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验证性实验专题总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5386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21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验证性实验专题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生物验证性实验专题总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生物验证性实验专题总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生物验证性实验专题总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生物验证性实验专题总结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验证性实验专题总结Word格式.docx

《生物验证性实验专题总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验证性实验专题总结Word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验证性实验专题总结Word格式.docx

甲、转动粗准焦螺旋 

乙、转动细准焦螺旋 

丙、 

调节光圈 

丁、转动转换器 

戊、移动装片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 

C.戊→丁→丙→乙 

 

D.丁→戊→甲→丙

例3:

(多选)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楚原来观察到的物体。

可能的原因是

A.物体不在视野中央B.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

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D.未换目镜

三、显微镜使用的一些注意问题:

1、放大倍数:

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该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和体积。

例4:

显微镜目镜为10×

,物镜为10×

,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

若物镜转换为40×

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2、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物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

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3、视野:

视野是指一次所能观察到的被检标本的范围。

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工作距离越长;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工作距离越短。

例5:

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

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

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例6:

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同一标本,视野中看到细胞数量最多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A.目镜——10×

,物镜——10×

B.目镜——10×

,物镜——15×

C.目镜——15×

D.目镜——15×

,物镜——45×

4、镜像亮度:

镜像亮度是指视野里所看到的像的亮暗程度。

它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在光源一定的情况下,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在用高倍镜或物镜观察标本时,根椐实际情况可使凹面反光镜、大光圈来增强光源,以改善视野亮度而使物像明亮清晰。

5、视野中物像移动与标本移动的关系:

视野中某观察对象位于左前方如要移到中央,应将装片或切片向左前方移动。

也就是同向移动。

原因是视野中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或切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6、显微镜使用时的异常现象与原因

(1)有气泡:

制作装片不规范;

材料厚薄不均匀;

水太少

(2)同一视野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不清晰:

材料厚薄不均匀

(3)视野太亮:

光线太强;

光圈太小;

反射太强

例7:

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A.反光镜未调节好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D.显微镜物镜损坏

例8: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

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

为便于判明,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例9:

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前方较暗后方较亮,应调节 

A.目镜 

B.物镜 

C.光 

D.反光镜

7、生物绘图:

点线绘图法。

如绘细胞结构模拟图,用线绘制细胞壁及生物膜,用点的密度来表示细胞质和细胞核的明暗程度。

注意图的各部分比例适当,细胞结构名称拉水平线注明,一般标在图形右侧。

8、显微镜使用时异物的判断:

目镜、物镜或装片上,通常通过移动玻片(是否在玻片上),转动转换器(是否在物镜上)来判断,剩下在目镜上。

例10:

某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物镜下发现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然后转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存在。

则异物可能在

A.反光镜上B.物镜上C.目镜上D.装片上

例11:

(多选)某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见视野中有甲、乙、丙三异物。

为判断异物的位置,他先转动目镜,见甲异物动,然后转换物镜,三异物仍存在。

据此,三异物可能在

A.目镜B.物镜C.反光镜D.装片

四、课堂练习:

1.关于“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①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

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cm处

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④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

⑤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见物像;

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的物像清晰

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⑦转动细调节器,直到物像清晰

⑧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

A.①③②④⑤⑦⑧⑥B.③④①②⑤⑧⑥⑦

C.④③①⑦②⑥⑤⑧D.①②③④⑦⑥⑤⑧

2.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体的基本结构,所要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 

A.经过染色的 

B.形态规则的 

C.干净的 

D.薄而透明的

3.要把位于显微镜视野右前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玻片标本应向哪个方向移动

A.右前方 

B.右后方 

C.左前方 

D.左后方

4.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如在视野中看到中央发亮,周边黑暗的圆圈,该圆圈可能是

A.污物 

B.气泡 

C.细胞 

D.墨水

5.遮光器上光圈的作用是

A.调节焦距 

B.调节视野亮度 

C.调节光线角度 

D.调节图像图像清晰度

6.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第一次使用的是5×

目镜、10×

物镜,第二次使用的是10×

、40×

物镜,那么第二次观察到的情况与第一次相比 

A.细胞较小,细胞数目较多 

B.细胞较小,细胞数目较少 

C.细胞较大,细胞数目较多 

D.细胞较大,细胞数目较少

7.绘生物图时,对图中较暗部分的绘制要求是

A.用直线条涂黑它 

B.点上细点表示 

C.用横线条涂黑它 

D.随意涂黑它

8.下列各项关于生物图画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画生物图用3H的铅笔 

B.画生物图的位置最好在纸的左上方

C.生物图的名称应该写在图的右边 

D.表示生物图较暗的地方通常用铅笔点上小圆点

9.在将显微镜的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的操作过程是

A.转动细准焦螺旋 

B.转动粗准焦螺旋

C.转动转换器 

D.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10.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

丙、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11.显微镜对光时,下列各种操作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让低倍镜正对玻片标本B.载物台上不放任何玻片,让低倍镜头正对通光孔

C.用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D.对光时必须用平面反光镜

12.下列几种正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用显微镜的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眼睛注视目镜向下转动粗准焦螺旋   

B.眼睛注视着物镜与玻片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

C.眼睛注视着反光镜下降镜筒      

D.升镜筒时眼睛必须注视着目镜

13.下列关于高倍镜的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因为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

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高倍镜观察

C.换用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14.下面是某同学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

(1)取出显微镜后,放在实验台中间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3)调整光圈,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白亮的视野。

(4)把玻片标本用压片夹夹在载物台上,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5)左眼注视目镜,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升镜筒,直到看到清晰的物象。

(6)使用高倍物镜观察时,先用粗准焦螺旋升镜筒,再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然后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看到清晰的物像。

(7)观察完毕,直接取下玻片标本,用纱布擦拭显微镜后还原,并放回原处。

指出上述操作中的错误,并改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性试验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必修一P7)

(一)、实验目的: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

可以看到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

(三)、实验材料用具:

1、材料:

真菌(如酵母菌)细胞,低等植物(如水绵)细胞,高等植物细胞(如叶的保卫细胞),动物细胞(如鱼的红细胞或蛙的皮肤上皮细胞)。

2、用具: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清水。

(四)、方法步骤:

1、制作不同材料的临时装片:

思考题1:

如何制作临时装片?

制作临时装片需要注意什么?

制作临时装片时,须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再轻轻地盖上,其主要目的是

A.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B.防止水溢出 

C.增强透明度 

D.防止实际材料被损坏

盖盖玻片正确方法是 

A. 

B. 

C. 

D.

2、使用显微镜观察:

(1)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2)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物镜;

(4)观察并用准焦螺旋调焦,直到观察清楚;

思考题2:

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

为什么?

思考题3:

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思考题4:

用转换器转过高倍物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

(五)讨论:

讨论1、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

讨论2.试归纳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的原因?

讨论3.P8图是一个大肠杆菌的电镜照片和结构模式图,大肠杆菌与你在本实验中观察到的细胞有什么主要区别?

(六)练习:

1.如图是制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字母表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E的操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D和图G所滴的液体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颜色最深的是细胞的_______________。

(5)显微镜的镜臂不能向后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观察变形虫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较大的变形虫,但在图像上有一小片污物,影响了对变形虫的观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不调换目镜和物镜的情况下,该同学应如何判断污物在何处?

写出操作步骤。

(2)如果确认污物在装片内部,在既不允许重新制作装片又不能揭开盖玻片的情况下,

如何清除或使污物与变形虫分开?

3.下面是某同学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

显微镜的使用参考答案

1、目镜;

2、镜筒;

3、粗准焦螺旋;

4、转换器;

5、物镜;

6、载物台;

7、遮光器(通光孔);

8、反光镜;

9、细准焦螺旋;

10、压片夹;

11、镜臂;

12、镜柱;

13、镜座。

二、例题:

1、A;

2、C;

3、AC;

4、B;

5、D;

6、A;

7、B;

8、D;

9、D;

10、C;

11、AD;

三、课堂练习:

1、B;

2、D;

3、A;

5、B;

6、D;

7、B;

8、D;

9、B;

10、C;

11、B;

12、B;

13、D;

14、2;

“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

改:

高倍物镜改为低倍物镜 

5;

“左眼注视目镜”;

双眼注视着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

6;

“先用粗准焦螺旋升镜筒,再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 

改:

低倍物镜下找到目标后,直接转转换器换高倍物镜

7;

“直接取下玻片标本”;

用粗准焦螺旋升镜筒,再取下玻片标本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参考答案

将实验材料放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盖上盖玻片;

防止出现气泡;

A;

B;

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

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

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不行。

用高倍镜观察,只需微调即可。

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

讨论1:

(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并移到视野的中央。

(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

讨论2:

这些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

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

各种细胞之间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是:

这些细胞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产生的差异;

不同物种细胞结构不同的原因是是遗传物质不同。

讨论3:

从模式图中可以看出,大肠杆菌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没有核膜,细胞外有鞭毛,等等。

练习1、

(1)B→D→C→A→E→G→F

(2)避免盖玻片下面产生气泡

(3)清水;

稀碘液 

(4)细胞核

(5)避免临时装片上的液体溢出,污染显微镜

练习2、

(1)先轻轻移动装片,观察污物是否随着移动,如果随着移动,则污物在装片表面或内部;

如果移动装片,污物不动,一般在镜头上,可先转动目镜,看污物是否转动,如果污物随着转动,说明污物在目镜上,否则可能在物镜上 

(2)用吸水纸在一侧吸引内部液体,使污物与变形虫分开

练习3、2;

低倍物镜下找到目标后,如目标不在中央,先将它移到中央,如目标在中央,直接转转换器换高倍物镜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

一、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的作用原理、作用对象与作用结果分别是什么?

在本实验中,盐酸起的作用什么?

三、材料用具:

1、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也可用其他动物或植物细胞代替)。

可以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作实验材料吗?

2、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溶液,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等。

配制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时,所用的乙酸钠和乙酸溶液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三.方法步骤:

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取一洁净载玻片,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取细胞;

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下烘干。

思考题5:

为什么要将口腔上皮细胞置于0.9%的NaCl溶液中制片?

用9%的NaCl溶液代替是否可以?

思考题6:

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下烘干的目的是什么?

2、水解:

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溶液中,用300C水浴保温5min;

思考题7:

水解的目的是什么?

3、冲冼涂片:

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

思考题8:

冲冼涂片的目的是什么?

4、染色:

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滴2滴吡罗红甲绿染色剂于载玻片上染色5min,吸去多余染色剂,盖上盖玻片。

思考题9:

为什么要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思考题10:

为什么在盖上盖玻片前要吸去多余染色剂?

5、观察:

(1)用低倍显微镜观察:

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

思考题11:

为什么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进行观察?

(2)换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

思考题12:

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怎样的?

四、实验结论:

思考题13:

通过该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思考题14:

如果用大肠杆菌代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请你依据所学内容,预期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分别是怎样的?

五、课堂练习:

1、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将口腔上皮细胞置入8%的盐酸溶液中水解的主要目的是:

()

A.使细胞中的DNA解旋成脱氧核苷酸单链

B.使细胞中蛋白质全部水解,DNA能游离出来

C.利用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D.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蛋白质与染色剂结合

2、利用含有甲基、吡罗红绿这两种物质的混合染色剂对真核细胞进行染色,显微观察可以发现:

()

A.红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B.绿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

C.只有细胞核被染成红色D.只有细胞质被染成绿色

3、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酸的作用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使染色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B.甲基绿能使RNA呈现绿色,吡罗红能使DNA呈现红色

C.可以用清水代替0.9%的NaCl来制作装片

D.在高倍显微镜中可以看到,绿色主要呈现在细胞质,红色主要呈现在细胞核。

4、(多选)下列试剂与鉴定的物质及颜色变化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

健那绿染液-线粒体-蓝绿色

B.苏丹Ⅲ染液-脂肪-橘黄色;

碘液-淀粉-蓝色;

重铬酸钾溶液-酒精-灰绿色

C.甲基绿-DNA-绿色;

苏丹Ⅳ染液-脂肪-红色;

斐林试剂-麦芽糖-砖红色

D.龙胆紫染液-染色体-紫色;

吡罗红-DNA-红色

5、(多选)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对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结果发现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A.甲基绿、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

B.细胞核由DNA构成,细胞质由RNA构成

C.真核细胞中,DNA不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RNA不分布在细胞核中

D.该实验的结果反映了DNA和RNA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状态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

一.实验目的:

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

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辨认的依据是什么?

思考题2:

线粒体辨认的依据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