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知识规律总结.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72240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知识规律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化学知识规律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化学知识规律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化学知识规律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化学知识规律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知识规律总结.doc

《高考化学知识规律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知识规律总结.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知识规律总结.doc

高中化学知识规律总结

一、中学化学中提及的“化”名目繁多.要判别它们分属何种变化,必须了解其过程.请你根据下列知识来指出每一种“化”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室温和干燥的空气里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过程.注意:

自然条件.

2.催化——能改变反应速度,本身一般参与反应但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应了解中学里哪些反应需用催化剂.如

    

     

8.氢化(硬化)——液态油在一定条件下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固态脂肪的过程.

 作用:

植物油转变成硬化油后,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运输等.

9.皂化——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的过程.产物——高级脂肪酸钠+甘油

10.老化——橡胶、塑料等制品露置于空气中,因受空气氧化、日光照射而使之变硬发脆的过程.

11.硫化——向橡胶中加硫,以改变其结构(双键变单键)来改善橡胶的性能,减缓其老化速度的过程.

12.裂化——在一定条件下,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目的--提高汽油的质量和产量.

13.酯化——醇与酸生成酯和水的过程.

14.硝化(磺化)——苯环上的H被—NO2或—SO3H取代的过程.

二、基本反应中,有一些特别值得注意的反应或规律.现分述如下:

1.化合反应:

思考:

化合反应是指单质间生成化合物的反应吗?

结论:

不一定!

化合反应即“多合一”的反应,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化合反应又可分为三种.

(1)单质+单质→化合物

(2)单质+化合物1→化合物2

  2FeCl2+Cl2=2FeCl34Fe(OH)2+O2+2H2O=4Fe(OH)3

  2Na2SO3+O2=2Na2SO4

(3)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

①酸性氧化物+水→可溶性酸碱性氧化物+水→可溶性碱

  

稳定性:

碳酸正盐>碳酸酸式盐>碳酸

   分解条件:

(高温)(加热)(常温)

3.置换反应

判断:

有单质参与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吗?

结论:

反应物或生成物各两种且其中一种必定是单质的反应才称作置换反应.

分类:

可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根据两种单质是金属或非金属来分;也可根据反应物状态来分;还可以根据两单质的组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来分.

注意:

下列置换反应特别值得重视.

①2Na+2H2O=2NaOH+H2↑②3Fe+4H2OFe3O4+4H2↑

③F2+2H2O=4HF+O2④Cl2+H2S=S+2HCl

⑤2H2S+O2=2S+2H2O⑥2C+SiO2Si+2CO

⑦2Mg+CO22MgO+C⑧2Al+Fe2O32Fe+Al2O3

⑨C+H2OCO+H2⑩3Cl2+2NH3N2+6HCl

⑾Si+4HFSiF4+2H2

 4.复分解反应

(1)本质:

通过两种化合物相互接触,交换成份,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

 

(3)基本类型:

①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②酸+盐→新酸+新盐

③碱+盐→新碱+新盐

④盐+盐→两种新盐

⑤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思考题:

(1)酸与碱一定能发生反应吗?

若能,一定是发生中和反应吗?

(2)复分解反应中的每一类反应物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3)盐与盐一定发生复分解反应吗?

(4)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

提示:

(1)酸与碱不一定能发生中和反应.联系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是盐的水解知识.如:

酸与碱发生的反应也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

2Fe(OH)3+6HI=2FeI2+I2+6H2O

2Fe(OH)2+10HNO3(稀)=3Fe(NO3)3+NO↑+8H2O

故特别要注意氧化性酸(碱)与还原性碱(酸)很可能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2)复分解反应中反应物的条件:

①盐+盐、盐+碱的反应物一般要可溶且在溶液中进行或加热时进行.如

②盐1+酸1→盐2+酸2

一般只需满足以下两条中的各一条:

i)强酸制弱酸即酸性:

酸1>酸2

ii)难挥发酸制易挥发酸,即挥发性:

酸1<酸2

原因:

上述三种金属硫化物溶解度特小,满足离子反应朝离子浓度降得更低的方向进行.

(3)盐与盐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①复分解②双水解③氧化—还原④络合反应

现列表比较如下:

(4)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

三、常见的重要氧化剂、还原剂

氧化剂

还原剂

活泼非金属单质:

X2、O2、S

活泼金属单质:

Na、Mg、Al、Zn、Fe

某些非金属单质:

C、H2、S

高价金属离子:

Fe3+、Sn4+

不活泼金属离子:

Cu2+、Ag+其它:

[Ag(NH3)2]+、新制Cu(OH)2

低价金属离子:

Fe2+、Sn2+

非金属的阴离子及其化合物:

S2-、H2S、I-、HI、NH3、Cl-、HCl、Br-、HBr

含氧化合物:

NO2、N2O5、MnO2、Na2O2、H2O2、HClO、

HNO3、浓H2SO4、NaClO、Ca(ClO)2、KClO3、

KMnO4、王水

低价含氧化合物:

CO、SO2、H2SO3、Na2SO3、Na2S2O3、NaNO2、

H2C2O4、含-CHO的有机物: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的有:

S、SO32-、HSO3-、H2SO3、SO2、NO2-、Fe2+等,及含-CHO的有机物

四、总结①在酸性介质中的反应,生成物中可以有H+、H2O,但不能有OH-;

   ②在碱性介质中的反应,生成物中无H+;

   ③在近中性条件,反应物中只能出现H2O,而不能有H+或OH-,生成物方面可以有H+或OH–

   现把H+、OH-、H2O在不同条件下的相互关系列于下表:

条件

反应物中余O

反应物中缺O

酸性溶液

O+2H+→H2O

H2O→O+2H+

近中性溶液

O+H2O→2OH-

H2O→O+2H+

碱性溶液

O+H2O→2OH-

2OH-→O+H2O

五、物质内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类型

实例

同一物质不同

元素的原子间

4HNO34NO2↑+O2↑+2H2O

               或 热

     光

2HClO2HCl+O2↑

     加 热

2KMnO4K2MnO4+MnO2+O2↑

2AgNO32Ag+2NO2↑+O2↑

2KClO32KCl+3O2↑     

同一物质同一元素

不同价态原子间

 5NH4NO3=4N2↑+2HNO3+9H2O

 Na2S2O3+H2SO4=Na2SO4+H2O+SO2↑+S↓

 同一物质同一元素

同一价态原子间

(歧化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3NO2+H2O2HNO3+NO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2H2O22H2O+O2↑

 CaO+3C(电炉)CaC2+CO↑

SiO2+3SSiC+2CO↑

浓硫酸

H2C2O4  H2O+CO2↑+CO↑   

六、反应条件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1.浓度:

可能导致反应能否进行或

产物不同

   3.溶液酸碱性.

2S2-+SO32-+6H+=3S↓+3H2O

5Cl-+ClO3-+6H+=3Cl2↑+3H2O

S2-、SO32-,Cl-、ClO3-在酸性条件下均反应而在碱性条件下共存.

Fe2+与NO3-共存,但当酸化后即可反应.3Fe2++NO3-+4H+=3Fe3++NO↑+2H2O

   一般含氧酸盐作氧化剂时,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比在中性及碱性环境中强.故酸性KMnO4溶液氧化性较强.

七、离子共存问题

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涉及到离子的性质及溶液酸碱性等综合知识。

凡能使溶液中因反应发生使有关离子浓度显著改变的均不能大量共存。

如生成难溶、难电离、气体物质或能转变成其它种类的离子(包括氧化一还原反应).

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弱碱阳离子只存在于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如Fe3+、Al3+、Zn2+、Cu2+、NH4+、Ag+等均与OH-不能大量共存.

2.弱酸阴离子只存在于碱性溶液中。

如CH3COO-、F-、CO32-、SO32-、S2-、PO43-、AlO2-均与H+不能大量共存.

3.弱酸的酸式阴离子在酸性较强或碱性较强的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它们遇强酸(H+)会生成弱酸分子;遇强碱(OH-)生成正盐和水.如:

HSO3-、HCO3-、HS-、H2PO4-、HPO42-等

4.若阴、阳离子能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的盐,则不能大量共存.

如:

Ba2+、Ca2+与CO32-、SO32-、PO43-、SO42-等;Ag+与Cl-、Br-、I-等;Ca2+与F-,C2O42-等

5.若阴、阳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如:

Al3+与HCO3-、CO32-、HS-、S2-、AlO2-、ClO-、SiO32-等

Fe3+与HCO3-、CO32-、AlO2-、ClO-、SiO32-、C6H5O-等;NH4+与AlO2-、SiO32-、ClO-、CO32-等

6.若阴、阳离子能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如:

Fe3+与I-、S2-;MnO4-(H+)与I-、Br-、Cl-、S2-、SO32-、Fe2+等;NO3-(H+)与上述阴离子;

S2-、SO32-、H+

7.因络合反应或其它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

Fe3+与F-、CN-、SCN-等;H2PO4-与PO43-会生成HPO42-,故两者不共存.

八、离子方程式判断常见错误及原因分析

(1)违背反应客观事实

如:

Fe2O3与氢碘酸:

Fe2O3+6H+=2Fe3++3H2O错因:

忽视了Fe3+与I-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

(2)违反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定律及电子得失平衡

如:

FeCl2溶液中通Cl2:

Fe2++Cl2=Fe3++2Cl-错因:

电子得失不相等,离子电荷不守恒

(3)混淆化学式(分子式)和离子书写形式

如:

NaOH溶液中通入HI:

OH-+HI=H2O+I-错因:

HI误认为弱酸.

(4)反应条件或环境不分:

如:

次氯酸钠中加浓HCl:

ClO-+H++Cl-=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