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历史与南通的故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3137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历史与南通的故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诗历史与南通的故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诗历史与南通的故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诗历史与南通的故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诗历史与南通的故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历史与南通的故事Word文件下载.docx

《诗历史与南通的故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历史与南通的故事Word文件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历史与南通的故事Word文件下载.docx

敬业失败,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说被杀,或说亡命,甚至说在灵隐寺为僧。

其一生行迹,颇为诡奇,也近于纵横家。

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

杜工部评价: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本文责编:

金人)===========================================镇江3000年前,周康王封宜侯于宜地,建宜邑。

距今约3000年。

徐州公元前573年,建彭城。

距今约2500多年。

常州公元前547年,吴王徐祭封季扎于延陵,建延陵邑。

苏州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建阖闾城。

扬州公元前486年,吴国在邗地筑邗城。

距今约2400多年。

南京公元前472年,建越城。

连云港公元前221年,建东海。

距今约2200多年。

淮安公元前221年,建淮阴。

无锡公元前202年,建无锡。

盐城公元前119年,建盐渎。

距今约2100多年。

泰州2100年前,建海陵。

距今大约2100多年。

宿迁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封刘商为泗水王,王都设于凌县。

南通公元907年,建静海军,距今约1100多年。

===========================================

  南通的历史有2000多年。

  今南通境域按地理变化和历史渊源大致分为北、南两部。

今南通北部的海安、如皋一带,春秋战国时期历届吴、越、楚等国地域,东晋义熙七年(411年)置宁海、如皋等县,属海陵郡,这是北部地区建县之始。

今南通南部旧称通海地区。

  唐代,胡逗洲得到开发。

僖宗乾符二年(875),南通已有狼山镇遏使的职位。

后来,五代吴国曾设丰乐镇、大安镇、崇明镇及狼山镇。

五代时直接统治静海与东洲一带的是姚氏家族。

姚彦洪建筑城池官廨,号称"

静海都镇"

,统辖狼山、丰乐、大安、崇明四个大镇。

  后周显德三年(956),周军压境,姚氏政权控制东洲、静海约半个世纪的局面结束。

显德五年(958)初,后周设立静海军,不久升静海军为通州(今南通市),并设静海、海门两县归通州管辖,州治驻静海。

  宋代,通州属淮南东路,天圣元年(1023)通州改名为崇州,又称崇川。

政和七年(1117)通州一度称静海郡。

  元初至元十五~二十年(1278~1283),通州曾升为通州路,二十一年恢复为州,属扬州路。

崇明县曾短时间归属通州,后又划属苏州。

  明初,静海县废,此后,通州只管辖海门一个县。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人关。

次年七月南下占领通州。

康熙十一年(1672年),海门废县为乡,并入通州。

雍正二年(1724年),通州升为直隶州,隶属于江苏布政使司,领泰兴、如皋两县。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属江宁布政使司。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割通州19沙、崇明11沙及新涨的天南等41沙设海门直隶厅。

  清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1911年11月8日),通州官绅响应武昌起义,宣告通州脱离清王朝统治,次日成立军政府。

  民国元年(1912年),江苏临时省议会决议通州废州设县,改称南通县,行政区划同宣统时的13市、8乡。

民同十六年(1927年)5月,同民革命军(北伐军)抵南通,推翻北洋政府南通县知事公署,成立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南通县政府,属江苏省政府管辖。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江苏省行政第七区(后改为第四区)专员公署设于南通城,下辖南通、如皋、海门、启东、崇明5县。

1938年3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南通城,建立伪政权,国民党南通县政府先后迁至金沙、北兴桥,专员公署先后迁至马塘、掘港。

  1940年11月,新四军东进通如海启地区,随即按照“三三制”原则建立南通、如皋、海门、启东四县抗日民主政府。

1941年3月,成立苏中第四行政区专员公署,1945年12月和1946年8月先后建立苏皖边区第一、第九行政区专员公署。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又经过3年半的解放战争,1949年2月,南通城解放。

华中行政办事处决定,划南通城、唐闸镇、天生港镇、陆洪闸和近郊农村成立南通市,隶属苏皖边区第九行政区,行署机关驻南通市。

当年5月,第九行政区改称苏北南通行政区。

  1950年5月,南通市升格为苏北行署直辖市。

1953年1月起,南通市为江苏省辖市,同时建有南通区(同年4月起改称专区,1978年7月起改为地区)。

其中“市”管辖城区、郊区,专区(地区)管辖海安、如皋、如东、南通、海门、启东、崇明7县(其中崇明于1958年11月划归上海)。

地、市并行的体制一直延续到80年代初。

1983年3月,国务院决定,撤销南通地区行政公署,原行署所辖6县归南通市领导,市管县的体制延续至今

===========================================  江苏南通历史悠久,约在6500多年以前,南通市海安县西部、如皋市西北部即已成陆。

1973年在海安县沙岗公社青墩大队发现大量新石器时代遗物,1984年又在海安县隆政乡吉家墩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说明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一地区生息活动。

  南通成陆图  清墩遗址出土:

中华第一斧  ==秦以前==  先秦称海阳,南通境内海安县历史悠久,是南通(江海)文化的源头。

  周朝初年,周武王封子姬叔于邗。

邗国北与淮河下游的嬴姓小国淮夷接壤,东临黄海,南隔长江与吴国相望,西与宗、“群舒”、六、英、梦等(今安徽舒城、六安、霍邱一带)为邻。

南通一带属邗国(当时的南通除了海安,其他绝大部分地区未形成陆地,仍在海中)。

  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年),吴王夫差灭邗国,“北霸中原,封其民江淮间(《国语·

吴语》)”,地属吴国。

  春秋时期鲁哀公十二年(前483年),鲁哀公和卫出公、宋国大夫皇瑗在吴国的郧(今海安县立发乡)商谈鲁、卫、宋3国结盟之事,“秋,公会卫侯、宋皇瑗于郧(《左传·

哀公十二年》)”。

  周元王五年(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地属越国。

  周显王三十七年(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地属楚国。

  ==秦汉==  秦初地属东海郡,秦始皇曾屯兵于境内军山|象山(今军山)。

  汉高祖初年,地属东阳郡。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地属楚国(西汉诸侯国)|楚国。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地属荆国(西汉诸侯国)|荆国。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封侄刘濞为吴王,地属吴国(西汉诸侯国)|吴国。

刘濞在封国内大量铸钱、煮盐,并招纳工商和「任侠奸人」,以扩张割据势力。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平定七国之乱|吴楚七国之乱后,国除,地属江都国(西汉诸侯国)|江都国。

  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置海陵县,地属临淮郡。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地属徐州临淮郡。

  新朝|新莽时期(8年—23年),改海陵为亭间,地属淮平郡。

  东汉复置海陵县,地属徐州广陵郡。

  ==魏晋南北朝==  三国时先属曹魏|魏,曹操“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征令内移,民转相惊…(《三国志·

魏志·

蒋济传》)”,强令徙民,为隙地,海陵县废。

  吴大帝赤乌四年(241年),郡人吕岱招抚乡民回归。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复置海陵县,地属徐州广陵郡。

  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永嘉之乱后北方地区人口避战乱大举南迁,部分迁至海陵。

  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分广陵境置海陵郡,地属南兖州。

  南朝宋明帝泰始七年(471年),分宁海县西境置海安县(因海水常浸淹农田,遂取名海安,为“永不扬波”之意),后并入宁海县,地属新平郡。

  南朝梁武帝年间(502年—549年),长江口出现了一块较大的沙洲——胡逗洲(又作壶豆洲,今南通市区)。

  南朝梁元帝承圣六年(552年),乱将侯景兵败而曾企图占据壶豆洲,后为王僧辩所获。

  ==隋唐五代==  Image:

鉴真和尚.jpg|thumb|150px|鉴真和尚  隋文帝年间(581年—604年),地属扬州总管府。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废扬州总管府,置江都郡,地属江都郡。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胡逗洲为盐亭场。

“胡逗洲上多流人,以煮盐为业(《太平寰宇记》)”,地属扬州广陵郡。

  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设置盐官,地属扬州海陵县,隶属淮南道。

  天宝七年(748年),鉴真|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时“发自崇福寺,至扬州新河乘舟,下至常州界狼山(《大唐和上东征记》)”。

此时的胡逗洲已是一块东西80里、南北35里的大沙洲(唐时1里相当于0.56公里)。

  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狼山为浙江西道节度使管辖,狼山北的胡逗洲亦为浙江西道常州的辖地了。

  唐哀帝天佑四年(907年),吴(十国)|吴国姚存制据胡逗、东布二洲,任东洲静海都镇遏使,后子姚廷珪任东洲静海军使。

  10世纪初,胡逗洲与另一个沙洲—南布洲连成一片,整个沙洲的范围向东扩展到了大致今海门市包场镇一带。

  南唐烈祖升元元年(937年),南唐代吴(十国)|吴国,立静海都镇制置院,取“海疆平静”之意,姚存制孙姚彦洪任静海都镇遏使及静海制置使,置如皋县,地属泰州。

  后周世宗显德三年(956年),后周引兵取南唐长江以北地。

  显德五年(958年),升静海都镇为静海军,地属扬州,旋改通州,意为水上交通方便之意,辖静海、海门2县,州治静海;

同年,后周静海制置巡检副使王德麟在通州筑城“立四门,周六里七十步。

  显德六年(959年),甃以陶甓,以北门地僻多盗,立壮健营镇之。

”这是南通正式建城的开始。

  ==宋元明清==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通州一度因避讳而改称崇州,别称崇川。

  明道二年(1033年),复称通州,隶属淮南东路,领静海、海门两县。

  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东布洲(海门岛)又与陆地连成一片。

狼山亦已渐与陆地相连,今南通的大部分土地均已成陆。

隶属淮南东路。

  嘉佑五年(1060年),教育家、理学先声、郡人胡瑗逝世。

  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年—1118年),“知州郭凝塞北门,改壮健营为玄武庙”。

  宣和元年(1119年),郡人王俊乂以太学上舍擢第一(状元)。

  政和七年(1117年),通州一度升为静海郡,不久复名通州,隶属扬州。

  宋度宗咸淳五年(1269年),两淮制置使李庭芝凿河40里入金沙、余庆场,以省车运。

  南宋末,通州一度治于金、元之手,饱受蹂躏,特别是第二次蒙古人入城,屠杀酷烈。

  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年),元军东下,文天祥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就。

二月底,与其客杜浒、金应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

复由海路南下,路过南通,写下'

'

“自海陵来向海安,分明如度鬼门关。

若将九折回车看,倦鸟何年可得还。

(《发海陵》)”'

的千古名句。

  元初仍设通州,隶属扬州路。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通州路,设总管府,隶属江北淮东道廉访司,并设万户府,镇守其地。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复为通州,属扬州路,隶江北淮东道廉访司。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年)五月,大丰盐丁张士诚起兵,占领泰州、通州。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七月,朱元璋派徐达攻克通州。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设守御千户所,废静海县,通州直管静海本土,领海门、崇明两县,属扬州府。

  洪武九年(1376年)划崇明县归苏州府,通州仅领海门一县。

  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倭始犯通州。

  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年)七月,河北刘宸、齐彦明率qiyi军浮江东下,舟泊狼山港。

总督都御使陆完派兵与义军战于狼山,齐彦明战死,刘宸落水而亡。

  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通州除州城外,分6乡6场。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四月,倭围通州,为参将解明道率众击退。

扬州千户洪岱、文昌龄,泰州千户王烈率兵支援通州抗倭,殉难。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三月,倭犯通州,狼山巡检尹鼐御敌殉难,淮扬兵备副使张景贤率兵败倭于州城南,歼20余人。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倭三次犯通州,先后为知州喻南、淮扬兵备副使马慎率众击退。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倭由掘港入寇,掠白蒲镇。

马慎督所部围倭于陈家庄。

二日,倭奔。

郡人曹顶追击,至单家店(平潮镇),因天雨路滑,战马失蹄,殉难。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四月,倭窜犯通州,狼山副总兵邓城御贼失败。

倭进至白蒲,取道如皋谋取扬州。

淮扬兵备副使刘景韶、游击邱升率兵三战三捷,倭回窜通州,被剿灭。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知州王之城以军山、剑山之石,代砖筑新城,南以望江楼为门,北连旧城,使成唇齿之势,新旧两城似葫芦,故又有葫芦城之称。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兵部尚书、蓟辽督师、郡人顾养谦逝世。

  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隶属江南省扬州府。

是年闰六月十五日(8月6日),星陨如寸。

次日,州民苏如彻、明万里等杀知州李乔以抗拒清廷推行剃发令。

七月,清兵临境,苏、明被害。

  顺治三年(1646年),州治置副将(从二品)镇守。

  顺治十年(1653年)七月,州民复发难,以白布缠头为号,遭知州钱国琦、守备韩可桂镇压。

  顺治十八年(1661年),改副将为镇守狼山总兵官(正二品)镇守。

  清圣祖康熙六年(1667年),属江苏省扬州府。

  康熙十一年(1672年),因江岸坍没,海门废县为乡,并入通州。

康熙以后,新城年久失修,逐渐荒废,但新城之外护城河犹存其形。

  康熙十五年(1676年),说书艺人祖师爷、郡人柳敬亭逝世。

  康熙十九年(1680年),文学家、戏曲家、郡人李渔逝世。

  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通州升为直隶州,为别于直隶顺天府的通州,故称南通州,属江苏布政使司,下辖如皋、泰兴二县。

  清高宗乾隆二十年(1755年),“扬州八怪”之一、郡人李方膺逝世。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隶江宁布政使司。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郡人胡长龄中一甲一名状元。

  清宣宗道光二年(1822年),内阁学士、兵部尚书、郡人戴联奎逝世。

  清穆宗同治二年(1863年),郡人盛广大等响应太平军,于军山谋取义旗,事泄,遭官兵镇压。

  同治五年(1866年)五月,灶民开垦荡地,与盐商发生冲突。

总兵邓龙彪派兵缉捕灶民,遭到反抗,官兵大败后谎报“灶民造反,将乘虚攻城”,两江总督李鸿章派兵剿捕,灶民死难者2000余人。

  清德宗光绪二十年(1894年),郡人张謇中一甲一名状元。

  清恭宗宣统元年(1909年),设定3市区、10镇区、8乡区。

  宣统二年(1910年),市区、镇区改为市,乡区改为乡。

  ==民国==  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qiyi爆发后,吴淞水师参将许宏恩(字敬五,任过狼山镇右营游击)由沪抵通,于11月8日在城内东大街总兵衙门举行光复仪式并成立军政府,张詧任南通军政府总司令兼民政长。

  1912年,通州改县,为与河北的通县相区别,改名南通县,设“南通县公署”。

  '

清末状元、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开风气之先,在南通创办通州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博物苑|中国第一座国人自办博物馆、南通纺织专门学校|中国第一所纺织学校、女红传习所|中国第一所刺绣学校、伶工学社|中国第一所戏剧学校、盲哑学校|中国第一所盲哑学校和军山气象台|中国第一所国人自办气象台;

并按照近代城市理念全面规划建设南通,因此南通被誉为“近代第一城|中国近代第一城”。

  1914年—1927年,南通、如皋、靖江、泰兴等县为苏常道辖,海门、崇明等归沪海道辖。

  1930年4月3日,江苏境内唯一的红军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在南通宣布成立。

  1934年,设立南通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辖南通、崇明、启东、海门、如皋、靖江六县。

  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3月在南通县北兴桥建立抗日民主政府。

  解放战争期间,设通东、通海、通西、通如行署,在如东掘港建立苏中第四行政区专员公署,曾改建苏皖(华中)一、九行政区。

  ==建国后==  1949年2月,南通全境解放后,设立南通市归苏北行政公署管辖,叶胥朝为首任市长。

  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设南通专区。

南通专区辖通州|南通、如皋、如东、海安、启东、崇明、海门等7县,专署驻南通市。

  1958年,原由江苏省辖的南通市,划归南通专署领导。

崇明县划归上海市。

南通专署辖1市6县。

  1962年,改为省辖市,并脱离南通专区。

  1970年,全省又统一改专区为地区,专署驻南通市。

辖南通、如皋、如东、海安、启东、海门6县。

  1983年,南通地区与南通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

南通地区的南通、如皋、如东、海安、启东、海门6县划归南通市领导,南通市区设城区、郊区,南通市共辖6县2区。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南通成为沿海开放城市|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1989年11月起,经国务院批准,启东、海门、如皋、南通先后撤县建市,仍由南通市管理。

其中南通县改称通州市。

  199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南通市城区更名为崇川区,郊区更名为港闸区。

  1997年南通市下辖启东市、如皋市、通州市、海门市、海安县、如东县、崇川区、港闸区等四市二县二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