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7413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doc

《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doc

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5—6岁是幼儿园大班的年龄,也是即将进入小学的年龄。

其身心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儿童的观察力、理解力增强,求知欲和好奇心盛,爱说、好动,而且,逐渐变得有情感,有一只要求和独立个性,自我意识有一定的发展,喜欢自由活动,渴望参加成人活动,盼望自己快点长大。

具体表现为:

一、身体发展迅速,动作协调

身体比较结实,活动量大,手的动作精细、准确和熟练,更能独自活动。

基本活动习惯已经初步形成,并能够自理,但是自我保护能力较差。

大班幼儿初期,男孩的平均身高是109.6厘米,女孩是108.7厘米。

男孩平均体重是18.5千克,女孩是18.1千克。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的动作开始出现协调性和稳定性,基本掌握了主要的全身运动。

会把几个运动要素统一为一个运动,并能做一些复杂运动。

如:

会跳绳、翻单杠、会爬树等。

手指的灵活性也在增强,能做复杂的手工,会灵活使用筷子等。

二、好问、好学

儿童都很好奇,但是5岁以后儿童的好奇心和以前不同了。

他不再满足于了解表面现象,而要追根问底。

5岁儿童的活跃主要不是停留在身体的活动上,而是表现在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上。

他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

这个年龄的儿童经常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不象过去那样只问“是什么”?

他提出没完没了的“为什么”,如果年幼的孩子提问:

“谁是好人?

谁是坏人?

”成人回答了谁好谁坏,他就不再提问。

大班幼儿则不然,他要接着问:

“他为什么坏?

他做了什么坏事?

”在日常生活中,大班幼儿什么都问,使许多成人感到难以应付。

他们的问题涉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方面。

这个年龄的儿童几乎都要问“孩子是从哪里来的?

”回答他们的问题,既需要足够的知识,又需要有一定的技巧。

5—6岁的孩子喜欢学习,他们愿意上课,学到一些新的知识或技巧后,他们感到满足,而且喜欢对别人讲。

他们已经能够坚持稍长一些时间的智力活动。

在课堂上,他们喜欢各种新课,喜欢一些动脑筋的活动,如做计算活动,编故事或做其它的创造性的活动。

在课外,不少幼儿热衷于下棋、猜谜,或做各种智力游戏。

大班幼儿的淘气,有时是求知欲的表现。

许多孩子都想知道为什么收音机能说话,电视机里那些小人躲在哪里?

为此,他们会拆开一些玩具或其它物品,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性,他们常常闯祸后还自以为有理。

比如,两个大班幼儿在自来水管下面的少水槽上横架着一块搓衣板,让水通过搓衣板的小沟流下来,玩得很起劲,老师批评他们浪费水,他们感到非常委屈,认为“一个水管变出了那么多小水管,可以节约水。

三、抽象能力明显萌发

大班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的,但是明显地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例如,5—6岁儿童能够根据概念分类。

如果给幼儿一些画有车、船、桌、椅、苹果、梨等物体的图片,要求他们将物体进行分类,4岁幼儿往往不会独立分类,5岁以后能够按交通工具、家具、水果等概念分类。

4岁幼儿往往还弄不清楚“车子”和“卡车”这两个概念的关系。

5岁以后,幼儿知道“车子”包含着“卡车”。

5岁半以后,幼儿对于象“这里车子多呢,还是卡车多?

”一类的问题,能够作出正确回答。

他们懂得了“合起来多,分开来少。

”个别大班幼儿甚至能说出:

“因为合起来是总数,分开来是一部分,卡车是一部分,比总的少。

”可见,这个年龄的儿童已经掌握了部分与整体的包涵关系,即逻辑思维的基本成分。

5—6岁儿童能够掌握如“左、右”等比较抽象的概念。

不再需要以具体事物作为左右的标志,不用说“拿匙子的手”了。

5岁儿童对因果关系也有所理解。

比如,他们能够懂得物体浮沉的原因,比如说:

“针是铁的,所以会沉,火柴是木头棒棒的,就会漂。

”而4岁儿童只能从物体的外表去找原因,如,回答“乒乓球为什么会浮”时说:

“因为乒乓球是滑的,是红的”等等。

5—6岁儿童在讲述中能够运用一些“因为````所以`````”这一类的连接词,能够连贯地,条理清楚地独立进行讲述。

5岁以后,幼儿在记忆一些具体事物时,也会自动地把它们进行分类,按类别记忆。

比如,让幼儿记忆一些任意排列的物体:

车子、桌子、桔子、椅子、船、梨等,大班幼儿在记忆时会说成:

车子、船、桌子、椅子、桔子、梨等。

有的孩子还会自言自语地追忆:

“还有什么水果呢?

5—6岁幼儿在观察图片时也会进行一些逻辑推理。

比如,几个大班幼儿在观察一幅图画时,对图画描绘的季节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一些孩子说是夏天,因为图中男孩子穿着短裤,另一些孩子说是秋天,因为女孩子穿着绒衣,说明他们既注意到图画的细节,还根据这些细节进行分析推断。

当然,6岁前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还是初步的,对于一些需要经过多层次分析推理的事情,他们还是力不能及。

同时,由于知识经验的限制,他们推断的结论也常常发生错误。

比如,一个5岁幼儿羡慕邻居的家具,问妈妈:

“为什么叔叔和阿姨家里的东西都那么漂亮?

”妈妈回答说:

“因为叔叔和阿姨新结婚,他们的东西都是新的。

”孩子接着问:

“妈妈,那你和爸爸为什么不结婚呢?

四、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5—6岁幼儿出现了有意地自学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方法,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方法。

比如,在观察图画时,5岁后儿童已不再是胡乱地看,而是能够按照一定方向或路线(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扫视。

由于不掌握方法,年幼的学前儿童的观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遗漏较多。

4岁前儿童往往不会比较两个或几个图形的异同,而5岁以后儿童,则能较好地完成任务。

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对比的方法,把图形或图形的相应部分一一对应地进行比较。

在注意的活动中,5—6岁幼儿能采取各种方法使自己不分散注意,比如自觉地把眼睛盯着需注意之物,把双手放在身旁,或用两手掩着耳朵防止杂音干扰等等。

大班幼儿进行有意记忆时,也运用各种方法,用思维解决问题时,他们会事先计划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行动过程。

在绘画活动中,小班幼儿毫不思索就动手去画,大班幼儿则要求“想一想。

”他们在头脑中先作构思以确定有意想象的目标,作出行动的计划,然后基本上按预定计划去行动。

5—6岁幼儿不仅在认知活动中能够采取行动计划和行动方法,在意志行动中也往往用各种方法控制自己。

比如在一个“延迟满足”的实验里,实验者要求不去碰诱惑物,而等待实验者回来给予诱人的奖品时,5—6岁幼儿运用了多种方法抗拒诱惑,有的孩子把背朝着诱惑物,有的趴在桌子上打瞌睡,有的唱起歌来,都是使自己不被诱惑物所吸引的方法。

五、个性初具雏形

5—6岁儿童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态度。

比如在自由活动中,5—6岁幼儿表现出相对稳定的兴趣,有的幼儿总是去玩球,有的总是去玩“娃娃家”,还有几个总是凑在一起看图书,讲故事。

大班幼儿的情绪也不象以前那么容易变化。

不愉快情绪有时持续较长时间。

比如,有的孩子早上来园时受到批评,整个半天闷闷不乐。

大班幼儿的思想情感已经不那么外露。

有个5岁半幼儿很喜欢画画,可是从某一天起突然不画了,家长和老师都不了解其原因,只听她说:

“不画了。

”经过奶奶耐心谈话,才发现由于老师没有把她新作的画贴出来,她误以为老师嫌她画的不好。

大班幼儿对自己的行为会产生顾虑。

以上这些表现,说明5-6岁幼儿的心理活动已经开始形成系统。

也就是说,个性的形成过程已经开始。

儿童的各种心理活动互相紧密地联系起来了,先前的心理活动,先前形成的态度,影响着后来的心理活动和对事物的态度。

心理活动系统的方向开始逐渐稳定。

个性开始形成,是和幼儿认识活动抽象概括性的发展,以及各种心理活动有意性的发展相联系的。

从此,幼儿的心理活动,不再是孤立的零碎的面而总是在心理系统背景下的活动,各人有自己的特色。

不过,应该着重指出,幼儿期所形成的,只是个性最初的雏形,其可塑性还相当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