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4285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药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临床药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临床药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临床药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临床药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药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临床药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药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床药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司可巴比妥

B.异戊比妥

C.乙琥胺

D.阿普唑仑

E.地西泮

E

7、儿童病人长期应用抗癫痫药苯妥英钠时,易发生的不良反应是()

A.嗜睡

B.软骨病

C.心动过速

D.过敏

E.记忆力减退

B

8、下列降压药最易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是()

A.利舍平

B.甲基多巴

C.胍乙啶

D.氢氯噻嗪

E.可乐定

9、用链霉素治疗结核病引起耳中毒症状,应采取下列哪一措施()

A.换用卡那霉素

B.换用耳毒性小的核糖霉素

C.换用阿米卡因

D.停用链霉素

E.减低剂量

10、下列哪种抗生素较适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

A.庆大霉素

B.两性霉素B

C.氨苄西林

D.头孢拉定

E.多西环素

11、下列止喘药中,哪一种对心脏影响最轻()

A.肾上腺素

B.异丙肾上腺素

C.麻黄碱

D.沙丁胺醇(舒喘灵)

E.氨茶碱

12、胃溃疡病人宜选用下列哪种解热镇痛药()

A.水杨酸钠

B.阿司匹林

C.吲哚美辛

D.吡罗昔康

E.保泰松

13、药物首过效应常发生于哪种给药方式之后()

A.口服

B.舌下给药

C.静脉注射

D.透皮吸收

E.吸入

14、以上哪种不是抗结核的第一线药物()

A.卡那霉素

B.链霉素

C.吡嗪酰胺

D.异烟肼

E.利舍平

15、β受体阻滞药的适应证是()

A.原发性高血压、心绞痛

B.糖尿病

C.房性心动过速

D.哮喘

E.过敏性休克

16、氨茶碱的适应证是()

[多项选择题]

17、下列哪几种药材宜用于泌尿道结石症()

A.金钱草

B.海金沙

C.萹蓄

D.泽泻

E.车前子

A,B,C,E

18、控释制剂的特点是()

A.药量小

B.给药次数少

C.安全性高

D.疗效差

E.血药峰值高

B,C

参考解析:

控释制剂与普通制剂比较,有以下优点

1.能有效地减少用药次数,使用方便。

2.药物采取恒速释放,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3.可降低对胃肠道的副反应

4.临床疗效高,有效持续时间长且稳定,不良反应小。

[判断题]

19、氨苄西林抗菌谱比青霉素G广,抗菌作用较青霉素强,故用于青霉素G耐药菌株所致感染。

20、帕金森病是因脑组织中多巴胺不足所引起,应使用左旋多巴治疗。

21、临床上选用洋地黄制剂时,对伴肝功能障碍的心功能不全病人宜选用地高辛,对伴肾功能严重不良的心功能不全病人宜选用洋地黄毒苷。

更多内容请访问《做题室》微信公众号

22、冬虫夏草属动物类加工品中药。

23、异丙肾上腺素可用于治疗哮喘,普萘洛尔则禁用于哮喘病人。

24、医师开处方时,药品名称可以使用中文、英文和代码。

25、医疗机构的执业医师有权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26、清洁手术在手术野无污染的情况下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27、危重病人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病人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填空题]

28给予糖皮质激素时,对于合并有慢性感染的病人,必须合用(),其理由是防止()。

抗菌药物;

感染扩散

29一般处方不超过()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超过()日用量。

7;

3

30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最好在发病后()内进行。

3小时

31临床上在选用洋地黄类制剂时,对伴有肝功能严重不良的心功能不全病人宜选用(),对伴有肾功能严重不良的心功能不全病人宜选用()。

地高辛;

洋地黄

321型糖尿病病人有______破坏,引起()绝对缺乏,呈()酸中毒倾向。

B细胞;

胰岛素;

酮症

33接受清洁手术者,抗生素预防性用药应在术前()小时内给药。

或在()时给药。

如果手术时间超过()小时,或失血量大(>

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0.5~2;

麻醉;

34各医疗机构应结合本机构实际,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非限制使用、()使用与()使用3类进行分级管理。

限制;

特殊

35药物首关效应

又称第一关卡效应。

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到肝脏,某些药物能在肝脏中被代谢灭活,即药物第一次通过肝脏时部分被破坏,使进入血液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此即为首关效应。

36毒性药品

系指毒性剧烈,治疗量与中毒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

毒性中药有砒霜、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生南星等28种;

常见的西药毒性药品有三氧化二砷、阿托品、士的宁等原料药。

发放毒性药品应使用医师签字的专用处方,颜色应明显有所区别,严禁估量取药。

包装容器上必须印有毒药标志,专屉专柜加锁,并有专人保管。

37治疗药物监测

是通过测定血药浓度并利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原理和公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提高疗效,并避免或减少毒性反应,同时也可为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还可以对某些特殊病例是否遵医嘱服药进行监测。

实践证明血药浓度监测有助于医师合理选用药物,并针对个体差异及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给药方案,在抢救及治疗中收到良好效果。

38药物不良反应

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给予正常用法、用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39试述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的给药方法。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的给药方法如下:

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

1500mL),可在手术中给予第2剂。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手术时间较短(<

2h)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

接受清洁一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污染手术可依据病人情况酌量延长用药时间。

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40试述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指征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指征如下:

(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或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41儿童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儿童应用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如下:

(1)氨基苷类抗生素:

该类药物有明显耳、肾毒性,儿童应尽量避免应用。

临床有明确应用指征且又无其他毒性低的抗菌药物可供选用时,方可选用该类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

有条件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根据其结果个体化给药。

(2)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

该类药也有一定肾、耳毒性,患儿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

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

(3)四环素类抗生素:

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儿童。

(4)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42试述妊娠期病人抗菌药物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应用需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

(1)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者,如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妊娠期避免应用。

(2)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作用者,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妊娠期避免应用。

确有应用指征时,须在血药浓度监测下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3)药毒性低,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也无致畸作用者,妊娠期感染时可选用。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和磷霉素等均属此类情况。

43试述我国医院目前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种类。

我国医院目前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种类有:

①抗生素类,如氨基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小诺米星);

②心血管类,如地高辛、奎尼丁、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等;

③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丙戊酸、地西泮等;

④抗哮喘药,如茶碱;

⑤抗肿瘤药,如甲氨蝶呤;

⑥免疫抑制药,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

44简述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有多种,有自愿报告制度、重点医院监测、重点药物监测等,临床上多采用自愿报告制度,医师、护士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信号及时报告给药剂科专职人员,并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然后报给国家的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将大量分散的不良反应病例收集起来,经加工、整理、因果关系评定后储存,并将不良反应信息及时反馈给各监测报告单位,以保障用药安全。

45何谓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实际工作中如何减免这两种误差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1)系统误差:

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引起,一般有固定的方向(正或负)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可分为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和操作误差。

(2)偶然误差:

是由偶然的原因(常是某些测定条件的变动)所引起,其大小和正负都不固定。

偶然误差多采用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减免,也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估算出偶然误差值,系统误差可用加校正值的方法予以消除,并在测定结果中予以正确表达。

46何谓量反应和质反应?

(1)量反应:

药理效应的高低或多少,可用数字或量的分级来表示其作用强度的反应,如心率、血压、血糖浓度等。

(2)质反应:

药理效应是阳性或阴性全或无的关系的反应,如生存、死亡、惊厥、睡眠等。

47何谓药物使用的习惯性和依赖性?

(1)药物使用的习惯性:

是指长期连续用药后,在精神上对药物产生的依赖性,中断给药后会出现不适应的感觉。

(2)药物使用的依赖性:

是指长期连续用药后,中断给药时出现戒断症状。

如使用吗啡、可卡因等成瘾后,突然停药出现烦躁不安、流泪、流涎等症状。

48中枢神经兴奋药按其主要作用部位和效应分哪几类?

中枢神经兴奋药的分类如下:

(1)大脑兴奋复健药:

能提高大脑皮质神经活动,如嘌呤类、哌甲酯,也包括促进脑细胞代谢、改善大脑功能的复健药,如吡拉西坦等。

(2)脑干呼吸兴奋药:

主要兴奋延脑呼吸中枢,用于急救呼吸衰竭。

①直接兴奋呼吸中枢:

如回苏林、戊四氮、大剂量的尼可刹米等;

②作用于颈动脉体,反射性地间接兴奋呼吸中枢:

如洛贝林和小剂量的尼可刹米等。

(3)脊髓反射易化药:

易化脊髓传导,提高反射功能,以减轻脊髓反射低落症状,如士的宁、一叶蔌碱等。

49抗高血压药根据作用部位不同,可将其分成哪些类?

抗高血压药的分类如下:

(1)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

如可乐定、甲基多巴。

(2)神经节阻断药:

如卡拉明。

(3)影响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药:

如利舍平、胍乙啶。

(4)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①α受体阻滞药,如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

②β受体阻滞药,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倍他洛尔、比索洛尔。

(5)周围血管扩张药:

如肼屈嗪、地巴唑、半诺地尔、硝普钠。

(6)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如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依拉普利、贝那普利。

(7)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拮抗药:

如氯沙坦、缬沙坦。

(8)利尿降压药:

氢氯噻嗪,托拉塞米。

(9)钙拮抗药:

如维拉帕米(异搏定)、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卡地平。

50镇咳药根据其作用部位不同,可分哪几类?

镇咳药分类如下:

(1)中枢性镇咳药:

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发挥镇咳作用。

它又可分为两类。

①依赖性或成瘾性镇咳药:

如可待因。

②非依赖性或非成瘾性镇咳药:

右美沙芬、如喷托维林(咳必清)、氯哌斯汀(咳平)等。

(2)外周性镇咳药:

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中任何一环节而发挥镇咳作用,如那可丁、苯佐那酯(退嗽露)。

51简述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解救的一般原则。

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解救的原则如下:

(1)未吸收的毒物处理:

采取清洗、催吐、洗胃、导泻等措施排出毒物,防止吸收。

(2)已吸收的毒物处理:

静脉输液以降低血中毒物浓度,使用利尿药促进毒物排泄。

(3)对症治疗:

如抗休克、抗惊厥等。

(4)应用解毒剂:

如已确证毒物性质,应选择适当的特异性解毒剂。

52某些起全身作用的口服药,如果将其制成栓剂应用,在药物作用方面有什么优点?

栓剂药物的优点如下:

(1)可避免首关效应。

(2)避免药物口服对胃、十二指肠的刺激。

(3)减少消化酶、胃酸对药物的破坏。

(4)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可用此方式给药。

53试述滴眼剂的质量要求。

滴眼药的质量要求如下:

(1)浓度准确。

(2)溶液应澄明,乳浊液、混悬液、胶体溶液除外。

(3)所选用的附加剂应无刺激性,对主药无配伍禁忌。

(4)pH值、渗透压应适宜。

pH一般为4~9。

(5)在无菌条件下制备,不被微生物污染。

54如何防止药物的自动氧化?

防止药物自动氧化的方法如下:

(1)注意密闭保存,保持药物处于干燥状态,必要时做成水溶液。

(2)避免或减少与氧接触,如充入惰性气体或药物充满容器并密闭。

(3)有些药物在光照催化下易自动氧化,故应避光储存。

(4)调节适当的酸碱性。

(5)避免引入金属离子或添加络合剂。

(6)添加适当的抗氧剂。

(7)受热易氧化的药物宜置阴凉处存放;

选择适当的消毒灭菌温度,控制加热时间。

(8)改变化学结构,制成稳定的衍生物。

55常见的毒性中药有哪些?

根据原卫生部卫药字(89)第27号文件规定,常见毒性中药有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洋花、雪上一枝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轻粉、雄黄。

56简述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广义地讲应当包括药物在体外和体内的物理化学和药理的配合变化。

多种药物合并应用时,由于它们的相互作用,可使药效加强或不良反应减轻,也可使药效减弱或出现不应有的毒副反应。

体内的药物相互作用主要指药物的药理作用由于同时或前后应用其他药物(或食物)所改变,如引起药物作用加强或减弱、毒性增加或减小等。

57简述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药效学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指一种药物改变了另一种药物的作用。

1.作用于同一作用部位或受体的协同或相加作用:

此类药物合用常引起中毒。

例如:

抗胆碱药与具有抗胆碱作用的其他药物(氯丙嗪、抗组胺药)合用时,可引起胆碱能神经低下的中毒症状。

氨基苷类抗生素(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与硫酸镁合用时,由于这类抗生素可抑制神经肌肉接点传递作用,可加强硫酸镁引起的呼吸麻痹。

若与筒箭毒碱合用时,亦可引起骨骼肌麻痹,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

2.作用于不同的作用点或受体时的协同作用:

临床上常见的例子是镇静催眠药与抗精神病药合用时,中枢抑制作用可相互增强。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与氯丙嗪类合用时,不仅增加镇静作用,而且增加降压效应。

3.敏感化现象:

一种药物可使组织或受体对另一种药物敏感性增强,称为敏感化现象。

例如排钾利尿药可使钾水平降低,从而使心脏对强心苷敏感化,易引起心律失常。

4.拮抗作用:

是指药物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药效降低现象。

(1)竞争性拮抗作用:

例如甲苯磺丁脲的降血糖作用是由于促进胰岛素释放的结果,这一作用可被化学结构相似的噻嗪类利尿药拮抗,后者可抑制胰岛素的释放。

(2)非竞争性拮抗作用:

即作用物与拮抗物不是作用于同一受体或同一部位。

例如左旋多巴用于治疗震颤性麻痹,此药能通过血脑屏障入脑,在中枢部位被多巴胺脱羧酶脱去羧基而转变为多巴胺而起作用。

由于外周组织中亦有大量多巴胺脱羧酶,使一部分左旋多巴在外周组织中被脱羧变成多巴胺,多巴胺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故不能发挥其抗震颤麻痹作用。

多巴脱羧酶需维生素B6作辅酶,因此左旋多巴与维生素B6合用,由于维生素B6增加外周多巴脱羧酶活性,加速左旋多巴在外周部位脱羧变为多巴胺。

因此左旋多巴不宜与维生素B6合用。

58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

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病人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病人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

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

①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②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59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下简称药敏)的结果而定。

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

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

危重病人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病人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获得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病人调整给药方案。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

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特点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4.依据病人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治疗方案。

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病人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

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品种选择:

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2)给药剂量:

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3)给药途径:

①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

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病人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

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②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

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易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因此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数情况,例如全身给药后在感染部位难以达到治疗浓度时,可加用局部给药作为辅助治疗。

此情况见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某些药物可同时鞘内给药,包裹性厚壁脓肿脓腔内注入抗菌药物,以及眼科感染的局部用药等。

某些皮肤表层及口腔、阴道等粘膜表面的感染可采用抗菌药物局部应用或外用,但应避免将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品种作局部用药。

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

氨基苷类等耳毒性药不可用于滴耳。

(4)给药次数:

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天多次给药。

喹诺酮类、氨基苷类等可一天给药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