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浮山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7515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4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临汾市浮山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西省临汾市浮山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西省临汾市浮山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西省临汾市浮山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西省临汾市浮山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临汾市浮山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山西省临汾市浮山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临汾市浮山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临汾市浮山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山西省临汾市浮山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2014-2015学年度浮山中学学校期中考试考卷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大气是环境要素之一,大气质量的评定,主要按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量来衡量,以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程度为尺度。

读图(海陆间热力环流图)回答各题。

1.图中

A.甲图为夜间海陆大气环流B.乙图为白天海陆大气环流

C.海陆风会降低甲城市大气中的污染物D.海陆风会降低大气中的CO2浓度

2.改善甲城市大气质量的有效办法是

①完善环保法律②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③调整工厂开工时间

④城市周边地区相互合作共同加大监管力度⑤将污染企业迁移到城市郊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⑤D.③④⑤

3.2014年11月APEC会议期间,北京出现了久违的蓝天,一些网民称其为“APEC蓝”。

读2014年11月13日北京PM2.5污染物排放构成图,要使美丽的“APEC蓝”成为“新常态”,以下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

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B.禁止外地机动车进入

C.全面关停污染企业D.洒水车日夜不停工作

下图为内蒙古生态区划分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4.生态区从I到III

A.植被依次为荒漠、草原、森林

B.降水量和气温逐渐增加

C.太阳辐射逐渐减弱

D.气温的日较差逐渐增加

5.为治理生态区I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最主要的措施是

A.退耕还牧B.退耕还湿

C.植树造林D.提高单产

6.图中甲、乙、丙三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C.生态破坏、荒漠化、水土流失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各题。

7.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D.水污染

8.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①开发小水电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源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各题。

9.“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10.“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

自武威以西……地广人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汉书·地理志》)。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1.该段文字描述的区域

①深居大陆腹地②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③森林广布④地表千沟万壑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2.该段文字描述的区域最常见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

C.过度放牧D.盲目开垦

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3.图中所示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B.臭氧层空洞

C.水土流失D.全球变暖

14.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B.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D.长江三角洲

15.下图为我国癌症村分布密度示意图,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城市化水平B.地质条件

C.环境污染D.人口密度

城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包括PMIO(直径≤10微米)及细颗粒物PM2.5(直径≤2.5微米)等,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均是该类污染物的重要来源。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城市某年冬、春、秋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的空间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甲、乙、丙分别位于

A.住宅区、城市主干道旁、风景区

B.风景区、住宅区、城市主干道旁

C.城市主干道旁、风景区、住宅区

D.城市主干道旁、住宅区、风景区

17.图中冬季PM1O污染物浓度较其他季节高的原因是

①降水少②风力弱③工业粉尘排放多④燃煤取暖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读“我国某区域1950年和2000年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8.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

C.水污染D.次生盐渍化

19.该地区城镇分布的变化特点及原因是

A.向公路沿线集中——交通便利B.向森林地区转移——环境优美

C.向河流下游迁移——水源充足D.向河流上游迁移——下游断流

“川道”是黄土高原上山与山之间地势相对比较平坦、低洼的地方。

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中国的苹果之乡)很早就在“川道”里种植苹果,这里苹果种植面积广,产量大,交通便利,水分条件较好,但空气潮湿,病虫害多。

21世纪初延长县果业局决定把“川道”的果园移到山上,苹果树呈现非常好的长势。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20.黄土高原上“川道”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①土质疏松②植被稠密③暴雨冲蚀④地壳下陷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1.“川道”地区的苹果树上山后长势良好的主要原因是山上

A.土壤肥沃,利于苹果树生长B.海拔高,气温低

C.冰雪融水量多,水源充足D.光照和通风条件好

近年来,山东省兖州市大力开展秸秆禁烧工作,鼓励农村地区积极开展秸秆的综合利用。

但在一些农耕区仍存在秸秆焚烧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对秸秆焚烧的评价正确的是

A.浪费资源、污染大气环境B.有效地增加土壤有机质

C.美化环境D.减少火灾

23.利用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发展农区畜牧业有利于

A.改善局地气候B.综合利用资源

C.防止水土流失D.保护农田作物

24.下图是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图。

有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地“□”表示的生态问题主要分布在我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

B.“△”表示水土流失

C.丙地出现“红色荒漠”是因为气候过度干旱

D.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不会出现水土流失

图为“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25.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污染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D.生物多样性减少

26.为缓解该生态问题,我国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南方低山丘陵区均实行退耕还林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

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垦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下面为“黄河金三角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27.黄河金三角地区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①技术指向型产业②动力指向型产业

③市场指向型产业④原料指向型产业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8.当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易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①水土流失②土地沙化③土壤盐碱化④地面塌陷

A.①③B.②③

C.③④D.①④

读七省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总面积的比例图,回答下列小题。

29.该植被是()

A.沼泽B.温带落叶阔叶林

C.荒漠D.草原

30.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酸雨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D.沙尘暴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题型注释)

31.【环境保护】(10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月3日,北京遭遇今年首次雾霾,最高温度8℃,;中国环境保护部9时发布:

北京空气质量指数为186,Pm2.5指数为:

142,为中度污染天气。

霾是一种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得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

其形成和分布通常主要由污染源和气象条件决定。

下图表述某地区1961-2008年霾的年平均日数分布。

图中甲地霾日数夏季少于冬季。

描述图示地区霾的年平均日数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甲地霾日数夏季少于冬季的原因。

32.(10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大沼泽地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佛罗里达州南部尖角位置,6英寸深、50英里宽的淡水河缓缓流过广袤的平原,因而造就了这种独特的大沼泽地环境。

这条河发源自奥基乔比湖,湖水深不及膝,但面积却有1965平方千米。

每年6至10月雨季高峰时,一天的降雨量可多达300毫米,湖水溢出堰堤,注入河中,还有泉水和溪流令水位上涨。

此外,湿地依靠自身水分蒸发和植物释放的水汽,形成降雨,维持着水分的平衡。

辽阔的沼泽地、壮观的松树林和星罗棋布的红树林为无数野生动物提供了安居之地。

这里是美国本土上最大的亚热带野生动物保护地。

结合材料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分析该地湿地的形成原因。

(6分)

(2)说出此类湿地的环境功能。

(4分)

33.(10分)【环境保护】日益突出的“垃圾围城”已经成为中国各大城市必须面对的难题。

下图给出了垃圾处理方法的优选原则,读图回答问题。

(1)垃圾能源化利用,相比于填埋处理“优”在哪里?

(6分)

(2)要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局必须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其中最迫切、最关键的是减量化。

实现垃圾减量化的途径有哪些?

(4分)

34.【环境保护】

腾格里沙漠是我国的第四大沙漠,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与宁夏中卫市接壤处的腾格里沙漠腹地,分布着诸多第三纪残留湖,这里地下水资源丰富,地表有诸多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是当地牧民的主要集居地。

近几年内蒙古和宁夏分别在腾格里沙漠腹地建立工业园区,引入了上百家化工企业,这些企业将大量的工业废水和未经处理的污水源源不断地排入沙漠,让其自然蒸发,然后将蒸发后的沉淀物直接埋在沙漠里面,使当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1)简述在腾格里沙漠腹地排污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

(4分)

(2)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6分)

参考答案

1.C

2.B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甲图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应该为白天海陆间大气环流,故A错;乙图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应该为夜间海陆大气环流,故B错;海陆风可以扩散甲城市的污染物,降低甲城市大气中的污染物,故C对;海陆风只会把甲城市二氧化碳吹走,但是不会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故D错。

2.调整工厂开工的时间,不会减少工厂的污染物排放,故③错;将污染企业迁到城市郊区,通过城市风,一样还会对甲城市产生污染,故⑤错;故选B。

考点:

该题考查热力环流及大气环境。

3.A

【解析】

试题分析:

“禁止”、”全面关停”、“日夜不停”等不切实际,对于我国而言,现在的能源消费构成中仍然以煤为主,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排放量是有效措施。

考点;考查环境污染问题。

4.D

5.C

【解析】

试题分析:

4.读图可知,图中生态区从Ⅰ区到Ⅲ区,距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植被带的变化一次为森林、草原和荒漠;降水量逐渐减少;随着降水量的逐渐减少,天气晴朗,太阳辐射逐渐增强;气候的大陆性逐渐增加,气温的日较差逐渐加大。

5.读图可知,图中I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是森林,该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地区,植被乱砍滥伐,破坏严重,故治理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是指数造林。

考点:

该题考查自然环境特征及环境问题。

6.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图中河流、等降雨量线等信息可知该区域为黄河流域,甲位于半干旱气候区,黄河的原图附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乙位于干旱气候区,降水少,面临的主要是荒漠化问题;丙位于黄土高原、半湿润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考点:

考查区域定位以及区域面临的环境问题。

点评:

能根据地图中的信息确定大的致区域,并据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其面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