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地貌实习路线及内容庐山实习指导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1729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庐山地貌实习路线及内容庐山实习指导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庐山地貌实习路线及内容庐山实习指导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庐山地貌实习路线及内容庐山实习指导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庐山地貌实习路线及内容庐山实习指导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庐山地貌实习路线及内容庐山实习指导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庐山地貌实习路线及内容庐山实习指导Word格式.docx

《庐山地貌实习路线及内容庐山实习指导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庐山地貌实习路线及内容庐山实习指导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庐山地貌实习路线及内容庐山实习指导Word格式.docx

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具有复背斜性质,复背斜之脊即大月山之脊,大月山背斜东南侧为三叠泉向斜和五老峰背斜,在大月山背斜与三叠泉向斜之中发育了七里冲次生谷和蚱蜢岭单斜构造;

大月山背斜西北侧为中谷向斜和虎背岭背斜,并发育了牯牛岭、女儿城单斜构造。

在庐山断裂的抬升过程中,由于虎背岭背斜和五老峰背斜被大断层切开错落,虎背斜西北翼、五老峰背斜东南翼分别陷落到九江凹陷和鄱阳湖凹陷,目前而这均呈单斜构造。

南北分界的冲断层线一带,其断层面倾向西北,断层面的东南盘为下盘,西北盘为上盘,上盘逆掩下盘,形成北山掩复南山的形势。

上盘中尚有若干较小的冲断层,重重叠叠,形成叠瓦式构造。

总的局势均为北向南掩复。

(2)地貌概况

总体来看,庐山是一个沿断裂上升的断块山。

但其内部的地貌是有差别的。

庐山南部主要是沿温泉正断层、庐山垄正断层和通远正断层不等量上升形成的长方形断块地貌,其中以庐山垄断层与温泉断层之间的断块上升量为最大,汉阳峰就位于其上,由变流纹岩组成,易受风化剥落,形成浑圆的山峰,位于山腹的仰天坪由页岩构成,是一个山顶上的宽浅盆地,周围沟谷纵横,周围的山丘皆成馒头形。

而山南秀峰寺一带的山峰,由混合岩及片麻岩构成,虽抗蚀能力较差,但垂直节理发育,经流水切割形成陡峭的山坡和险峻的山体。

庐山北部地区的地貌又别具一格,以褶曲构造地貌为代表,其总的发育规律:

凡由艰硬的石英砂岩出露的地区均构成庐山高峻的山岭和陡峭的岩壁,凡是软弱的长石石英砂岩分布的地区往往被侵蚀成次生谷地和山间盆地;

凡是纵向性断层经过的地区都形成了宽谷,而横向张性断层横切的地区均发育为陡峭的谷地形。

自西北向东南分别有:

虎背岭单面山——西谷次生谷——牯牛岭单面山——中谷向斜谷——女儿城单面山——大校厂次生谷——大月山背斜山——七里冲次生谷——蚱蜢岭次成山——青莲寺向斜谷——五老峰单面山。

呈现出一系列NE——SW向的平行岭谷地貌。

由于庐山是沿NE——SW向温泉正断层和莲花洞正断层抬升而成,使山体二侧形成陡峭的断层崖。

断层崖以山体中段西侧为最高(达1000M)呈阶梯状,由此向东北端和西南端降低。

这反映第四纪以来庐山的不等量上升。

2.汉口峡的成因和河流袭夺

(1)汉口峡成因:

 

(2)汉口峡河流袭夺:

东谷支流袭夺河:

该小河切穿插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向北西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河流袭夺原因分析:

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南西向)流动。

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北西向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坡陡流急,下切力强,加上岩层中断裂,节理发育,溯源侵蚀较快,故袭夺了北东——南西流向的河流。

(B)东谷河流袭夺:

东南西北流向的河流比较小,下蚀较弱。

而在东西两侧断层崖上发育的横向河,坡陡流急,下切力强,加上岩层中断裂,节理发育,溯源侵蚀较快,常切穿山脊袭夺纵向河。

在袭夺处形成直角袭夺弯。

陡峭的落降为建立芦林湖大坝提供了条件。

(C)锦秀谷河流袭夺:

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北西流的锦秀谷袭夺,证据:

花径风口:

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砂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

天桥袭夺湾及裂点:

在裂点(天桥)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秀谷)。

袭夺时代为晚更新世之后,理由是裂点上溯不远,西谷内由晚更新统棕黄色堆积物所覆盖的谷底未受明显的破坏。

在被袭夺河和袭夺河上都建了坝,便形成了如琴湖。

(D)三叠泉袭夺河:

原来的青莲寺河向北东流,在三叠泉附近被向南流的河流溯源侵蚀,袭夺了青莲寺谷,河流成直角拐弯,河流袭夺后,裂点向青莲寺谷上溯2公里之远,河流下切深度达150-300多米,可见袭夺时间应早于锦秀谷。

3.大月山、大校场、女儿城、东谷和牯牛岭的地质基础及其与地貌发育的关系。

北部前震旦系地层绝迹,而出露震旦系下统南沱组,其主要岩层有五老峰粗粒石英岩(亦各大月山粗砂岩)与牯牛岭层。

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岩性坚硬,成为高大山岭、悬崖峭壁。

牯牛岭层可分为二层:

上层-泥质砂岩或砂质页层、千枚岩;

下层-女儿城砂岩,它们往往交互成层。

女儿城砂岩较坚硬,出露之处,多为山脊,女儿城、牯牛岭均由此岩层组成。

上部的泥质砂岩、砂质页岩、千枚岩,岩性软弱,多被侵蚀,形成次生谷地,如大校厂、船洼、西谷、七里冲、小天池等。

4.大校场谷地第四纪沉积物特征

大校场位于女儿城和大月山之间,为次成谷。

原来,大月山的向斜部位上宽下窄,谷底被压紧不易被侵蚀,但是由于均为长石石英砂岩组成,岩性较软,整个地层呈现硬软硬的结构,易被外部作用侵蚀。

向斜谷地被侵蚀后,便形成大校场谷地,而未被侵蚀的较硬的岩层便形成了次成山。

宽谷表面覆盖第四纪堆积物;

其一为棕红色堆积物,主要为残积物、坡积物和冲积物,含灰白色网纹和某些粘土矿物,时代属中更新世。

其二为棕黄色堆积物,时代为晚更新世,其下部常含巨砾,砾石间夹棕黄色亚粘土,有人认为是庐山冰期的冰川堆积物,据分析,这层堆积物曾受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的影响;

上部往往覆盖着一层棕黄色土,主要是风积物,

(5)大月山复背斜构造地貌特征

(6)芦林盆地的成因

石门涧上溯(经西谷-牯牛岭-中谷-女儿城)至(大校场)芦林湖,在芦林大桥袭夺芦林水,而后形成芦林盆地。

2.牯牛岭-芦林桥-黄龙潭-电站大坝-龙首崖

(1)宽谷与峡谷纵横剖面的异同和成因

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

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

上游为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

下游为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表示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

宽狭谷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2)、宽谷和峡谷的比较

A、宽谷是早期发育的老河谷,发育时间较长,它是在地壳稳定、地势低矮的条件下形成。

峡谷是年轻河谷,是在地壳强烈上升和河流复活下切而成的,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

B、从宽谷的高度和峡谷的下切深度表明,庐山上升量由中部向东北部递减。

C、庐山之北的平原地带,由于地壳下沉,河流下切成为沉溺河谷,有的河段被长江的河漫滩或自然堤隔开而成为湖泊,如九江附近的八里湖、甘棠湖、白水湖等。

D、庐山河流带出的物质出山后,在出口外围堆积成扇形地,这些古扇形地受切割后,成为阶地状,约有3级。

(2)石门涧幼年河谷的形态特征与发育过程

石门涧谷地:

部分河段成为深切河曲,刻入基岩达300—600米,在四、五公里距离里降落800多米,沿途有黄龙潭、乌龙潭、石门涧等瀑布。

是第四纪地壳抬升,河流强烈下切,溯源侵蚀的产物。

谷地深切,谷坡陡峭,有的成阶梯状,纵比降较大,沿途发育有多级裂点、瀑布,显示出幼年河谷的特征

(3)旋迴裂点与构造裂点的成因

庐山在抬升以前,河流已经塑造了较宽展的谷地,后来由于山体强烈抬升,河流急剧下切溯源侵蚀,宽谷下段先变成峡谷。

所以就庐山本身的谷地而言,上段为宽谷,下段为峡谷,两者之间,谷地纵剖面由缓变陡,形成裂点,这种裂点(侵蚀旋迴裂点,构造裂点)。

(4)庐山河谷地貌和形态特征与发育过程

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

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

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为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

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5)龙首崖的成因

3.牯牛岭-含鄱口-七里冲-五老峰

(1)大月山东南侧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

大月山背斜东南侧为三叠泉向斜和五老峰背斜,在大月山背斜与三叠泉向斜之间发育了七里冲次生谷和蚱蜢岭单斜构造;

大月山背斜西北侧为中谷向斜和虎背岭背斜,并发育了牯岭、女儿城单斜构造。

在庐山断裂抬升过程中,由于虎背岭背斜和五老峰背斜被大断层切开错落,虎背岭背斜西北翼、五老峰背斜东南翼分别陷落到九江凹陷与鄱阳凹陷,目前,两者呈单斜构造出现。

(2)庐山南北部地层、岩性和地貌特征的对比

B.地貌概况

(3)七里冲的特征和成因

(4)五老峰的单斜构造地貌和断层崖地貌

第四纪时期,五老峰东南翼被温泉大断层切割,形成高耸的断层崖地貌,西北翼形成了单面山,它的高度向东北方向递降,断层崖亦分为2-3级,断崖受流水顺着裂隙向下侵蚀及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五个耸立的断层崖山峰。

(5)五老峰东南麓地貌和湖滨地貌

(6)三叠泉的成因

流水在下落过程中三次遇到断层,于是便在不同的高度形成三次跌水。

深切300——650米,因受岩层水平层理和垂直节理的影响,分三级跌水,成为三叠瀑布,总高度约120多米。

4.窑洼-剪刀峡-小天池-王家坡

(1)窑洼,剪刀峡的形态特征和成因

窑洼位在牯岭以北,是一个显著的凹地或宽谷,谷旁山坡平缓,高出谷地约百余米。

它显然是一个原来的壮年谷地,并不是完全由冰川侵蚀造成的。

窑洼以北,溪流深切,成为陡峭的剪刀峡峡谷,在峡谷谷底旁,可见零星的台地,高度约与窑洼谷地相同,台地地面切平倾角约30度的女儿城砂岩。

这种台地不但成为窑洼出口处的狮子山,并且在狮子山以北,也见有小块台块。

按窑洼宽谷在狮子山以内,已为两旁山嘴所束,假如这些台地都是以原来冰窑的一部分,则照地形来说,窑洼冰窑应限于山嘴以内,在山嘴以外,似不应再见这种台地。

因此,作者认为窑洼代表原来的壮年宽谷,它可能曾为冰雪储积的场所,但其地形的造成,却主要并不由于冰川的力量(当然,庐山也有典型的冰斗,如大月山东北端的大坳冰斗)。

庐山的河流有两种不同形式。

一种是沿山体走向的纵向河,如东谷、西谷、大校厂谷地河流,成因是地形抬升,冰川侵蚀软弱岩层后由积水冲出。

另一种为平移断层,沿断裂面形成的横向河,如锦绣谷、汉口峡和剪刀峡等等。

裂点有三种不同形式。

一种是沿纵向河形成的裂点,是同山体间歇性抬升,如庐山北部的三级裂点。

第二种是横向河与纵向河交汇处形成的裂点,是由河流袭夺现象造成的,如剪刀峡——小天池和汉口峡——大校厂。

第三种为庐山U形谷和V形谷相交的地方形成的裂点,庐山1000米一山为U形谷,以下为V形谷,如西谷、石门涧谷地。

(2)虎背岭的岩性,构造和地貌特征

虎背岭单面山:

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北翼断陷后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虎背岭断层崖地貌:

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层崖在石门涧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3)实测第四纪沉积剖面(风化壳的剖面分析)

(4)王家坡剖面冰川地貌介绍

王家坡谷地,谷壁整齐,谷底宽广,它既确定具有冰川槽谷的U形外貌,也确实位于一向斜构造中,从西南伸向东北,其方向基本上与向斜构造一致,但并不完全相符,它的下游一段是斜切岩层走向的。

谷地中央原有的一套较软弱的砂岩地层,确被侵蚀掉了,但其侵蚀动力并非流水作用,因为庐山无源远流长的大河,流水是充满不了整个宽谷的,而且庐山是一个褶皱断块山,第四纪以来山体仍处在缓慢的抬升过程中,山间溪流借助较大的坡度(河流的纵比降较大),以线状的下切作用为主,旁蚀作用微弱,它只能形成切割的峡谷,是无力把谷地中原有的一套较弱的砂岩地层,都毫无保留地完全侵蚀殆尽的,必须要留下一些残余部分。

但目前宽谷两侧谷壁是向斜两翼的硬砂谷,谷地宽广整齐,这只能是第四纪中期时积少成多的冰雪,久积加厚的沿谷地整个向山下滑动的山谷冰川,像创子一样,把谷地中央原有的一套较软弱的砂岩地层,都刨蚀掉了,而且搬动至山下,形成一些冰碛垅(主要是前碛,也称终碛或尾碛)。

5.牯牛岭-大天池-仙人洞-锦绣谷-天桥

(1)大天池一带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

庐山在断层没有发生以前,山上的河流已循向斜构造或软弱岩层而发育,成为壮年或壮年初期的谷地。

后来山地因断层上升,河流的下游迅速向下切割,造成幼年期的深狭峡谷,并迅速向源侵蚀,把峡谷逐渐向上游推进,破坏原来的壮年保地。

只有在向源侵蚀还没有到达的地方(即裂点以上),壮年谷地保存较为完好。

在峡谷两旁,我们有时也可见原来的壮年谷地,残留在峡谷以上,成为小块的台地。

例如在石门涧的庐山垅,都可看到这种台地。

这种台地的形成并不是由于构造的关系,显著的如大天池寺和天池新塔,都位在一块宽平的台地上,这台地就是切平倾角40度的女儿城砂岩和千枚岩而造成的。

(2)仙人洞的成因

在大天池和佛手岩一带,女儿城砂岩层的关系,成为极陡的崖壁。

著名的仙人洞则由女儿砂岩的岩壁中,夹有页岩和千枚岩,这里,岩层倾角很小,几成水平,侵蚀作用把软弱的页岩和千枚岩蚀去较速,因此,形成岩洞。

(3)宝塔状地貌的发育

溪流循着岩层的节理切割而成的

(4)锦绣谷的发育和断层崖地貌

(5)天桥裂点上下纵横剖面的比较

(6)锦绣谷河流袭夺

锦秀谷袭夺河:

①、花径风口:

②、天桥袭夺湾及裂点:

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北西向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故袭夺了北东——南西流向的河流。

庐山的流水地貌

流水地貌——阶地

阶地主要分布在庐山外围地区,而在山地河谷中,多位于谷坡,是一些残留的不同高度的平台,也可以称为谷阶,具有阶地的性质,分布零散。

庐山阶地包括山地河谷平台和山下阶地,因庐山经过三次断块抬升,各阶地都可以分为三级。

山上谷地中的平台可以分为三级。

峡谷中第一级平台不发育或已破坏,宽谷中因宽谷谷底尚未受到强烈的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第一级平台不明显。

因此在峡谷和宽谷中一般只存在第二级和第三级平台。

但在峡谷和宽谷之间的过度地段,因受近期下切和和溯源侵蚀,发育了第一级平台。

庐山外围的第一级阶地分布在江湖之滨、谷地两侧和坳谷中。

庐山外围的第二级阶地,异常发育,分布甚广,自山麓河谷谷口向外,多呈扇状、片状或指状延伸。

第二级阶地具有下列几个优点:

①第二级阶地大多数由扇形地切割而成,主要沉积物为网纹红土——沙砾层;

②阶地及其基座均向下游倾斜、递降;

③多数为基座阶地,至江湖之滨、有的变为堆积阶地。

第三级阶地分布较零星,但所及范围大,为高基座阶地,阶地高度以东南麓和西北麓约为最大,东北麓为最小,显然主要是地壳不等量上升的结果。

综上所述,庐山地区发育着多级阶地和谷阶。

谷阶在山地河谷中,以不同高度的平台形式出现,主要由基岩构成,其成因除构造运动外,还与气候变化有关。

阶地分布在山下,其中以第二级阶地为最普遍,少数为河流阶地,多数是流水形成的古扇形地被切割而成。

阶地的组成物、颜色成因主要与气候变化有关,高阶地的形成明显受构造运动的影响。

 流水地貌——谷地

庐山在上升之前,河流已经塑造了较宽的谷地。

后来,由于山体强烈抬升,河流积聚下切溯源侵蚀,宽谷下段先变为峡谷。

在宽谷和峡谷之间,谷地纵剖面由缓变陡,形成裂点,这种裂点可趁为"

旋回"

裂点或"

循环"

裂点。

宽谷多发育在震旦系软弱地层上,顺应地质构造,与地层走向一致,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谷地宽浅,其间发育一、二级谷阶或平台,谷地形态保存完好,谷地里普遍覆盖第四纪堆积物。

峡谷或延软弱地层发育,流向与宽谷一致,或延断层或垂直节理侵蚀而成。

庐山上的宽谷的海拔高度从山体的中南部向东北方向依次降低的趋势,宽谷高度的变化说明它们在形成以后山体曾发生不等量上升,上升量大致由中南部向东北方向递减。

西谷属宽谷类型,位于河流上游,是发育在南沱组长石石英砂岩上的次成谷地。

西谷的上段普遍覆盖着棕黄色和棕色堆积物,前者叠覆在后者之上,或位于后者的下方。

中、下段与上段不同,棕色的堆积物覆盖的宽谷,曾遭受侵蚀切割,出现一级平台或谷阶。

东谷与西谷大致相似,唯谷底覆盖棕红色与棕黄色沉积之后都曾遭受明显的侵蚀,尤其在谷口段,由于近代河流下切、溯源侵蚀,使河床上基岩裸露,开始出现急流、壶穴,并在谷坡上形成最新一级平台。

大校厂谷地普遍覆盖棕红色和棕黄色堆积物。

砾石有的夹杂有砂质透镜体,说明是山地河流堆积物。

仰天坪位于庐山的中部,是一个宽浅的山间盆地,周围山丘相对高度只有几十米,目前已成为分水带,一些河流发源于此,呈放射状流出。

宽谷之下,急转为峡谷。

峡谷是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溯源侵蚀的产物。

在宽谷与峡谷之间出现裂点,这种裂点是庐山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复活下切,溯源侵蚀形成的,为"

轮回"

其中茭芦桥裂点、天桥裂点等,因还受岩性的影响,形态特别明显。

峡谷中的裂点,规模较大的反映庐山山体的间歇性抬升,如三叠泉裂点,则受岩性、构造的影响,如乌龙潭裂点。

裂点处形成急流瀑布。

河谷的特征说明:

宽谷是发育成熟的老谷,主要是在地势比较低缓、地壳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在宽谷形成之时,庐山当不目前低矮;

峡谷是年轻的河谷,是地壳强烈上升引起河流侵蚀复活而形成的,它表明在宽谷发育之后,庐山曾发生强烈抬升;

宽谷的高程和峡谷的切割深度向东北方向递减,反映庐山山体上升量向东北方向变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