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综述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15404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项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综述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项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综述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项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综述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项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综述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项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综述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项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综述Word下载.docx

《五项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综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项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综述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项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综述Word下载.docx

1、适应症:

适用于各型桡骨远端骨折。

2、禁忌症: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忌用或慎用手法。

1、粉碎性骨折,关节面不平,多次反复手法整复失败,陈旧性骨折。

2、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

3、体表皮肤破溃、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3、操作流程:

首先拔伸牵引,解除短缩畸形,恢复骨段长度。

再行端提按压手法整复成角或侧方移位。

折顶时应根据骨折端移位及成角的大小,适度灵活应用。

采用非麻醉下或臂丛麻醉下徒手整复。

1、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

(1)整复方法:

牵抖复位法:

适用于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或骨折断段向掌成角,但骨折非累及关节,不是粉碎者。

患者坐位或卧位,屈肘90°

前臂中立位,助手握住上臂,术者两手紧握手腕,双拇指放在骨折远端背侧,触摸准确继续牵引,待重迭基本矫正后,稍旋后猛力牵抖,同时掌屈尺偏,骨折得到复位。

提按复位法:

适用于老年患者,骨折累及关节,粉碎骨折病人。

患者平卧屈肘90°

,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握住拇指及其他四指,一助手握上臂对抗牵引,待嵌插骨折矫正后,术者先矫正旋转移位及侧方移位,然后双拇指挤按骨折远端背侧,其他手指置近端掌侧向上端提,骨折即可复位

(2)固定方法:

用四块夹板,背侧夹板向掌侧弯曲的克雷氏夹板超腕关节固定。

整复后小夹板旋后尺偏位固定四至六周。

伸直型骨折先在骨折远端背侧和近端掌侧各放一平垫,若有桡偏移位,在骨折远端背侧手垫延长并翻至桡骨远端桡侧,然后用四块夹板固定,上端达前臂中,上1/3处,背侧板下达掌指关节处,保持腕关节掌屈,限制背伸。

2、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

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牵引方法相似,复位方向相反。

固定时将克雷氏夹板背侧板与掌侧板互换,保持掌侧板向背侧弯曲超过腕关节固定4~6周。

固定时则在远端掌侧和近端背侧各放一平垫,若有桡偏移位,将远端掌侧平垫向桡侧延长并翻至桡骨远端桡侧,桡侧掌侧夹板应超过腕关节,保持腕关节背伸,限制腕关节桡偏和掌屈。

3、半脱位型桡骨远端骨折

背侧半脱位:

助手握住肘部,术者握住腕部拔伸牵引后,术者一手推接牵引,一手用掌部环握患者腕部近端,用拇指将远端骨折块及脱位向掌侧推挤复位,牵引下徐徐将腕关节掌屈,使伸肌腱紧张,防止复位的骨折移位。

掌侧半脱位:

手法与背侧脱位型相反

背侧半脱位同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掌侧半脱位同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

固定时间为4—6周。

4、无移位型桡骨远端骨折

无需手法复位,只需将前臂行克雷氏夹板固定,患肢屈肘90度前臂旋后位固定。

固定时间3—4周。

4、效果

总有效率95%

占就诊人次比例:

90%

一、适应症:

适用于闭合性锁骨中段、远端轻中度移位骨折。

二、禁忌症:

1、粉碎性骨折,骨片垂直,有损伤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刺破皮肤可能。

多次反复手法整复失败,陈旧性骨折。

2、合并有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者。

3、开放性骨折者。

4、多发骨折,尤其同一肢体多发骨折者。

5、患处严重皮肤疾病及体表皮肤破溃、溃烂,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6、患有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癫痫、帕金森病、肝肾等疾病)患者。

三、操作流程:

1、缝制锁骨固定带:

由固定锁骨位置的固定带和固定胸部的固定带两部分组成。

可根据患者胸围,胸距锁骨的高度选择长度适宜的帆布带(宽2.5cm)及尼龙粘扣(长10cm、宽2.5cm)2个进行缝制。

2、整复方法:

手法整复时可不用麻醉也可颈丛麻醉下施行。

患者骑坐在椅子上并面对椅背,挺胸抬头,双手叉腰。

助手站于背后,一足踏椅,膝顶肩背间,两手分置患者两肩峰部,力扳双肩向背部徐徐牵引,以纠正锁骨骨折重叠移位,术者用拇示二指捏推骨折端,尽可能获得满意复位,若有背对背移位,需行回旋手法,将近折端绕出,再行捺正。

3、固定方法:

固定胸部的固定带由一根帆布带构成,并在末端缝上尼龙扣的两个面,分胸、背后2部分,绕过患侧腋下,在健侧腋下通过尼龙扣粘住固定。

固定锁骨位置的固定带由2根帆布带构成,一端缝制环,一端缝制尼龙扣的两个面,通过2个环穿过胸部固定带患侧部分的胸前与背后中段,先在两侧腋下垫好毛巾后,将胸部固定带粘住,手法整复成功后,将毛巾梯形垫置于锁骨近折端,上提固定锁骨的前后2根帆布带通过粘扣加压固定,最后屈肘90度将前臂吊带悬于胸前。

四、效果

65%

适用于新鲜闭合性有移位的距跟关节外骨折及部分无塌陷嵌插的距跟关节内骨折。

2、开放性骨折,跟骨关节面严重受累的骨折和病理性骨折。

4、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

5、体表皮肤破溃、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3、操作流程:

坐骨神经阻滞下腰麻或无麻醉下手法整复。

复位方法有仰卧位伸膝三人法,坐位屈膝三人复位法及俯卧位伸膝150°

位二人复位法。

以坐位屈膝三人复位法为例:

患者屈膝90°

,一助手牵引小腿中下段,另一助手牵引足部,并做强力背伸跖屈摇摆数次,远端助手再把住患足尽量跖屈,术者双手手指交叉置于足底,用二手掌根部叩击跟骨两侧,纠正跟骨体向两侧增宽,同时尽量向下牵引足跟部以恢复正常结节关节角,之后术者两拇指向上推举载距突,手法按摩理筋,保持外踝下容纳一横指即可。

短腿足极度跖屈位石膏靴固定四周,再改中立位石膏靴固定两周。

总有效率92%

80%

4、C臂机下手法整复、自制螺纹针、骨水泥外固定器,经

皮、穿针、微创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1、适应症:

适用于顺、逆转子间(粗隆间)骨折伴有严重内科疾病的我国农村经济相对困难地区的老年患者。

2、相对禁忌症:

1、陈旧性骨折。

2、创伤暴力严重,骨折移位明显、内侧骨皮质不完整的骨折。

3、严重粉碎性骨折、年龄超过70岁以上,合并骨质明显疏松的骨折。

1、操作方法:

术前患者若拍片见骨折移位严重,则行股骨髁上牵引,争取2~3d达到复位,采取硬膜外麻醉或局麻,仰卧骨科牵引床上,C型臂X光机透视下手法快速复位,矫正重叠与成角,保持股骨颈前倾角(12°

~15°

)、颈干角(110°

~140°

)正常,髋部及足部垫高10cm,按照骨折类型选择体位,

型骨折多为外旋骨折,复位后将患肢置于外展内旋位;

型骨折复位后将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

透视下近端进针点选择大粗隆顶点远侧0.5cm及2.5cm处,在进针点通过皮肤切0.2cm~0.3cm二个纵形切口,电钻带直径5.0mm螺纹针,在透视下自大粗隆顶点远侧2.5cm处沿股骨颈保持一定的前倾角与颈干角达股骨头下1.0cm~1.5cm止。

同样方法,在大粗隆顶点远侧0.5cm处钻入第二枚螺纹针,两枚针可平行也可相交10°

左右夹角,透视固定可靠、位置满意后,在股骨干上段与第一枚针相距4.0cm~5.0cm处切0.2cm~0.3cm一个纵形切口,电钻带直径5mm螺纹针垂直股骨干钻入,达对侧骨皮质外0.2cm止,三枚针尾相交于一点,距皮肤3cm~5cm处拧紧钢丝,剪除过长针尾,和好骨水泥塑成球形固定,针孔处不用缝合,无菌纱布包扎。

2、术后处理:

术后第二天即可坐起,开始踝关节主动活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第三天即可伸屈髋、膝关节,下床活动时间根据骨折类型及稳定程度而定,

型稳定骨折,术后一周可扶双拐下床活动。

型骨折术后四周扶双拐下床活动。

五周后部分负重。

每个月复查x线片,检查关节功能,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并逐渐增加负重力量。

骨折愈合前严格做到患侧不侧卧、不盘腿,待骨折愈合后即可弃拐。

术后第二天更换针孔处敷料,以后每三天更换一次,两周后每隔一周更换一次,四周后若无感染迹象,可采用暴露法保持针孔干燥。

一般固定4--6个月后门诊取出固定。

总有效率96%

85%

5、应用本院中药汤剂(协定处方)熏洗治疗膝关节骨痹

气滞血瘀型

膝关节骨痹—中医辩证为气滞血瘀型

二、证候表现:

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脉沉涩。

三、瘀血闭阻证:

也称气滞血瘀证

治法:

活血化瘀,舒筋止痛。

四、方药:

应用本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协定中药处方:

(乳香15g,没药15g,川芎15g,牛膝15g,生地15g,生半夏5g,年见20g,地龙15g,土虫15g,甘草20g。

用法:

将诸药置于盆中,加水1500—2000ml煎沸20—30分钟,将患肢放在盆口上方高于药液30cm左右,并在膝关节处盖上毛巾,熏蒸10—15分钟(注意防止烫伤),待药液温度在60oC左右时,将患膝放于盆中浸洗,边洗边按摩膝关节,并做主动伸屈关节的运动至药液变凉。

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每日1剂,10剂为1疗程。

五、效果

总有效率90%

占就诊人次比例:

60%

风湿热痹型

膝关节骨痹—中医辩证为风湿热痹型

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

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

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三、治法:

清热疏风,除湿止痛。

(当归15g,川羌15g,防风15g,牛膝20g,猪苓15g,泽泻15g,茵陈25g,黄芩20g,葛根15g,甘草10g,白术15g,苍术15g,苦参10g,知母15g,桂枝25g,土茯苓30g)

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