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会与过敏抗体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
《花粉会与过敏抗体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粉会与过敏抗体结合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過敏疾病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病,既是慢性,就需耐心;
所以多多收集相關資訊,並確實施行日常保健,日積月累一定有功效;
而且這些努力必須全家參與,做母親的不必一肩承擔。
我衷心的希望每一個過敏兒童的家庭,能拋開憂愁、焦慮,用樂觀踏實的態度去面對它。
一般常見之過敏性疾病主要為過敏性氣喘,鼻炎和過敏性皮膚炎。
台灣由於為海島型氣候加上日益惡化的空氣品質下,過敏性疾病有呈現日趨增多情形。
根據國內對台北市學童所做的調查顯示過敏性氣喘占10%,過敏性鼻炎則高達33%之多。
過敏性疾病之成因為何?
是否為免疫力低下所形成?
其實正好相反,過敏性疾病是因免疫力太強所致。
雖然過敏性疾病之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但根據醫學研究所知,其致病機轉簡而言之,為個人體質加上對環境中特殊過敏原特別"
敏感"
所致。
故所處環境相同,有些人不會得過敏性疾病,而某些人則很容易對過敏原有很強之反應,使得體內過敏細胞很容易被活化而導致過敏性疾病。
枯草熱
近年來有過敏體質的人越來越多,然而對花粉過敏的人也是逐年增加,每當春暖花開時,有過敏體質的人就會吸入空氣中飄浮的花粉,花粉會與過敏抗體結合,使過敏細胞放出致敏物質,產生鼻子癢、流鼻水、鼻塞、打噴嚏、咳嗽、眼睛紅腫,並且不停地打噴嚏和咳嗽等症狀,這就是所謂的「花粉熱」,它包括了過敏性鼻炎及過敏性結膜炎;
這些草木、花卉正是誘發過敏的『外因』。
花粉症也稱『枯草熱』或稱『季節變應性鼻炎』。
根據最近的研究報告,顯示大氣汙染可能促進花粉熱,各種汽機車及工廠大量的排煙廢氣與花粉結合,更容易吸入停留在人體內,花粉熱值得大家重視與預防。
一般而言,一年四季中有各種不同的花粉在散佈,每年花粉季通常是由二月或三月開始,一直延續到十月。
在美國每逢花粉季節時,各州政府會印製或公佈當時花粉的種類及每日的花粉濃度(每立方公尺空氣中所含的花粉數量),提醒有花粉熱過敏體質的患者要注意防範。
花粉熱的症狀包括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眼、鼻、喉、癢、咳嗽、氣喘、眼睛或嘴唇紅腫、甚至流淚、鼻樑酸痛、頭暈、頭痛等。
得此症者往往稍受刺激就發作,尤其是在早上起床,半夜或天氣轉變時尤甚者。
有些患者一天之內發作好幾次,近似感冒但不同於一般感冒;
因感冒會有疲勞﹑全身痠疼、或發燒大概要十天左右就可好轉。
花粉熱的致病機轉,過敏原allergen與肥胖細胞之IgE抗體結合後就會促使『肥胖細胞』(mastcell)釋出組織氨(histamin﹑seratoni﹑)等的化學物質。
此化學物將導致血管擴張和滲透液增加,結果使鼻黏膜產生紅腫和癢的變化等,另外如空氣的污染、心理因素、更年期、遺傳因子等問題,也可能促使身體起反應、造成免疫機能紊亂。
抗體、抗原自相拮抗,造成過敏症狀、或慢性炎症等毛病出現;
如何診斷及預防花粉過敏?
若要懷疑有花粉過敏的可能性。
其診斷方式可用皮膚過敏原試驗或抽血(如MAST、CAP),確定是哪一種花粉過敏。
預防勝於治療,每逢開花季節時就少去招惹花粉,減少花粉過敏的作法有幾種:
(1).花粉濃度高時減少外出活動。
(2).使用空氣清淨調節器。
(3).外出時,要戴口罩、眼鏡及帽子保護。
萬一有花粉熱症狀時可以服用一些抗過敏的藥物,幫助過敏患者度過花粉期。
過敏原:
如花粉、枯草、灰塵(houseDust)、動物皮毛、食物異物蛋白、蠻蟲、食物色素、香料、防腐劑、化學藥物等。
空氣污染:
在空氣污染、高濕的海島型氣候或太乾燥沙漠氣候,晝夜溫差大.而使鼻黏膜呈現特異突發性反應。
心理問題:
很多移民三、四年後,由於過去生活煩雜,現在緊張、壓力、漸漸減少,『自律神經紊亂』也開始出現過敏性症狀。
遺傳:
一般鼻過敏患者,大都有家族性病史,一位父母具過敏症狀時小孩罹患率高達40%~60%,尤其是父母親都有鼻過敏時,小孩罹患機率高達80﹪。
(患有支氣管氣喘患者﹔也有80﹪容易併發過敏性鼻炎)。
花粉過敏怎麼治療及預防呢?
現代醫學以症狀控制﹐使用抗組織氨或類固醇﹐暫時解決問題,使用久了得要注意防止副作用﹔如頭昏腦脹,倦怠降低思考能力,類固醇它會降低抗病力﹑消化性潰瘍﹑高血壓﹑骨質疏鬆﹑月經紊亂等。
當上法無效時有人使用脫敏療法(leessensitive)亦是最後一招了(有效率40-50幾%)﹐雖脫掉了甲敏感原﹐乙敏感原又生長出來總是沒完沒了。
鼻過敏症(過敏性鼻炎)
在臨床上,可分為兩種,抗原清楚的就稱之為過敏性鼻炎,抗原不清楚的就稱之為血管運動性鼻炎,而過敏性鼻炎分為季節性和常年性兩種臨床類型,季節性過敏性鼻炎有季節性,主要是花粉引發本病,故又稱花粉症,常年性過敏性鼻炎一年四季皆發病,以屋內塵蟎、真菌等微生物引發本病為主。
血管運動性鼻炎則是一種非過敏性,非炎症性,患者主要是受到氣候變化,空氣污染或情緒的影響,造成自律神經失調,而產生的主要症狀為鼻塞,水性鼻漏或有頭痛、鼻、眼、咽喉搔癢感及陣發性噴嚏,病狀常發生於冬季早上起床,晚上睡前或外出騎乘交通工具時,值得注意的是本症患者常抱怨會鼻塞,尤其「一遇到冷就鼻塞、流鼻水、打噴嚏」是典型主訴。
■鑑別診斷
將過敏性鼻炎和血管運動性鼻炎統稱為鼻過敏症,主要是因為皆以水性鼻漏,陣發性噴嚏及鼻塞等症狀為主,但致病機轉及臨床檢驗卻不盡相同,由致病機轉來看,過敏性鼻炎患者易受外來刺激而體內產生第一型抗原抗體反應,而血管運動性鼻炎患者則不易對外來過敏原產生抗原抗體反應,臨床檢驗血清全IgE濃度,也證實血管運動鼻炎患者其數值並不高。
過敏性鼻炎與血管運動性鼻炎須與急性鼻炎〈俗稱感冒〉鑑別,鼻過敏有過敏史,而急性鼻炎則往往無過敏史,鼻過敏發病快,消失也快,症狀消失後則如常態,發作時間短,往往數小時即減輕或消失,一般無全身症狀,而急性鼻炎往往發病漸起,消失也慢,需數天而癒,伴有較重發熱,發寒,頭痛等全身症狀。
局部檢查方面,鼻過敏可見鼻黏膜蒼白、水腫、鼻涕清稀呈清水樣,而急性鼻炎可見鼻黏膜充血、紅腫、鼻涕黏性較為膿性,後期鼻嚏顏色也由原來的白色轉變為黃白色甚至為黃色,此時多為急性鼻炎的恢復期,若後期鼻塞越來越重,鼻涕色黃而量多,則多為繼發細菌感染所致,其原因就是大量水樣鼻嚏,致使鼻黏膜趨向於鹼性,使溶菌?
活力降低,導致免疫防禦機轉抵抗力下降,使原來寄生於鼻腔內的細菌,如鏈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等乘機侵入黏膜,並活躍繁殖,造成繼發感染,不過流大量水樣鼻涕,其實也是一種防禦保護機製,藉以排出感冒病毒。
鼻過敏若反覆發作,易使下鼻甲肥厚,變成慢性肥厚性鼻炎,而鼻黏膜和鼻竇黏膜相連接的,因此,鼻黏膜出現過敏炎症,鼻竇黏膜也必然出現相同反應,若鼻黏膜充血水腫,阻塞了竇口通暢,使鼻竇內分泌物不能通暢流出,則繼發鼻竇的細菌性感染,鼻過敏症鼻炎會併發支氣管哮喘、出現胸悶、氣憋、出現哮嗚音,所以鼻過敏鼻炎與急性鼻炎預後是所區別。
氣喘(氣管的非微生物引發的發炎反應)
氣喘可大略分為外因性氣喘及內因性氣喘兩大類:
外因性氣喘多因吸入性過敏原所引起。
而內因性氣喘則原因不明,有人認為呼吸道的發炎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內因性氣喘的預後比外因性氣喘的預後差。
大部份的氣喘屬外因性氣喘,而外因性氣喘和過敏體質有關。
是先有過敏體質,再加上過敏原的重複刺激,才產生過敏反應而誘發氣喘。
氣喘患者的呼吸道在受到過敏原或其他的物理化學因子刺激後,產生過度激烈的反應,使呼吸道的平滑肌發生痙孿,粘膜水腫,粘液分泌過多,致呼吸道管徑變小,而產生咳嗽,喘嗚,呼吸困難的氣喘症狀。
氣喘的症狀,主要是胸悶、咳嗽與哮喘。
發作時,會多痰,如果痰能咳出,就會頓感舒解,但往往要咳很久,還常常咳不出,很難過。
咳嗽常發生在夜晚躺下睡覺時,在清晨睡醒時尤其嚴重,此時整夜積留的痰促使咳嗽變得很厲害。
痰大多是白色,如有感染(產生嗜中性白血球)或過敏(嗜酸性白血球)時,痰會變黃色
有那些因素會誘發氣喘?
包括:
過敏原:
如,花粉,黴菌孢子,動物毛屑,家塵....等,都是常見的過敏原。
感染:
不論是病毒,細菌,或黴菌的呼吸道感染,都可引起呼吸道發炎而誘發過敏反應。
氣溫的變化。
藥物:
如,貝他交感神經阻斷劑,阿斯匹靈,某些食用色素。
情緒因素。
運動:
某些病人可因運動而誘發氣喘,尤其是較激烈的運動,或是在在乾泠環境下所從事的運動。
其他:
如,油漆,香水,香煙,空氣污染,月經週期的變化,胃食道逆流....等,
嚴重的氣喘發作,須立即就醫處理,否則可能有生命的危險。
較輕的氣喘發作也不可掉以輕心。
雖然大部份的輕微氣喘發作即使不經葯物治療,也能在幾天內,甚至幾小時內自行緩解。
但是在這發作的當中,由於呼吸道的過敏反應,以及痰液的堆積,很容易引起細菌,病毒或黴菌的二度感染,造成慢性發炎。
時日一久,可能使呼吸道產生一些不可逆的變化,而形成難纏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將使心肺功能日漸變差!
氣喘病的治療?
氣喘病的處理仍然是首重預防,對於已知的過敏原須避免接觸,有上呼吸道感染情形時應儘早就醫接受完整的治療,以免誘發氣喘發作。
輕微哮喘發作時,可先以噴霧式氣管擴張劑救急,若不能很快發揮效用,應立即就醫,不可心存僥倖,一再試噴,以免延誤病情,造成不幸。
依氣喘病情的嚴重程度,將氣喘病人分成三類:
輕度氣喘病人:
每年的發作次數等於或少於3次。
中度氣喘病人:
幾乎每個月都會發作。
重度氣喘病人:
幾乎每週皆有發作。
無論那一種嚴重程度的病人,皆應該在咳嗽或喘嗚發生時立即就醫治療。
醫生會根據病情處方適當的氣管擴張劑,若有細菌感染的証據或顧慮時,需併用抗生素。
對於嚴重的氣喘發作,一般的氣管擴張劑無法發揮效用時,醫生會視病情需要處方適量短期的口服類固醇,以有效控制病情。
同時在病情控制住後,可繼續噴用類固醇的噴劑。
這種噴劑由於劑量小,沒有口服類固醇的副作用,卻能有效的穩定病情。
氣喘病的治療,最好能夠在症狀消失後繼續服用一週長效性的氣管擴張劑,以祈治療完全。
對於發作頻率較高的中度及重度氣喘病人,我們建議在平常或在氣候不穩定的季節能服用預防性的藥物,或使用類固醇噴劑以減低氣喘發作的頻率及發作時的嚴重程度。
(氣喘資料摘錄自張文華醫師,張文華診所)
什麼是自體免疫?
什麼叫作自體免疫疾病呢?
打個比方說,人體的免疫系統就好像保衛個體的國防軍隊一般,本來是用來防禦身體免於受外來細菌、病毒等的入侵。
正常狀況下,免疫細胞會製造出各式抗體來對抗入侵的細菌病毒。
但如果免疫系統失控、搞錯了對象,製造出許多不正常的「自體抗體」,把身體自己的細胞、器官當做外物一般地攻擊,就是所謂的「自體免疫」現象,往往導致受攻擊的器官慢性發炎甚至喪失功能。
什麼是紅斑性狼瘡?
紅斑性狼瘡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引起的風濕疾病,身體的器官因為免疫系統的失調,而造成慢性的發炎。
本病依照侵犯器官的範圍,及病因,又分為三種:
1)全身性紅斑狼瘡2)盤狀紅斑狼瘡及3)藥源性紅斑性狼瘡。
以全身性紅斑狼瘡在台灣最常見。
本病最常侵犯生育年齡的婦女,但是男性、小孩、老年人也有可能得到此症。
為什麼會產生紅斑性狼瘡?
雖然我們已經知道了紅斑性狼瘡是因自體免疫反應所引起,但是真正引起自體免疫反應的原因,目前還不完全清楚。
目前的醫學研究知道個體會發生自體免疫疾病,至少有以下幾個因素:
(1)遺傳因素
目前已知可能和人類組織抗原HLA-DR2,HLA-A1-B8-DR3或C4補體基因缺損有關。
某些種族特別容易得到紅斑性狼瘡,在美國夏威夷的流行病學研究,中國裔,菲律賓裔及日裔者罹患此症的機會比白種人高出四倍之多。
遺傳學的研究也發現如果血親中已有紅斑性狼瘡的患者,那麼家族其他成員得到本病的機會也較一般人為高。
(2)環境因素
最近的醫學研究顯示,某些病毒感染可能導致原本就有自體免疫遺傳傾象的人發病。
另外,紫外線,壓力等也是常被提及會使本病惡化的一個因素。
(3)女性賀爾蒙
本病特別好發於生育年齡的婦女,服用含動情素之避孕藥或懷孕常使本病惡化,都顯示紅斑性狼瘡與女性賀爾蒙有密切相關。
(4)藥物
某些藥物會導致藥源性紅斑狼瘡,如hydralazine、phenytoin、procainamide等。
紅斑性狼瘡有什麼症狀?
全身性紅斑狼瘡的症狀千奇百怪,若千面女郎一般,每個人均不儘相同。
有些人可能一發病便侵犯重要的器官如中樞神經、腎臟、心臟等,也有人終其一生只有輕微關節症狀。
以發生的頻率來說,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會關節痛或關節炎,70-80﹪的人有皮膚紅斑或盤狀紅斑,40-50﹪有肋膜炎或心包膜炎,40-50﹪的患者會發生狼瘡腎炎,20-60﹪患者有中樞神經侵犯,約60﹪患者有白血球低下,20﹪患者有血小板低下。
如何診斷紅斑性狼瘡?
目前醫師診斷全身性紅斑狼瘡,主要是採用美國風濕病公會於1982年修訂公佈的11項要點做為診斷依據。
這11項診斷要件如下:
1.臉頰紅斑,即蝴蝶斑。
2.圓盤狀紅斑狼瘡。
3.光敏感,曬太陽後,皮膚出現異於常人之嚴重反應。
4.口腔或咽喉潰瘍。
5.關節炎。
6.漿膜炎:
包括心包膜炎或肋膜炎。
7.腎病變:
每日尿蛋白總量超過0.5公克或尿液檢查出現細胞性圓柱體。
8.神經精神病變:
抽搐或精神異常。
9.血液病變:
如溶血性貧血、白血球偏低(少於4000/單位)、淋巴球偏低(少於1500/單位),或血小板偏低(少於100000/單位)等。
10.免疫系統病變:
如抗去氧核醣酸抗體(Anti-dsDNA)陽性、抗史密斯抗體(Anti-SmAb)陽性、或狼瘡細胞(LECell)陽性反應、梅毒血清檢查(VDRL)偽陽性反應。
11.抗核抗體(ANA)陽性反應。
如符合上述11項要件的四項或四項以上,便可以確定診斷為全身性紅斑狼瘡。
但有些患者出現的症狀不足四項,此時是否需投藥治療,則視侵犯器官及病況的嚴重度而定。
如何治療紅斑性狼瘡?
全身性紅斑狼瘡是一個長期慢性的疾病,醫師通常會為患者擬定一個長期的治療計劃,以期能控制病情,又能儘量減少藥物帶來的副作用及病情帶來的後遺症。
治療成功與否,除了醫護團隊的合作外,患者能充份了解自己的病情、規則服藥,並儘量減少生活中使病況惡化的誘發因子也很重要。
●藥物治療
藥物是紅斑狼瘡治療非常重要得一環,醫師會根據病情侵犯器官的不同及其嚴重度,來選擇適當藥物。
常用來治療紅斑狼瘡的藥物有下列幾種:
(一)非類固醇消炎藥,簡稱NSAID可用來治療關節炎、肋膜炎等較輕的發炎症狀。
NSAID使用最大的問題就是腸胃的副作用,還好最近已經有新一代選擇性的第二型環氧化脢(COX-2)抑制劑上市。
胃腸的副作用較傳統的NSAID少得多。
(二)抗瘧藥物
目前最常用的抗瘧藥物是hydroxychloroquine(商品plaquenil)。
臨床經驗顯示抗瘧藥物對紅斑狼瘡的皮膚症狀、關節炎及較輕的全身症狀有相當不錯的療效,也可減少狼瘡復發的機率。
(三)腎上腺皮質醇
即一般俗稱知"
美國仙丹"
或"
類固醇"
。
腎上腺皮質醇是治療紅斑性狼瘡最重要的藥物。
使用類固醇就好像消防隊救火一般,在病況嚴重,內臟器官受損時,如狼瘡腎炎、神經系統狼瘡、狼瘡肺炎、溶血性貧血或血小板低下等,必須使用大劑量類固醇,必要時醫師還會考慮加上大量靜脈注射類固醇脈衝療法,以求能儘快控制病情,待病況控制後再逐漸將劑量減至最低。
許多人認為服用類固醇會傷腎,其實是不對的。
類固醇並不會傷腎,反而可以用來治療腎炎。
類固醇本身是腎上腺分泌的皮質醇,若長期服用,可能造成腎上腺功能被抑制,若突然停藥,可能會造成急性腎上腺功能不全,因此患者絕對不可以任意停藥,以免造成危險。
醫師在病況控制之後,會慢慢為您減藥。
(四)免疫抑制藥物
免疫抑制藥主要的作用,是抑制免疫系統的活性,達到控制自體免疫疾病的療效。
這一類的藥物通常會和類固醇一起合用,一方面可以減少類固醇的用量,一方面對較頑固的病情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常用的免疫抑制劑包括移護寧(ImuranRazathioprine)、愛得星(EndoxanR,cyclophosphamide)、環孢靈(Cyclosporine)、氨基甲基嘌呤(MTX,methotrexate)等。
紅斑性狼瘡患者該如何注意飲食起居?
◎規則服藥,勿信偏方;
遵循醫囑,規則服藥是戰勝紅斑狼瘡最重要的一環。
目前的醫療,已經可以將大部份患者的病情控制穩定,千萬不要病急亂投醫,服用偏方而延誤病情。
如果您打算服用任何的營養補充品或健康食品,一定要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後再開使服用。
◎充足休息,適當運動;
紅斑狼瘡患者在病情活動時,常會有倦怠疲勞現象,此時應有充份休息。
除晚間應睡足八小時以外,午間也可小睡片刻,以補充體力。
在病情穩定後,則應及早開始做適當運動。
正確及足夠之運動,能使肌肉強壯,減少骨質疏鬆,關節活絡,使體能增加,可以說好處多多。
要開始運動前,應和您的醫師討論適合您的運動。
◎少油多鈣;
紅斑狼瘡患者因常需服用類固醇,不僅可能造成滿月臉,水牛肩等不正常的脂肪堆積,也因類固醇會增加骨質流失,抑制腸道對鈣質的吸收而造成骨質疏鬆症。
為了減少這些類固醇帶來的副作用,患者飲食應儘量減少甜食及油脂的攝取,增加鈣質的攝取,多吃牛奶,優酪乳,小魚乾,深綠色蔬菜等含鈣高的食物。
服用類固醇之患者,每日鈣的攝取,要達到1500毫克,若日常飲食不足此量,也可考慮適量補充鈣片。
◎時時防曬;
紫外線是紅斑狼瘡的重要惡化因子,患者應時時注意防曬。
平時應選用防曬係數(SPF)15以上之防曬產品,以度絕紫外線之傷害。
要避免曝曬早上十點以後及下午四點以前的強陽光,如果要在戶外活動,除了擦防曬產品外,還應戴帽及穿長袖衣物隔絕陽光。
要注意的是,不是只有在戶外才會接觸紫外線。
室內的日光燈,滷素燈,影印機的強光一樣有紫外線,所以即使足不出戶,也應防曬。
◎慎選避孕方法;
紅斑狼瘡患者不宜使用口服避孕藥來避孕,以免病情惡化。
子宮內避孕器常會增加感染的機會,也不是太好的選擇。
紅斑狼瘡患者最好的避孕方法是使用保險套。
紅斑狼瘡患者可以懷孕嗎?
目前的醫療,已可使大部份紅斑狼瘡患者順利懷孕生子。
但患者仍應了解,懷孕或產後有時後會使紅斑狼瘡病情惡化,在病情活動時最好能避孕,在病情控制穩定後,才可以考慮懷孕。
您可以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您目前是否適合懷孕。
關節炎與風濕病
哪些人會得到關節炎?
可別以為關節炎只是老年人的專利。
幾乎所有的人,從兒童,青年人到老年人,都有可能成為關節炎的患者。
目前已知的關節炎有一百多種,而最嚴重的幾種通常是以侵犯年輕人為主。
據統計,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中多多少少會因某種風濕病所苦。
在歐美國家,關節炎是造成殘障最重要的單一病因,美國一年因風濕疾病而付出的社會成本約一千五百億美元,大約是全國生產毛額的2.5%,不可謂不高。
臺灣雖然沒有相關統計,但相信也不在少數,整個社會因此所付出之醫療及社會成本,相當相當驚人.因此每個人都應當對這些疾病有所認識。
什麼是關節炎?
什麼是風濕病?
關節炎就是關節組織的發炎反應,發炎的關節炎通常有腫、熱、痛的現象,發炎的程度,由極輕從極輕微到極嚴重都有可能。
而風濕病則是泛指所有骨骼肌肉系統的急慢性疾病,可以有真正的關節炎,也可以只是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如韌帶、肌肉、滑液囊等)出了問題,是比較籠統的講法。
為什麼會有關節炎?
關節炎的成因有許多種,從最單純的受傷引起的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新陳代謝異常引起的關節炎到複雜多變的自體免疫疾病引起的都有可能。
什麼是類風溼性關節炎?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引起的慢性關節炎.它主要會造成病人關節的疼痛﹑腫脹﹑發炎並進而使關節變型.除了侵犯關節之外,類風溼性關節炎也會造成其它身體器官的發炎,可以說是一種全身性的慢性發炎疾病。
什麼原因會引起類風溼性關節炎?
雖然我們目前並不了解真正引起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原因,但根據最近的研究顯示,身體的不正常免疫反應或發炎反應都會造成關節的發炎和損傷。
另外,也有研究顯示遺傳也可能是造成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原因之一。
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流行病學情形如何?
在台灣有將近十萬人口患有類風溼性關節炎其中有60%的患者是女性,主要的發病年齡在20~45歲間。
如何診斷類風溼性關節炎?
由於類風溼性關節炎在剛開始的時候和許多疾病是很類似的,不論是在血液檢查或是X光片都可能是正常的,所以要診斷類風溼性關節炎需要臨床的經驗和技巧。
以下是美國風溼病醫學會所定的診斷標準◎關節慢性發炎超過六個月以上,關節在早晨起床時會有僵硬的感覺,在活動一段時間之後僵硬的感覺會逐漸消失;
◎在皮膚的表面會出現小結節;
◎在X光片可發現關節骨骼的侵蝕;
◎在血液中可發現一種自體抗體---類風濕因子。
如何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
由於過去25年醫學的進步,目前醫學已可有效地減輕病人的症狀,並可使病人受損的關節,回復到近乎正常的活動範圍。
然而,目前卻無任何醫學方法可以根治類風溼性關節炎。
為了達到成功治療的目的,醫師必須在病人的關節產生功能上不可恢復性的損害之前,就開始採取積極的的治療。
通常抗發炎藥是首先被考慮使用的藥,但根據每個病情的不同,有許多不同的藥也會被搭配著使用。
常見的例如:
methotrexate,hydroxychloroquine,sulfasalzine,intramusculargold,azathioprine及D-penicillamine另外低劑量的類固醇也可有效地控制病情,保持關節的功能,及降低病情惡化的速度。
而如果類風溼性關節炎有關節外器官的侵犯時,則必須使用高劑量的類固醇。
除此之外,適當的冷敷﹑熱敷﹑及運動則可有效降低疼痛,保護並增進關節的活動功能。
最好的治療需要全盤的整合,包括病人本身的教育,免疫風溼科醫師﹑復健科醫師﹑職能治療師﹑以及骨科醫師間的通力合作。
對於病情嚴重的病患,適時地由骨科醫師進行全關節置換術,可以有效地改善病人的活動能力。
民間流行的傳統治療如推拿﹑按摩﹑拔罐等方法,操作者缺乏對疾病的認識及了解,反而時常加重病情﹑延誤治療的黃金時間,使關節產生功能上不可恢復性的損害.之後即使再接受正規處理也無法完全恢復.正確的方法是在正規的免疫風溼科或復健科大夫的診察後由醫師本人或指定專業的復健師進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