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可以这样教——听曹爱卫老师执教绘本《小老鼠的魔法书》有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7291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绘本可以这样教——听曹爱卫老师执教绘本《小老鼠的魔法书》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绘本可以这样教——听曹爱卫老师执教绘本《小老鼠的魔法书》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绘本可以这样教——听曹爱卫老师执教绘本《小老鼠的魔法书》有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绘本可以这样教——听曹爱卫老师执教绘本《小老鼠的魔法书》有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绘本可以这样教——听曹爱卫老师执教绘本《小老鼠的魔法书》有感.docx

《绘本可以这样教——听曹爱卫老师执教绘本《小老鼠的魔法书》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绘本可以这样教——听曹爱卫老师执教绘本《小老鼠的魔法书》有感.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绘本可以这样教——听曹爱卫老师执教绘本《小老鼠的魔法书》有感.docx

惯了的小老鼠,或者更喜欢被人爱,被人接受吧,所以,我让小老鼠就住在老爷爷的修车棚里了。

——你们的朋友汤素兰师:

原来是这么回事呢!

小朋友,对于书里的图画,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

比如这幅图,为什么下雨的夜晚,还会有月亮呢?

生:

因为是小老鼠喜欢月亮,找到了“月亮”,让下雨天有月亮了。

生:

我想,是不是太粗心,画错了。

师:

现在有两种答案了。

到底画家是怎么想的呢?

我们也一起去听听这本书的插画家一开云老师是怎么说的。

(出示徐开云老师的话:

“这问题倒也提得有意思。

当时只考虑到是晚上,所以不由自主画上了月亮。

谢谢!

”)

师:

哈哈,原来是?

生:

画错了。

师:

是的,作家和画家也会有出错的时候。

小朋友们以后读书要是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同学、老师讨论。

实在不能解决的怎么办?

生:

找作者。

师:

是的,可以给他们写信问一问,这是更深层次的读书。

小朋友,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讨论到这里。

你们喜欢这本《小老鼠的魔法书》吗?

生:

喜欢!

师:

面对好书、好故事,我们就要像小老鼠一样,反反复复地去读,每一次读,你都会有新的发现。

小朋友,这本书的故事(再一次出现封面)是由汤素兰老师写的,插画是由徐开云老师画的。

我们感谢作者最好的方式就是记住他们的名字,让我们大声地念一念他们的名字——

生:

文,汤素兰;图,徐开云。

绘本可以这样教

——听曹爱卫老师执教绘本《小老鼠的魔法书》有感

□何夏寿

在上海举行的“首届海峡两岸和香港儿童绘本高端论坛暨教学观摩活动”中,有幸聆听曹教师执教绘本《小老鼠的魔法书》一课。

听后甚为激动,有很多话想说。

现将听课感受整理成三个方面。

一、把握了绘本阅读教学的本质

我们常说,语文课要依从文体而教。

童:

话要教成童话,小说要教成小说,戏剧要教成:

戏剧。

这实际上要求老师要有把握文体的能•力。

那么,绘本文体有些什么特点呢?

绘本也称图画书,它由两种媒介组成,一是:

文字媒介,二是绘画媒介。

这两种媒介结合起:

来表现某个主题。

这两种媒介在表意功能方面;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绘画的长处恰恰是文

字的短处,而文字的长处往往是绘画的短处。

两者结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从课堂的呈现来看,曹老师完全“吃透”了:

文体特点,因为她将讲故事作为这节课的第一:

个教学目标,而且是主要目标。

我关注到这节:

课里,曹老师花了近20分钟时间和孩子一起讲:

故事。

一般来说,一个好的绘本往往有三个故:

事:

一个是文字讲的故事,一个是绘画讲的故:

事,还有一个故事呢,就是需要读者来建构:

'的。

因为,前两个故事,即绘画故事和文字故:

事,讲的未必是同步的,一模一样的,而是各司:

其职的。

我们老师要做的主要功课,就是调动:

孩子的想象和体验,把前两个故事整合起来,建构出第三个故事。

所以,绘本是最具建构意义的书籍,对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具有十分独特的意义。

这是为什么要用绘本进行阅读教学的核心意义。

我们来看曹老师在这节课里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

这么神奇的魔法书,你想不想要啊?

(生:

想)书上还有很多小动物看到了,也想要呢!

看看图,都有谁啊?

生:

(纷纷)小鸟、蜜蜂、毛毛虫、蚂蚱、瓢虫,还有小乌龟。

师:

你从哪里看出他们真的很想要一本这样的魔法书?

用动作表现出来。

(所有学生瞪大眼睛,伸长脖子,有的还张大嘴巴,一个个露出羡慕的神态。

在这一页书里,文字语言有两处,都没有提到画面上出现的其他小动物。

但画面上却有一群小动物,他们都伸长着脖子,一副渴望得到魔法书的样子。

曹老师及时捕捉住了这个能构建阅读意义的信息,设计了“书上还有很多小动物看到了,也想要呢!

看看图,都有谁啊?

,,这一问题,通过看图、联系上文的方法,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生成和建构了各具个性的“第三个故事”——这个由孩子自己讲出来的故事,其阅渎意义远远高于文字和绘画讲的故事。

二、体现了绘本教学的文学性

绘本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形式。

儿童文学教学的目的是将其所具有的文学价值转化为语文教育成果。

具体来说,有三大任务:

一是文学语言的教学,二是想象力的培养,三是独立人格的养成。

我们来看曹老师是怎样将此予以落实的。

曹老师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分成三大板块,每个板块都指向“把儿童文学教成儿童文学”。

第一板块师生共读故事

学语言,其实是学两种语言。

一种是日用语言,另一种是文学语言。

日用语言是客观的、理性的、科学的,说明文等主要以这种语言为主;文学语言是主观的、感性的、审美的,文学作品主要以这种语言为主。

但两种语言不是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来的。

恰恰相反,他们情同手足,亲如唇齿。

绘本的语言是一种统整的语言,不但统整了“日常语言”和“文学语言”,还统整了“儿童语言”和“成人语言”。

我们来看其中一处语言教学:

师:

你从哪里看出小老鼠吓得半死了?

生:

他全身都在冒冷汗。

师:

是的,你们看,它的冷汗一直在往外冒。

除了出汗,你还从哪里看出来?

生:

他跑得很快,一溜烟一样。

师:

对啊。

从这条曲线里可以看出来,他跑得飞快,非常害怕。

还有没有?

会看细节的小朋友就会发现读书的乐趣。

生:

他都怕得张开嘴叫了。

师:

这时候,小老鼠会叫什么?

生:

(轻缓)救命啊,救命。

师:

好像还不着急。

生:

(急切)救命!

救命!

生:

有人吗?

快来救救我。

师:

这个时候,不会去问是不是有人了,而是直接喊了。

生:

快来人!

快来救救我呀!

师:

嗯,这就很有感觉了。

在这处教学中,老师引导小朋友用语言来表现这一“画面”。

在这里,老师的问“你从哪里看出小老鼠吓得半死了”和小朋友的答“他跑得很快,一溜烟一样”,这就是日常语言和文学语言的整合。

还有,小朋友天真的“有人吗?

快来救救我”和老师理性的“这个时候,不会去问是不是有人了,而是直接喊了”,这些对话,单看一句和日常语言无异,但整段对话构成了一种艺术结构,是对日常表达的一种超越。

这些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很好地落实了从故事中学习统整语言的教学目标。

第二板块走进魔法世界

这一学习板块,我想应该对应曹老师所设定的另一个教学目标,即根据魔法书里“要啥有啥”的片段,展开想象,说写愿望,这是指向想象力培养的目标。

文学都是虚构的,都是想象的结果。

儿童文学,尤其是童话、寓言等非写实性儿童文学,它的想象更是信马由缰、天马行空。

曹老师将绘本童话《小老鼠的魔法书》带进课堂,并将“说写愿望”设定为学习内容,足以说明曹老师对培养儿童想象能力的高度重视。

课堂上几乎所有的孩子们都高高举起小手,“我要买辆赛车给妈妈”“我要像小老鼠一样在天上飞”……精彩此起彼伏,足以说明孩子的想象确实不可低估。

第三板块讨论与分享

就阅读中产生的问题与他人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是非常必要的。

儿童文学教学不仅仅只是语言形式和语文知识的教学,而应该在进行文学语言教学的同时,陶冶性情,拓宽认知,丰富情感,进行价值判断,帮助学生实现心灵的成长。

特别是文学含混性、多义性的特点,对于培养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独立的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比如针对曹老师提出的“下雨的夜晚,为什么还会有月亮呢”这一问题,有的孩子说下雨天不应该有月亮,可能是作者糊涂了;有的说是小老鼠从魔法书里变出来的……曹老师能够充分尊重孩子,以欣赏的神情鼓励孩子们参与表达、乐于表达。

三、关注了绘本文本的表达形式

一本好书之所以优秀,在于它出色的文学价值。

也就是说,不仅它的内容是重要的,如何来表现它的内容同样至关重要。

儿童文学教学,只有对作品进行形式分析,才能深入到它那独有的语言世界,发现这种独有的形式与作品思想或情感内容的关系。

绘本所提供的文字故事也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文学形式。

我关注到有这么一个教学环节——在曹老师向孩子们完整地讲了一遍故事后,曹老师问学生:

刚才我们讲了故事,现在老师问问大家,小老鼠的魔法书都有哪几种魔法?

在学生回答:

“可大可小;变成房子;要啥有啥;可以飞”四种魔法后,老师不但用投影一一展现,而且还要求每个学生都说一遍。

我认为这个环节的设计是针对这个故事的文学表达的。

童话是一种很有意味的形式,往往采用反复、对比等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叙述故事。

比如《去年的树》中“鸟儿三次找树”的三段式叙事,《两个小狮子》中“勤狮和懒狮”的对比式叙事等。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有“发现”的能力。

如果教师缺乏对文体的把握能力,或者在教学中忽视对文体作揭示性处理,就难以使语文阅读教学具有“语文味”。

语文阅读教学课,形式分析教学至关重要。

我们不仅讲内容(写了什么),而且更讲形式(怎么写的),才能真正将语文教育落到实处。

曹老师让小朋友说“有几种魔法”的问题.可谓一语中的——四种魔法正是组成《小老鼠的魔法书》的主要形式。

课堂应该对此作揭示性教学。

曹老师做到了,她的“三个一”:

一问、一“板书”(投影)、一说,将《小老鼠的魔法书》反复叙事的形式,予以充分落实。

当然,对于二年级小朋友,老师是不需要去讲诸如反复叙事”之类的术语。

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应该像曹老师那样,采用感性化教学,做到心中有知识,口里无术语。

这节课带给我们的启示还有很多。

比如曹老师鲜明的儿童本位立场: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流程设计,再到自然朴素、灵动风趣的课堂评价等,都体现着曹老师对儿童的尊重,对儿童世界和童年精神的自觉守护。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金近小学)

寻找科普作品中的文学味

—《蟋蟀的住宅》教学实录及点评执教: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风神实验小学屈太侠点评: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谢李文

一、猜字导入

师:

(音乐起)孩子们,咱们中国的汉字,真有意思。

有时候,一个字,就是一幅画。

你们来猜一猜:

这是个什么字?

(出示)

生:

是“穴”字。

师:

对了!

“穴”字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演变过来的。

“穴”的本义是“洞”,下面的点和捺,就是洞里的石头或土块。

(出示汉字“穴”的演变过程)

生:

好像是个“家”吧?

因为有一所房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