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线部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7487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2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篇X线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一篇X线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一篇X线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一篇X线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一篇X线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篇X线部分.docx

《第一篇X线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篇X线部分.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篇X线部分.docx

第一篇X线部分

第一篇--X线部分

第一篇X线部分

第一章X线成像

第一节X线的发现与发展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Rontgen)在研究阴极射线管气体放电时,发现附近涂有铂氰化钡的纸板上能发出肉眼可见的荧光,并且将手置于阴极射线管与铂氰化钡板之间,在纸板上显示出手的轮廓及骨骼影像。

伦琴推断这是一种特殊的射线,由于当时对这种射线的性质不清楚,便借用数学上代表未知数的符号¡°X¡±来代替,称之为X射线(X-ray)。

后人又称之为伦琴射线。

 

自发现X线至今已经历了1个多世纪的历程,X线的发现及其医学上的应用,其后放射学、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医学科学的进程,为人类的疾病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节普通X线设备

一、基本结构

X线的基本结构由X线管、高压发生器及控制台构成。

(一)X线球管

X线球管是X线机的核心部件,功能是将电能转换成X线能。

X线球管的发展,先后出现了气体电离式、固定阳极式、旋转阳极式及各种特殊X线球管。

1、固定阳极X线球管由阳极、阴极和玻

璃壳三部分组成。

(1)阳极:

阳极由阳极头、阳极帽、阳极柄三部分组成。

1)阳极头:

由靶面和阳极体组成。

靶面的工作温度很高,一般都用钨制成,称为钨靶。

2)阳极帽:

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次电子和散射X线。

3)阳极柄:

由无氧铜制成,与阳极头一起,通过热传导提高阳极的散热效率。

 

作用:

机械控制;X线控制;安全保护控制

二、附属装置

(一)X线球管支持装置

立柱式;悬吊式;床旁立柱式。

立柱式

悬吊式

 

(二)病人检查床

(三)立位摄影架即胸像架

(四)X线电视系统

1、影像增强器

2、摄影装置

3、控制器

4、显示器

(五)点片装置分为暗盒式和无暗盒式

(六)滤线器

也称滤线板,分为平行式;聚焦式;交叉式。

目前所用虑线栅多为聚焦式。

1、结构

2、技术参数焦距;栅比;栅密度

3、种类固定滤线器和活动滤线器

 

4、注意事项

(1)避免滤线栅反置。

(2)X线中心应对准滤线栅中线。

(3)倾斜球管时,倾斜方向应与铅条的排列方

向一致。

(4)使用聚焦式滤线栅时,焦点至滤线栅的距

离应在允许的范围内。

(5)使用调速活动滤线器时,预调运动速度一般

比曝光时间长五分之一。

(6)根据所用的管电压来选择合适的滤线栅。

(七)滤线器

即遮光器,用来控制X线照射野的大小,遮去不必要的X线。

三、分类

(一)胃肠透视X线机

(二)普通摄影X线机

(三)乳腺X线机

(四)床旁摄影X线机

 

乳腺X线机

床旁X线机(移动X线机)

第三节X线的产生及特性

一、X线产生的条件

X线是在真空条件下,高速运动的电子撞击到金属原子内部,使原子核外层轨道电子发生跃迁而放射的一种能。

 

X线产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电子源¡ª提供足够数量的电子;

(2)在真空条件下高电压产生的强

电场和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3)适当的障碍物(靶面)来接受

高速运动电子所带的能量,使

高速电子所带的动能部分转变

为X线能。

 

二、连续放射与标识放射

连续放射:

又称连续X线或韧致放射,X线管放射出的X线是一束波长不等、连续的混合射线,称之为连续放射。

标识放射:

又称标识X线或特征辐射,是由高速运动的电子与靶原子的内层轨道电子相互作用所产生的。

 

综上所述,在X线管内,高速运动的电子撞击阳极靶面时,一部分电子撞击到靶物质的原子核,或到核内正电场的作用产生连续放射;另一部分电子撞击了靶物质原子的内层电子,出现跃迁现象,产生标识放射。

三、X线产生的效率及其影响

X线产生的效率:

是指发生的X线能量占全部电子撞击阳极靶面总能量的百分率。

影响因素:

管电压;阳极靶面物质;

管电流

四、X线的本质

X线即属于电磁辐射的一种,和其它光线一样,具有二象性:

微粒性和波动性。

X线的波长范围约为6×10-11cm~

5×10-6cm,由于医学诊断用X线管管电压通常在40kV~150kV之间,相应的X线波长约为8×10-10cm~3.1×10-9cm,该波长范围即为诊断范围的波长。

五、X线强度

所谓X线强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垂直于X线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所通过的光子数目和能量的总和。

在实际运用中,常用质和量来表示X线的强度。

(一)X线的质

一般用于表示X线的硬度,即穿透物质的能力,它代表光子的能量,有时也指在某一波长范围内X线光子的平均能量。

X线的质仅与光子能量有关,能量越大,X线的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强,则X线的质越硬;反之,X线的硬度就小。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用管电压(kV)数值间接表示X线的质。

半价层:

有时也用半价层来表示X线质。

半价层(halfvaluelayer,HVL)是指入射的X线强度减弱为原来的一半时某均匀吸收体的厚度。

对同样质的X线来说,不同物质的半价层不一样。

但就同一种物质而言,半价层越厚,表示X线质越硬;反之则软。

(二)X线的量

指X线束中的光子数目,在实际工作中,常用X线管的管电流与照射时间的乘积毫安秒(mAs)来表示X线的量。

管电流越大,代表X线管中被加速的电子数目越多,电子撞击阳极靶面产生的X线量越多,则X线强度越大。

X线照射时间,是指球管产生X线的时间。

显然,X线的量与管电流及照射时间成正比。

六、X线效应

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除具有电磁波的共同属性外,由于其能量大,波长短,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性质:

物理效应(穿透作用、荧光作用、电离作用)、化学效应(感光作用、着色作用)、生物效应。

(一)物理效应

1、穿透作用:

是指X线穿过物质时不被吸收的本领。

光子能量越大,产生X线波长越短,对物质的穿透作用越强。

物质的原子序数高、密度大,吸收X线量多,X线穿透力相对较弱;物质原子序数低、密度小,吸收X线量少,X线穿透力相对较强。

X线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

2.荧光作用:

某些荧光物质(如钨酸钙、铂氰化钡、硫化锌镉及某些稀土元素等),受到X线照射时,能够产生荧光,具有这种特性的物质叫荧光物质,使这种物质发生荧光,称荧光作用。

如:

透视用的荧光屏,摄影中用的增感屏,影像增强器的输入屏和输出屏都是利用这种特性制成的。

荧光作用是进行透视检查的基础

3、电离作用:

物质受到X线照射,原子核外电子脱离原子轨道,这种作用称为电离作用。

电离作用是X线损伤和治疗的基础。

(二)化学效应

1、感光作用:

X线照射到胶片,使胶片上的卤化银发生光化学反应,出现银颗粒的沉淀,称为X线的感光作用。

由于X线穿透人体后的强度分布不同,使卤化银的感光度发生差异,经显影后产生一定的黑化度,显示出人体不同密度的影像。

如人体的X线摄影检查和工业探伤。

2、着色作用:

某些物质如铂氰化钡、增感屏、铅玻璃、水晶等,经X线长时间照射后,其结晶体脱水渐渐改变颜色,发生脱水、着色,称为着色作用(脱水作用)。

(三)生物效应

生物细胞(增殖性细胞)经一定量的X线照射后,可以产生抑制、损伤甚至坏死,即为X线的生物效应。

不同的组织细胞对X线的敏感性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反应。

放射治疗就是利用X线的生物效应,对病变组织进行一定量的X线照射,它也是射线工作者及受检者应注意防护的原因。

七、X线衰减

X线的衰减:

X线在物质传播过程中,其强度会衰减,包括吸收衰减(与物质相互作用)和扩散衰减(能量分散)。

(一)吸收衰减

吸收衰减的主要形式有光电吸收、康普顿散射吸收和电子对效应。

1、光电吸收:

是以产生光电效应为主的作用方式。

X线光子击脱原子壳层电子,释放光电子,并传递其部分能量,使其高速运动。

(能量传递为两:

击脱轨道电子,并使其运动)。

多发生于低能量的光子和原子序数较高的物质作用时。

2、康普顿散射吸收:

是X线光子传递部分能量给自由电子,自身改变运动方向和频率,发生散射的作用方式。

当X线光子的能量远大于作用物质原子轨道电子的结合能时,被击脱的轨道电子可脱离原子核束缚成为自由电子,而入射的X线光子损失部分能量,改变频率和方向行进。

(能量传递为两:

自由电子,自身散射)。

多发生于X线能量较高时。

3、电子对效应:

X线光子经过物质原子核外电场时,产生正负电子的作用方式。

(能量传递为两:

正负电子静止质量,正负电子动能)。

具有很高能量的X线与物质作用时方可发生,一般医用X线不足以引起。

(二)扩散吸收

X线管实际焦点作为点光源,发出的X线向空间各个方向辐射,其强度的减弱(能量分散)与焦点到物体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第四节

X线影像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X线照片影像

被照体的X线影像信息作用于增感屏-胶片系统,使胶片中的乳剂感光,经显影后,以光学影像的形式表现出来,将影像信息记录显示在胶片上,成为可见的光密度影像,即X线照片影像。

(一)光学密度与照片密度

胶片中的感光乳剂(卤化银)在光(或辐射线)作用下致黑的程度称为照片的密度,又称光学密度或黑化度。

光学密度是由于胶片上乳剂感光后,光量子被卤化银吸收,经过化学处理,使卤化银还原,构成黑色金属银的影像。

吸收光线越多,卤化银沉积越多,照片就越黑;反之,卤化银沉积越少,照片越透明。

光学密度是形成X线影像的基础,X线影像都是由黑白不同的密度组成。

密度可以根据透光率和阻光率来测量,入射光线强度为I,透射光强度为I0,则透光率为I0/I,阻光率为透光率的倒数,即I/I0。

光学密度通常以D表示,其值就是入射光线强度I与透射光强度I0之比的对数:

D=lgI/I0

照片上的密度(被还原卤化银的多少)可以直接用光学密度计测量,但是需依赖人眼的识别能力来判断,由于人眼对光学密度的识别范围在0.25~2.0之间,因此该密度范围即是诊断需要的密度范围。

密度过高或过低均可影响影像质量,借助强光灯可适当提高识别高密度的能力。

通常除了胶片本底灰雾外,密度在0.3~1.5之间的照片影像,提供的诊断信息较丰富。

不同摄影部位的标准X线影像,其密度值范围不同。

(二)照片密度的影响因素

1.照射量(mAs)

管电流与曝光时间的乘积毫安秒(mAs),是控制照片密度的主要因素。

2.管电压(kV)

照片的密度与管电压的n次方成正比。

n值在诊断用X线波段范围内通常为2~5。

3.摄影距离

在其它摄影条件不变时,照片的密度随着焦-片距离(FFD)增加而减小。

4.被照体

照片影像密度随被照体的厚度、密度增加和有效原子序数增高而降低。

5.照射野面积

X线照射被照体的面积越大,产生的散射线越多,胶片的灰雾度增加,使照片的密度也相应地增加,但降低了对比度,影响了影像质量。

6.照片冲洗因素

对照片密度影响较大,主要因素有显、定影液的性能,显影温度及显影时间等。

 

7.增感屏及增感屏-胶片组合 

增感屏可提高胶片感光效应数十倍,绝大部分的影像密度是由增感屏的荧光作用形成的。

增感屏的增感作用,即对照片密度的提高能力,取决于增感屏的增感率,增感率高获得的影像密度大。

增感屏-胶片组合,感色性要一致。

(三)感光效应

X线穿过人体被检组织后,使感光系统(屏-片系统)感光的效果,称¡°感光效应¡±。

感光效应(E)公式:

kVn·I·t·s·F·Z

E=K·—————————·e-ud

R2·D·B·Z/

感光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