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Word格式.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停表的读数:
小盘:
通常有30刻度和60刻度型.30刻度型则每格代表0.5分钟,60刻度型每格则代表0.25分钟。
大盘:
大盘每圈代表30s,共60个大刻度,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5个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0.5s,每格小刻度代表0.1s,这也是停表精确度为0.1s的原因。
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
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则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31-60s。
【师】下面我们来练习几个机械停表的读法。
【例题】如图所示,机械停表显示的时间为_____min______s。
【分析】
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1min和2min之间,偏向1min一侧,分针示数为1min;
大盘的分度值是0.1s,秒针示数为10.8s,因此秒表读数为1min10.8s.
故答案为:
1;
10.8.
二、设计实验
【师】下面我们通过直尺、小车、秒表、卷尺、斜面板,来设计实验,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
【师】我们采用上图作为实验图,老师有这样两个问题:
①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
为什么?
②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
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
【生】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
三、进行实验
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S2,填在表格内。
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并撞到金属片的时间t1、t2,填在表格内。
【注意事项】
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时,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主要是为了小车运动速度慢点,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重复实验,填入实验数据:
【师】通过实验相信大家对平均速度的概念及求法都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我们通过几道例题巩固我们的学习成果。
【例题】
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斜面应选择较______的坡度;
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便于准确测量______;
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若秒表每格为1s,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
据图可以看出,小车上半段的时间是3s,下半段的时间是2s,所以据v=s/t
可知,s相同,下半段的时间短,故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大;
据图可知,全程的路程是S1,总时间是5s,故故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v=0.2m/s;
小;
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
小车移动的距离;
小于;
0.2m/s;
【例题】2018年8月23日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100米决赛在鸟巢举行,如图是我国飞人苏炳添在男子100米比赛中测得5s末的速度为9.0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前5s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
B.在后5s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1)根据v=s/t,平均速度的计算应为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前5秒的路程未知,则无法计算;
故AB错误;
(2)百米赛跑中的平均速度为:
总位移为s=100m
总时间为t=10s
则平均速度为:
v=s/t=10m/s,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课堂练习
1、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 B )
A.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B.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m/s
C.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
D.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2、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小车对斜面的压力就是小车的重力
C.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
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3、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通过一段路程,它的速度愈来愈大,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所用时间是2s,那么这个物体在整段路程平均速度是( C )
A.等于1.5m/sB.大于1.5m/s
C.小于1.5m/s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4、“十•一”假期,小敏随爸妈由合肥到武汉外出旅行,两地相距360km,早上09:
00出发,途中在服务区休息了30min,13:
00到达武汉,她发现很多现象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有关,并写下一些相应的旅行日记,你认为她的日记中描述不妥当的是( D )
A.全程的平均速度为90km/h
B.汽车经过桥梁时发现如图甲所示的标示牌是对汽车的限重
C.汽车行驶中,路边的树木向后飞驰而去,这是因为我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
D.有十分钟时间,汽车速度仪表指示如图乙,因此这段时间汽车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5、如图所示,一小钢球从光滑固定斜面的A点静止释放,相继经过B、C两点,且AB=BC,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D )
A.小钢球下滑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钢球在AB、BC两段内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C.就A、B、C三点而言,小钢球在A点具有的机械能最大
D.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BC两段内做功相等
6、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选择较小坡度的斜面,是为了便于测量
______。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为1.6s.则AB段的路程sAB=_____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cm/s.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
答案:
时间;
40.0;
25.0;
小.
课堂小结
平均速度的定义及计算
公式:
v=s/t
其中s为一段路程,t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
探究平均速度的实验,注意两点:
课后习题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板书
实验: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一个质量为0.25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A.1.0×
103kg/m3B.1.16×
103kg/m3
C.1.75×
103kg/m3D.1.2×
103kg/m3
2.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的质量大于乙物质的质量B.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
C.甲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关系D.乙物质的密度为0.5×
103Kg/m3
3.用凸透镜、光屏、蜡烛做成像实验,能在光屏上得到的像()
A.一定是倒立的实像B.一定是倒立的虚像
C.一定是正立的实像D.一定是正立的虚像
4.一盏探照灯的灯光朝东,斜向下射入原来没有水的游泳池底中央,在池底形成一个光斑,在水缓慢灌满该池的过程中,池底的光斑将
A.始终在原地不动B.先向东移动再向西移,最后静止
C.一直向西移动D.一直向东移动
5.老爷爷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6.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小明让一束激光沿白纸板照射,把手指头放于S点时刚好接收到红色的亮点。
然后将玻璃砖放于白纸板上,激光经玻璃砖向右侧照射,如图所示。
他将手指头放于哪一点才可能接受到红色的亮点
A.放于A点B.放于S点
C.放于B点D.无论哪一点都可以
7.小王在探究熔化实验时,把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质加热,通过实验记录,将温度随加热时间(环境情况和加热源是相同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甲和乙都是晶体
B.固体时甲的比热容比乙小
C.甲的熔点比乙低
D.乙固体时的比热容比液体时小
8.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这个实验表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再玻璃罩中发生反射
C.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9.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C.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具有能量
10.观察图所示水沸腾前后的照片,得到关于气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沸腾前没有气泡
B.沸腾前后气泡没有变化
C.沸腾后的气泡比沸腾前的大
D.沸腾后的气泡只出现在水面处
二、填空题
11.人们的研究表明:
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大约是它在地球上重力的六分之一。
一个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是240N,若把它放在月球上,它的重力是_____N,质量是_____kg。
12.如图是某人看近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若他配戴的眼镜镜片中心的厚度为1.7mm,则该镜片边缘的厚度应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7mm。
戴上这种眼镜后,相当于眼镜和晶状体组成了一个焦距_____(选填“变小”或“变大”)的凸透镜。
13.一只小鸟从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已知湖里水的深度为5m,当小鸟距水面6m高时,小鸟经湖面成的像距小鸟_____m.小鸟在向湖面俯冲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水银_____的规律制成的,“B超”诊断病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
15.如图是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节目现场,主持人正在展示“用锡纸记录声音”的过程。
对着纸筒唱歌,纸筒底部的振针在移动的锡纸上留下深浅不同的刻痕从而记录下声音。
这说明声音具有_____。
复原声音时,振针经过刻痕带动纸筒_____发声重现歌声。
16.镇康县县城南伞距离临沧市政府所在地约240km,驾车从早上8点钟出发,中午12点钟到达,则南伞到临沧的平均速度是_____km/h,合_____m/s。
(除不尽的保留1位小数)
三、计算题
17.我国古代曾用浮船打捞沉入江中的万斤大铁牛。
如图所示,是900多年前僧人怀丙打捞铁牛的情景:
怀丙把用大木棒拴在一起的两艘大木船装满沙子,然后用绳索一端系住铁牛,拉紧后另一端拴在大木棒上,把沙子卸入河中,铁牛就被拉起来了。
若铁牛(合金制成)的质量为4.9×
103kg,g取10N/kg,水的密度为1.0×
103kg/m3,则:
(1)铁牛的重力相当于14m深的水对江底多少m2面积上的压力?
(2)若将铁牛从水底匀速拉起时,绳索的拉力为4.34×
104N(露出水面前),那么,铁牛的密度为多少kg/m3?
18.科学家利用激光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在地球上向月球发射的激光经2.56s反射回来,则地球与月球相距多远?
太阳到地球最大距离是1.5×
108km,太阳光要多久射到地球上来?
四、实验题
19.小明同学在海边捡到了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鹅卵石的密度。
(1)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鹅卵石的质量m;
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③根据密度公式,算出鹅卵石的密度ρ;
④将鹅卵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鹅卵石和水的总体积V2。
他应采用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为___________(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
(2)如图甲所示,小明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___________;
(3)小明纠正错误后,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鹅卵石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g,由图丙和丁可知鹅卵石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cm3,计算鹅卵石的密度为___________g/cm3。
(4)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面的底部___________,若小明在图丙中读数正确,在图丁中读数时视线仰视,所测得鹅卵石的密度将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0.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实验操作规范。
当他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此时所成的清晰地像的成像原理与_____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
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2)若保持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不变,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个凸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烛焰成虚像时,人眼应该从_____(填“烛焰”或“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观察。
(4)小明测出透镜焦距为10cm,在实验时,小红用该凸透镜观察小明的眼睛,看到小明的眼睛如图所示,则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_____。
A.小于10cmB.大于10cm且小于20cmC.等于20cmD.大于20cm
(5)小明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甲所示,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乙图中的_____。
(6)若蜡烛燃烧了一段时间后变短了,但仍要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凸透镜向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
2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该选择______玻璃板进行实验。
(2)在竖直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直至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
这样,蜡烛B就替代了蜡烛A的像。
(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移走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22.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______。
(2)图乙中______(选填“①”或“②”)是水沸腾时的气泡上升情况。
(3)从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
温度/℃
93
95
97
99
(4)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填序号)。
①得到可靠的结论②减小实验误差
23.为了验证“声音传播是否需要介质”,小明和小刚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1)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小明轻敲桌面,小刚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上,他_____(填“能”或“不能”)听见小明轻敲桌面的声音。
(2)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小刚听见小明轻敲桌面的声音有何变化?
这是因为________。
(3)放学后,小明和小刚走到车站附近时看到一根钢轨架在路边,这次,由小刚在钢轨的一头用石块敲一下,小明把耳朵贴在钢轨的另一头。
结果他听到了两次声响,这是因为_____和_____都能传声,第一次的声音是通过_____传过来,这是因为______。
24.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小车由A点所示位置静止释放,经过B、C两处时电子表显示的时刻(h:
min:
s)如图所示。
(1)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和_____;
(2)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
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那么,v1、v2的大小关系是v1_____v2(选填“>”、“<”、“=”)。
【参考答案】
题号
9
10
答案
D
A
C
11.24
12.远视小于变小
13.不变
14.热胀冷缩信息
15.能量振动
16.16.7
17.
(1)0.35m2
(2)8.75×
103kg/m3
18.84×
108m500s
19.A游码没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27102.7相平偏大
20.照相机右左光屏BC下
21.薄A不变不能
22.B①99停止加热①
23.能声音变小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的好固体(钢轨)气体(空气)钢轨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
24.刻度尺停表0.4m/s>
1.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
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
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
④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目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2.我国研制的“全碳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态材料,其密度仅为0.16kg/m3,则()
A.该材料体积越大,密度越大B.1m3的该材料质量为0.16kg
C.该材料制成的物品带到太空,质量减小D.该材料适合作打桩用的重锤
3.2017年我国部分火车站开启了刷脸进站模式,刷验机上都安装了一个提像机,当旅客进入人脸识别区”,大概0.5m处时,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验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是0.1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是0.5m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是0.1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是0.5m
4.用凸透镜、光屏、蜡烛做成像实验,能在光屏上得到的像()
5.下列对光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近视眼镜的镜片采用凹透镜是因为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眼睛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到达了该物体
C.兴隆湖中出现科学城建筑的倒影是因为光从空气进入了水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因为水珠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
6.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B.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C.所有望远镜的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用冰袋能给高热病人降温,利用了冰升华吸热
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利用了水汽化放热
C.灯泡用久了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先升华后凝华的现象
D.液化石油气是利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气体液化装入罐中的
8.2013年CCTV3·
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
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O℃,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D.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9.下列实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B超检查身体B.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
C.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
10.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
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
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关于这种“哨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吹气时声音是由管中的空气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C.用力吹气声音的响度变大
D.向下拉活塞时哨子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
11.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的实像。
(选填“正立”或“倒立”)。
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该光路图,这个人可配戴___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____(选填“前”或“后”)移。
12.一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