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2355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0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

【学生】量筒(50ml、100ml各一支)、

酒精温度计一支、酒精、水、

胶头滴管、烧杯等。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思考问题:

1、你知道水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吗?

2、你知道水在自然界有几种存在状态?

它们之间转化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3、你知道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讲授新课

(一)、水的三态变化

【探究针筒中的水加热】

封闭在针筒中的水沸腾后,液态的水会变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

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提出一种可能并解释这种现象

 

加热前

加热后

我猜想:

a.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b.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c.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d.水分子受热都冲到针筒的另一端去了?

【初识水中乾坤】

水的三种状态相互转化时,水分子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呢?

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又变回液态。

水的三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我知道:

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________和_________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分子本身没改变,这种变化属于_____变化

(二)、水的天然循环

阅读课本25页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1.在水循环的每个环节上,水分子是怎样运动的?

分子的能量如何变化?

2.水分子运动的能量来自哪里?

3.通过水的天然循环,实现了什么?

地球上的水及淡水储量和分布

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我们应做些什么?

1、工业上要控制“三废”进入水体

2、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提倡节水农业

3、生活上要合理用水,比如:

一水多用

4、增强环保意识,节约意识

(三)、分子的基本特征

将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观察现象。

结论:

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水和酒精混合后,有的分子挤占了分子间的空隙。

分子很小,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而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练习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析下列问题:

1.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

2.香水、汽油为什么要密封保存?

3.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

4.25c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Cm3的钢瓶中?

我总结:

分子的基本特点

分子很小

分子不断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

分子自身有能量

你能解释原因吗?

1.糖放在水里,逐渐消失,水却有了甜味。

2.碘的受热和冷却

现象:

固体碘受热变成碘蒸气,碘蒸气遇冷又变成固体碘。

(四)知识小结:

1、水:

固态→液态→气态(物理变化)

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间隔变大

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间隔变小

固态

液态

气态

2、水的天然循环

3、分子的基本特征:

①分子很小②分子间有间隔

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④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⑤分子自身有能量

(五)达标检测:

1.当你走过公园时,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2.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某种单质气体受压后体积缩小的原因是()

A、分子个数减少B、分子体积减小

C、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D、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减少

3.以下事实不能用粒子运动的观点来解释的是(  )

A.走过花圃闻到花香B.湿衣服经过晾晒变干

C.香水、汽油密闭保存D.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4、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相符合的是 (  )

A.空气能被压缩——分子体积可以变小

B.湿衣服在充足的阳光下容易晾干——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C.结冰的水不能流动——0℃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

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5.“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描述了春天晴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

下列从微观角度对“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分子的体积小,质量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6.将分子特点的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①分子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运动得越快;

②分子很小;

③分子间有间隔,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④分子间有间隔,压强越大,间隔越小。

(1)手放到火炉上烤干的快,说明——

(2)水受热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

(3)糖水可以通过滤纸,说明 

——

(4)可用打气筒将较多空气压入自行车胎中,说明——

(5)一滴水中大约有1.67×

10²

¹

个水分子,说明——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水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三态变化已经是熟视无睹了,且知道水发生三态变化的条件;

虽然在第一单元中初步学习了“物质构成的奥秘”,知道水是由大量水分子聚集成的,但是学生并不了解分子的特征,对分子等微观方面的知识也没有什么基础,对于水的凝固、蒸发等司空见惯的宏观现象变化的原因不能自发地从微观角度去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将是一个新的起点,定位于对水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及原因分析。

本节课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特别注重了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体验,不将精力放在结论形成后的机械练习之中。

对于“探究针筒中的水加热”这一部分,设计了学生角色扮演成医生,解决加热后针管体积变大的问题,这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对于“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本质”这一部分,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动画模拟出水在三种状态相互转变时,水分子的运动过程及排列特点,这种直观的展示把抽象的、不可捉摸的事物变得容易理解,有助于学生的掌握。

对于“分子间有间隔”这一分子的性质,是本课的难点。

通过对两个小实验的分析解释得以突破,先演示大豆和小米混合后体积小于两者体积之和,学生结合生活常识不难作出解释;

当学生自己动手完成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这一实验时,也就依此类推、顺理成章的理解了“水分子之间有间隔”,难点顺势突破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脑海中能顺利的构建微观世界的样子,逐步深化对自然界物质的理解,更能激发他们深入研究物质的探索欲望。

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及团队合作欲望强烈的特点,对疑难问题,采取个人探究、小组合作及师生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养成交流与协作的习惯,使学生对实验现象及生活现象的分析能做到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效果分析

虽然相当一部分学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让学生真正理解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还是有困难,为此我做了一下处理:

一是在观察课本中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图片时,我特别制作了一段动画进行演示,更好的让学生认识水在不同状态下分子的不同排列;

二是在“活动天地”这个环节中中我采用了绘画、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活动,较好的突破了难点;

三是在归纳分子性质时,为了引出“分子之间有间隔”这个特点,我增加了一个演示实验: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我为每小组学生准备了50毫升酒精和50毫升水,提出问题:

如果将两者混合体积是多少?

学生猜想,之后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并进行表达交流。

经验和实验的矛盾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兴趣,在生活经验上看来二者混合后体积应变为100毫升,而事实是小于100毫升,矛盾激发了疑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在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基础上认识到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从而达成共识。

用实验直观形象的解决了教学重点。

学生已知道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隔并且是不断运动的,那么运动速度的快慢和彼此间的间隔与什么因素有关?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猜想。

为了验证猜想同样需要一定的科学实验来验证,为此我为学生准备了以下器材:

玻璃片、滴管、酒精灯、火柴、水等。

通过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和对器材的选择应用,体会到能量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与此相关的生活现象表达交流从而提升思维和认知水平,生活处处有真知,这一实验只是生活场景的片段提取,但它却是学生在思维动机的驱使下,在团体协作和自我设计中完成的,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收获了探究的喜悦,也形成了团队意识,提升了科学素养,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然后,通过下面的练习性竞赛让学生自我检验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一般途径,所以我在课的设计中注重指导学生:

听――听得明白、思――敢思会思、说――表达完整、观――观察仔细、议――学会交流。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收获。

《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一、所说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本单元是学生真正了解“物质构成奥秘”的开始,教材将这一部分提前,让学生一开始就接触微观本质,对学生以后学习化学有很大的帮助。

其中第一节水分子运动,就是从学生熟悉的物质入手,使学生一步步建立起正确的微粒观。

所说内容是第一部分“水的三态变化”,这一部分对于学生构建微粒观十分重要,举足轻重。

可帮助学生从微观水平上认识自己所熟悉的一些宏观现象的本质,以便让学生能更深入的了解身边的物质,初步理解物质的变化,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②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并会用分

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①通过探索水沸腾后体积变大的过程,初步体

验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②通过对三种状态下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的理

解,以及对生活中水分子的认识,培养学生

把握问题本质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学用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