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1041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7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文档格式.docx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文档格式.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文档格式.docx

8、弹力大小与形变大小的关系:

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9、弹力的方向:

⑴支持面的弹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受力物体.

⑵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⑶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10、弹簧弹力大小的计算(胡克定律):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F跟弹簧的形变量x

成正比,即:

F=kx,.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

N/m.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的因素(材料、长度、截面)确定,与F、x无关.

四、摩擦力

1.摩擦力: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处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产生条件:

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两物体间有弹力是这两物体间有摩擦力的必要条件(没有弹力不可能有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

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

方向:

跟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滑动摩擦力大小:

F=μFN

F

N为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正压力,μ为动摩擦因素,是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与这两个

物体表面间的压力的比值。

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又跟接触面的情况(如

粗糙程度等)有关。

μ没有单位.

5、静摩擦力:

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6、最大静摩擦力:

物体刚要发生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

一般认为: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7、静摩擦力的大小决定于外部作用力。

取值范围为:

大于0而小于等于最大静摩擦力。

8、摩擦力可以是物体运动的动力,也可以是阻力五、力的合成

1、合力:

如果几个力作用于同一个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另外的一个力作用于该物体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就把另外的这个力叫做原来那几个力的合力。

2、力的合成:

求几个力的合力。

3、共点力:

几个力如果作用在物体的同一个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共点力。

4平行四边形定则:

以表示两个共点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行,则两条有向线段之间的对角线表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这就叫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5、合力F的大小跟两个分力F、F

的大小关系:

合力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两个被合成的

力。

F-F

12

≤F≤F+F

6、合力F的方向跟两个分力F、F

的方向关系:

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度,小

于等于180度。

合力随两分力夹角的变化而变化。

7、分力F、F

同向时,F=F+F

合力与分力方向相同,分力F、F

反向时,F=F-F,合

1212

力方向与较大的那个分力方向相同。

8、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9、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六、力的分解

1、分力: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其它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那个力的分力。

2、力的分解:

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就叫力的分解。

3、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守平行四边行定则。

4、力的作用效果:

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同时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第二章直线运动

一、几个基本概念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的变化。

2、宇宙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参考系:

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4、同一个运动,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就有不同的观察结果及描述。

5、质点:

用来代替实际物体的没有形状、大小,但具有物体全部质量的点。

6、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

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或物体的大小形状在研究中不起作用(或影响很小)。

7、轨迹:

运动的质点通过的路线。

8、直线运动:

质点运动的轨迹是直线的运动。

9、曲线运动:

质点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10、时间和时刻:

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对应数轴上的各个点,时间则对应于某一线段;

时刻指过程的各瞬时,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1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秒是主单位)、分、时,实验室里测量时间的仪器秒表、打点计时器。

12、位移:

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13、位移的表示:

位移是矢量,用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线段的长短表示位移大小,线段的指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14、路程:

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它是一个标量。

15、路程与位移的大小关系:

路程≥位移。

二、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1、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建立位移——时间坐标系,然后作函数图象的办法反映出来,这样作出的图象叫位移——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象(S—t图象)。

2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发生的位移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3、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发生的位移不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4、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是一条直线,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是一条曲线。

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速度(v):

是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

(变化率是表示变化的快慢,不表示变化的大小。

)它等于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即:

V=s/t速度是矢量,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2、速率:

速度的大小。

3.平均速度: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比值s/t不是恒定的,由公式V=s/t求出的是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或位移s)内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4、平均速度可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

5、平均速率: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6、瞬时速度(简称速度):

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它是矢量,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理解:

瞬时速度能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物体在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如果各时间段取情越小,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对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就越细致,当把时间段取极小值时,这极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就能精确描述出运动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这就是瞬时速度。

7、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

8、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简称速度图象)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速度恒定,不随时间而变化,V—t图象为平行于t

轴的一条直线。

(3)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速度随时间均匀改变,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相等,V—t图象为一条倾斜的直线。

(4)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而变化,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不一定相等。

9、加速度:

(1)定义:

速度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它是描述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2)大小:

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多少,即a=(V-V

)/t

t0

(3)单位:

米每二次方秒(m/s2)。

(4)方向:

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相同。

物体加速时a与V同向,物体减速时a与V反向。

10、速度变化率:

即速度变化的快慢,也就是加速度。

11、匀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大小方向都不变)。

12、匀加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速度方向)相同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3、匀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4、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

15、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的区别

(1)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速度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则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速度很大的物体加速度可以很小,速度很小的物体加速度可以很大;

某时刻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可以不为零.

(2)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区别速度变化量指速度变化的多少,加速度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而不是速度变化的多少.一个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很大,但发生这一变化的历时很长,加速度可以很小;

反之,一个物体运动速度变化虽小,但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完成了这个变化,加速度却可以很大,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而不是变化量.

1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公式:

v

t

=v+at

1

(2)位移公式:

s=vt+

02

s

at2

(3)平均速度公式:

v=t

(4)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

v=v0+vt

2

 

(5)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ats=

1at22

v=vt

17、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

(1)速度与位移、加速度的关系:

v2

-v2

=2as

(2)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即:

∆s=at2

(3)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即:

v=v

(4)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推论:

○1ts末,2ts末,3ts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

V2:

V3:

………Vn=1:

2:

3:

………n

○2第1个ts内,第2个ts内,第3个ts内………第nts内的位移之比为:

s:

……s

ⅡⅢ

=1:

3:

5:

……(2n-1)

n

○3ts内,2ts内,3t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

S

S:

…………

3

=12:

22:

32:

……n2

○4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

t:

t

:

t:

t

3n

=1:

(2-1):

(3-2):

(n-n-1)

18、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

(1)特点:

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特例,运动方向竖直向下。

(2)自由落体加速度:

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即为重力加速度g,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不同,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通常取g=9.8m/s2,方向:

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3)规律:

=gth=1gt2

19、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

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20、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1、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2、惯性:

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物体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或两者都发生变化,运动状态都将发生改变。

24、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5、惯性的运用和防止:

当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时,应尽量减小质量;

当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时,应尽量增大物体的质量。

26、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

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2)公式:

F=ma

(3)意义:

在物体的受力与运动之间建立了一座联系的桥梁。

(4)力的单位:

牛顿,简称牛,符号:

N

(5)力的单位—牛顿(N)的定义:

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产生1米每秒的平方加速度的力,叫做1牛。

27、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把其中一个叫作用力,则另一个就叫反作用力。

28、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9、力学单位制基本单位:

可以推导出其它单位的最基本的单位。

导出单位:

根据基本单位和物理公式推导出来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SI)中力学的基本物理量为:

长度,质量,时间;

基本单位为:

长度的单位米

(m),质量的单位千克(kg),时间的单位秒(s)。

30、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根据物体的受力,判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31、超重和失重

(1)超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自身重力的现象。

(2)失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自身重力的现象。

(3)完全失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0的现象。

(4)超重时,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失重时,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完全失重时,物体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32、牛顿运动定律适用范围:

适用于低速、宏观物体。

第四章物体的平衡

3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共点力:

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3)平衡条件:

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即,F合=0

(4)力的平衡:

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力的合力为0,这种情形叫力的平衡。

34、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的应用: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求解。

第五章曲线运动

35、曲线运动

(1)概念:

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3)由于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即速度发生了改变,所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物体所受合力(或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36、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1)合运动、分运动;

合位移、分位移;

合速度、分速度等概念与合力、分力相类似。

(2)运动的合成(对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运动的分解(对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分解)都遵守平行四边行定则。

(3)应用平行四边行定则对运动进行合成和分解,与应用平行四边行定则对力进行合成和分解相类似。

(4)分运动之间互不干扰,各分运动独立进行,这叫运动的独立性。

(5)合运动与分运动所以用时间是同一段时间,这叫运动的等时性。

(6)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是互逆的过程,运动的分解原则是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37、平抛物体运动

将物体以一定初速度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平抛运动的特点:

○1它是曲线运动;

○2只受重力作用;

○3速率变化不均匀,但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等;

○4加速度恒定(为重力加速度),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5

它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3)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

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4)平抛运动的规律:

水平方向的运动:

x0

x=vta=0

0x

竖直方向的运动:

a

y

=gy=

2gt2

v=gt

x2+y2

v+v

xy

物体实际的运动:

a=gs=v=

tanθ=vy

v

x

38匀速圆周运动:

质点沿圆周运动,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等的运动。

(2)线速度:

大小:

通过的弧长与通过弧长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s线速度其实

是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方向就在圆周该点的切线方向。

单位:

m/s

(3)角速度:

半径划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

ω=ϕ

弧度每秒(rad/s)

(4)周期(T):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秒(s)

(5)转速(n):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

主单位:

转每秒(r/s)。

常用单位:

转每分(r/min)

(6)频率(f):

1秒内物体转过的圈数。

f=

T

(7)圆周运动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πR

v=

=Rω=2πRf=2πRn

ω=2π

=2πf=2πn

11

T==

fn

各物理量都要取国际主单位。

39、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1)向心力: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始终指向圆心的力。

(2)向心力的特点:

总是沿半径指向圆心,方向时刻在变化,它不是独立存在的力,而是按效果命名的力,只能由其它的力来提供。

(3)向心加速度:

向心力产生的加速度。

方向与向心力相同。

(4)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的大小:

v24π2

F=mRω2

=m=mR

RT2

=mvω=mR4π2f2=mR4π2f2=mR4π2n2

各物理量均取国际主单位。

(5)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a=Rω2=

=R

=vω=R4π2f2

=R4π2f2

=R4π

2n2

40、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火车转弯(轨道面的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汽车过拱桥(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41、离心运动的运用和防止

(1)离心运动: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合力突然消失或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的情况下,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

(2)离心运动的运用:

洗衣机脱水,棉花糖制作机等

(2)离心运动的防止:

汽车转弯速度不应过大,砂轮飞轮等不得超过最大转速。

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

42、行星的运动

(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

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对于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与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

R3

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

T2

=kk是一个只与中兴天体有关,而与行星无关的常量。

(4)开普勒的三个定律也适用于圆轨道。

43、万有引力定律: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

量的乘积成正比,跟他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即,F=Gmm2

G为万有引力

r2

常量,数值上等于两个1kg的物体相距1m时的万有引力,G=6.67⨯10-11N.m2/kg2

44、引力常量G的测定——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45、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mmv22π

(1)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

G

12=m=mrω2

=mr()2

r22r

22T

(2)发现未知天体:

根据理论轨道与实际轨道的差异进行探索。

46、人造卫星宇宙速度

(1)人造地球卫星:

将物体沿地球球面的切线方向发射出去,当速度足够大时,它将能围绕地球旋转,这就是人造地球卫星。

(2)第一宇宙速度:

也叫环绕速度,V

=7.9km/s它是使物体成为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

速度,也是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大速度。

(3)第二宇宙速度:

也叫脱离速度,V人造小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11.2km/s它是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而成为

(4)第三宇宙速度:

也叫逃逸速度,V小发射速度。

(5)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方法一:

=16.7km/s它是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

Gm

r

mmv2

G12=m

1由此解出v=

r22r1

R

对地面附近的卫星,轨道半径r近似等于地球半径R,所以v=

方法二

又因为在地球表面附近有Gm

m

2=mg

所以Gm

=gR2

R22

所以v

=gR带入数值即得v

=7.9km/s

第七章机械能

47、功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功是一个标量,单位:

焦耳(J),1J=1N⋅m

(3)功的计算:

W=F⋅s⋅cosα

(4)功的正负:

α为力与位移的夹角。

在功的计算公式中,当α=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