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文地理考研排名word版本 10页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14211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文地理考研排名word版本 10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人文地理考研排名word版本 10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人文地理考研排名word版本 10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人文地理考研排名word版本 10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人文地理考研排名word版本 10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文地理考研排名word版本 10页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人文地理考研排名word版本 10页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文地理考研排名word版本 10页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文地理考研排名word版本 10页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文地理学一、专业介绍1、概述: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日益成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是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2、研究方向: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1区域发展与旅游规划02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

03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04文化地理与区域规划05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70城乡规划与管理

(注:

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中山大学为例)3、培养目标:

要求毕业生掌握坚实宽广的人文地理学基础理论方法,具备坚实的地理学、规划学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较为广博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建筑与工程技术学知识;

掌握综合分析与区域分析的能力和运用遥感和GIS技术的技能;

了解国内外最新的专业发展动态,并能积极借鉴其长处用于科研;

成为从事城市与区域及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性专业人才。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方向(01、02、03、04、05)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3)361高等数学(B)

(4)879城市规划原理(含城市道路与交通)或878地理学基础方向(70)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3)658城乡规划(4)880地理学综合复试专业课:

F3704综合考试

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中山大学为例)二、就业前景

人文地理学仍是许多分支学科松散组合的一门学科,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此外,有关人地关系的理论探讨,数量统计方法和模型、系统的运用,行为科学的引进,以及对社会实际问题的研究,也尚处于初始阶段。

尽管人文地理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

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人文地理下面有分很多方向:

聚落地理、经济地理、旅游地理、文化地理、历史地理、地缘政治地理等等。

就目前几个方向来看,发展最快速的是旅游地理,这和全国各地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关,以至于旅游地理学有明显向设计和社会科学方向转移。

其次就是聚落地理学中的城市地理以及城市与区域规划等方向,这和国家最近的政治举措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

人文地理学有史以来接到的国家最大规模的上千万的项目就是在这个方向,是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

再次就是文化历史地理等方向了,这些方向大多是一些大学在发展着,但是项目较少,更多的是偏重理论研究。

所以在就业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差异巨大。

人文地理学相对来说涉及面要小偏向人文就业选择面也要小待遇可能不是很乐观。

但也有好的去向如旅游局等旅游单位社会科学研究单位等。

三、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到科研机构、学校、企业从事科研、教学、管理、规划与开发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也可从事旅游、国土、资源环境、城镇规划等经济建设、管理工作。

总体来说,高校、设计院、科研所、或者考公务员去政府部门都不错,只要能力强,能去的地方很多!

四、推荐院校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全国招生较强的招生单位有:

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

五、相近学科

与人文地理学相近的二级学科有:

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六、课程设置(以天津师范大学为例)

主要必修课程:

政治理论课、第一外国语、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研究、经济社会学、土地利用与评价、社区规划与管理、中国城市行政区及城市社区研究、地理信息系统。

篇三:

人文地理考研总结-仅作参考

人文地理考研总结《王恩涌版》

91、语言:

指用习惯的记号、姿势、符号,特别是音节分明的口头声音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是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

语言地理学是研究语言变化的地理形式,即研究语言的地区分布,语言形成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收集语言资料、编制语言地图等的方法,表示各种不同语言分布上的特点,探讨语言对民族、社会发展的意义。

92、语言本质特征: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2)语言是人类的一种交际工具;

(3)语言是人类的一种思维工具;

(4)语言是符号系统;

93、英语的形成和发展:

说英语有3、7亿人,加上作为第二语言与官方语言超过10亿人。

起源于5世纪,日耳曼人入侵带来盎格鲁—萨克逊语,1382年英语圣经出现使其成为全民语言,保留大量法语和拉丁语词汇。

作母语的国家:

爱尔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圭亚那。

94、汉语:

使用人数达10亿以上。

方言:

同一语言衍变而成的地方变体,具有地方特点,是某一地区人们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1)北方方言:

以北京话为中心,是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的基础;

(2)吴方言:

以上海话为代表;

(3)湘方言:

以长沙为代表;

(4)粤方言:

以广东话为代表;

(5)闽方言:

福州话、厦门话;

(6)赣方言:

南昌话;

(7)客家方言:

广东梅县话。

北方方言相对统一,南方相对分散。

95、世界语言谱系:

(1)语系:

分类的最大单位,一个共同的原始母语分化的若干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

(2)语族:

二级单位,各种语言在演化上又有亲疏远近之分,从而形成次一级的语言群。

(3)语支:

同一语言中最小的语言群,(4)语种:

分类中的最小单位,一个语种就是一种语言。

世界共有12个语系40多个语族。

96、世界语言分布:

(1)印欧语系:

日耳曼语族、罗曼语、斯拉夫语、印欧—伊朗语;

(2)汉—藏语系:

汉语、藏缅语族、苗瑶语族、壮侗语族、日语、朝鲜语、越南语;

(3)闪—含语系:

阿拉伯语、希伯来语;

(4)乌拉尔—阿尔泰语系;

(5)非洲语言:

尼日利亚—刚果语系、科依桑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

(6)马来—波利尼西来语系;

(7)其它难以确定:

美洲印第安语、巴布亚语、爱斯基摩语、澳大利亚地著语言。

97、语言传播特性:

外延性、连续性、层序性、复合性、竞争性、演化性、阶层性。

98、语言传播的影响因素:

地理集团、行政区划、人口迁移、经济条件。

99、语言扩散及其结果:

(1)新来语言取代当地的语言,美洲;

(2)新来移民接受当地的语言,满族、美洲后来移民;

(3)新来移民所带来语言先存在,后影响下降或消失,芬兰的瑞典语,日本语在台湾和朝鲜。

(4)新来移民仍维持自身语言成为特殊的语言岛:

新疆的锡伯语;

(5)新来的移民到新地后最终随着环境条件变化形成新的语言:

英国的英语、客家方言。

(6)多语言国家的出现:

加拿大双语(魁北克的法语,其他为英语)、瑞士四种官方语言共存。

100、文字:

是记录语音的书写符号,是使语言取得书面形式的体现者,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

具。

与语言符号相比,文字符号的特点是形、音、义三结合的。

101、世界主要文字的形成特点:

(1)汉字:

从大汶口原始文字算起,有5000年历史,汉字字形为方块状,是从词符文字过渡到词素文字的典型。

全世界有1/4居民使用。

(2)阿拉伯文字:

前身是那巴泰文字,3世纪出现阿拉伯词语,4世纪起开始用来表达阿拉伯语,世界有10%居民使用。

(3)希腊文字:

形成于公元前10世纪末—9世纪初,即腓尼基繁荣时期。

(4)拉丁(罗马)文字:

产生于公元前8—7世纪,起源于希腊文字。

以拉丁文为基础的字母共有70多种。

102、地名景观:

在不同的区域,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文化及发展历史的不同,使地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形成独特的地名文化景观。

特点:

特殊性、符号性、变异性。

103、地名分类:

(1)反映自然环境:

淮阴、山西、临沂、鞍山、浙江、酒泉;

(2)经济活动:

牛街、马市、龙场、天津、驻马店;

(3)历史:

故乡县、屯留营;

(4)少数民族文化:

呼和浩特(青色的城)、拉萨(圣地)、塔里木河(脱缰之马)。

(5)祥瑞或祈寿意愿:

长安、宝鸡、定边。

104、西方国家的地名景观:

Idaho爱达荷意为高山上的亮光,Massachusetts马萨诸塞意为大山岗,Michigan密歇根意为广阔的水面或大湖。

105、宗教:

即以神说教,上行下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们意识中关于统治着他们的自然力量的一种歪曲和荒诞的反映,是把人间力量幻想为上帝、神祗、精灵等超人间的力量的实体而加以信仰和崇拜。

106、宗教地理学:

研究宗教的产生、传播和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107、宗教分类:

(1)起源和演化阶段:

原始宗教、古代宗教、历史宗教、近现代宗教;

(2)依流传范围:

民族宗教、国家宗教、世界宗教;

(3)崇拜神灵的数量与变化:

一神论、二神论、多神论。

108、世界主要民族宗教:

(1)犹太教:

远祖生活在阿拉伯半岛,摩西被认为是创始人,严奉一神,《圣经》,二战遭希特勒屠杀,周六为安息日,禁忌有水中无鳞动物不可吃,地上不爬不吃、动物中只吃既分蹄又倒嚼的种类。

全球共有1500万人,美国有600万人,以色列有300万,欧洲有400万。

(2)印度教:

信仰者占印度人口的80%以上,起源于BC201X吠陀教,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后分为三个流派是毗湿奴教、湿婆教、性力教,主要教节有湿婆节、好利节、乘东节。

(3)道教:

中国本土宗教,崇拜鬼神,求仙并追求长生不老,以道家、阴阳五行家、儒家谶纬学说为神学理论。

另一思想为天道相承、因果相报。

(4)儒教:

以孔子为崇拜对象,经典有四书、五经,祭天地、拜孔子,敬祖先,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神道教:

日本民族原始宗教发展而来,以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为主要内容。

明治维新后神道教居于国教地位,二战后实行政教分离,成为民间宗教。

109、世界三大宗教:

(1)佛教:

公元前6世纪至5世纪,古迦毗罗卫王子悉达多&

#8226;

乔答摩创立,(古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教义有无常、无我、苦、惑、业,最高境界为涅盘盘。

教徒约2、5亿,传入我国的称北乘佛教,在西藏称喇嘛教。

(2)基督教:

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等,公元1世纪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圣经有旧约全书、新约全书。

教徒约10亿。

(3)伊斯兰教:

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于阿拉伯半岛创建,教义有除安拉外,再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以古兰经为根本经典。

大约公元7世纪前后,由阿拉伯商人传入我国,称穆斯林,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分布在西北、西南。

110、宗教传播:

移民、传播、领土竞争、宗教在空间上的相互影响(和平共处、竞争、排斥)。

111、宗教与国家政治、民族关系:

(1)神权政治:

宗教成为政府统治和施加政治力量的工具;

(2)政府与宗教:

宗教为政府提供仪式服务,是精神统治工具,受到政府的保护;

(3)民族与宗教:

影响一个民族在政治上归属上的合与分,进而改变政治地理的格局。

112、宗教组织:

是宗教存在的必要前提不但执行对地方宗教事务的管理、教友之间感情上的联系、宗教仪式的参与,而且往往成为传教、布道的重要推动力。

天主教的组织称为教会,是严密,佛教却基本上没有明显的教区,伊斯兰教更没有传教的教士,传播多数在征服区内实现,或通过商贸活动。

113、宗教风俗与禁忌:

伊斯兰教禁食猪肉,印度教禁吃牛肉,基督教周六、周日休息,犹太教早婚多子,天主教不允许堕胎,伊斯兰教世界妇女禁止在宗教生活外,不许读书、经商、参加清真寺活动。

114、宗教景观:

(1)基督教堂:

教堂是神的住所,圣坛是举行重要宗教仪式的场所,A、罗马式(巴西利卡):

长方形的大厅,内有两排柱子分隔的长廊,中廊较宽称中厅,两侧窄称侧廊。

B、拜占庭式:

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

C、哥特式建筑:

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形、飞券、修长的立柱。

(2)伊斯兰清真寺:

使用巴西利卡式,形如我国的四合院。

(3)佛教寺庙:

如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佛塔,缅甸仰光大金塔,我国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

115、地理环境对宗教的影响:

(1)影响其源地:

宗教是对地理环境的歪曲的反映;

(2)影响其起源;

(3)影响其礼仪;

(4)影响其习俗;

(5)影响宗教节日;

(6)影响其传播。

116、宗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生态环境;

(2)影响地域文化;

(3)影响政治地图;

(4)影响人文景观;

(5)影响人口的增长、分布及迁移;

(6)影响区域经济,尤其是旅游经济;

(7)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功能。

117、宗教的建筑意义:

(1)宗教建筑的结构与形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体现了不同的建筑思想灵魂和理想景观;

(2)宗教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共振形成有机整体;

(3)宗教建筑对一般建筑的引导作用;

(4)宗教建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118、我国宗教发展特点:

(1)传统宗教延绵不断;

(2)多样性与包容—消化吸收能力;

(3)统治阶级始终支配宗教;

(4)三重结构的交叉与脱节;

(5)现实性与功利性。

现状:

(1)宗教整体发展加快,尤其是个别宗教,且宗教影响在上升,

(2)各大宗教在努力适应社会主义,促进两个文明发展;

(3)在转

轨时期宗教领域有一些混乱现象;

(4)境外敌对势力加强宗教渗透;

(5)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相互交织,社会矛盾突出;

(6)邪教和迷信活动及各种伪科学影响正常宗教。

119、聚落:

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

乡村:

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聚落,规模较小。

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20、世界各国国关于城镇标准的规定:

(1)按居民点达到的人口数;

(2)规定各级行政中心;

(3)规定首都或某几个居民点为城镇,其余为乡村;

(4)按居民点的人口数及其非农业人口比例;

(5)按居民点的人口数量及职业构成规定。

121、我国城镇建建制的设置:

(1)城市:

A、人口在10万以上的城镇;

B、人口不足,但是省级国家级机关所在地,或是重要工矿基地,或是规模较大的物质集散地,或是边疆地区的重要城镇,并且确实有必要由省、自治区领导的,可设市的建制。

(2)镇:

A、凡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均应设置镇;

B、总人口在2万人以上的乡,非农业人口超过201X人或超过10%;

C、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地区可按上一条放宽;

D、小型矿区、物资集散地、风景旅游区、边境商埠口岸等地确有必要。

122、门槛人口:

在中心地研究中也称入门人口,就是中心地建立某种物质和服务供应实施,要有最低地限度人入门人口,低于此最低限度人口则无利润可得。

123、城市体系:

一定地区内,性质不同、规模不等的城市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补充的,进而形成一个统一的城市地域体系。

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城市结合为有固定关系和作用的有机整体,就是城市系统。

有人也称城市体系。

124、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

(1)等级规模法则:

1913年奥尔巴哈指出,通常人口规模居第2位的城市其人口为人口为居第1位城市人口的一半,第3位城市为第一位城市人口的1/3,以下类推。

(2)首位城市法则:

首位城市比其他城市大许多倍,不一定国家首都都是首位城市,地区中心也可以成为首位城市,一国也可有两个首位城市,发展中国家首位城市法则比较明显。

(3)农村聚落体系: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村庄和集镇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125、城市区位:

(1)从防卫出发:

河流—巴黎、海洋—波士顿、东京、制高点和隘口—奥地利萨尔斯堡、雅典、潼关、娘子关;

(2)交通:

水运——在河流附近或沿河分布、河口处;

陆运——丝绸之路、铁路、公路;

海上交通——世界最大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126、城市与自然环境:

(1)地质环境:

特别突出的是地震;

(2)地形:

平坦而地势稍高的地形是比较理想的;

(3)气候:

多雨地区考虑到防洪和排水,寒冷地区注意取暖、防冻,热岛效应问题等。

(4)水资源:

为城市居民提供数量充足、质量符合要求的水,还要注意排除污水;

(5)城市的生物环境:

城市绿地建设。

127、形成城市地域结构的动力:

(1)集聚力:

即向心力,驱使居民和某些居民部门向市中心集聚,

具有交通方便、社会条件优势如知名度。

(2)离散力:

向相反方向,驱使其转向郊区。

城市中心经济效益下降、声望下降等,郊区高质量住宅区吸引加速城市的分散。

128、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模型:

(1)同心圆模型:

芝加哥大学伯吉斯提出,分5个同心圆地带:

中心商务区、过渡带、工人家庭带、中产阶级住宅带、通勤带。

(2)扇形模型:

美国霍伊特提出高租金住宅区从市中心商业区开始,沿方便的交通线向另一远处高租金住宅区延伸,最后彼此相联成一个扇形。

(3)多核模型:

美国哈里斯和乌尔曼提出,城市不断向外扩大,并出现新的郊区有自己的核心。

原因是城市的多样化功能不断出现。

129、城市景观:

即城市的总体景象,指城市的景象、形态等组成的城市地区的特色。

(1)最明显的是城市建筑高度:

帝国大厦102层381米,国际贸易中心110层411米;

(2)与著名建筑物相联系,成为该城市的象征和标志,如伦敦的塔桥、巴黎的铁塔和凯旋门、莫斯科的红场与克里姆林宫、悉尼的歌剧院;

(3)是城市的格局,如华盛顿体现了美国的国家意识即民主和法制;

(4)是城市与环境协调所形成的风格:

如杭州西湖、威尼斯的小桥。

130、城市感知:

城市的景观给人们带来的印象是不同的。

从城市景观来说,给人感知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路、界、节点、区和路标。

131、集镇:

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过渡性聚落。

(1)具有工业生产活动的乡村;

(2)集市:

乡村地区定期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

132、按形态对乡村聚落进行分类:

(1)密集型农村聚落:

多出现在人口密集的旱作农业地区。

街道式村落、城市绿地的环形村落、棋盘式的村落。

(2)分散型农村聚落:

分布在地形条件不好或特殊的生产地区如水稻地区的村落、西欧孤立的农场。

(3)半聚集型农村聚落:

最典型的是山区小村和法国式的村落。

133、活动型村落:

没有固定地点而是随着季节的变化或暂居地的生产、生活条件的变化而不停地改变居住地,多分布在草原半干旱区、牧区、少数山区。

134、特殊类型:

(1)美国单户型:

美国中西部和大平原地区,常见一种分散的聚落景观,其社会基础是土地的私有制。

(2)集体农场型:

在前苏联、东欧和以色列,由于土地公有,政府组织下在地广人稀地区建立的居民点,我国东北、新疆、甘肃、云南等地。

(3)经营性农场:

非自然形成的村落,与集体农场相比,生活服务设施较差,经营性较强,居民的社会组织程度较低。

135、旅游业:

是指为旅游者自居住地到目的地再回到居住地的旅游活动全过程服务的全部相关企业的总和。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旅游活动及旅游业发展、形成条件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

136、旅游的构成要素:

(1)旅游主体——旅游者;

(2)旅游客体——旅游产品;

(3)旅游媒介——旅游业和贯穿在其中的旅游活动(指以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存在和发展为依托,由旅游者、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互为条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