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泥塑课难开展的成因及对策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05897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泥塑课难开展的成因及对策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美术泥塑课难开展的成因及对策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美术泥塑课难开展的成因及对策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美术泥塑课难开展的成因及对策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美术泥塑课难开展的成因及对策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术泥塑课难开展的成因及对策Word格式.docx

《美术泥塑课难开展的成因及对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泥塑课难开展的成因及对策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术泥塑课难开展的成因及对策Word格式.docx

37人

12人

25人

好玩

好捏

怕脏

带泥麻烦

不会做

2017.11.24

132班

41人

16人

2017.11.20

133班

13人

24人

2017.11.23

134班

38人

17人

21人

(二)黏土材料不足

问卷调查显示,2017年夏季有69%学生上课不带黏土,冬季有30%学生上课不带黏土,要上好泥塑课,课前准备黏土材料是关键,这就必须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充足的黏土,可是每每上课的时候,都因学生准备的黏土不足以至于泥塑课无法开展。

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学生不带黏土的原因有,多数是找不到合适的黏土,少数不带的原因有怕脏、忘记拿等等。

课题实践活动记录之--学生带黏土情况调查表(夏季)

带黏土人数

不带黏土人数

不带原因

黏土质量

数量是否充足

2017.6.6

127班

45人

15人

30人

找不到黏土、怕脏、忘记带等

一般

2017.6.9

128班

50人

11人

39人

2017.6.8

129班

49人

32人

2017.6.7

130班

56人

19人

课题实践活动记录之--学生带黏土情况调查表(冬季)

23人

14人

(三)制作泥塑的工具不足

可问卷调查显示,有72.5%学生上课不带制作泥塑的工具。

可用的工具有刮刀、刻刀、切割刀、木刀、铅笔刀或尺子、三角板、圆规等常用小工具代替也可,很多雕塑工具都可用其他适合的材料来代替,只要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即可,不做非常严格的规定。

如牙签、竹签、冰棒棍学生自己都可以准备一些以备用得着,作品连接处若泥的黏性不够,容易脱落,可用牙签、竹签、铅丝等插接。

课题实践活动记录之--学生带泥塑工具情况调查表

带工具人数

不带工具人数

有哪些工具

是否好用

课前没准备

 

三角板

铅笔

35人

40人

(四)泥塑的制作方法掌握不足

由于学生对泥塑制作方法的掌握不够,导致学生无从下手,不敢下手,手里捏着黏土,只是反复的揉来揉去,半天捏不出个像样造型来。

泥塑造型是将发好的泥,用手团、搓、压、接、捏、卷或以工具刮、抹、刻等方法塑造艺术形象,因此教师首先要多方面引导学生一起探讨泥塑制作的方法,其次教师再做一些简单的泥塑造型示范给学生看,只要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就敢于动手塑造造型了。

(五)缺乏展示泥塑作品的平台

学生泥塑作品做好后,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组的平台极其关键,因此可以织开展一些泥塑作品的展览、评奖活动,以此调动学生参与泥塑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针对美术泥塑课难开展的问题,找到的解决办法。

(一)学生不感兴趣的对策

1.运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

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

“凡是感受不到的东西,对美感来说就不存在。

”电化教学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直接感受到丰富的线条、色彩、光等信号,唤起学生丰富的表象感受,让学生在美的领域里鉴别出什么是自然美,什么是社会美,什么是艺术美,这样不仅开阔了视野,还提高了审美素质。

泥塑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结合电教多媒体,让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直观感受来唤起他们的审美知觉,是现代美术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进行优化组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各种能力。

如利用视频投影与学生一起欣赏《秦陵兵马俑博物馆》的作品时,秦陵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神态得到充分展现,学生自然发出了各种感叹,如“这些兵马俑可真是惟妙惟肖、个性鲜明…”“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兵马俑的类型真是太多了”。

学生结合观察,模仿兵马俑表现手法,快乐地创作了一些有鲜明特征的泥塑作品。

2.到民间了解民族、民间资源。

当地一些民族在祭祀时要制作小型泥塑动物、人物或神像供奉,这些泥塑作品带有浓厚的乡土色彩。

例如傣族最信奉的佛塔“允燕塔”,塔前有两尊护塔神兽像,就是典型的泥塑像。

傣族还擅长以泥塑彩绘做成各种镇邪兽和吉祥兽,如凤、鸡、龙、狮、虎、孔雀等形象,表现出一种平和安宁的艺术风格。

再如镇宅避邪的瓦猫、鸱吻等造型朴质、生动,显得十分可爱,都可成为有利的教学资源,通过听、说、看让学生认识当地民族民间泥塑,从而喜欢泥塑。

3.发挥校园环境育人的作用,加强宣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校本课程等多种渠道来向学生介绍、宣传泥塑艺术。

美术专业教室是学生泥塑活动小组的主阵地,凸显泥塑艺术的特色,在教室里布置上学生的泥塑作品,使学生对泥塑由陌生到感兴趣,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营造校园良好的艺术氛围。

4.切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泥塑教学内容:

课时的安排:

每学期有十课时的课堂教学,讲解泥塑的特点,感受泥塑色彩的运用;

每周安排泥塑兴趣活动。

内容的确定:

第一阶段:

主要学习泥塑的基本知识,了解泥塑的特性;

第二阶段:

学习泥塑的基本形象,掌握民间语言特点;

学会巧妙地运用民间美术的感觉进行创作;

第三阶段:

创作阶段,创作有自己特点的泥塑形象;

第四阶段:

彩绘泥塑。

授课形式:

授课形式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公开课教学、兴趣课、个别重点辅导等形式。

让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作品;

喜欢的学生能进一步的了解;

不喜欢的学生能够接受到逐渐喜欢。

5.组建泥塑兴趣小组活动

最让学生们开心的是开展的课外泥塑兴趣小组活动,吸引了很多学生参加,让孩子开拓眼界,增长知识,感受泥塑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染力和美术素养。

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我们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泥塑色彩特色教学方法,即注重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动手参与制作,让他们从中体会泥塑的塑造及色彩魅力,感受自己动手的乐趣,提高动手能力。

(二)黏土材料不足的对策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寻找泥资源。

首先,以“探究学习能力培养”为平台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到学校周边寻找可用泥资源。

我校坐落在四周都有泥的田间,学生要用泥随手可得。

泥巴有黄泥、黑泥、红泥灰泥等;

粗的细的、稀的干的、软的硬的,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其次,在教学活动中,一节课结束后,我把全班用剩的黏土集中收起来,留着下一节课备用。

2.利用现代化网络微信平台调动学生家长找黏土。

各班级都建有微信家长群,利用这个平台发一些信息,如:

“找不着胶泥的同学,问问老人,以前老人经常拿来做弹弓子的胶泥,一般的泥不行,做好作品(比如小牛)还没干就裂开了,就会断脚、断尾的就没法参加比赛评奖了,胶泥做好不会裂开。

实在找不着的打电话给同学帮带一点。

”以此调动家长与孩子一起寻找黏土,把找到的黏土地点分享给其他找不到的家长,或者把多余的黏土分享给其他同学,通过发图片、视频的形式,调动更多的同学及家长参与找泥。

同时发信息请家长帮忙照一些孩子找泥、挖泥、摔泥、和泥等照片,我再把照片收集起来做课题研究资料用。

各班上完一堂泥塑课后,我把课堂实况照片发到各班群上,反馈给家长看看,有问题及时与家长说:

“泥塑课上同学们都很认真,也很喜欢,就是泥巴拿的有点少,还有8-9个男生不带泥巴来,还好别班用剩的先给他们用着,下周还要上一节泥巴课,希望家长帮督促孩子带泥巴来。

”到了下节在上的时候,就再也没有学生不带泥了。

3.把“黏土采集地汇总表”分发到各班张贴。

2017年上完泥塑课后,我把带泥来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做个问卷调查,一一把他们取泥的地点详细记录下来,汇总后做成一个表来年备用。

2018年再上泥塑课的时候,把取泥地点的调查问卷汇总表分发到七年级各班,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记住家附近的取泥地点,周末回家去找,这样便于学生快速有效的找到更好的黏土。

4.每次泥塑展览结束后,把所有的泥塑收起来,挖一个坑埋着,来年再用。

比如2017年泥塑展览结束后,留下少部分的获奖作品,其余的我就组织学生全部统一收起来,在学校找一个角落挖一个坑,坑底垫几块废弃的广告布,就把泥作品倒进坑里盖上广告布埋起来,经过一季雨水浸泡后泥就变软了,到了2018年再上泥塑课的时候,再把泥挖出来备用,再有学生不带泥或是泥不足的时候,就可以拿给学生用了,因此上泥塑课的时候,再也不会因泥不足而无法开展的事情发生了。

(三)制作泥塑的工具不足的对策

1.周末回家准备

2.在学校老师带领学生制作

课前让学生提前自制准备一些工具,如:

刮刀、刻刀、切割刀、木刀,或用铅笔刀、尺子、三角板、圆规等常用小工具代替也可,很多雕塑工具都可用其他适合的材料来代替,只要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即可,不做非常严格的规定。

如牙签、竹签、冰棒棍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以备用得着,作品连接处若泥的黏性不够,容易脱落,可用牙签、竹签、铅丝等插接。

(四)泥塑的制作方法掌握不足的对策

泥塑造型是将发好的泥,用手团、搓、压、接、捏、卷或以工具刮、抹、刻等方法塑造艺术形象。

1.教师示范捏泥塑。

课堂上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泥塑的制作方法并且边讲解制作方法边捏造型,做一些简单的泥塑造型示范给学生看。

之后巡回指导学生塑造作品。

泥塑制作的基本方法:

 

(1)拟人法:

将动物形象或器物形象予以人格化,赋予这些形象新的生命或一种新的含义,即拟人法。

学生在创造中以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泥塑中,可以创造出许多独具创意的作品。

 

(2)形态重叠法:

将两个以上的视觉元素相叠构筑成新的形态。

其形态重叠可以是同质与异质、夸张与对比重叠,也可以是整体和整体、整体与局部相叠。

如儿童将几个泥瓶罐扭曲变形后重叠在一起,或将数个形象各异的形态颇具匠心地进行重叠,即可构建一个造型极具变化的艺术形象。

 (3)夸张变形法:

将视觉因素有意地加以改变,拉长或压扁,抽象表现或夸张突出某一局部,引导儿童通过强调物象的某一特征现出特殊效果,创造新颖的形象。

 (4)述事式法:

泥塑课中述事式的构思必须建立在某一情节中,而整体结构需要与不同形态组合而成,即在泥塑中讲述某个人或某件事。

这些形态又有主次之分,它们的空间位置可以根据情节需要组织于现实或超现实的空间中,犹如一幅立体的画。

2.小组成员互相学习。

在一小组中有会做的也有不会做的学生,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让会做学生带着不会做的学生,同组同桌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制作方法。

教师首先要多方面引导学生一起探讨泥塑制作的方法,其次只要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就敢于动手塑造造型了。

小孩生性就爱玩泥巴,不外乎于它有非常舒适的手感,而且容易变形(造型),捏在手里,总是有把它做成个什么形状的欲望,这就是艺术思想的萌发,就是雕塑作品的第一动机,并且立即付诸行动。

(五)缺乏展示泥塑作品的平台的对策

1.在班级内进行展示、评比。

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将各班学生分成6-8个人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可以一起探讨、合作制作泥塑作品,待作品完成后以小组的形式,在教室里将作品摆好进行展示、评比。

2.在校园内进行展览、评奖。

在我校艺术节期间,组织学生举办“艺术作品展”,其中就有泥塑作品展览,作品展吸引了全校师生的目光,观展的人围满四周展台,成为艺术展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

通过展评活动,为学生展示自我风采提供一个平台,也为校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技能素养,使学生的艺术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空间,提供发挥场所。

同时也丰富了师生文化生活,发掘艺术人才,扩大艺术教育在学校的影响,激发广大师生热爱泥塑、参与泥塑学习的热情。

也让学生通过看别人展览作品增长见识,看其他同学的想法创意,自己的作品展增长孩子的自信心。

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课题组对本课题“美术泥塑课难开展的成因及对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初步整理出一些提高泥塑课课堂效率的方法,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了,参与的教师也经历了一个学习、思考、提高的过程。

本课题还为我校其它学科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