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7286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docx

《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docx

2016-2017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

东城二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

(一)

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

康熙七年,授直隶乐亭知县。

八年,署滦州知州。

以罪囚脱逃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阍吁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

十八年,擢通州知州。

二十一年,擢江宁知府。

二十三年,上南巡至江宁,以成龙廉洁,传谕嘉之,擢安徽按察使。

二十五年,擢直隶巡抚。

谕询:

“畿辅重地利弊应兴革者,宜何先?

”成龙奏:

“弭盗为先。

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

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既抵任,疏言:

“弭盗之方,在力行保甲,民间已遵行。

惟旗下庄屯向不属州县,本旗统领远在京师,仅有拨什库①在屯,未能约束。

应令旗人与民户同编保甲,拨什库、乡长互相稽察,盗发,无问所劫为旗为民,协力救护。

得盗,赏;藏盗、纵盗,罚。

”下部议行。

先后捕治旗丁沈颠、太监张进升及大盗司九、张破楼子等,置于法。

三十三年,召诣京师。

疏言运河、黄河堤卑薄者,均宜加筑高厚。

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

又计河工所费繁多,请开捐例②,减成核收;并推广休革各员,上至布政使,皆得捐纳。

上召成龙入,问:

“开捐例得无累民?

”成龙奏:

“无累。

”上曰:

“捐纳之人,岂尽殷实?

大约称贷者多,不朘削百姓,则逋负何由而偿?

”成龙乃请罪。

上因问:

“尔尝短山东巡抚靳辅③,谓减水坝不宜开,今果何如?

”成龙曰:

“臣彼时妄言,今亦视辅而行。

”廷臣议成龙怀私妄奏,当夺官,上命留任,仍兴举简要各工。

三十七年,命以总督衔管直隶巡抚事。

三月,请修永清、固安旧堤,挑浚浑河淤沙。

十月竣工,诏赐名曰永定河,建庙以祀。

三十八年,上南巡,临阅高家堰、归仁堤诸处,以增筑疏浚事宜,谕令筹办。

寻以病乞假,命在任调治,遣医往视。

三十九年,卒,赐祭葬如例,谥曰襄勤。

(取材于《满汉名臣传》)

注释:

①拨什库:

清代官名。

②捐例:

清代朝廷纳资捐官的规例。

《清史稿·选举志七》:

“捐例不外拯荒、河工、军需三者,曰暂行事例,期满或事竣即停。

”③靳辅:

清代治河专家。

(二)

公治乐亭前后十余年,清白如一日。

凡井间苦乐,利弊沿革,士民贤不肖,皆周知无遗。

或兴、或除、或宽、或猛,无不深惬于情……去之日绅士饯于署旗民送于野老幼拥马首涕泗长流不绝公陨涕慰劳遣之不去有送至通州始还者。

(取材于王士祯《如山于襄勤公年谱墓志铭》)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弭盗为先弭:

消除

B.召诣京师诣:

到,往

C.尔尝短山东巡抚靳辅短:

缺少

D.寻以病乞假寻:

不久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宜何先

大王来何操

B.无问所劫为旗为民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上因问

因人之力而敝之

D.今果何如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

奸诈险恶之人,倚仗旗人的名义,私藏坏人

B.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我的后代有这样的人,我定当执行法律惩治他们

C.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

河防各处设置负责人,从而没有顾此失彼的忧患

D.不朘削百姓,则逋负何由而偿

(如果)不剥削百姓,那么拖欠的债务用什么来偿还

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清时期,知县、知府和知州都是地方行政长官的名称。

从文章内容看,知府官职高于知县。

B.中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有专门的词语,文中表示升迁的有擢、赐等;表示贬谪的有降、署等。

C.谥号是君主时代帝王、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例如于成龙谥号“襄勤”。

D.古代有干支纪年、年号纪年、生肖纪年等纪年方法,文中所提及的“康熙七年”为年号纪年。

13.用斜线(/)给文段

(二)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14.请在横线上分别填写两个恰当的四字词语,评价人物在治理河道中的表现。

(4分)

于成龙:

康熙帝:

15.于成龙在任职期间曾受到处分,而百姓两度向朝廷申请挽留他,请结合两个文段,简要说明他受百姓爱戴的原因。

(4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9.(3分)C10.(3分)A11.(3分)B12.(3分)B

13.(3分)

去之日/绅士饯于署/旗民送于野/老幼拥马首涕泗长流不绝/公陨涕慰劳/遣之不去/有送至通州始还者

评分标准:

每断对2处得1分。

断错2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

14.(4分)于成龙:

恪尽职守/尽职尽责/知错能改康熙帝:

知人善任/体恤百姓

15.(4分)

答案要点:

①在管理乐亭前后十多年,一直都清明廉洁;

②政治清明,有善政;

③深谙百姓疾苦;

④兴利除弊;

⑤对官员百姓了如指掌,或了解民情;

⑥办事符合民意。

评分标准:

1点1分,写出4点即可。

【参考译文】

(一)

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

康熙七年,被任命直隶乐亭知县。

八年,被委任滦州知州。

因为罪犯脱逃(将)被降职调走,乐亭百姓列出他(施行的)清明的政治,两度向朝廷申诉呼吁挽留(他),(皇上)下旨巡抚金世德调查核实,得以回复职任。

十八年,被提拔做通州知州。

二十一年,被提拔做江宁知府。

二十三年,皇上南巡到江宁,因为于成龙廉洁,传达皇上的诏令嘉奖他,(他)被提拔做安徽按察使。

二十五年,被提拔做直隶巡抚。

皇上诏令询问:

“京城附近重要的地方,应兴利除弊,首要的事应当是什么?

”成龙上奏说:

“消除盗贼是根本。

奸诈险恶之人,依仗旗人的名义,私藏坏人,官吏清楚地知道却不敢深入追究。

以后有这样的人,我定当执行法律惩治他们。

”到任之后,上给皇上的奏章说:

“消除盗贼的方法,在于大力推行保甲制,(该制度)民间已经遵照施行了。

”只有旗人的村子向来不属于州县(管辖),本旗的统领(又)远在京师,只有拨什库在村里,不能按约定的条件管束(他们)。

应当让旗人与民户共同编入保甲制,拨什库、乡长互相检查,发生盗劫,不用问是旗人是百姓,(都)协力救助保护。

抓到盗贼的,(一律)赏赐;窝藏或放纵强盗的,(一律)惩罚。

”皇上把这事交给相关部门商议执行。

先后逮捕惩治了旗兵沈颠、太监张进升和大盗司九、张破楼子等人,(都)依法处置。

三十三年,皇上征召(他)到京师。

(他)上疏说运河、黄河的低薄的堤坝,都应筑高加厚。

河防各处设置负责人,从而没有顾此失彼的忧患。

又计算治河工程耗资繁多,请求启用纳资捐官的规例,按官位品级核算收费;并推广到被罢免的各官员,上至布政使,都能捐资得官。

皇上征召成龙入朝,问道:

“启用纳资捐官的规例能不累及百姓吗?

”成龙回奏:

“不会连累(百姓)。

”皇上说:

“纳资得官的人,哪里全都富裕?

大概开口向别人借钱的人很多,(如果)不剥削百姓,那么拖欠的债务用什么来偿还?

”成龙于是主动承认错误并请求惩罚。

皇上于是问(他):

“你曾经说山东巡抚靳辅的坏话,说泄洪的减水坝不应当打开,现今结果怎么样?

”成龙说:

“我那时信口胡说,如今也效法靳辅那样去做。

”朝中大臣责备成龙心存私念胡乱上奏,应当消去官职,皇上让(他)复任原职,仍旧兴建检查各项重要的工程。

三十七年,让(他)凭总督的官衔身份兼管直隶巡抚的事务。

三月,(他)请求修缮永清、固安旧堤,清除浑河沉积的淤沙。

十月工程完工,(皇帝)诏令赐名为永定河,建庙来祭祀。

三十八年,皇上南巡,亲临察看高家堰、归仁堤各处,把增筑疏浚的事务,命令(于成龙)筹措办理。

不久(他)因重病请假,(皇帝)让(他)在任上调养治疗,(还)派太医前往照看。

三十九年,(于成龙)辞世,(皇帝)照例赐予祭葬之礼,加封谥号为襄勤。

(二)

于公管理乐亭前后十多年,一直都清明廉洁。

所有市井中苦与乐,利与弊的沿袭改革,官员百姓贤能与否,全都了解,无一遗漏。

或是兴办、或是革除、或是宽大、或严厉,没有不非常符合民情……离开的那天,绅士在官署为他饯行,百姓们在郊外为他送行,老老少少簇拥着马头痛哭不已。

于公也掉下眼泪并安慰他们,要求他们离开,他们也不离开,有一些人甚至送到通州才回来。

西城二模

海淀二模

朝阳二模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曰:

“自从先君文王以至不穀之身,亦有不为爵劝,不以禄勉,以忧社稷者乎?

”莫敖子华对曰:

“君王将何问者也?

彼有廉其爵,贫其身,以忧社稷者;有崇其爵,丰其禄,以忧社稷者;有断脰决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有劳其身,愁其志,以忧社稷者;亦有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社稷者。

”王曰:

“大夫此言,将何谓也?

莫敖子华对曰:

“昔令尹子文,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谋夕,无一月之积。

  “昔者叶公子高,定白公之祸,宁楚国之事,恢先君以掩方城之外,四封不侵,名不挫于诸侯。

当此之时也,天下莫敢以兵南乡。

叶公子高,食田六百畛。

“昔者吴与楚战于柏举,两御之间夫卒交。

莫敖大心抚其御之手,顾而大息曰:

‘嗟乎子乎,楚国亡之日至矣!

吾将深入吴军,若扑一人,以与大心者也,社稷其为庶几乎?

“昔吴与楚战于柏举,三战入郢①。

寡君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

棼冒勃苏曰:

‘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

’于是赢粮潜行,上峥山,逾深溪,蹠穿膝暴,七日而薄秦王之朝,昼吟宵哭。

七日不得告,水浆无入口。

秦王曰:

‘寡人闻之,万乘之君,得罪一士,社稷其危,今此之谓也。

’遂出革车千乘,卒万人,与吴人战于浊水而大败之。

“吴与楚战于柏举,三战入郢。

君王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

蒙谷负离次之典②以浮于江,逃于云梦之中。

昭王反郢,五官失法,百姓昏乱;蒙谷献典,五官得法,而百姓大治。

此蒙谷之功,多与存国相若,封之执纒,田六百畛。

蒙谷怒曰:

‘谷非人臣,社稷之臣。

苟社稷血食,余岂患无君乎?

’遂自弃于磨山之中,至今无胄。

王乃大息曰:

“此古之人也。

今之人,焉能有之耳?

莫敖子华对曰:

“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

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就而不避。

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取材于《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①郢:

楚国都城②离次之典:

也叫“鸡次之典”,是楚国统领各个领域的国家法律大典。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恢先君以掩方城之外恢:

发扬

B.于是赢粮潜行赢:

背负

C.昼吟宵哭吟:

吟诵

D.冯而能立冯:

同“凭”,凭借,依靠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不以禄勉A.

B.

将何谓也

蒙谷负离次之典以浮于江 水何澹澹

多与存国相若C.

D.

焉能有之耳

若君王诚好贤焉用亡郑以陪邻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缁帛之衣以朝,鹿裘以处

身穿朴素的黑绸衣服上朝,穿着粗朴的鹿皮衣服居家

B.若扑一人,以与大心者也,社稷其为庶几乎

你们如果能打倒一个敌人,(把敌人)来交给我,那么国家也许就胜利了

C.苟社稷血食,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