,中间狭窄的苔原山脊,风大路险人难行,长达3千米,称为老虎背。

玉柱峰

位于天池西侧,海拔2664米。

因山体由青色玄武岩构成,又称青石峰。

此峰顶部五峰簇拥,状若玉柱,有天欲坠、赖以擎天之感,故享有“长白玉柱”的美誉。

因玉柱由青色岩石构成,又称青石峰。

玉柱峰顶有五个海拔2500米以上的柱峰,倾向天池。

峭壁陡直、危耸,峰顶有贯通全峰的“一”字大断层。

峰下侧有较大的倒石堆和泥石扇。

有高山杜鹃、越桔等组成的较丰满的植被。

夏秋群鹿多聚此吃草饮水。

[4] 

历史古籍已有天池十六峰的记述,之后又命名了落笔峰、不老峰、砥柱山。

20世纪80年代,全国地名普查时又命名了天文峰、织女峰、使环抱天池奇峰数量达到了21个。

其中3个峰为中朝两国界峰,3个山峰今在朝鲜境内。

天文峰(华盖峰)

特别说明的是:

华盖峰的别名在长白山十六峰中是最多的,而因峰顶由黄色浮石组成,又得名“黄岩峰”;

因峰顶尖如鹰嘴,倾向天池,有人呼之“鹰嘴峰”。

1958年在其东侧建长白山天池气象站后,人们也称其为天文峰。

有人往往认为华盖、天文为两座不同的山峰,此说以讹传讹,贻害无穷。

长白山天池气象站,位于当年玄武岩岩浆的溢流口处。

绕上长白十八盘的云中路,就修在这条熔岩流上。

这是北坡可乘车直达山巅的唯一盘山公路。

织女峰

位于乘槎河东岸,天豁峰和铁壁峰之间。

海拔2530米,

峰顶有闻名遐尔的揽胜台。

传说牛郎织女在每年七月初七相会时,曾经在此观览湖光月影,因名织女峰。

织女峰也是环池群峰最秀丽的一座,站在峰顶,乘槎河、牛郎渡尽入眼底。

落笔峰

又名荷笔峰。

位于天豁峰北偏东,东南距天文峰700米,海拔2520米。

柱状峰顶高耸入云,恰似笔尖放在混元笔筒之上,因而得名。

不老峰

位于落笔峰北偏西,海拔2500米,与天文峰后脊连结。

逶迤向东延伸,山巅孤峰独立。

砥柱山

位于不老峰西,海拔2142米。

因山体浑厚,以支柱群峰得名。

物候资源

编辑

长白山所在地区属于温带,按风带分,应全年盛行西风,

摄影:

降水较多。

但因东亚为季风区,近地层风向受扰乱,虽全年也以偏西风向为主,但夏季东南风有所增加,冬季东南风明显减少。

由于长白山很高,山顶处于对流层中部,季风势力不及,故山脚下风向随季节变化,山顶全年盛行偏西风,其他风向很少。

因夏季风潮湿,冬季风干燥,对山顶山脚有同样影响,从而山顶山脚都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长白山从山脚到山顶垂直高度两千余米,,气候也相应有垂直变化,可以划分出中温带,寒温带和高山亚寒带三个气候带;

但总的来说,全山区仍都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其主要气候特征是:

冬季漫长而寒冷,山顶温度特低;

冬季特长;

夏季短而凉爽,1200米或1400米以上无夏;

春秋季节较长,1200米或1400米以上春秋相连(以日平均气温分四季),降水的季风特征明显,从上到下,降水都集中在6至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

山脚下风向随季节变化,夏多东南风或东南风明显增加,冬多偏西风,山顶则终年刮偏西风。

气压

山顶的年平均气压734毫巴,相当于水银柱551毫米,比山下的松江低212毫巴,相当于水银柱159毫米。

从山底往上,大约每升高100米,气压降低10.5毫巴,相当于水银柱7.9毫米。

山脚下的气压都是冬季高、夏季低,而山顶上则相反,夏季高于冬季。

气压最高月。

比最低月高17.5毫巴。

山顶的夏季气压和冬季比,相当于往山下移动了170米。

风力

风向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影响,山脚下全年虽以偏西风向为主,但夏季东南风增加,冬季东南风减少。

山顶终年吹偏西风,尤以西南偏西风为最多。

长白山的高处,因终年刮西风,风速又大,所以在海拔约2000米处的树木均矮曲化,树身一律向东倾斜。

长白山顶一年四季或在高空西风急流区中,或在急流的北侧,所以全年风速都极大,年平均风速竟达11.7米/秒,为全国之最。

气温的递减率

因长白山的地形复杂,受热状况不同,反映在气温直减率上,不同坡向也有一定差异。

在长白山,以东坡和东南坡为最大,西北坡次之,北坡最小。

也就是说,在相同的高度上,东坡和东南坡气温最高,西北坡次之,北坡气温最低。

气温直减率也有季节变化,长白山各地都以春季为最大,夏季次之,秋季又次之,冬季最小。

气温与植被的垂直分布

长白山的植被类型复杂,从下往上,随着地势的升高,展现了比较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布。

在北坡550米以下为蒙古栎林,因为它是红松阔叶混交林被破坏后的次生植被,所以不能划为独立的垂直分布带,而应包括在其原生植被一红松阔叶混交林带之内。

1100米以下为红松阔叶混交林带;

1100米到1700米为云冷杉(暗针叶林)林带;

1700米到2000为亚高山岳桦林带;

2000米以上一直到山顶为高山苔原带。

这样的植被垂直分布,毫无疑问和气候条件是有密切关系的。

在主要气候条件中,因长白山降水多,非常湿润,所以降水量或湿润度不是限制性因子。

因此,气温的高低和生长期、霜期、结冰期的长短是出现植被垂直分布带的根本原因。

季节划分

人们一般把3到5月定为春季,6到8月定为夏季,9到11月定为秋季,12到翌年2月定为冬季。

这样划分四季,简单明了,在温带平原上也大致能与自然现象相符合。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在编写西藏气候资料时采用了日平均气温划分四季。

即以日平均气温0-18℃为春、秋,大于等于18℃为夏,小于等于0℃为冬。

用此法划分长白山的四季,则山脚2下春季始于3月下旬到4月上旬,止于6月中旬到7月上旬,春长79-94天。

夏始于6月中旬到7月上旬,止于8月下旬到9月初,夏长46-81天。

秋始于8月下旬到9月初,止于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秋长63-66天。

冬始于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止于3月下旬到4月上旬,冬长139-162天。

降水

长白山区降水天气系统活动频繁,距海较近,又是林区,水汽充沛,地势又高,所以是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最多的地区,而长白山顶又是这一多雨区的中心。

长白山的水气来源有本地蒸发(主要是森林蒸发),有直接自太平洋、日本海吹来的东南季风,而最大的来源则是由江淮气旋、华北气旋、台风等降水天气系统带来的。

而这些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天气系统,一般多由丹东一带自西南向东北移动。

在移动中由于大量降水而水汽越来越少,所以,长白山区降水多少的规律之一就是西南部多,东北部少。

另一条规律则是地势越高降水越多。

山脚下(300米到600米处)年降水量为518-857毫米,东部少西部多。

红松阔叶混交林带的上限高度1100-1400米处,年降水量约为840-890毫米。

云冷杉林带的上限高度1700-1800米处,年降水量约为1010-1090毫米。

亚高山岳桦林带的上限高度2000-2100米处,年降水量约为1100-1160毫米。

山顶上(天池气象站)的年降水量为1333毫米。

湿度

整个长白山区,因降水量大,又是林区,空气湿度比较大。

山脚下,除东坡的和龙较干燥,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4%外,其他坡都在69-73%间,山顶则为74%。

四季之中,以春季的平均相对湿度为最小,以夏季为最大。

云量

长白山区,降水天气系统活动频繁,空气潮湿,所以云量较多。

山脚下年平均总云量为5.5-5.7之间,山顶略多,为5.8。

四季之中,以夏季云量为最多,以冬季云量为最少。

云海是长白山顶的一大景观,多出现在早晨。

有时看山下,一片云海,波浪起伏,这种云是层积云。

有时看山下,灰漾漾一片云海,漫无结构,这种云是层云。

有时在白天,山上天朗气晴,看山下,有片片白帆,和林海遥相辉映,这种云是晴天淡积云。

长白山区因空气湿度大,所以雾日数一般比平原地区多。

但雾的形成除取决于湿度大小之外,还和地形等有密切关系,所以相邻地区有时差异很大。

长白山山脚下的临江、和龙全年雾日数分别只有6.6天和8.8天,而松江、抚松则分别有42.4天和27.5天。

山顶上雾旧特多,全年竟达264.8天,在全国仅次于峨眉山等二三个高山地区,而大大多于其他地方。

在寒冷季节,有雾时,常出现雾淞,俗称树挂。

长白山顶全年有雾淞日为179天,为全国之冠。

日照

长白山因云量多,所以,全年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都是吉林省最少和最小的地区,相应的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也是全省最少的山脚下的全年日照时数为2281时到2454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1%-55%。

山顶上的全年日照时数为2268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1%。

四季之中,日照时数春季最多,冬季最少。

日照百分率则冬季最大夏季最小。

[5] 

主要景点

天池从补天石堆处下泄,经历了乘槎河,长白飞瀑,二道白河,聚龙温泉,五道白河等一路奔腾向西。

补天石堆

补天石位于长白山天池畔,乘槎河河口,

从高处望去胜似一棵巨大的象牙伸入天池,也像“天”字的一捺。

一百多年前,全面科学考察长白山的第一人、给长白山诸多山水峰峦命名的刘建封,在其所做的《长白山江岗志略》中称补天石在龙门峰东侧,天池出水之处。

石半居水中半居峰上,特起而高。

窥其形势杜池水口,作中流砥柱,亦似有补天池缺陷之象。

乘槎河

龙门、天豁二峰中间,天池的出水口,就是乘槎河的河口,

全长1250米。

天池水流经补天石,牛郎渡,“高燕吻瀑”,便钟鼓雷鸣、飞泉挂壁,形成68米高程的长白瀑布,再注入二道白河。

据载,早年猎户徐某,曾看见河边有一独木舟,横于东岸;

刘建封踏查长白山寻松花江源时,也发现河边斜置一木。

因古代有乘槎(木排)去天河的典故,遂命名为乘槎河。

刘建封还写下了“松花江上乘槎客,寻到天池信有源”的诗句。

牛郎渡

牛郎渡位于乘槎河上,是一块横在河里的石头,它好似一座小桥,帮助人们过河。

因为从此踏过乘槎河后,便可直到织女峰,故名。

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天河配》在长白山找到了物证。

天池水刚刚流入乘槎河,水平如镜,清澈见底。

河水闪着碧蓝的光,映着蓝天、白云和山影,下种田园的寂静笼罩着荒野,透出一种恬淡的诗情。

只看这里,根本不见大荒山的磅薄气势,倒有一种农家田园风情。

在河道最窄处,人们踏着石头即可过去,年轻的人,甚至可以跳过去。

在河湾处,建有巨大的碑石。

卧牛形状的巨石上面镌刻着“牛郎渡”三个大字。

如今,许多青年男女在此留影,以示坚贞的爱情。

牛郎渡巨石成了一块爱情石。

长白飞瀑

而这出水口就是位于北侧天文峰与龙门峰之间的缺口。

天池水由此缺口溢出,穿流在悬崖峭壁之间的乘搓河向北流经1250米处的断崖飞流直下,以雷霆万钧之势,夹带着震天的吼声,跌向深深的谷底,形成落差68米高的瀑布,这就是蔚为壮观的长白飞瀑,它是长白山的第一名胜。

夏日,晴空万里,远望瀑布,似锦缎从天抖落,在阳光照耀下非常耀眼。

飞瀑下落,袅袅娜娜,飘逸曼妙;

近临瀑布,则浪花翻腾,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折射和反射,水汽弥漫,横空出彩虹,绚丽夺目,似虹霓霞雾、珠垂玉坠,令人叹为观止;

来到瀑布旁边,可以听到瀑布的巨大吼声,好似千鼓齐鸣,万雷争吼,又象金戈相击、铁马互奔的声音,飞瀑溅起的层层水雾,仿佛是两军拼搏扬起的阵阵烟尘。

穿过缭绕的云雾,但见浪花翻滚,飞浪四溅,细雨蒙蒙,似雨雪交加;

停立瀑边,白云从身边绕过,仿佛置身于云天之外。

乘搓河水流不大,但水势湍急:

它上与天池相接,下通二道白河,是松花江的正源。

位于天池北侧,乘槎河尽头。

乘槎河流至1250米处便雷霆万钧、飞流直下,形成68米高的瀑布,因系长白山名胜佳景故名长白飞瀑。

由于落差大,在两条玉龙似的水柱猛烈冲击下,崖下形成20多米深的水潭。

湍急的流水注入二道白河,即松花江正源。

长白瀑布挂在群峰竞秀的半壁天堑上,景致蔚为壮观。

刘建封为长白诸峰命名后,欣然写下的著名诗篇:

白河两岸景清幽,碧水悬崖万古留。

疑似龙池喷瑞雪,如同天际挂飞流。

不须鞭石渡沧海,直可乘槎问斗牛。

欲识林泉真乐趣,明朝结伴再来游。

二道白河

松花江的源头有头道江和二道江两源。

二道江的二道白河为松花江的正源,而以古洞河为二道江的北源。

天池水沿天豁、龙门两峰间形成的断裂峡谷“闼们”出流,流过长1250米的乘槎河,后从68米高的断崖跌落而成为“长白瀑布”,北下约1000米,有温泉群的暖流于右岸来归,然后翻滚于约深10米、宽1米、长50多米既险峻又陡峭的河道中,又北下5千米,水流切割成地下河,旋从裂谷飞驰跌落,成为“洞天瀑布"

从源头北下79千米,有五道白河携众水东来,于右岸注入,又西行复北下,有北源古洞河自右岸上两江口汇入。

会流口以上称。

聚龙泉

长白山温泉群位于长白瀑布北900米处,二道白河上游的河谷两岸。

在方圆10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竟有数十个泉口,终日不断地从岩石缝隙中向外喷吐着沸腾的热水,犹如群龙喷水,所以长白温泉群又称聚龙泉。

聚龙泉是温泉群中水量最大、分布最广、水温最高的温泉,堪称长白山第一泉。

较大泉眼有7处。

位于长白瀑布北约900米,落笔峰北倒石堆下侧。

分布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

二道白河从温泉群中间穿过。

河流方向右侧,泉口比较集中,有数十处之多。

较大泉眼有7处,左侧有四五处。

无数条热流从地底涌出,似群龙喷水,故名聚龙泉。

各泉水温不等,一般在60℃以上,最高达82℃,属高热温泉。

温泉旁生长着稀有的植物温泉瓶尔小草。

泉口的涌水量一般为1.8-3.6吨/时,最大可达5.96吨/时。

聚龙泉水含有较多的硫化氢气体,使它周围的青灰色火山岩染上一层层澄红色或翠绿色的凝华。

这种含有硫化氢、钙、镁等物质的温泉,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对皮肤病、关节炎及风湿症等疗效较好。

冬天,温泉周围,山上山下,白雪皑皑,雪地冰天。

而聚龙泉却依然是泉水净琮,热气缭绕,附近的岳桦枝头,挂满了雾淞,比松花江下游吉林市的雾淞别具风貌。

五道白河

古名娘娘库河,又名尼雅穆尼亚库河。

发源于长白山主峰东麓。

自1800多米的山腰东北流过双目峰后转而北下,右纳星火沟、荒沟,行程104千米,于松江镇以东转向西流,左纳四道白河、三道白河,右纳小沙河后注入二道白河。

全长125千米。

花砬子以上多瀑布、石滩、峡谷,河床为卵、砾石,两岸多山,以下河槽逐渐宽浅;

平水.期松江水文站处水面宽so米,水深1.4米。

流域面积2532平方千米。

[6] 

文化遗迹

天池水畔的文化古迹有三处,它们是补天石堆,八卦庙,女真祭台。

补天石

长白山天池有个出水口,似为天池的缺陷。

吉林省红学专家陈景河先生通过对萨满文化和满族文化的深入研究,发现了《红楼梦》的文化之根在长白山、在萨满文化中。

他认为,《红楼梦》开篇所讲的“大荒山”即指长白山,“无稽崖”谐音即“勿吉哀”(勿吉是长白山的古老民族,是满族先世祖女真更早的称呼),“青埂峰”即“清根峰”的谐音,意思是满清之根;

贾宝玉口中所含的“通灵宝玉”即是青埂峰下的一块没有去补天的石头。

补天石具体的高度和长度,尚无确切的计算,只能根据人与山的比较,估计最高处五六米,长50余米,是一个伸入天池的袖珍半岛。

它是长白山颇具文化内涵的旅游胜景。

八卦庙

天池旁边曾建过一庙,关于此庙,丁兴旺编著的《白头山天池》记载:

“在乘槎河的左带,还可以看封一座古庙。

这是一座木质结构的庙宇,人们叫它八卦庙,又叫宗德寺、采德寺、崇德寺、尊德寺。

八卦庙外形呈八角形,故而得名,据说是1929年建成的。

从八卦庙的规模来看,当年这里一定有过钟磐齐鸣,香火鼎盛的时代。

《安图县文物志》记载:

“八卦庙,又名崇德寺或尊德寺。

庙,网络图片

此寺庙结构为八角形,因此俗称八卦庙。

庙址在天池出水口东北侧岩石台地上。

东为火山锥、天豁峰下的缓坡地,至山根约200米,南距天池100米,西与龙门峰相对,与补天石相距约150米。

此台地的西、南、北为高约40-50米的悬崖。

台地上长有高原灌木草本植物,为地毯式苔原。

1964年曾调查过此庙的原长自山保护局局长李柱哲同志记录,此庙最里面立有两个高70厘米,宽40厘米、厚3厘米左右的圭形木牌,上面楷书汉字,背面为篆字。

右边正面碑文,竖向三行:

道根载源舍堂更造

地于灵宫本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