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2206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Word下载.docx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建设Word下载.docx

1.区域产业优势

抚顺是以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的重工业城市。

2002年初抚顺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中国北方石化城”的经济发展战略,通过了国家级和省级的论证。

抚顺石化行业正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步伐,发挥炼化一体化优势,全力打造“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世界级炼化生产基地。

2008初国家科技部正式认定抚顺市为“国家精细化工产业化基地”,这是我国第一个以“精细化工”命名的国家级产业化基地,建成后可实现产业链条的延伸,带动抚顺成为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集聚、优势明显的地区。

2.人才需求分析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拉动对化工技术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经过调研,根据“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炼化生产基地和“精细化工产业化基地”的发展规划以及对化工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未来十年化工行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逐年增加,新增从业人员将达到15万人,其中化工生产操作、化工设备与维护、化工分析检测等高职人才需求6万人。

同时化工企业原有从业人员已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自身难以培养出合格的化工人才,原有从业人员急需知识更新和培训。

如何培养顺应时代发展,满足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对于高职教育院校来说即是机遇又是挑战。

(二)专业建设的基础与优势

根据抚顺市政府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学院将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确定为重点建设专业,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是“辽宁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研究首批试点专业”、“辽宁省高等学校高职品牌专业”、“抚顺市高等学校高职示范专业”和辽宁省“对接产业集群职业教育省级示范专业”。

1.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毕业生就业形势好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立足培养职业综合素质高、化工专业技能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强调职业素质和化工专业技能培养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融合。

由于这种人才培养目标紧扣抚顺及辽宁省市化工行业技术特色,培养的毕业生在化工企业工艺操作、设备维护、质量控制、生产供销等岗位就业供不应求。

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100%。

经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综合评价为“毕业生职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

2.零学费“订单培养”实现了新突破

上学期间挣工资,企业出资报学费。

我院先后与抚顺佳化化学有限公司、沈阳科创集团等单位签订了“零学费”订单培养协议。

订单企业为了吸引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到企业工作,与入学新生签订培养协议,协议规定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拿岗位工资,若学生毕业后到该企业工作,则按在企业服务年限报销50%-100%的学费,实现了零学费订单培养的新突破。

3.有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目前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共有专兼职教师49人,其中专职教师30人,兼职教师19人。

专职教师中高级职称占45%,中级职称占35%;

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占85%;

具有一定企业生产实践的“双师型”教师占55%,具备高职教学的师资实力。

教师团队中,确立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5人。

“化工技术实训基地”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张建中教授是“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是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在业内有很大的影响力。

近五年来,教学团队承担省、市科研项目8项,其中辽宁省科技三等奖1项、抚顺市科技一等奖1项、专利1项。

开展省、市、院教学科学研究多项,省级教学成果3项、院级教学成果5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0多篇。

4.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改革扎实推进

依托校企合作机制,开展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及职业能力分析,构建了基于石油化工生产工作过程的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把课堂搬进实训室,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以毕业顶岗实习作为支撑,进而服务于化工操作、化工设备维护、产品检验和产品营销等职业岗位群。

5.有一定数量的实习实训设施和校内外实训基地

化工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得到中央、省、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植,已形成规模,被中国化工教育协会确定为“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

拥有7000㎡的实验实训教学场地,建有基础化学实训中心、分析检测中心,化工单元操作中心、丙烯酸甲酯实训工厂、化工仿真模拟中心、化工仪表维修中心6个实训中心,下设23个实训室,能够面对化工专业群开设60多个实训项目,同时承担化工反应工、化工总控工、化工分析工等多个职业工种的培训及鉴定工作。

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1997年开始实行“双证书”制度,对学生进行化工岗位中级或高级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基本能满足校内实践教学的需要。

建有校外实训基地11处。

6.校企合作

本专业建设十分重视校企合作,始终与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辽宁忠旺集团、抚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抚顺佳化化学有限公司等数家大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和稳定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同时企业也将职工培训基地设在我院,校企合作形成了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发展格局。

7.社会服务工作不断深入

送教上门,把数2个成人大专学历班和培训班建到了企业,实现了厂中有校。

教师不仅为企业员工进行专业理论培训,同时还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新产品开发及横向课题研究等工作,并及时将生产中的典型产品、技术问题、代表案例、岗位规程和技术标准融入专业教学内容。

(三)存在的问题

1.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灵活;

2.基于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3.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尚未形成;

4校内实训基地设备数量相对不足,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尚需加强。

5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亟待提高(不足)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抚顺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为背景,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石油化工行业特色鲜明,“用得上、留得住、上手快”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实现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无缝对接;

以省内外职业大赛为风向标,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构建‘“职业能力、素养培养双融合的三阶段、三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以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岗位从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以本岗位工作能力为培养规格,基于本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构建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发核心课程和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与岗位的对接,构建基于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

打造“双师”教学团队,不断培育高职教师的职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产业发展的适应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确保毕业生就业率始终稳定在100%。

坚持立足于抚顺市及服务辽宁省其他地区化学工业,在辽宁省同类院校中具有导向和示范作用的高职教育特色专业。

(二)具体目标

1.创新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

组建由合作企业、学院领导、教职工代表和学生及家长代表等利益相关方组成的成立校企合作董事会。

在董事会框架下开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育教学改革等,校企共同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解决人才共育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等问题;

建立校企合作“三级反馈”运行机制,定期反馈环节对各部门工作及效果进行反馈,保证校企合作的质量。

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2.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积极探索、实践完善以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技能大赛为风向标,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的“职业能力、素养培养双融合的三阶段、三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探索按计划、分阶段、弹性、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

(2)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本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构建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开发核心课程和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与岗位的对接,构建基于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建设5门核心课程?

具体?

3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在现有实训基地基础上,强化校内实训的内涵建设,营造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与职业氛围,为更好的配合新课程体系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新建精细化工生产实训中心、化机维修实训中心,扩建分析检测中心、化工仪表维修中心。

新建和扩建的实训中心为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支撑课程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进一步完善化工技术相关实验实训室设备设施,拓宽实验实训室的功能,力争把化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国家级实训基地。

以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抚顺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抚顺佳化聚氨酯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依托,以落实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改革和学生顶岗实习为目的,进一步稳定和扩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采取协议挂牌、互惠互利的运行机制,寻求企业对学院专业建设的大力支持,通过3年的改革与建设,新建成4个校企高度融合,对专业建设产生强大支撑力的校企合作实训实习基地。

(四)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三年建设,教学团队教师总数达到65人,其中专任教师32人,兼职教师33人;

双师素质专任教师达到31人,占专任教师的97%;

培养、引进(聘用)专业带头人1人(企业知名专家);

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2人;

引进(聘用)专业骨干教师1人(企业一线技术能手);

培养校内骨干教师6人,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达到50%。

(五)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

搭建专业群共享型教学资源平台;

成为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抚顺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等企业教育培训基地,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到2015年培训1800人;

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到2016年拟创造收入100万元;

积极开展岗位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到2015年化工职业技能鉴定1200人次。

三、建设内容

(一)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建设

(1)成立校企合作董事会,专人专管,分工明确,把校企合作做大做强;

深化体制改革,联合地方石化行业、企业,共同组建校企合作董事会,制定规程,明确各方在共同发展、共同建设、共同育人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多元化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加强石油化工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设,使其在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表3-1校企合作体制建设内容、进度及资金投入表(单位:

万元)

2)按照合作共赢原则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校企合作“三级反馈”运行机制。

图跨页

校企合作工作小组

教师

校企合作领导机构

校企合作协调小组

反馈

企业骨干

地方政府

辅导员

学生管理

教学标准

课程体系建设

学生考核

合作方式

工作模式

制度管理

工作指导

学院领导

行业负责人

企业负责人

组织实施

运行管理

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方案

行业专家

车间工作

系负责人

推动引导

协调保障

图3-1“三级反馈”运行机制图

“三级反馈”机制由三级组织构成,即校企合作领导机构,校企合作协调小组和校企合作工作小组。

政府部门作为载体,推动学校与企业合作,协调保障校企合作的运行,领导机构由学院领导、行业及企业负责人组成,校企双方制定方针政策,合作方式,制度管理等内容;

协调小组由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组织实施、运行管理、培养方案确定等内容;

由校企双方组建的工作小组负责教学标准的设定、课程体系的建设等内容。

定期反馈环节对各部门工作及效果进行反馈,保证校企合作的质量。

表3-2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内容、进度及资金投入表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1)调研分析,把握需求,准确定位

为适应抚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石油产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按照“双融(融入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企业生产标准)”和“四结合(市场需求与人才规格紧密结合、企业生产与培养过程紧密结合、岗位要求与课程体系紧密结合、双证制度与就业能力紧密结合)”的总体要求,石油产品加工技术专业每年至少组织1次专业调研,深入区域企业、人才市场及职业院校,综合岗位需求、专业布点等各类信息,充分把握企业用人需求,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职业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规格,职业综合素质定位于具备安全、环保、责任意识和务实、协作、创新精神,专业技能定位于化工工艺操作技能、化工设备使用维护技能、化工分析检验技能,在学校相关文件指导下,初步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企业参与,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

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在综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系统优化,并形成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

召开董事大会审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提出会审意见,依据会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根据专业调研报告确定培养目标,按照“基础能力培养——专项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的路径,能力依次递进,并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学生向员工角色的逐渐转变。

探索实践完善以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技能大赛为风向标,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的“职业能力、素养培养双融合的三阶段、三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第一阶段:

基本能力培养,安排在第一学年,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课程以理实一体的方式由校内教师组织完成。

主要内容为基础知识学习、实训,思想道德、专业素质教育。

通过让学生了解学校,了解专业,了解未来工作岗位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感情。

组织学生到企业一线进行参观,增加学生对的企业的了解,培养学生企业意识、基层意识,为下一阶段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

专项能力培养,安排在第2学年,采取理实一体、赛训一体的方式通过校内学习、实训、校内外技能竞赛的形式组织完成,其中实训课比例不低于40%。

通过与抚顺佳化、沈阳科创等合作单位,校企双方合作进行岗位能力分析,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在该阶段完成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

课程由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企业兼职教师授课比例不低于20%。

通过各个项目的实训,使学生获得的专业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第三阶段:

综合能力培养,安排在第3学年,以工学一体的方式实施完成。

第五学期通过校内一体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施整个学期的项目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把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技能拿到生产性实训中练习检验,以转化为将来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包括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职业意识、团队意识、创新行为等,并要求每名同学提交实习报告。

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使每名学生都能获得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

第六学期,着重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

利用抚顺石化新城的基础,联系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相关工作经验,并学习企业文化使学生具备企业工作的实际技能和素质。

图3-2“职业能力、素养相融合的三阶段、三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表3-3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项目一览表

2.课程体系建设

(1)基于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

本专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原则,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开展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凝练典型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归纳出完成各项工作需要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借鉴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模式,由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确定学习领域的内容,对学习领域的内容进一步进行分析,按照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和职业教育规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图3-3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图3-4基于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

(2)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与岗位能力对接

本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是通过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达到《有机合成工》、《化工总控工》、《化工设备维修工》和《化学检验工》国家技能鉴定的中高级工标准,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性地达到《油品分析工》、《燃料油生产工》、《乙烯装置操作工》国家技能鉴定的中高级工标准。

《化工单元过程控制》和《化工原理》课程主要为学生达到《化学总控工》国家技能鉴定的中高级工标准做支撑;

《化学基础》课程主要为学生达到《化学检验工》国家技能鉴定的中高级工标准做支撑;

《化工设备与维护》课程主要为学生达到《化工设备维修工》国家技能鉴定的中高级工标准做支撑;

《典型化工产品生产工艺》课程主要为学生达到《有机合成工》国家技能鉴定的中高级工标准做支撑。

具体建设计划如表4所示。

表3-4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计划

(3)理实一体化教材建设与技能培训对接

教材编写充分体现职业理论、职业技能、职业能力要求,做到综合性、实用性、先进性、时效性相结合。

及时反映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新技术,新成果,据此重组教学内容,去掉陈旧的,凝炼有用的,加强有效的,努力使课程内容体现该领域的先进技术,以提高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化工单元仿真操作》、《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化工工艺仿真操作》和《化工工艺操作实训》等教材主要针对化工总控工岗位,培养学生对化工工艺参数设定、控制、调试等能力;

《精细化学品制造技术实训》教材主要针对有机合成工岗位,培养学生石油及化工产品的生产实施和新产品开发能力。

具体建设计划如表5所示。

表3-5教材建设计划

(4)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在课程教学中,根据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积极推行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认真制作电子教案,开发电子课件,应用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校园网、双向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网等实施教学,多媒体课件建设计划如表6所示。

在教学中采用网络教学、仿真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能模拟复杂的炼油和化工工艺过程的开停车和事故处理操作。

教师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同时也积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现代化工的知识和技术手段,了解化工技术发展的方向和前沿。

表3-6多媒体课件建设计划

(5)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要求,建立课程标准,改革考核评价方法,建立校企双向考核机制和多元化考核的评价体系。

采用闭卷、开卷、现场实际操作、辩论、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等考核方法。

实践课程学习质量主要通过仿真操作、化工单元操作、化工管路、化工设备拆装实训、职业岗位实习或毕业综合实践实施监控。

实践教学根据其自身特点,除考核分析学生的操作技能外,还应考察学生的实习态度、工作作风、遵守纪律、遵守操作规程情况等。

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建立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双向考核机制。

在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时,要引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服务意识、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的评价,建立社会评价机制,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以培养出高质量的化工高技能人才。

表3-7多元化考核的评价机制建设

(6)毕业生质量及就业信息反馈评估机制建设

构建毕业生质量及就业信息反馈评估机制。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学校与企业及毕业生的联系,分阶段调查、了解毕业生工作信息。

将毕业生对本校教育服务质量的评价与建议,以及毕业生所在单位对毕业生表现的评价与建议两方面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为课程体系的修订及教学质量的监控提供参考依据,使课程内容、授课方式逐渐实现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图3-5毕业生质量及就业信息反馈评估机制

表3-8多元化考核的评价机制建设

(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在现有实训基地基础上,强化校内实训的内涵建设,营造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与职业氛围,为更好的配合新课程体系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新建精细化工生产实训中心、化机维修实训中心、化工安全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扩建分析检测中心、化工仪表维修中心。

进一步完善化工技术相关实验实训室设备设施,拓宽实验实训室的功能,力争把化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国家级实训基地.

图3-6化工系校内实训基地架构功能示意图

(1)精细化工生产实训中心的建设(新建):

由企业专家、师生联合成立实训项目研发小组,实施项目研发、生产、教学等任务;

将研发项目产品分阶段交予相关企业试用,并不断改进、完善,最终实现“试验品变产品、产品变商品”的“学——研——产——销”一体化目标,在研发产品上突破旧观念,真正引领行业、指导企业、主导市场。

建成后可承担12个实训项目和有机合成工种(高级)的技能鉴定,使实训开出率达到100%,每年可完成100人次学生的技能实训。

表3-9精细化工生产实训中心承载的实训项目

表3-10精细化工生产实训中心实训项目资金投入

(2)化机维修实训中心的建设(新建):

由于全国化机维修钳工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和评分要求能够真实的反映社会对人才能力内容的要求,因此以全国化机维修钳工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和评分要求,制订实训中心的实训项目以及与之对应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内容。

实训中心的实训项目来源于大赛,而大赛的实训项目来源于企业,从而保障了,实训中心建成后的实用性和社会服务性。

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场景工厂化和理学一体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根据培训内容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若干标准化理实一体化教室。

通过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品质培训项目,提升实训中心的社会服务能力,计划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沈抚地区化工企业的公共实训平台。

每年可完成100人次学生的技能实训,实训开出率达到100%,50人次学生的技能鉴定及开展对外培训和技术服务100人次。

表3-11化机维修实训中心承载的实训项目

表3-12化机维修实训中心实训项目资金投入表

(3)化工安全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建设(新建):

新增化工安全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的建设不仅要满足常规教学需要,而且还要具备对外开展化工安全生产培训的服务功能。

可以承担地方中小化工企业工人的岗前安全培训,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同时企业也将职工培训基地设在我院,校企合作形成了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发展格局

表3-13化工安全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实训项目

表3-14化工安全职业技术培训中心项目资金投入

(4)化工仪表维修实训中心的建设(扩建):

专业教师与沈阳科创与佳化等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共同开发教学内容,落实工作任务,并以真实任务为载体,采用学做合一、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优化学生实习内容,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构建明晰的工学结合的实训体系。

表3-15化工仪表维修实训中心项目

表3-16化工仪表维修实训中心项目资金投入

(5)分析检测中心的建设(扩建):

新增环境监测实训室,环境监测实训室的建设不仅要满足常规教学需要,而且还要落实扩建实验室各项指标要求,花好钱办实事,使建设后的实验室能够体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功能,不仅如此,环境监测实训室还要具备对外开展技术服务功能。

可以为地方中小化工企业的原料和产品做相关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