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政府工作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37662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蒲城县政府工作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蒲城县政府工作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蒲城县政府工作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蒲城县政府工作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蒲城县政府工作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蒲城县政府工作报告文档格式.docx

《蒲城县政府工作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蒲城县政府工作报告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蒲城县政府工作报告文档格式.docx

  ——农业产业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全县粮食总产4.59亿公斤,较上年增长13%。

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17.5万亩,产值7.4亿元,龙池镇埝城村西甜瓜示范园列入国家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

酥梨出口量扩大,蒲城苹果代表陕西首次进入澳大利亚国际高端市场,果业产值16.8亿元。

畜牧规模养殖户发展到5325户,建成万只标准化肉鸡舍102栋,牛、猪、鸡存栏分别达到5.3万头、22.9万头和334万只,实现产值5.3亿元。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95家,建成359个村级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站和24个畜牧兽医站,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科技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年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8千多万元,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坚持以“双创”为目标,全年实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多项,完成投资8亿元以上。

其中渭黄高速引线、红旗街、延安街东段改造等工程全面竣工,垃圾处理厂试产运行。

大树进城、千亩景观园、宽幅林带建设等城镇绿化工程顺利推进,城区新增绿地40万平方米,新建街头广场3个。

城南新区新城大道、紫荆公园等基础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新区路网骨架基本形成。

孙镇、荆姚镇两个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完成投资6000余万元。

城区主干街道“三拆”、街景亮化、清扫保洁及国省道沿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工作成效显着。

城镇化水平达到43%。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商贸流通日趋活跃。

“龙首黑峡谷景区”、“林则徐纪念馆”获得国家AA级景区称号。

“杨虎城纪念馆”获得国家AAA级景区称号,并与“王鼎纪念馆”同时被确定为全国免费开放单位。

全年旅游接待63.4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85万元。

改造规范了一批专业市场,古镇小吃一条街、南塬仓储物流中心一期、蒲城煤炭交易市场等商贸服务项目建成投入使用。

培育发展了一批中小型物流企业,新兴消费热点不断增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06亿元,增长18.4%。

  ——群众生活较大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持续开展了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活动,全年民生工程总投资超过5亿元。

解决了4.18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异地搬迁326户1635人,解决了78户农村贫困群众住房问题,第三高中如期开办,桥山中学一期建设及校安工程全面完工,建成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共计5.6万平方米,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1342人。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面41916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偿标准提高到50%。

全县3445户8999人享受到城市低保,10951户40100人享受到农村低保,累计发放保障金5018万元。

1605人享受到农村大病救助,救助资金712万元。

投资2390万元,新修通村公路103.8公里。

总投资2139万元的23个乡镇卫生院基础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全面实行了药品“三统一”和零差率销售。

教育“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进一步加强,高考二本上线人数较去年增加464人,居全市第三。

全县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8.5%,人口自然增长率4.18‰。

建成村级体育场所31个,乡镇文化服务站5个,村级服务中心21个,群众文化生活更加充实丰富。

  ——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县乡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政府组成部门由原来的36个精简到32个,撤并乡镇7个。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积极采纳各界人士的合理建议和意见,办理人民代表议案、建议22件,政协委员提案55件。

“五五”普法通过省市验收,全民法制观念明显增强。

以烟花爆竹安全生产为重点,持续开展了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等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深入开展信访“三无乡镇”和“三无单位”创建活动,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县级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共受理信访案件453件,协调解决320件,交办处理133件。

全县建成7个社区警务室、359个农村警务室,在城区设置了“四门卡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一年来,我县成功创建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被省政府评为“质量兴省先进县”,顺利通过“全国商务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县”达标验收,人防办被授予“全国人防先进单位”,“蒲城花炮”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三合水泥制品公司生产的“三江牌”排水管被评定为省级名牌产品,校园安全、平安建设等工作取得显着成绩,全省校安工程现场会、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会先后在我县召开。

科技、审计、统计、物价、环境保护、民族宗教、兵役、工商管理、地方志等方面的工作也都取得了显着成绩。

  各位代表,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

回顾五年来,我们凝心聚力,扎实奋斗,全县经济社会发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

  过去五年是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的五年。

全县生产总值是“十一五”初的2.23倍,地方财政收入翻了两番多,财政支出增加4倍以上。

五年共签约招商合同110个,到位资金77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71.9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3倍;

过去五年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五年。

农业总产稳定,效益明显提升。

旅游、商贸服务业全面进步,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

工业传统产业进一步壮大优化,新型产业培育有了较大突破,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家。

三次产业结构由22:

42:

36调整到20:

43:

37;

过去五年是城乡基础设施极大改善的五年。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超过10亿元,城镇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9亿元。

在交通、水利、电力、市政等领域建成了一批群众急盼的新项目,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城区面积由10平方公里扩大到13平方公里。

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过去五年是群众得到实惠更多的五年。

全面推行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标准逐年提高。

累计解决了1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搬迁安置贫困群众778户3694人,建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7.6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1368户,新增城镇就业3.5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7.1万人(次)。

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移民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得到兑现和落实。

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较“十五”末增加9984元和2670元。

过去五年是和谐蒲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

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现了全覆盖,中小学生“蛋奶工程”顺利实施。

扎实推进了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偿标准逐年提高,城乡育龄妇女住院分娩、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全部实行免费,基层卫生医疗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平安蒲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信访工作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更凝结着全县人民的辛劳和智慧。

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广大干部群众、驻蒲单位及民兵预备役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

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工业、三产服务业缺少大项目、大企业的支撑。

农业基础薄弱,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二是城乡一体化进程较慢,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城镇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强。

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民生、保重点、保运转的压力很大。

四是投资与经济发展环境仍需改善,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意识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五是政府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对此,我们都要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十二五”期间的主要目标任务

  县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蒲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确定“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

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20%;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9亿元,年均增长2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7%;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以上,年均增长2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00亿元;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15%以上。

  

(一)坚持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发展

  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坚持规模扩张与结构调整并重,着力构建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高效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壮大工业。

积极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在新型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培育发展上实现突破,推进工业向高科技加工制造和环保节能方向发展。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形成建材、煤炭、电力、花炮、农副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建成一批集团化公司。

全县水泥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吨,原煤产量达到300万吨以上,花炮业产值突破15亿元。

加快园区建设。

煤化工业园建成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年产值110亿元;

蒲城工业园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年产值达到40亿元。

201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工业比重达到50%。

  提升农业。

持续扩大种养业规模,提升比重和效益。

种植业以推进土地流转为抓手,大力发展规模种植,扩大果林和设施农业面积。

果业稳定苹果,发展酥梨、葡萄,扩大红枣、核桃等杂果面积,提高果品优质率。

设施农业向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建成西安近郊现代瓜菜生产基地。

畜牧业以发展奶畜产品加工企业为抓手,突出奶牛、肉鸡、生猪,发展规模养殖,扩大畜牧业总量。

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以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加快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农业生产效益。

全县建成6大农技服务推广体系,9个农业综合服务区域站,万户农业科技示范户,扶优扶强天菊、犇犇、金鑫等一批龙头企业,培育发展一批涵盖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各产业的专业合作组织。

“十二五”末,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25亿元。

  繁荣第三产业。

加快旅游业发展。

推进以“桥陵、泰陵、将相故里”为主的文化特色旅游,开发航空旅游,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旅游。

筹划建设蒲城县博物馆、唐桥陵博物馆、唐桥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及洛河流域果林生态旅游区;

围绕麦草工艺、土布工艺、刺绣工艺,形成3—5个省级以上名牌旅游产品。

发展现代服务业。

按照“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的思路,着力构建城乡市场网络体系。

筹建3个大型商场,建成2个大型物流中心,培育发展各类新型流通业态和现代服务中介组织。

“十二五”末,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75亿元。

  

(二)坚持城乡一体,推进协调发展

  按照布局合理、职能明确、功能互补、设施配套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加快城镇建设。

以建设关天经济区三级城市为目标,加强主城区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品位。

重点加快污水处理厂二期、城区中水处理、城镇集中供热等工程建设。

以改善市容环境为重点,加强城市综合执法和市民素质教育,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加快完善孙镇、荆姚、罕井等重点镇道路、供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增强辐射带动功能。

推进城市“南扩东进”。

城南新区完成8条主干道路及各类配套设施建设,城市东区建设成渭北商贸物流中心。

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5万人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50%。

  加快城乡基础建设。

进一步完善城乡公路网络,策划建设城区交通大环线,推进自然村组公路建设,乡村道路通达率达到100%。

规划实施“引黄入蒲”工程、城南新区供水工程以及城市供水改造项目,改造城区管网37.8公里,解决19.6万人饮水问题。

加强天然气管网、电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完成韩城煤层气输送干管和配套管网建设,“十二五”末重点镇天然气通达率达到100%,各建制镇通达率达到80%。

  (三)坚持创新驱动,推进开放发展

  以促进“项目落实、企业发展”为宗旨,严格执行环境建设部门岗位责任制、一票否决制,努力增强县域投资环境吸引力。

紧抓关天经济区建设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力争引进2—3个跨国公司或世界500强企业。

积极推进民营企业通过产业配套、战略合作和投资参股等形式与国有经济和外资产业链相联接,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

“十二五”末,民营企业生产总值占到县域经济的50%以上。

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支持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培育发展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

“十二五”期间,建成蒲城花炮产业研发中心、蒲城海泰新材料产业研发中心,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10家。

  (四)坚持民生为本,推进和谐发展

  坚持每年为民办好十件实事,切实解决好关乎民生民利的突出问题。

全面推行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农村建立可靠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措和运行机制。

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救济等保障事业,建成4个区域敬老院和12个养老服务中心。

优先完善社会教育体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推进高中向县城聚集、初中向中心镇聚集、小学向寄宿制发展。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成县第二人民医院。

全面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十二五”末全县总人口控制在80万以内。

加快县文化活动中心、县图书大楼、蒲城体育运动中心和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建设,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加快主干公路防护林带、城区百米防护林网建设,开展绿色示范工程创建活动,打造绿色蒲城、生态蒲城、宜居蒲城。

全面实施“六五”普法,深入开展“平安蒲城”创建活动,真正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三、2011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是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科学发展的关键之年。

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坚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跨越赶超为主调,按照“坚持科学发展、推进三化联动、壮大产业集群、实现富民强县”的思路,扎实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着力改善民生,确保“十二五”良好开局,高点起步,为再造一个新蒲城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01.5亿元,增长2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7.98亿元,增长7.4%;

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44.98亿元,增长24.7%;

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8.54亿元,增长2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21亿元,增长25.3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5亿元,增长18.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500元,增长15.4%;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增长25.3%。

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4%。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县、社会和谐为主旨,全力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扩大投资规模,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投资,努力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转型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坚持“前期项目抓包装,包装项目抓招商,招商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建设项目抓投产”的工作导向,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确保投资和项目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突出抓好总投资249.14亿元的73项重点项目建设,当年计划完成投资56.16亿元。

同时,确定26个重点前期项目,总投资33.35亿元,力争早开工、多开工。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坚持以园区为平台,积极对接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天经济区建设、发展低碳经济及新能源开发等政策,持续开展有针对性的对外招商活动,积极对上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

进一步充实招商工作力量,坚持叩门招商、小分队招商,强化代理招商,促进企业招商。

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9亿元,争取国家政策性项目资金5亿元以上。

  健全项目工作机制。

以落实用地指标、完善审批手续、化解项目融资难题、优化建设环境为重点,建立以经发牵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园区、工信、住建、国土部门协同推进的项目建设责任制度,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包联、部门牵头负责的项目工作制度。

围绕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建材等策划储备大型产业类项目10个以上。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盘活闲置国有资产、充实投融资平台、争取国债和专项资金、融引民间资本等形式,切实解决好项目融资问题。

  

(二)壮大工业经济,扩大县域经济总量

  坚持把做大总量,提高质量,加快推进工业升级转型,作为工业强县战略的重点来突破。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高标准完成蒲城工业园、煤化工业园总体规划和煤化工业园南区18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制定出台《蒲城县工业园区管理办法》,组建园区开发经营公司,建立企业税收按比例向园区返点机制,增强园区自主发展能力。

蒲城工业园重点抓好投资4700万元的4条主干道路铺修和排水工程建设,启动110KV供电站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海泰新材料项目一期竣工投产,招引项目4—5个,实现产值13亿元;

煤化工业园抓好园区专用道路、物流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180万吨甲醇、70万吨聚烯烃项目对于建设工业强县,实现蒲城经济跨越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年内,开工建设专用铁路和厂区管网工程,完成部分设备采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

  优化工业支柱产业。

建材业完成前兴200万吨水泥生产线建设,筹建尧柏200万吨水泥生产线,建成节能环保型白灰生产企业5-8家。

煤炭业整合为4个30—50万吨煤业集团公司,开工建设高阳煤田开发项目,实现县矿30万吨技改项目投产运营。

花炮业按照“压缩数量,扩大规模”的政策要求,整合组建3—5家产值过3000万元的企业,发展专业花炮机械设备生产企业2家,花炮年产值达到10亿元。

加快培育新能源产业,重点抓好光伏太阳能发电、恒源生物质能发电改造项目,论证策划风能发电。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强化政府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服务职能,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家和人才队伍建设,想方设法为企业搭建政策咨询、人才引进、洽谈合作、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服务平台,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落实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扶持鼓励政策,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全年催生中小企业50户,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户,发展工商户1000户。

  (三)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民增收基础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壮大农业主导产业。

粮食生产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3.7亿公斤以上。

果业以实现人均1亩果为目标,抓好北部现代苹果标准化示范基地、中部5万亩葡萄长廊、南部优质酥梨基地建设。

新建果园4万亩,建成千亩绿色果品示范基地5个,优果率达到85%,酥梨、苹果、红提葡萄出口突破千吨。

畜牧业重点抓好“肉鸡、奶牛、奶山羊、生猪”四大基地建设。

新建万只标准化肉鸡舍100栋,新增奶牛、肉牛1万头,畜牧业产值达到6.5亿元。

设施农业大力发展有机时令菜、精细菜、瓜果花卉和食用菌,抓好无公害蔬菜产业示范园和绿色瓜菜产业带建设,新增设施瓜菜面积3万亩,全县设施农业面积突破20万亩。

  提升农业服务水平。

通过金融支持、以奖代补、税收返还等形式,扶优扶强一批龙头企业,筹划建设1—2个肉鸡加工企业。

进一步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规范发展农民示范合作社50个。

兑现落实各项惠农政策,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整合涉农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完善县、镇、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培育发展一批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的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建立“企业+专家+农户”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努力提升农业技术服务水平。

年内农业新技术应用率达到80%以上。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4544万元,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和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新建基本口粮田5500亩,田间设施配套9000亩,水保治理15平方公里,发展节水灌溉2.5万亩;

投资1120万元,实施龙池、椿林土地整理项目,改造中低产田1.3万亩。

继续加大县乡公路改造力度,投资5390万元,完成响石盖至蒲白界公路、洛滨镇至西头公路改造和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四)加快城镇建设,提升城镇化水平

  坚持以建设关天经济区三级城市为目标,积极实施城市南扩东进战略,着力推进城镇建设再上新水平。

  加强城乡规划管理。

加快城乡规划修编,重点开展城市东区、城南新区16平方公里控制性规划编制及城区环线、部分道路街景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修编完善主城区建设规划,完成桥陵镇、上王镇、龙池镇等镇规划编制,村庄建设规划覆盖率达到100%。

增强规划执行力,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工作的意见》,严查违反规划的人和事,彻底取缔规划控制区内的违规建筑,坚决杜绝乱占乱建、未批先建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完善城镇基础建设。

投资9500万元,完成中心广场改造和重泉路南段广场建设;

投资6500万元,完成北环路中西段、重泉路南北段及云麾路道路工程建设。

加快重点镇建设。

投资3600万元,完成荆姚镇北环路东段、东环路、中心广场建设;

投资6000万元,完成孙镇将军大道、虎城广场及公园、新型农民示范小区建设;

投资2600万元,完成罕井镇大庆路拓宽改造工程,启动镇区新开街建设工程。

  推进城市南扩东进。

加快城南新区建设,全年招引资金3亿元。

投资1.2亿元,完成新城大道、解放路续建工程;

投资1.6亿元,完成新区长乐街改造和重泉路、人民路、公园南路及供水主干工程建设;

投资1.8亿元,开工建设五原路。

以建设“渭北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年内基本形成城市东区发展框架。

投资9000万元,完成北环路东段延伸工程;

做好朝蒲公路城区段、东二环道路勘测和设计等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

  加强城乡环境整治。

以“双创”为抓手,以主城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