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75396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doc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doc

高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资料——《文化生活》知识清理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容和特征:

(1)内容: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此文化,既非广义文明、也非狭义知识)。

(2)特征: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必须是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然形成的),而是后天实践与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比如修建博物馆,革命纪念地,举办活动等)

2.文化的总作用:

总之: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注意:

文化本身不是物质力量,但可以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3.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决定;反作用;相对独立性)

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②文化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

a: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b: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作用不同,先进、健康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腐朽文化阻碍。

③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不能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派生品和附属品)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

科技、教育、人才,在经济中越来越重要(如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科技,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b:

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在经济中作用越来越突出(如文化属于第三产业,可以调整产业结构)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

国内,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文化素养。

b:

国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成为国际斗争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提高文化软实力,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个人的作用:

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1)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

①潜移默化: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自觉、主动的。

因此,要积极主动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②深远持久: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①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要积极主动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②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力量倍增。

③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促进人全面发展。

第一单元总结:

文化的作用(大切口)

(1)总之: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2)对社会: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3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2点);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3点)。

(3)对个人:

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优塑。

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点:

文化对人影响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特点。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

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1)民族节日:

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为何要保护文化遗产(了解)

①地位: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作用: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③特点:

具有不可再生性,正在被破坏。

2.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各民族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3)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3.为何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只有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活力。

4.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

类文明繁荣进步)

(2)原则: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方向: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3.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文化交流的途径

(1)商业贸易

(2)人口迁徙(3)教育(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使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2.大众传媒

(1)文化传媒优点: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文化传播的媒介是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媒介是大众传媒(注意,传媒≠大众传媒,包含关系)。

(3)新的传媒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消失。

3.中外文化交流意义(传入、传出)

(1)有利于外域文化传入中国,学习和吸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发展进步(传入)

(2)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促进世界文化

的繁荣发展(传出)

4.怎样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仅限第三课第二框)

(1)引进来:

热情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2)走出去:

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3)途径:

通过文艺交往、教育学习等途径,在生活中多途径传播中华文化。

(4)手段:

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手段传播中华文化。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4.1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的内容

(1)传统习俗;

(2)传统建筑(凝固的艺术);

(3)传统思想;(4)传统文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2.传统文化的特点

(1)继承性

(2)相对稳定性:

基本特征保留,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3)鲜明民族性:

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为何台湾海峡引起两岸同胞最大的乡愁?

为何每逢佳节倍思亲?

3.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作用

(1)传统文化顺应社会变迁,起积极作用

(2)传统文化一成不变,起消极作用

4.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①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保持和发扬。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腐朽的东西,加以改造或剔除。

4.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要求

(1)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要求:

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

(2)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自身的传承);(3)思想运动(文化自身的传承)

(4)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第五课文化创新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文化创新实质;源泉和动力

(1)实质: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源泉和动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1、2教材原话,首先背)(文化创新的措施变意义)

(1)文化发展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4)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推动不同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推动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5)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创新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6)文化创新有利于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5.2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途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方向、主体)

(1)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根本途径)

(2)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纵向)

(3)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

用原则)(横向)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方向)

(5)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主体)

(6)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

第二单元综合探究

1.学习型社会

(1)核心内涵: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2)内在要求: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生教育体系。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源远流长:

汉字,史书典籍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①文字:

是文化的基本载体,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汉字: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

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尤其表现为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征)。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不同区域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③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尤其表现为石窟文化、民族文学作品。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包容性(也是特征)

(1)含义:

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能与其它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它民族文化积极成分。

(2)意义: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中国各民族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