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通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1889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Word下载.docx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行政区划通史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Word下载.docx

宋末零丁洋战败后,残兵义士也有到台湾的。

这时,他们各为部落,自耕自赡,同族相扶,以资捍卫。

元世祖至元28年(1292年),在台湾及澎湖设巡检司,管辖其所属领域的军事民政,隶属福建行中书省泉州府同安县(县治在今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台湾行政建臵从此开始。

  明代称东番、鸡笼或北港,后称台湾,简称台。

明初,中国疆域内战事还没有平息,海寇出没澎湖,沿海抢掠;

太祖洪武5年(1372年),为杜绝边患,迁徙台湾民众来福建沿海居住,20年(1387年),废巡检司,将岛上的居民全部迁移到漳州、泉州落户。

这时澎湖已沦为海寇巢窟。

成祖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收复台湾。

这是中国三略台湾的历史事实。

后居民复归,复设巡检司;

神宗万历29年(1601年),荷兰人驾船携炮,抵达粤东香山澳,请求开放市场。

地方官员感到很是为难,不敢上报朝廷。

明熹宗天启2年(1622年)农历10月,荷兰人凭借船舰17艘占据台湾,数千民众奋起反抗拒守,被荷兰人劫走兵士,夺走渔船600余只,荷兰人开始建造妈宫城,奴役致死1300多人;

之后在风柜尾、金龟头、白沙、渔翁等岛屿建造炮台,以防守海道;

5年(1625年),荷兰购买赤嵌一区,建筑热兰遮城(赤嵌城,也称台湾城);

6年(1626年),西班牙人登陆基隆,修建圣萨尔瓦多城,9年(1629年),在淡水县建筑

  圣多明哥城(淡水城,也称红毛城);

思宗崇祯7年(1634年),热兰遮城竣工。

清太宗崇德7年(1642年),荷兰人驱逐西班牙人,占领台湾北部;

始祖顺治元年(1644年),荷兰人改圣多明哥城为安东尼堡(仍称红毛城),9年(1652年),建普罗民遮城。

自明熹宗天启4年(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至清世祖顺治18年(南明永历15年,1662年),荷兰人占据台湾38年。

  清世祖顺治18年(南明永历15年农历12月,1662年2月初),招讨大将军延平郡王郑成功率众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后,将大陆的政治、文化制度移植于台湾。

首先是推行大陆的郡县制,在台湾设1府2县(不包括附郭台湾县),即:

承天府(府治在今台湾省台南市安平区)、天兴县(县治在今台湾省台南县佳里镇)、万年县(县治所在地至今有争议,一说在今台湾省高雄市左营区,一说在今台湾省台南县仁德乡)。

先后设户、礼、兵、刑、工6官以及承天府尹、天兴知县(驻府治,后改州)、万年知县(驻兴隆里,后改州)、澎湖安抚司、北路安抚司等机构和职位。

  清代,自始祖顺治元年(1644年)至德宗光绪20年(1894年)的250年间,陆续有福建沿海和内地民众向台湾迁徙。

郑成功抗清失败南渡台湾后,清廷自世祖顺治18年(1662年)开始,实行沿海5省边民内迁政策;

圣祖康熙3年(1664年),清廷多次严申推行禁海之策,5省沿海30里内夷为平地,广大边民流离失所。

对此,一些地方大员上书,陈述禁海之失,认为移民台湾,既可解决南部诸省人多地少的国计民生问题,又可化解台湾地多人少的忧患。

曾任台湾

  知府的沈起元就是力主“开台”的积极倡导者。

圣祖康熙22年(1683年)农历8月,清军攻下台湾,朝廷商议准备放弃台岛,让其再次成为废墟之地。

靖海侯将军施琅极力反对,上书申述理由:

“台湾一地,虽属外岛,实关要害。

无论彼中耕种,犹能少资兵食,固当议留;

即为不毛之壤,必藉内地挽运,亦断不可弃。

弃留之际,利害攸关;

臣思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疆”。

得到了清廷的认可。

遂设1府3县,隶福建省,以原承天府设台湾府和附郭台湾县,府、县治安平(在今台湾省台南市安平镇),以万年州设凤山县,在府南,治兴隆庄(在今台湾省高雄县凤山市左营兴隆庄);

以天兴州设诸罗县,在府北,暂治台湾府城;

并在澎湖臵巡检司;

设台厦兵备道驻府治,兼理提督学政按察使司事。

圣祖康熙23年(1684年)春,文武官员全部就任,开始统计税亩,当时台湾有农田7534甲(荷兰人统治台湾时计算田地面积的单位,1甲等于9699平方公尺,即0.9699公顷),园10919甲,12727户,16820人。

施琅再次上奏请求减赋,鼓励发展生产,扩大开垦。

当初,郑成功克台的时候,朝廷下诏迁徙沿海居民,禁止接济,政策宽松的时候也只是允许开放海禁,在鹿耳门设海防同知,准许通商;

到台湾去的人不许带家眷。

施琅力主的开禁政策实施的当年,建立了台湾、凤山2所儒学。

圣祖康熙24年(1685年),建台湾府儒学,将郑成功过去的官邸,扩建成为大成殿,祭祀孔子。

  德宗光绪元年(1875年)正月10日,钦差大臣沈葆桢继施琅之后再次上疏,建议进一步开禁,获朝廷批准。

至此,实行200多年的

  封闭台湾的政策障碍最终得到解除。

开始在厦门等地设局招垦,东南沿海大批民众举家迁入台湾。

德宗光绪11年(1885年)农历7月初8日,钦差大臣左宗棠奏请台湾建省,获得朝廷同意。

诏示建省相关事宜参照甘肃、新疆2省先例,原福建巡抚改为福建台湾巡抚,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暂驻台北。

德宗光绪13年(1887年),建台湾巡抚衙门,同年农历4月,新任巡抚刘铭传会同闽浙总督杨昌浚合奏,提出台湾省府县改设方案。

认为台湾建臵,应遵循“恃险与势、分治之道,贵持其平”的原则。

通过考察彰化桥仔头这个地方,山环水复,中开平原,气象宏敞,又处在整个台湾的适中位臵,在此建立省城较为合适。

析彰化东北之地,设为台湾府首府,附郭首县就称台湾县。

原台湾府、县改为台南府、安平县。

在嘉义的东边,彰化的南边,增设云林县。

析新竹西南之地,添设苗栗县。

合彰化及埔里社通判1厅、4县,均属台湾府。

析淡水县东北4堡,撤归基隆厅所辖,将通判改为抚民理番同知,以重事权。

增设台东直隶州,左界宜兰,右界恒春,长500余里,宽40—10余里不等,统归台东州管辖,仍隶属台湾兵备道;

卑南厅旧治,改设直隶州同1员,水尾迤南,改为花莲港厅,均隶属台东直隶州。

这次添改建臵的思路,与过去羁縻侨臵的情形大不相同。

此方案得到了朝廷的肯定,诏准在台湾省分设3府、1州、3厅、11县,以台湾府为省会,驻巡抚,治安平(在今台湾省台南市安平镇),领台湾、彰化、云林、苗栗4县。

改原台湾府为台南府,台湾县为安平县。

升台东厅为直隶州,基隆通判为

  篇二:

数据库课程设计修正版10

  数据库课程设计

  本小组选做的项目是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java):

  1.数据库分析:

  1.1需求分析:

  1.1.1信息要求:

  用户先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申请建立自己的账号和权限,包括用户名和密码;

管理员添加和修改新书信息,包括图书编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价格、备注、索书号;

当用户借书和还书的时候,可在数据库中获得用户名、图书编号和借书(还书)日期;

1.1.2处理要求:

  管理员才可以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添加、修改和删除新书的信息、新用户、借书和还书的用户信息。

  1.1.3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

  新建用户需要密码,有助于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对所有可能出现的输入数据的响应予以定义,对合法和非合法的输入值的响应做出错误的提示。

1.2概念结构设计:

创建五个表1.2.1读者类型表

  读者类型是为了对不同身份的读者进行方便读者的管理,包括类型编号、类型名称、限借阅数量、借阅期限。

1.2.2读者信息表

  读者信息表是为了图书馆管理员对读者进行管理,包括编号、姓名、读者类型、已借数量。

  1.2.3图书信息表

  图书信息表主要用于存储图书馆中所藏图书的信息,包图书编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价格、备注、索书号。

1.2.4借阅信息表

  借阅信息表是用于对读者借阅图书进行管理,包括读者编号、图书编号、借期、还期。

1.2.5用户类型表

  用户类型表是为了让系统识别不同类型用户登录后所具有的权限,包括用户账号、姓名、密码、权限。

1.3逻辑结构设计

  读者实体所对应的关系模式:

  读者(编号,姓名,限借阅数量,借阅期限,类型编号)图书实体所对应的关系模式:

  图书(编号,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定价,作者,数量)“借还”所对应的关系模式:

  借还(读者编号,图书编号,借期,还期)联系“查询”所对应的关系模式:

  查询(书名,编号,出版社,出版日期,定价)联系“归还  

”所对应的关系模式:

归还(图书编号,借期,还期)联系“查询”所对应的关系模式:

设置(权限,账号,密码)

  用户实体所对应的关系模式:

  用户(账号,用户名,密码,用户类型)1.4物理设计

  关系模式的存取方法:

聚集索引方法1.5实施与维护

  通过手工输入图书信息数据,先输入小批量数据以测试,待成功运行后逐步输入其他数据,同时根具体情况调整或维护程序。

  2.系统设计架构:

  2.1读者类型:

  2.2读者信息:

  2.3图书信息:

  2.4借阅信息:

  2.5用户类型:

  3.eR图:

  篇三:

复旦历史地理学考研经验

  20xx年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考研经验分享

  今天登陆了复旦大学的研究生报考系统,看到自己已经被拟录取了,算是吃下了定心丸。

虽然之前也打过电话确认过,但总感觉不踏实。

如今大局已定,那就写写自己的经验,给后辈们一个参考吧。

  先说说我自己,我于20xx年毕业于上海政法学院,本科专业是行政管理。

所以考复旦史地所,基本上是跨学校、跨专业、跨届别,算一种另类的三跨生。

在决定考研以前,我在ngo行业工作,算上全职实习的话,工作年限是20xx年10月至20xx年11月,整整三年光阴。

  相信很多人都会奇怪,既然已经工作了,而且历史地理又不是本专业,那为什么会选择考这个,而且还是复旦的史地所。

这个待我慢慢道来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虽然我本科学的不是史地专业,但是从小到大,地理和历史一直是我最感兴趣的两门学科。

在感兴趣的同时,我这两门课的成绩也很好,尤其是地理这一门(高考选科选的就是它)。

好到什么程度?

只要是考试,第一名肯定是我,班级第一、全校第一、全区第一。

而且并不自夸,高中地理我并没有刻苦学习,只是很平常的用功,更多的功夫放在了语数外三门主课上了。

  至于说为什么不选历史,那纯粹是因为选历史拿不了高分。

考地理一般我都可以在140分左右,历史要拿这个分数就会比较辛苦了。

如此而已。

  说这些陈年旧事,本意并不是想往自己的脸上贴金,而是想向大家说明在历史和地理学科上,我是有很浓厚的兴趣和底子在的。

这一点对之后的考研复习意义重大。

  二、奇烂无比的英语

  为啥地理可以拿那么高的分,大学却只考了一个二本(而且还是二本二流)?

大家一定有疑惑。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因为我主课不大好,尤其是英语!

英语啊!

~~~~我高考英语不!

及!

格!

只考了83分啊亲们。

  英语不好是从初二开始的,然后延及整个高中,直到大学毕业都没有任何好转。

大学四级我是425分压线过,而且考了三次,六级则只有300多分。

所以其实英语是我最大的短板。

  大三的时候身边许多同学都有考研的打算,而我直接放弃,考研这个念头连动都没动过。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这块短板。

我心里清楚得很,有它在,考研是100%没门的。

  三、为什么工作后再选择考研?

  哪有为啥工作了以后选择考研呢?

这个就和自己的经历有关了。

  高考填志愿选专业,现在想想那时候挺幼稚的,想着考公务员,也为了以后找工作方便,就报了行政管理这个专业。

大学后参加了很多实践(包括学生会这类),发现自己对公务员体制以及风格比较抵触,自己也并非混官场的人,所以便放弃了考公务员这条路。

  所以到了大四毕业,就找了和公务员系统有那么些类似的ngo机构工作,既有利于社会公益,但又不属于体制,可以兼顾服务社会的理想和远离体制的决心。

  这是好的,薪水其实也不错。

只不过,工作了几年以后,我发现整个ngo行业从业人员水平相差比较大。

而从自己所在单位而言,几年下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长进,同事一直在换(3年时间我的上司就换了4个,到最后一年,我是我们团队资历最老的一个,可我才24岁啊),团队目标一直在变,大boss对机构的规划也不甚清晰。

以至于有时候我们都不清楚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因为说不准下一次战略会议又要改变目标了。

  我工作还是很认真的,20xx年7月转正,20xx年7月就升职成为主管。

薪水也还不错,至少在业内而言是高于平均水平很多的。

而且因为工作的关系,处理事务,整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但是基于行业,机构的情况,再呆下去意义也不大了,而且该学的也学的差不多了。

  所以,我便在20xx年的11月做了一个了断。

  四、回到原点

  改变现状的方式有很多,并非考研一条路(因为代价太大)。

这点我很清楚,所以在13年3月(辞职前半年),我参加了ngo行业的一家基金会(业内评价甚高,也是我看中的少数几家靠谱的ngo之一)的面试,冲了四关,到最后面试被刷(因为不太想加班,他们加班又很厉害),失败了。

  这次失败以后,我就一直在想往后的路怎么办,纠结了大半年时间。

曾经,我也幻想过辞职后出去旅行个一年,走遍中国呵呵呵呵呵,幸亏最后没有这样,不然今天我就不是在这里写经验贴,而是控诉鸡汤害人了哈哈。

  那段时间,思考了很多,想了很多。

关于人生,关于未来。

总觉得,生而为人,要有一个专精的学问/技能,要能够依靠它立足于这个世界。

这正是我缺乏的。

思来想去,能够作为我专精的学问,也就是历史和地理了。

  就这样,我又回到了7年前的原点。

  五、选择历史地理学

  啊呜,既然喜欢历史和地理,哪有为啥不直接考地理或历史专业,而要去考历史地理学呢?

  其实从高中起,我就很喜欢上行政区划论坛,对政区,尤其是争取调整很感兴趣。

我很早就知道了谭其骧的历史地图集,一上大学就买了全套。

在大三大四逛上海书展的时候,很凑巧地在复旦出版社摊位上发现了《中国行政区划通史》这套书,其中总论一书翻阅了一下发现甚是喜欢。

  综上所述,我很喜欢沿革地理,是的的确确感兴趣;

同时,若要考地理或是历史的研究生,我没有经过正统的科班教育和学术训练,劣势明显,而历史地理学没有本科,自然大家差距会小很多。

所以最后选择了历史地理学这个专业。

  查询了史地专业的现状后,比较有优势的也就复旦、陕师大和北大。

北大招的人少竞争尤其激烈,直接放弃。

剩下的也就是业内第一第二把交椅之间的选择了。

我始终中意复旦,但是

  有那么烂的英语在,所以直到正式报名,我才下定决心报考复旦大学。

  六、备考

  啊呜终于到备考了。

我按照科目分开来讲吧。

  先说专业课一:

历史

  历史的复习开始的很早,从13年7、8月间就逐渐开始了。

不过因为那时候还在上班,所以主要是利用下班在地铁上的时间看书,那时候每天也就1个小时左右吧。

当时还买了世界史的教材,到了9月份公布考纲,傻眼了!

史地所开始自主命题了!

虽说之前世界史的复习白费了,但心里还是窃喜的毕竟原来统考里一半的内容没有了,而且中国史也不考1912年以后的,也少了很多。

总的来说复习的压力会小很多。

  13年11月辞职以后,我首先看的是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边看边做笔记,不过这个笔记是比较粗糙的。

看完《纲要》大概是在13年12月底,大概花了2个月的时间。

  14年1月初,我参加了14年的研究生考试,算是摸底,也是想看看第一年自主命题的题目是怎样的。

考下来,专业课我得了181分,平均下来历史大概也就是90分的及格分。

算是意料之中吧。

  休息了一个月,14年2月开始,看张岂之的《中国历史》五卷本,同时也看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国断代史系列》,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中国通史教程》。

方法是按照朝代顺序相互看,又以张岂之版本为底本,做详细的笔记,以求相互参校、补充,最后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历史脉络。

  这么做的原因是我发现张岂之《中国历史》各卷质量层次不齐,尤其是秦汉魏晋南北朝卷,编纂的很渣,所以便动起了上面的念头。

后来发现事实也的确如此,不同的教科书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一起看的话,有助于全面的学习和掌握。

  上述工作到14年7-8月间就全部完成了,之后我马上开始了第二遍的温习,不过之后1-2个月的时间里,我适当缩小了历史复习所占的时间。

到了9月,历史统考的大纲解析出来以后,我就开始了针对性的复习,主要是针对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方面。

后来又从淘宝网上采购了宣称是“复旦史地所考研”的官方材料。

买回来以后发现有用的东西不多,不过里面历史部分的资料倒是很充足,尤其是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方面,我都整理了出来。

  如此这般,一直持续到14年底的考试。

  专业课二:

历史地理

  历史地理的复习比较简单:

14年2月开始看邹逸麟的《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同时做笔记;

大概在4-5月看完,之后看邹逸麟的《中国历史自然地理》和《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后两本相当于是第一本的详细版。

这三本书看完(大概也是14年8月左右)后专业知识基本上是没问题了。

我又打印了很多辅助资料,包括葛剑雄的《中国人口史》(不推荐),《历史地理》期刊(推荐)、《长水集》(强烈推荐)、《河山集》等等。

其中《历史地理》期刊,我是挑我比较感兴趣的文章来读。

《长水集》的话,考复旦的同学要好好阅读,一方面是增长知识,另一方面考题里会考谭其骧先生的文章。

  14年9月以后,历史地理部分我也进入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的针对性学习的过程了。

  个资料来源就很少了,一般就是XX文库搜得到的那些资料,另一些就是自己的归纳整理。

  公共课一:

政治

  政治的复习我想大家都差不多。

14年初那次摸底,政治考了68分,而我考前只看了2遍大纲解析,别的什么都么做。

所以一度自信爆棚,觉得好好复习说不定可以考到80分。

  不过现实是残酷滴。

20xx年政治考试大纲出现五年来最大的改变呵呵呵呵罢了。

为了早作准备,14年8月我把前一年的政治大纲解析重新拿出来,简单的过了一遍。

15年的官方红宝书出来后,先是第一遍很认真的过了一遍,划线、理解;

接着做配套的1600题,把错题涉及的知识点在红宝书上重点标出;

最后第三遍,结合第一第二遍再次详细过一遍。

  与此同时,购买了官方8套卷,肖八肖四。

如此这般,第三遍过完,肖四做完也就差不多12月底了。

  公共课二:

英语

  终于到英语了。

哈哈。

因为我英语很烂(14年初考试我英语只有23分),所以我是从最基础的开始学习。

两条腿走路。

第一条是背单词。

我用的是扇贝网的背单词系统,我在里面买了新东方的四级词汇、六级词汇和考研词汇(三本单词书之间有重复,一共大概5000多个单词)。

开始时一天50个单词,然后增加到100个,后期稳定在150个。

这样每天打卡,从13年12月一直持续到14年12月考试前一天(其实新单词在14年7月就全部背完了,不过扇贝网有复查功能,所以往后就是不断地检查、温习,最后几个月每天背单词有200多个)。

  第二条腿是语法。

我买了张满胜的《英语语法新思维》三卷本。

从第一册初级开始,一章、一节、一句句的学习、弄懂,同时也做笔记,方法很笨,但是有效果。

这部分工作是在14年2月开始,14年6月底结束。

  20xx年7月开始(此时语法学习已经结束,新单词也进入了尾声),我开始了第一遍真题的练习。

真题练习主要针对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新题型,重点当然是阅读理解。

联系方法也很蠢啦,就是做题目,做错了就看后面的解析(其实做对了也一样看),然后争取文章都能够看懂。

  第一遍真题结束后,我又买了新东方的《长难句》、《阅读》和《写作》的专项训练教材,其中向大家极力推荐《长难句》。

里面既有长难句的解析,也有常见考研单词的汇总,学习起来可谓一举多得,帮助极大。

《阅读》一册,我主要是保持做阅读的状态,自14年7月起,我就保持着每天2篇阅读的状态,直到考试。

《写作》的话,则主要就是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抄范围,模仿范文写作等等。

都是笨办法。

  14年10月间,开始了第二轮真题练习。

此时可以明显感觉到客观题正确率有了很大的提升。

  再往后,就是日复一日地温习单词,做阅读,抄写作,复习语法,直到考试。

  七:

初试成绩

  专业课:

247政治:

62英语:

60

从初试到复试

  20xx年12月底,初试。

为了完全,我在复旦边上订了旅馆,考试那几天我就住在那里了。

  说实话,考完试,尤其是考完英语后,我就觉得完蛋了,因为考英语时的状态很不好:

有2篇阅读没怎么看懂,不知道怎么选,作文卡壳,写到一半卡了15分钟写不下去了

  考完后一直没敢对答案,后来自己给自己估分,也就政治65±

5,英语45±

5,专业课240±

10的样子。

  出成绩之前我都特别的紧张,结果专业课247政治62英语60,总分369分,英语竟然有60分!

心花怒放快乐无边!

~总分也有369分,放在20xx年就是第三名了!

~反正就是心花怒放快乐无边!

~

  不过这种喜悦随着考研群里成绩统计一点点消退了。

20xx年复旦史地所的考研简直是超级大年,370分以上的差不多有10人,还有360+、350+、340+的都有不少。

  最后果不其然,复试分数线划在了355分,公共课要求55分。

虽然之前大家都有预感分数线会上涨,但是没想到竟然破了之前340分的最高分数线记录。

  不知道其他同学复试前是怎么复习的,就我而言,感觉几乎没什么状态每天看两篇英文新闻,看一些历史地理的文章之外,没有别的什么复习的东西了。

  浑浑噩噩的就到了复试当天。

  15年的复试,和之前又有了些不同:

一共分三组,前两组都是专业课面试,第三组是英语面试。

其中英语面试只有3位老师,其他两组老师分别有6、7个和10来个。

  与三组面试相对的,21个进入复试的同学也分成三组,依次进入房间面试。

期间,大家都会在统一的教室里候场,史地所的辅导员老师也会和我们在一起聊天,舒缓大家的情绪。

至于复试的内容,专业课面试基本上就是自我介绍、为什么考历史地理啊、看了哪些书之类后来大家讨论过,感觉老师们主要是顺着你讲的内容问下去,说到哪里问到哪里。

  英语面试则和以前一样,一篇专业文章,读一遍,概述内容。

英语面试全程英语对话(老师们的英语都挺标准的)。

  复试结束,我又觉得我完蛋了。

专业课面试有一组发挥的很差,另外一组感觉也很一般,英语面试,那篇文章我就没搞懂意思

  复试后本来是第二天就发布结果,没有通过的就会收到史地所的邮件。

结果因为一些问题,又推迟了两三天。

那两三天绝对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